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凝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目标(教育部 2022)。面对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新课标的学习者、新课改的观望者,而是实践者、探索者。在新课标中,明确英语课堂教学方向: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有鉴于此,在组织和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活动,指导他们经预测、感知、分析、比较、创新、综合、概括、评价等思维活动,在达成知识目标、发展技能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化,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听说课是初中英语的重要课型,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唤醒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姜晓聪 2023)。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序幕,也是课堂热身环节,具备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一,有助于激活背景知识。在初中英语听说课堂中,学生必须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背景知识,包括内容背景、语言背景、形式背景等。因此,通过针对性的课前导入,可激活、填补相关背景知识,减少学习和理解障碍,促进更好地学习。
第二,有助于引出主题,激发潜在动机。课堂导入承担着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任。现行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听说课中也辅以相关主题图。有鉴于此,在听说课导入时,教师可以此切入,带领学生在观察中明确听说课的主题、人物关系等。如此,可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听说课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第三,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压力,降低听说课难度。在听说课教学中,听力主要是依托录音理解谈话内容,但由于听力具有未知性、不可重复性,不仅增加学习的难度,还极易导致学生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有鉴于此,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可指导学生依据已有图片信息、题目信息进行预测,使其准确、快速地进入听力主题。如此,降低听说课难度,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入(吴秀美 2021)。
基于核心素养下英语听说课堂导入的重要价值,全面加强课堂导入研究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对此,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e time of the rainstorm?为例,选择四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基于同课异构分析,对听说课堂导入的实效性进行深度剖析。
课例一:教师甲在导入时,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有一定难度的动画视频,展示了警察破案的内容,并呈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What were you doing?”,引导学生在回答中直接进入学习。播放完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happened in the film?”由此进入本课学习。但是在具体导入实践中,还存在语言不够精炼、示范性不够强等问题。
课例二:教师乙在听说课导入时,先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之后,运用图片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大暴雨,唤醒他们对大暴雨的认知,并由此进入本课学习。
课例三:教师丙在听说课导入中,先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有关大雨的故事情境,并借助图片,运用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描述。接着,提出问题:“Where were you?/What were you doing?”引导学生运用过去时表达,逐渐进入本课学习。
课例四:教师丁以科比(Kobe)退役的最后一场比赛切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一些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由此展开讨论。接着,呈现舞蹈比赛、篮球比赛、联谊活动的照片,指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Where are you?/What are you doing?”使其在反复训练中逐渐进入过去进行时的学习。
1.课堂导入的亮点
通过同课异构案例分析,四位教师设计的课堂导入方案都存在一定的亮点。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导入的深度整合,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选择。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利用信息技术将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元素整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其更好地参与学习。
在本次听说课堂导入中,四位教师均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甲使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警察破案的视频;教师乙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有关大暴雨的图片;教师丙借助图片呈现一个真实的故事情境;教师丁则运用多媒体呈现科比的比赛视频,以及学生活动的照片。可以说,在四位教师的导入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唤醒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促使其在多重感官的参与中逐渐进入听说学习。
第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标下,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领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尤其是针对英语这一学科,鉴于其语言特性,营造真实语言情境尤为重要。有鉴于此,在英语听说课堂导入时,教师应充灵活运用多种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以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并促使其在情境中正确运用英语(李傲雪2022)。
在这四位教师的课堂导入中,教师丙的设计较好,为学生讲述了一个有关暴风雨的真实故事,以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程度。之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历,并借助适当的提问“Where are you?/What are you doing?”使其在情境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
第三,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实现的。有鉴于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指导。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在新课标下,为了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尊重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水平、性格、年龄、认知水平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在课堂导入活动设计中,四位教师均加强学情研究,精准把握学情,以学情为起点,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终点,设计了不同的课堂导入方案。可以说,这四种课堂导入方案均激活了英语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堂导入的不足之处
在四位教师同课异构分析中,课堂导入方案设计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学情分析不够精准。
新课改倡导“以学定教”,明确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只有关注学情分析,明确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等,精准捕捉他们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提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在案例分析中发现,教师甲在设计课堂导入方案时,存在学情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刻的情况,在课堂导入之初呈现了有一定难度的视频,且视频语速比较快,导致学生在理解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观看视频后,针对教师的提问,大多数学生无法回答。可以说,教师甲由于对学情把握不够,设计的导入方案不够科学、合理,缺少相关铺垫,导入效果不佳。
第二,忽视学生的准备活动。
新课标不仅明确英语听、说、读、写课的教学方向,还明确提出“提前活动”这一要求,倡导教师在课堂导入前,为学生设计一定的热身活动,以便于他们熟悉相关话题、词汇、句型和背景知识等,更好地参与学习。根据这一要求,在设计本单元听说课堂导入时,应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指导学生熟悉相关话题。在这四位教师的同课异构中,教师甲只关注“过去进行时”这一语言知识点,忽视了Rainstorm 这一话题;另一方面,在优化课堂导入设计中,应引导学生在思维和语言上作好准备。在同课异构中,教师丁并未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背景知识,而选择现在进行时进行导入。
第三,课堂导入语言不够精练、有效。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英语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教师的语言具备示范性,能够帮助学生提前感知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方案设计中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在具体的课堂导入设计中,四位教师都出现了频频使用口头禅的现象,包括you know、right、yeah 等。频繁使用口头禅,不仅没有给学生提供正确示范,还给他们理解文本内容造成严重的困扰。另外,基于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师的课堂用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作好准备,在课堂导入中频频出现使用错误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语言输入(邹群 2017)。
核心素养视域下,基于听说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以及同课异构对比分析,在设计导入方案时,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听说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第一,精准分析学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设计课堂导入的重要依据。为了真正提升课堂导入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在设计课堂导入之前应切实作好学情分析工作:掌握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性格爱好等;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与他们“最近发展区”相契合的导入材料、导入话题,以便他们在生动有趣、科学合理的导入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说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忌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方案,更不能主观揣摩学生,而要通过观察、访谈、调查等多种方式,真正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将课堂导入的方式、难度等控制到最佳水平(魏银芳 2018)。
第二,关注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实践性。在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整体设计,关注英语语言学习的渐进性、持续性;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强调语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鉴于这两大要求,在设计听说课堂导入时,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学习中获得提升与发展;应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则,依托实践任务,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语言能力。具体来说,在设计听说课堂导入方案时,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性,设计出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实践任务,以便所有学生均可在任务的引导下习得语言、获得语言知识。
第三,灵活运用多种导入方式。课堂导入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奠定了一堂课的基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课堂导入极具艺术性,为课堂教学增添诸多色彩。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在设计课堂导入方案时,应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灵活借助故事、游戏、实物、设问、情境、表演、音乐、讨论等方式进行导入,使学生在精彩的课堂导入中逐渐进入听说学习(李傲雪 2022)。
第四,听说导入教学设计注意事项。为了真正提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方案时,应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兼顾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和功能性,以免过分追求趣味性,使其铺垫价值大打折扣;控制好课堂导入的时间,以免用时过多影响教学进度等(蔡卓颖 2019)。
听说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落实核心素养的重任。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导入活动,可有效唤醒学生的潜在欲望,改变其学习态度,促使其在高效率的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在优化听说课堂导入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同课异构这一方式不断提升课堂导入活动的质量,以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