荘曦婷 赵杰 刘淑梅
[摘 要] 《星星是冰冷的玩具》是俄罗斯作家卢基扬年科的著名科幻文学作品,与中国当代作家刘慈欣的《三体》具有相似的世界观架构。在中俄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位作者在采用危机叙事手法时表现出不同的文明自救方式,构建出不同的宇宙观。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归纳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挖掘两本科幻文学作品宇宙观的差异,了解并对比分析两部作品主要情感基调的不同,探求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科幻文学 刘慈欣 卢基扬年科 《三体》 《星星是冰冷的玩具》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01-0116-05
随着科学发展、技术革新,科幻小说这一文学题材在俄罗斯迅速发展起来。不同于其他通俗小说,科幻文学将写作重点由地球转到神秘的宇宙,通过描写现实并进行合理幻想,表现出作者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对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预见。随着不同文明的不断碰撞交流,科幻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国内也涌现了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一批科幻作家。正如李建福所说:“事实上,科幻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面向未来的话语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民族如何站在整个人类的立场上去构建理想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1]东西方文化不同,于是故事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东西方孕育的不同宇宙观也通过科幻文学作品表达出来。因此,本文以刘慈欣《三体》和卢基扬年科《星星是冰冷的玩具》为例,挖掘中俄科幻文学作品中宇宙观的差异,探求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一、宇宙种族及其观念的对比
科幻作者致力于在科幻文学作品中塑造不同的宇宙种族形象,从而构建起读者对人与宇宙的深度思考与想象。《三体》和《星星是冰冷的玩具》中描述种族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人类和异族两类[2]。而在两本书描述的文明对峙中,人类都处于弱势,异族都处于优势,但对于各自种族形象的描写具有些许区别,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思想观念。
1.《三体》:“黑暗森林”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刘慈欣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科技与人性的反思。《三体》中主要描写的异族是三体文明,他们领先地球掌握了宇宙探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科技,具有多样的生命形态和超强的生存能力,能够通过自我复制和自我进化增强自己的力量,能够通过共享意识实现快速信息交流,从而有强大的战争能力。与人类相比,三体人思想透明,当人类面对更高级的三体文明时,唯一可以算作其战略优势的一点是人类可以通过说谎隐藏内心真实想法。刘慈欣认为,科技是为滿足自身需求而开发出来的工具,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文明可以利用科技行善,亦可以利用科技作恶。小说中,三体人利用碾压性的文明科技水平攻击和侵略地球,派出“智子”锁死地球科技、限制人类进步、盗取地球信息数据,证明了科技发展水平并不与思想道德水平成正比。同时,刘慈欣描写了邪恶与善良并存的人类形象,反映了其对中国传统思想中“性善论”“性恶论”的辩证理解。一方面,虽然人类利用科技作恶,造成了诸如环境污染、森林砍伐、动物灭绝等种种灾难,展现了人性贪婪、自私与邪恶的一面;但另一方面,面对三体攻击和侵略时,人类又能团结在一起捍卫地球。在这场危机中,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作为一个普通的应用物理科学家,汪淼从面对三体人威胁的害怕、退缩,逐渐成长为直面邪恶势力的勇士;丁仪从丧妻的颓废中醒悟,重燃希望;罗辑从一个毫无担当、逃避责任的知识分子蜕变成肩负着拯救全人类使命的面壁者,在孤独中逐渐逼近了宇宙的真相,成了三体文明惧怕的人。
刘慈欣表现了个体之间在面对危机时的团结。针对这一点,欧树军认为:“个体命运前所未有地从属于人类共同体的整体命运,个体的悲欢离合从属于人类共同体的生死存亡。”[3]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直接关系到人类种族是否能延续。在这一共同威胁下,不同立场、不同民族的国家联合起来,组建了应对全球危机的行星防御理事会。尉龙飞认为:“这种政治上的联合统一,与意识上的共同体观念,是出于应对三体危机而不得不做出的反应;但同时民族的边界被打破,连基地组织也因为有了共同的敌人而放弃了对西方的仇恨。”[4]在大危机面前,人类可以超越个人利益,以一种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凝聚共识、团结协作,展现了人类高尚的道德精神。
2.《星星是冰冷的玩具》:三足鼎立下的善
《星星是冰冷的玩具》中人类文明被三股力量牢牢操控——银河委员会、几何学家和暗影族,任何一股力量都足以让地球在一瞬间灰飞烟灭,但各自的信仰令它们企图将人类文明纳入自身的意识形态体系。银河委员会是一个由托勒普、达恩罗和希克西组成的强大种族,他们划分了强大种族和弱小种族,能够轻松毁灭弱小种族但忌惮几何星、暗影族的科技和战斗能力。几何学家是独立于银河委员会之外的未知力量,该文明的出现加速了人类灭亡的脚步,其技术力量远超其他种族,能够移动星球,崇尚秩序与规则,反对个体特性,发展出了整洁有序的文明社会。几何学家没有“家庭”概念,个体由“导师”抚养长大,认为导师是绝对的精神领袖,最高决策者是几何星的一众导师。因思想与暗影族相悖,且暗影族个体能够无限再生而对其感到恐惧。暗影族同样是独立于银河委员会之外处于银心的未知力量,是几何学家的旧敌,技术能力强于几何学家,个体能够无限再生,崇尚自由,发展出了百无禁忌的极端社会,是人类绝处求生的最后一根稻草。暗影族能够永生,个体作战能力强,其实力大于银河委员会及几何星,与几何星的思想相反,强调个人而非群体,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弱小种族包括人类、计数器、阿拉里以及库阿里库阿,他们的科技和战斗力逊色、社会制度落后,但人类因为“跳跃仅仅对人类而言才是甜蜜的永恒”[5]而担任“马车夫”,计数器运算能力强担任“活电脑”,阿拉里身材灵活娇小,库阿里库阿语言天赋好担任翻译和修理工,因此受强大种族的奴役。与《三体》不同的是,《星星是冰冷的玩具》中人类是强大种族的下属,他们之间并非明显的敌对关系,且银河委员会并不干涉弱小种族的发展。银河委员会、几何星、暗影族三足鼎立,人类能够通过现有的技术解除银河委员会的威胁。
卢基扬年科的《星星是冰冷的玩具》分上下两册,上册通过写赫鲁莫夫在库阿里库阿的帮助下获得尼基·里梅尔的身份,在几何星探索,了解其社会制度和规则,体现作者对个人成长、经历的重视以及对美国和平演变策略的唾弃;下册通过写赫鲁莫夫在暗影族探索的经历,与达尼洛夫、玛莎和解并带领团队获得种子拯救弱小种族的事,体现了作者对团队合作的认可并强调在危机下保持乐观态度的重要性。赫鲁莫夫虽然厌弃几何星制度,但在得知卡蒂的死后仍然开始自省,“卡蒂·塔梅尔,医生兼外星生物学家,永别……那时的我正沿着无边无际的海岸徘徊,残忍自私地盘算着怎么偷一艘飞船,回到自己的地球。卡蒂则踏入了火焰”[6]。暗影族克洛斯因帮忙取得种子而被大火吞噬,赫鲁莫夫也同样对其感到感谢和内疚。“他的话音愈来愈低。他要走了。而我不知该说些什么,不知道怎么才能告诉他我所坚信的东西,告诉他存在救赎,告诉他什么才是我们世界唯一的、永恒不变的船锚……”[6]在了解蓝皮人的处境后,他将种子和生的希望还给了蓝皮人,体现了赫鲁莫夫在危机面前的人性光辉,他并未将危机转移给其他无辜的种族。
二、面对文明毁灭的态度比较
面对文明毁灭的态度是科幻小说宇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文明的兴衰枯荣是常见的,但是对一种或多种文明的兴衰生死进行描述和深思则是少见的[7]。由于思维方式、文化起源等文化差异,中西方科幻作者对文明毁灭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在这两本书里,两位作者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文明的毁灭与发展。
1.《三体》:向死而生的豁达
《三体》的开端是人类面临“智子”封锁地球科技的困境,全球大批物理学家精神崩溃后选择自杀。由于“存在即威胁”这一宇宙文明间心照不宣的公理,“大低谷时代”的三体势力更是变本加厉,不仅断送了近二十亿人类的生命,还威逼人类遷居澳大利亚,并摧毁上千艘太空战舰,导致人类太空舰队自相残杀。在这之后,高维度文明将对低维度文明进行降维打击的威胁又将人类文明逼入了绝境,人类确证了三体舰队会在400年后到达太阳系,而那时便是地球的末日。虽然人类也曾试图探索拯救地球的方法,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此时的人类,在体会到失败的窒息和死亡的冰冷无情后,显得孱弱无助甚至幼稚可悲。在伤痛过后,人类开始反思,认为无须为遥远的末日牺牲当下美好的时光,如果在三体舰队到来之前便一直杞人忧天,那么只会作茧自缚。人类在末日到来前,领悟到了“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这句极具哲理性的话语[8]。刘慈欣用理性的、诗化的语言描绘了归零者重启宇宙文明,使读者领悟到东方式的向死而生的豁达。
2.《星星是冰冷的玩具》:百折不回的坚毅
《星星是冰冷的玩具》中,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地球文明不断躲避危险,但也不缺乐观。主角彼得·达尼洛维奇·赫鲁莫夫在一次运输飞行中意外遇到了“计数器”,而它带来的却是噩耗:银河委员会将毁灭人类和“计数器”两个弱小种族。在“计数器”的帮助下,彼得·达尼洛维奇·赫鲁莫夫、安德烈·赫鲁莫夫、达尼洛夫、玛莎一行人和阿拉里、库阿里库阿达成合作前往另一处“人类”星球——几何星寻求帮助。然而几何星政府推崇的导师制过分压制孩子的天性,强调规训和导师的权威,与地球所推行的思想背道而驰,彼得又在阿拉里和劫持来的几何星飞船的帮助下抵达银心,寻求暗影族帮助以抵抗银河委员会的侵略。经历重重险境,彼得终于成功将“门”带回地球,人类和“计数器”不仅摆脱了银河委员会的威胁,也成功使其成为银河委员会中的高级种族。当彼得在旅程中经历朋友的背叛、文明间思想的碰撞、责任与道德的矛盾时,他并未退缩,反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作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赋予主角彼得临危镇定自若的态度,在寻求破局路上并未泯灭人性,对需要帮助的外星公民施以援手,这无疑是一种十分豁达的境界。
三、宇宙大战的结局对比
科幻文学作品旨在探究人类的本质和未来,探索与想象未知世界以及未来时空,激发人们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以及人性黑暗面的思考。在这两本书中,两位作者对宇宙大战的结局描写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1.《三体》:重启宇宙留下人类火种
面对三体文明的入侵,人类团结互助,不分国界,捍卫家园。在末日战役后,为了利用黑暗森林法则震慑三体文明,同时拯救人类、传承人类的种族,各国政府空前团结,共同研究对策以应对三体文明的侵袭,成立了太空军,开始着手太空战舰的研究和建造。地球建造了第一艘恒星级战舰,也是人类在太空中的唯一一个引力波发射器万有引力号。然而太空军对未来人类与三体之战感到悲观,一心希望寻找新的星球,为人类开辟新的家园。更让星舰国际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太空军政治部主任章北海表面上反对逃亡主义,实际上却隐瞒了自己逃亡主义者的身份。他坚信人类面对三体文明时毫无还手之力,为了保存人类文明的种子,章北海最终驾驶自然选择号逃离。即使在宇宙大战期间,人类内部的冲突与矛盾仍然是无法避免的。星舰国际立即派出四艘太空战舰对自然选择号进行追击。这时,蓝色空间号作为追击自然选择号的一员而离开太阳系,得知在末日之战中水滴团灭人类舰队的消息后,为了保存人类火种,蓝色空间号也开始逃亡。此时的人类还未发现黑暗森林法则,对逃亡的舰队依旧秉持着一种“默许的祝福”的态度。在罗辑威慑三体文明取得成功后,人类知晓了黑暗森林法则,企图追击在外太空的战舰,并伙同三体文明诱骗青铜时代号和蓝色空间号返回地球。青铜时代号先行返回后被审判,并在最后关头警告蓝色空间号不要返航。此后蓝色空间号开始全速逃离,人类飞船与水滴组成联合舰队开展追击。蓝色空间号为了存活,摧毁了同行的飞船并掠夺了这些飞船里的全部物资,用四维碎片摧毁了三体人的水滴,还劫持了万有引力号。甚至为了报复三体人,蓝色空间号还向宇宙发出了广播,暴露了三体星系的位置,导致三体文明被更高级文明摧毁,但这一举动也间接暴露了地球的坐标,最终导致地球也被更高级文明盯上,于是更多高级文明加入了这场战役。宇宙最终变得千疮百孔,归零者不得不选择重启宇宙,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被更高级文明用二向箔二维化。为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科幻作者通常会在作品结尾设置悬念或留下一个开放性结局。《三体》的最后,刘慈欣理性地描写了这一终极之战,地球毁灭、宇宙重启,地球将人类仅剩的生存希望寄托给最后的幸存者。程心和艾AA两人乘坐维德开发出的曲率飞船逃出太阳系,辗转多时终于找到了万有引力号和蓝色空间号上的军人和工作人员,在得知他们已经建立了新的家园后,伤心之余又高兴起来,因为人类的火种总算保留了下来,地球文明就可以延续,也就可以再建家园。
《三体》的结局虽然是地球毁灭,但地球文明终在另一个星球延续下来,这又留给读者一线希望。实际上,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思想,哪怕是世界末日,也要继续延续人类文明,为人类留下希望的火种,然而他们最终成功与否却不得而知。描写这一结局时,作者并没有持有完全乐观的态度,而是用凄凉冷静的笔触告诉读者们,一切终将逝去,在这场零和博弈中唯有死神永生。
2.《星星是冰冷的玩具》:吴越同舟般的共患难
赫鲁莫夫游历几何星、暗影族后想通过从银心获得“门”,使比银河委员会三大高级种族托勒普、达恩罗、希克西更强大的暗影族到达地球,拯救以地球为代表的弱小种族。起初赫鲁莫夫希望通过说服几何星领导人攻打银河委员会,打破三大种族消灭地球等弱小种族的计划。他在库阿里库阿的帮助下变成尼基·里梅尔(几何星的进化使者)潜入几何星,在与导师别尔、尼基的朋友等相处后,赫鲁莫夫认识到几何星并无家庭概念,所有几何星的人民都由导师负责教育,一切个人主义的行径都会被阻止,他们对地球的拯救将以文化入侵的形式进行,将地球变成一个没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傀儡星球,这并非赫鲁莫夫想要寻求的帮助,因此他想找到一个既能拯救人类又不改变人类现有思想的办法。
身处银心的暗影族则是另一种极端,即他们是一个极端自由,完全依靠个人心理、自由意志驱使的种族。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暗影族身边的“门”上,“门”能让每个人获得绝对的自由和幸福,为每个个体的发展与自我完善提供无限可能,是一个类似乌托邦的社会。然而在经历加利斯、雪,克洛斯、达拉两个世界后,赫鲁莫夫意识到“门”是圈套、诱惑、死胡同,“门”会导致人类的信仰崩塌,变成只会享乐的疯子。暗影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赫鲁莫夫追寻的能够给地球带来安全、幸福、繁荣的理想世界并不存在。身为现状唯一的“破局者”,赫鲁莫夫权衡多次后只得将目光放在“门”上。为了争取“门”的种子,赫鲁莫夫与背叛过自己的达尼洛夫、玛莎冰释前嫌,可见卢基扬年科的大局观:寻求一切有生力量达成目标,在曾为水晶联盟一员的克洛斯的帮助下,他在即将获得种子时,种子被其他弱小种族截获。在即将杀死低等种族拿到种子之际,赫鲁莫夫心中留存的人性美使他放弃了与低等种族争抢种子的做法,然而阴差阳错下,种子变成了两颗,赫鲁莫夫因此找到了拯救地球及其他低等文明的办法,也成功使地球在银河委员会处得到话语权并成为高级种族,当失去种子的阴霾降临时,赫鲁莫夫所做的并非抢夺另一个弱小种族的希望,而是乐观地认为人类等弱小种族仍存有一线生机。正是赫鲁莫夫为拯救弱小种族时秉持乐观的态度使银河委员会的阴谋破灭。人类生而自由,不应是任何其他生物的工具,只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使希望降临。
四、结语
当面对强大敌人威胁时人类该何去何从?关于这点,刘慈欣和卢基扬年科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刘慈欣略带悲观地认为人类能够尽最大努力在了解一切后逃离强大敌人的威胁而在宇宙另一处延续人类的基因。而卢基扬年科却保持乐观,认为人类虽弱于高级种族,但能够通过寻求更高级种族的帮助摆脱威胁。前者认为个人在宇宙中渺小而孱弱,总有更强大的种族能够威胁到人的生存,“黑暗森林”里的猎人不应主动暴露自己的位置以防招致危险,而后者认为抵抗强大对手的方式是寻找依靠,且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现状,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宇宙站稳脚跟。两种不同结局反映的是中俄不同的价值观念。发展并使文化繁荣,尊重和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有助于使各种文化能够物尽其用,也有助于各种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取长补短[9]。近几年的科幻文学热体现出人类对科技发展的高度关注与深刻反思,这种关注与反思事关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福,高序莹.浅析刘慈欣《三体》中的现实主义思想及中国叙事[J].现代交际,2023(6).
[2] 陈方齐,张岩泉.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种族形象的意义与价值[J].科普创作评论,2023(2).
[3] 欧树军.“公元人”的分化与“人心秩序”的重建——《三体》的政治视野[M]//李广益.中国科幻文学再出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4] 尉龙飞,李广益.论《三体》中的人类共同体想象[J].中国文学批评,2019(3).
[5] 卢基扬年科.星星是冰冷的玩具Ⅰ[M].肖楚舟,译. 北京:新星出版社,2022.
[6] 卢基扬年科.星星是冰冷的玩具Ⅱ[M].肖楚舟,译. 北京:新星出版社,2022.
[7] 许玉婷.《三体》与《安德的游戏》宇宙观比较[J].科普研究,2017(1).
[8] 刘慈欣.三体2:黑暗森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9] 郭万牛,杨蓉.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J].学术界,2009(6).
(特约编辑 刘梦瑶)
作者简介:荘曦婷,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赵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刘淑梅,文学博士,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俄语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翻译、俄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一般项目“相似世界观架构下不同的文明自救:《星星是冰冷的玩具》与《三体》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2314436017Z)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