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的高校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

2024-06-01 08:40:37阮朝辉欧冰铉
教育与考试 2024年1期
关键词:试教笔试师范类

阮朝辉 陈 刚 欧冰铉

我国自1994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试行双向选择就业制度以来,公办基础教育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录教师就快速从接收分配人员制度转向了招考、择优录用教师制度。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招录教师,已基本固化成“凡进必考”“持证(学历学位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报考”“凡考必有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制度,而且笔试面试的“分数决定了准教师(应试者)是否具有进入下一轮的资格,也代表着是否具有符合遴选条件的价值”。[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录考试有: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类(下文简称“事业D 类招考”)、统一公开招聘基础教育学校教师考试(下文简称“公招教师考试”)、基础教育学校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下文简称“特岗教师招考”)、基础教育学校员额制招聘考试(下文简称“员额制教师招考”)、基础教育学校代课教师招聘考试(下文简称“代课教师招考”)等。“事业D 类招考”和“公招教师考试”录用的教师是有编制的;“特岗教师招考”录用的教师在特岗期和期满后继续留任的,转为留任校属地的编制内教师;“员额制教师招考”录用的教师虽然没有教师编制身份,但所有待遇和有编制身份教师完全一致;“代课教师招考”录用的教师没有编制身份,待遇也有别于前四类教师。

一、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的笔试内容及其形式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的笔试(初试)内容和形式,存在不同招考类别的显著差异。

(一)“事业D 类招考”的笔试内容和形式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是人社部统编考试大纲的全国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试。该类考试明文规定“中小学教师类(D 类)的《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 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分析、判断推理、策略选择等,内容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历史、政治、自然、经济、法律等方面;《综合应用能力(D 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能力(D 类)》又分小学教师岗位和中学教师岗位两个子类,分别命制试题,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师德与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试卷主要题型包括辨析题、案例分析题、教育方案设计题等等”。[2]

(二)“公招教师考试”的笔试内容和形式

“公招教师考试”基本上是各省(市、区)组织的有编制的教师招考(个别地区由市州统一组织招考),其笔试(初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包含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时事政治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运用)。按笔试分从高到低排序,按计划招录人数和参加面试人数1:3 的比例,通知入围者按报考学校、学段、岗位(基础教育学校语文、数学、外语等17 个岗位科目)参加面试(试教)。各省(市、区)对笔试、面试成绩折合占比有较大差距——部分省市一直按笔试面试各占50%折合,按岗位数和折合分排名1:1 的比例参加体检,体检合格者,公示结束后按通知办理入职手续。

(三)“特岗教师招考”的笔试内容和形式

“特岗教师招考”是定向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招考,其“笔试每套题总分100 分,其中学科专业知识70 分、教育综合知识30 分。学科专业知识主要考查报考人员作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查报考人员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科技(原信息技术)、科学、心理健康、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等17 个学科。考试科目不分学段。”[3]

“特岗教师招考”笔试内容,都按照“17+1”——17 个学科门类各自的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知识,合为17 个学科各自的招考试卷。17 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就是现行中小学的语文、数学、外语、政治(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等17 个教师岗位门类的专业知识,占卷面分的70%(70 分)。教育综合知识包含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幼儿园课程实施原理等的基本知识,占卷面分的30%(30 分),17 个岗位教师招考的教育综合知识完全一致。其中,中小学9 个学科(语文、数学、外语等)教师招考的专业知识的试题内容与这些课程的中考、高考试卷的内容极为相似;美术、体育、音乐、科学、信息科技(信息技术)等5 个教师岗位招考的试题内容,大部分是中小学这些课程之中的内容。幼儿园教师、特殊教育教师2 类教师招考试卷的专业知识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这两类本专科师范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幼教或特教的具体案例解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招考试卷的内容,主要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材中的内容。

“员额制教师招考”(贵州省称为“双轨制”教师招考)“代课教师招考”的笔试(初试)内容和“特岗教师招考”内容大同小异,试题内容都是各教师岗位对应的学科(中小学各门课程)知识+教育综合知识。由于“代课教师招考”是县(区、市)教育局统筹、由有代课教师需求的学校具体组织招考,所以,不少有代课教师需求的学校,就综合甚至直接用近几年小升初/中考/高考对应科目的试卷作为测查试卷;无对应科目的,则结合学段、相关科目的教材和要求自命题招考。

二、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的笔试质量分析

从对近年各类教师招考的笔试质量的追踪来看,不同类别教师招考笔试答题质量呈现出不同特点。

(一)“事业D 类招考”笔试质量的特点

从对近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参加“事业D类招考”笔试答题效果的调研访谈所收集到的信息来看,虽然报考人数非常多,报考人数和计划招录人数比都超过了100:1;但是笔试入围者的最低分不是很高。参加《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应试者反映:其一,笔试成绩入围(将参加面试)者普遍认为,该试题题量大、内容庞杂,甚至试题还没做完就到交卷时间;其二,参试者普遍反映对该试卷中的教育、文化、历史、政治、自然、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的正确把握度不是很高;对数量分析、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综合判断推理等试题,很难决断正确选项;其三,不少应试者自称,因高中和大学都是理科生,自己严重欠缺试卷中人文、时事政治等知识。

《综合应用能力》笔试答题情况表现为:其一,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应试者,能较为准确地分析和判定该试题的客观题部分,但主观题的答题质量不是很高;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应试者普遍认为全套试题内容偏难;其二,该试题的“教育方案设计题”“材料作文题”呈现出师范毕业生总体比非师范毕业生得分率要高;其三,接受过专项培训的比未参加过培训的应试者,该试题的得分率总体略高。

(二)“公招教师考试”笔试质量的特点

从市县教育人事部门获得的信息来看,参加“公招教师考试”录用的教师,大部分是师范类专业毕业生,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占比很低。在参与试卷评阅工作中发现该类试题的答题呈现出:其一,绝大部分考生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的基本知识的准确应答率较高,对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时事政治等的基本知识的准确应答率总体偏低;其二,对中小学幼儿园关联学科的案例的准确理解、辨析率不高;其三,用政策法规、师德规范来准确解释中小学幼儿园具体案例的应答能力不足;其四,对基本原理运用题(教学设计)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质量评价等,以及材料作文题的“对标”度明显呈现出两极分化;其五,硬笔书写质量差是主观题被扣分的原因之一。

(三)“特岗教师招考”笔试质量的特点

在参与近年“特岗教师招考”试卷评阅中,发现该类试卷应答呈现出:其一,考生失分最多的是对应岗位及其学科的客观知识(中小学教材原文知识)。如招考语文教师的试题中的诗文、作者、题名、文言文等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其二,“综合知识部分”明显呈现出考生对当前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师德师风建设等的内容掌握不牢和理解不透等特点。

“员额制教师招考”“代课教师招考”的笔试(初试)内容是具体学段(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具体科目(语文、数学等)的主要知识为主,时事政治、师德师风等知识为辅,被录用考生认为:“只要熟知中小学教材内容、时事政治和关联教育政策法规等,笔试成绩就会较高。”

三、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面试的内容及其形式

虽然绝大多数省市县的教师招考的面试方式都是对应岗位、学段、科目的试教;但也有个别市县不是采用试教方式面试,而是结构化问题回答面试。

(一)教师招考面试的形式

一直以来,基础教育学校五大类型的教师招考都有面试环节,绝大多数省市县校均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代课教师”招考按资格审查通过人数)、按岗位计划招录人数和参加面试人数的1:3(个别地区按1:5)的比例通知入围者参加面试,以报考学校、学段、学科岗位对应的教育部审定教材(或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实践)为面试准备材料。以试教形式开展面试的,基本上都是正式面试(试教)前3 天,笔试入围者(或资格审查通过者)到面试(试教)地点抽本岗位的2-3 个内容做准备(备课),面试当天抽面试顺序,进面试室后,由主考官抽取已准备材料之一进行试教,当堂公布试教成绩。面试后3 天左右公示(或通知)参加体检者(候选人员)。

近年来,个别县(区、市)基础教育学校招考教师的面试内容和形式也有比较特殊的:一种是没有试教(讲课)的结构化面试:笔试入围者,面试当天抽面试顺序、抽答3 个结构化面试问题(学科组内的面试题目完全一致),做10 分钟以内的准备后回答所抽到的问题,当堂公布面试成绩。另一种是双轮面试(说课+试教):笔试入围者,提前3 天到面试点抽3 个说课和试教内容做准备。面试当天进试场后,由主考官随机指定一个已准备的内容,考生先说课,说完课后立即试教,考官当堂公布说课+试教综合成绩。

(二)教师招考的面试质量分析

从参加面试工作和对近年已录用者交流中获取的信息来看,应试者面试(试教)质量呈现出:其一,进入面试(试教)考生的综合素养总体较好,面试成绩排名前列者,教师职业道德准确认知度较高、心理素质较好、仪表仪态大方得体、言语表达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对新课标(新纲要)的理解执行较准确。总体而言,“公招”“特岗”“员额制”参加面试者比“事业D 类招考”“代课教师招考”的试教质量要高,“逆袭”(笔试分数靠后,试教成绩排前)者,多数是有较长从教经历人员。其二,面试成绩靠后者,问题是多元的,如普通话有明显的地方音、粉笔字太差、板书零乱、“虚设学生问答”和教学基本流程颠倒等等。其三,面试(试教)顺序在后而又生搬硬套模式化教学的应试者,面试分数也靠后。其四,形象气质、教态仪表、音质音色等也成为面试加减分的因素。其五,被“一票否决”的,主要表现在师德师风必答错误、两次以上把音字词读错、倒笔画板书汉字、公式定理板书阐释错误、专业知识张冠李戴、所举案例违背教学伦理、让考官回答教学问题等等。

四、主动适应教师招考是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一直存在基础教育学校很难招录到高素质师资,而不少师范毕业生又慢就业、未就业的矛盾。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绝大部分希望从教的师范类毕业生以入编为唯一目标,但自身综合素质积淀不够;二是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师资素质需求脱节严重,在校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素养未实现高质量产出。为此,高校师范类专业,务必要担当起“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使命,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教师招考的内容和形式、深化教学改革,尽全力为基础教育培养卓越后备教师。

(一)坚守初心,坚定师范自信

当前,虽然基础教育学校多数新进人员是师范类毕业生,但也必须看清这既有招考政策(笔试内容的教育学类知识占比很高、面试是试教)的扶持,也有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的报考须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等的规定等有必然关系。为此,作为师范类专业专任教师,必须坚守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的初心,既要有师范教育的自信,又要有为基础教育学校培养优秀教师的自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只有绝大部分毕业生都进入基础教育学校从教了,才能证明师范专业的合法性和特殊性,也才算是践行了“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4]使命。只有每一位专任教师都把“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等要求,贯穿到师范类专业的每一次课之中,才能高效益提升自己、培育“优师”。

(二)担当使命,迭代教学观念

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首席专家宋冬生一再强调,师范教育务必要摒弃师范与非师范“同质化”教学范式,绝不能“重教书轻育人、重理论轻实践、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5]必须紧扣基础教育学校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刚需,深化师范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只有专任教师对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素质、课程实施等做到了“先知先会先能”,才能促进师范生对基础教育从教“应知应会应能”的进阶发展。换言之,师范专业专任教师应时刻以“如果我的孩子是师范生,如果我是师范生”来警醒自己的执教理念,应深刻理解与自觉落实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让绝大部分毕业生能入职基础教育学校并高质量发展;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激励师范生扎实掌握基础教育学校相关课程实施和学生管理的师德修养、教育情怀、必备知识、必备技能,只有秉持这样的执教观念,才能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师范生不遗余力地厚植专业基础、提高执教技能、增进教师招考应考竞争力。

(三)对标改革,迭代教学内容

师范类专业的每一门课(不仅仅是教师教育课程),必须紧紧围绕“毕业生入职基础教育学校并高质量发展”目标,迭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范式,务必用师范生“能上岗吗、学会了吗、有课学吗、有能力吗、能实践吗、会改进吗?”[6]来监测每门课程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必须把师范生“会应考(能上岗、能从教)、会管理、会教书、会育人”作为课程实施的内容及其目标。直言之,师范类专业教育必须把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笔试面试)要考什么、怎么考等,作为每一门课程教学和实践实训指导的重要内容,并精准实施,务必“夯实师范生考试素养的知识能力基础”。[7]

如:汉语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既要充分拓展本专业师范生必备的文学理论、文学修养等,更要巩固语文教师招考必备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24 册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是由“特岗”“员额制”“代课制”语文教师招考笔试和面试(试教)内容和形式决定的。为此,一些高校已经把本科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的课程直接改名为“现代汉语与中学语文教育”“写作基础与中学语文教育”“古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等,教学质量评价也把基本原理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结合度作为重要指标。

再如: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既要学生扎实掌握幼儿教育保育的基本理论、原理及方法,更要监测其把知识原理应用于幼儿教育保育过程的效果和娴熟度。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的实施,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只是基础,学生“会保善育乐教”技能养成和持续提升才是根本、才是核心。该专业所有课程实施,师范生会做、会弹、会画、会唱、会跳只是基础,专任教师和师范生一起体验增强幼儿教学中伴奏、领唱、共舞、同游戏等的基本技能,才是重中之重、才是根本。

另外,师范生必修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工作原理》“三笔一话一技能”等课程,师范生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是基础,强化知识技能转化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训练才是主业,这既是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中“教育综合知识”笔试必考内容,也是面试(试教)必须综合展示的素养,当然还是入职从教后高质量发展的必备基础。

(四)能力为重,体系化提升师范生的执教技能

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标准》都强调“师德为先、学生/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8]师范生娴熟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专业能力,不是先天就具有的,也不是突击培训就能娴熟运用的,而是长期训练、不断反思优化、持续改进提高的,而且获得系列精准指导和深度体验,是教师职业技能提升的基本保证。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是优中择优的竞争性考试,其面试(试教)就是笔试入围者基础教育执教能力和教师核心素养的大比拼,是试教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的多维度和多主体审查。为此,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从新生入学到大学毕业乃至入职从教后的一段时期内,实践“三全育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师范生)。

其一,务必要强化、抓实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度”(师范生从入学开始,就由专业教师和对应基础教育学校一线优秀教师指导的制度),把“双导师”指导师范生专业成长、教师技能提升、就业质量等列入教师绩效考核,构建师生发展共同体,一方面让每一个师范生的大学学习都得到教师的精准指导;另一方面,也倒逼“双导师”对标对表、迭代“育师”理念和专业课程实施的知识技能。

其二,师范类专业每门课程务必都实施“一课多师”教学(一门课由专业教师主讲,基础教育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员等讲授具体课程中的几个专题),以此来促进师范生的专业理论应用与基础教育学校执教技能的进阶发展。

其三,务必提高师范生“三习”课程质量。“双导师”带领学生开展基础教育教研教改(研习)、指导学生每学期见习一周、集中实习一个学期等至关重要,“双导师”精准指导“三习”是提升师范生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施教、班级管理、师德水平、沟通合作、反思发展等专业能力的关键,是帮助毕业生提高教师招考笔试面试(试教)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其四,优化“第二课堂”的课程化建设,把专业化、课程化的“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师范生必修学分。教学院(系)务必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坚守师范本位,引导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体系化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课外(“第二课堂”)实践实训。应在“第二课堂”尽可能多地开展“学为人师”“为人师而学”的有意义的活动。

其五,教育部明文规定“通过第二级认证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工作”,[9]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放权问题,而是要师范类专业切实担负起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职责,必须抓实“教师资格证须‘先育后考’,绝不能‘不育而考’”[10],必让持证者名实相符。为此,师范类专业务必要把师范生取得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纳入必修课、明确学分,体系化开展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指导与训练、序列化检测其进阶水平,可推广“以赛代考”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考核方式——以第二课堂为平台,以“国标”为检测标准,以推送省级及以上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竞赛选手为目标,以“双导师”指导学生小组为单位,持续进行教师职业技能序列指导和竞赛(组内赛→班级赛→年级赛→专业校级赛→省级赛→国家级赛),规定凡未进入校级及以上比赛者只能参加校外教师资格考试面试。

(五)师德为先,多维度厚植教育情怀

从近两年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的笔试和面试的内容来看,不仅《政治》课教师招考的党史党建、时事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的知识等占比较高,而且各类教师招考试题中,紧跟时代的师德建设系列内容的占比也是有增无减。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师范类专业的《中国近现代史纲》等5 门公共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统编教材和PPT(课件),务必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当前国家发展规划、领袖的重要讲话等补充进教学内容,而且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这些知识不仅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必须入脑践行的知识,还是当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考的必考知识。

其二,党建团建课程的实施,须“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1]务必要在统编教材和课件中增加最新时事内容,并强调这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和就业招考必考内容,这样既可增强这些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也可提高其教学质量。

其三,受邀参加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工作的所有教师,在严守保密纪律的基础上,务必要及时收集、总结、向有关师生传递相关信息,并把相关内容及时转化为引导学生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教学行动。

其四,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务必要及时收集全国,尤其是本地(省市县校)教师招考信息,通过各种方式(线上线下交流、“双导师”指导学生)向全体学生(不仅仅是毕业班学生)传递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的类别、方式、考试内容,鼓励师范生积极应考,充分认识践行“先就业再择业”,务必要启发每一个师范生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应用和娴熟的教学技能,一定是在一线序列化教学中深入体验、不断反思、持续改进、进阶发展的。

总之,只有绝大部分毕业生入职从教于基础教育学校了,才能证明师范类专业建设发展的合理性和特殊性。在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凡进必考”时代,只有在招考中拔得头筹者才能入职从教;而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招考不仅笔试的内容主要是中小学教材中的内容,而且面试(试教)内容与形式,就是现行中小学教育教学范式。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执教技能,就是师范专业理论与新时代中小学教师素质刚需深度融合的教与学、导与练的进阶发展过程。为此,师范类专业务必以毕业生入职从教于基础教育学校为最终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标抓实专任教师的精教与师范生的真学有机结合的持续改进。

猜你喜欢
试教笔试师范类
疫情下的笔试
环球时报(2020-04-07)2020-04-07 04:14:38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完成
人事天地(2016年12期)2016-12-23 09:11:55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02
闲话“裸课”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江西教育B(2015年1期)2015-03-24 16:20:41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
学理论·下(2012年7期)2012-08-09 0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