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彦彦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道德素质、文明素养得到提升,使中华文化继续走向新的辉煌,是新时代的要求(何方 2022)。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它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和行为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对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在世界文化的浪潮中立足,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篇重要文章给予我们前进的方向,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育人,将中国特色、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王春叶 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文化意识是英语课程所要培养的一种基本素质,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认同感都是有益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荣,有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以及能够用英语进行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将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纳入英语课程,提高学生对世界的了解,让他们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这不仅与《课程标准》的目标相一致,还是提高国家对外交流水平的一条有效路径。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是文化的反映。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这些冲击又直接反映在英语课本上,即内容主要围绕西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展开(董玉金2022)。长期以来,教师在教授英语时,往往只注重英美文化,而忽略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语言教学和文化密切相关,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另外,由于初中生的三观还不够成熟,如果教师过分解读英语课本中传递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情感态度和社会价值观产生影响。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吸纳是必然的,但是,英语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载体,既应该是“文化引入”,又应该是“文化输出”,过分推崇西方文化,反而会损害自己民族的文化身份和信心(陆源 2022)。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其对文化自信,促进其运用英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基础的英语知识,还要适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关注自己国家的文化,并对其进行文化意识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实现英语教学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价值。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给教师带来了考验。为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较强职业素质和文化素养基础上,精通英美文化,通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够比较、融合两种文化(周磊 2022)。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身作则,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感染与熏陶,使他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语言、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对初中英语教师来说,向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职责和义务。因此,教师首先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能很好地进行示范,并将其融入英语教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充盈自己的知识库,提前“充电”。“充电”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教师可以观看《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的文化节目,还可以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等书籍,从书法文化到绘画文化,到民俗民风,再到戏剧,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总之,教师可以通过看电视、读书等方式深化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课前热身
在开课前,教师要求学生用3 分钟时间作一个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报告。报告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如饮食文化、神话传说、风景名胜、民间戏剧等。要想顺利作报告,学生就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有关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轮番作报告,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还可以训练他们收集材料的能力,提升其文化素养。
2.课堂融入
上课时,教师应抓住机会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译林牛津版教材中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译林牛津版教材每一单元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多,但是仍然可以成为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
例如,课本中呈现了Qingming Festival/Tomb-Sweeping Day(清明节)、The 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The Laba Festival(腊八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教师可以设计“砸金蛋”的游戏,每个金蛋里都有一个有关传统节日的内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并用英语进行讲解。
再如,课本中出现的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题是“发明”,教师可以从讲述中国四大发明开始,让学生谈论中国新四大发明,即高速铁路、在线支付、共享自行车、淘宝等,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国家自豪感。在讲述“发明”这一话题时,教师用“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俗语,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A man becomes learned by asking questions.(不耻下问才能有学问)/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从而对其进行情感教育,为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自然地将中国诗歌融入其中。例如,在讲解“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等有关友谊的英语谚语时,让学生回想我国古代有关友谊的诗歌,如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天涯若比邻”、杜牧《送人》中的“天涯何处不相逢”等,还可以让他们欣赏古诗《游子吟》的英译版,通过英文诗和中文诗的对比,更加深刻地感受浓厚的母爱。在“旅游”话题的复习课中,教师向学生介绍武汉的黄鹤楼时,可以融入“The stage on the yellow crane has gone,to what avail is Yellow Crane Tower left here?”这个句子译自唐朝崔颢《黄鹤楼》中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在介绍清明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清明》这首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the Mourner’s(哀悼者)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在介绍元宵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times,I searched for her in the crowd.Suddenly I turned,and there she stood,in the dim(暗淡的)light.]在介绍重阳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赏析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As a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alone,I miss my dearones far away on festivals more than ever.)
3.拓展资源,延伸课堂教学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不知不觉地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浏览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报纸和书籍,观看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影,如《21 世纪报》《英语周报》《学英语报》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程晓堂和张祖春合著的《学英语讲中国故事》这一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英语为载体,按类别、有系统地编排出来的系列书籍;《孔夫子》《穆兰》《关西之旅》等电影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基础上,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同时知晓西方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进而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如“中国英语演讲比赛”“中国文化英语角”等,以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表达的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英语熟练程度之间存在很大的脱节,例如,对儒学的了解不够,造成跨文化交流障碍。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社会价值观、社会发展历史、习俗和传统为中心,在《课程标准》下,加入更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介绍我国名人(孔子、李白、屠呦呦、黄大年等)、文艺作品(如《红楼梦》《清明上河图》《梁祝》等)、古代诗歌的英文翻译(《生查子·元夕》《夜宿山寺》《春晓》等)、具有特色的音乐(如《黄河钢琴协奏曲》《高山》《流水》等)、具有重大意义的事物(如丝绸之路、太极、针灸、皮影、高速铁路、中国探月工程、FAST 探测器、“蛟龙号”深水潜水器等)。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文化对外传播日益活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注意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教师只有心怀“中国”的情结,在讲授英语的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才能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