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引领,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2024-06-01 03:12周新建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负数数学知识利用

周新建

数学是小学阶段不可忽视的学科,而数学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应当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着手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及脑力、拓宽视野,对数学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提升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一、兴趣引领,激发兴趣

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为学生努力学习提供核心动力,而兴趣对于思维活跃性强、自制力不足的学生,能够起到更加明显的引导作用。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应当将数学知识与兴趣相结合,采用多样且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轻松的情境中,主动向教师或学生请教,不断探索数学知识,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课程内容的积极意识,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精神饱满,取得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活动引领教学,先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周长是多少”的活动。教师对学生说:“大家看,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事物都属于长方形或正方形,大家看到了吗?你身边有哪些事物是这些形状呢?大家可以用尺子量一量它相应边的长度,它的周长是多少呢?”这时,学生指了指黑板说:“黑板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意识到直接测量有一定的难度,自然会想到它的周长计算方法是什么呢?这时学生会更加积极地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充分发挥兴趣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由此可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设计活动,关注兴趣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可以利用合适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趣且活跃的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融入课堂,并能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二、活动引领,促进探索

活动是学生感知和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学生思维的转变,对于学生、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挑战。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适应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同时满足学生逐步过渡的需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排与之对应的操作活动,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让学生发挥指尖智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认知力和探索力,展现数学学习的精彩。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内容时,可以创建“理解运用”活动,引领教学。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折一折”活动。教师给学生发放提前准备好的A4纸,并且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A4纸来折叠长方体以及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一张A4纸可以折出多少个“无底”长方体。

利用活动,开展实操,有利于构建有效的互动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其能够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引领,加深理解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利用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与问题,参与到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中。开展实践活动,主要倡导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校园空间,从多个角度入手,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点的基本认知,并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其充分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教师在讲解某一部分数学知识及概念时,通过语言讲解,往往很难令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利用自己的方式测量数学数据,并进行记录与总结,最终验证自己的测量结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课程内容。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确定位置》一课时,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搬移教室内的桌椅,让学生以10人为一个小组,坐在提前摆放好的座位上,随机抽取学生,讓其说出自己处于哪一行、哪一列,对位置有基本的了解,此后,教师可以将最左侧第一行的学生进行数字编号(1,1),将其后面的学生编号(1,2)以此类推,并让每位学生记住自己的编号,并理解为何这样编号,触及数对的本质。让学生理解数学与位置之间的关联性后,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利用数字标注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位置,从而明确自己日常经过的地标都处于什么位置,对这些地标所处位置产生更加深层的认知。

可见,利用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探究过程中,并获得相应的感悟,更加快速地突破数学学习瓶颈,理解数学课程知识,综合利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难题,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四、竞争引领,清晰本质

如果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辩论竞争,则能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应当注重竞争环境的构建,讲解课程知识以后,教师要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有基础的理解,此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针对数学课堂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辩论。在辩论活动中,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并进行平等的对话,能够为学生之间搭建沟通桥梁,而每组的学生还可以进行默契的合作,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学生认为负数是不良的数学表述形式,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此种想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正方学生认为,负数一般用来表示负债金额、生活支出等数字信息,在生活中主要是将负数运用于不良数据的记录。反方学生则认为,负数有时是用于表达温度处于0度以下,有时表达地势低洼,在生活中对负数的运用较为广泛,但是并不是运用负数的事物皆表示不祥,应当对数学的运用抱有平常心。在学生激烈辩论过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讨论的问题及结果进行总结,即无论负数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都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录生活,利用负数表示月支出,也仅仅是警示记录者,令其更加谨慎地保持收支平衡。数学符号和数字都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度理解负数的含义,并合理地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由此可知,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引领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竞争辩论环境,理清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思路,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更为认真地对待数学,运用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当重视活动化教学,利用兴趣活动引领学生,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动力,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带领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践行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活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升华学生的认知,完成结构化知识体系的建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陆洪闸小学校)

(责任编辑赵丹)

猜你喜欢
负数数学知识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绝对值的作用
学好乘方四注意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