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霏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坚持开展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环境、资源和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得到全方位发展(教育部 2022)。英语阅读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涉及诸多因素的认知交际过程,能够体现他们对语言理解的综合能力,对提高其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具有基础性作用(俞诗晴 2023)。作为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输入方式,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小学阶段作为学习英语的黄金期,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在此阶段形成,对英语学习的习惯也在此阶段养成,通过阅读输入能够激发语言天赋。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让学生背诵单词、学习语法等任务上,甚至让其照搬模板、套用格式等,造成其对英语语言表达不准确、缺乏英语阅读兴趣。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部分教师背离了《课程标准》的初衷,片面理解其中的教育宗旨,使英语教学陷入误区,存在学用分离的现象。基于小学阶段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尝试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实际,寻求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英语教学效率显著提升及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育部 2022)鉴于新课程理念,英语阅读教学应集中体现育人价值,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及学习能力,坚持以生活化、互动性、有序性为基本原则,开展深度的阅读教学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育部 2022)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阅读品质的关键环节,已成为英语教学的大势所趋(熊婧2023)。教师要结合生活实践,遵循生活化原则,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将阅读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的阅读环境,由此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将阅读学习的有关知识进行有效运用,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
新课标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打破传统的教学壁垒,解决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互动性不强、师生地位不平等的问题。语言学习是一个频繁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有不断进行信息交流,才能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拉近彼此的距离,保持默契,获得更高的效率。课堂互动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基于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一种交流行为。这种互动行为是双向性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形成习惯和管理知识,让他们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形成经常性阅读的习惯。对于如何构建英语阅读高效的互动模式,教师从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入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英语知识,掌握阅读信息。
我国小学阶段是六年制,学生年龄跨度大,认知结构得到重组和改造的时间周期长。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教师要设计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阅读教学课程,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他们逐渐开展学习。1—3 年级低年龄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差,英语阅读要选择符合其心理特点的读物,以一些简单、充满趣味性、生活化的材料内容为重点,以朗读、指读、泛读为主,不必刻意追求阅读速度,只需注重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使其形成对英语单词、句子及语法的敏感度;4—6 年级高年龄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词汇量,英语阅读要从朗读过渡到默读,再到自由阅读,主要学习英语语言结构,掌握阅读技巧。教师要不断引导、提问与评述,通过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成长。
在新课标视域下,以语境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薛菊芬2022)。该方法指将现实情境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语言的文化、社会背景,不仅了解英语相关知识,还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对此,教师要创设逼真的情境,设计具有关联性、有效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以问题为导向,激活学生参与主题探究学习的欲望,调动他们的阅读热情。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8 Chinese New Year 是一篇关于节日与习俗的文章,语法以将来时态为主,讲述中国春节的庆祝习俗,体现出不同国家对节日的重视。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引出Chinese New Year 这一主题,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过春节时各地风俗的视频,激活有关节日的背景知识,创设有关Chinese New Year 的主题情境,完成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引入性工作。然后,教师讲述安娜(Anna)一家是怎样在中国过春节的,并通过提问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四人一组,思考自己与Chinese New Year 的故事,表达自己对春节的理解,与小组同学进行分享,调动语言表达的热情,渗透中国春节的文化内涵。结合课本实际,让学生先阅读再学习,不断深入文本,理清故事框架,掌握本堂课的单词内容和学会朗读。由此不难看出,语境对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可自由、轻松、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中国春节的风俗习惯和国外的差异,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掌握get、next week、food、lion dance、red packets 等单词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新课标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须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充满的未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听与说,深度拓展阅读活动。英语绘本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阅读素材,有丰富的词汇和语法资源(陈海燕2023),色彩明快的图片画面,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精妙绝伦的语言文字,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促使学生更愿意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片能够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画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并基于他们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看图识意、寻找细节和概括文章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7 How much?时,教师选择英文绘本Make a Money Chart 作为阅读教学拓展材料,以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方式,让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更加清晰、环节更紧凑。通过绘本插图直入主题,以Where do we go shopping?为导语,快速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现有生活经验。然后,教师以购物活动为主线,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探讨shopping 与money的话题,通过“I have 70 yuan,which bottle should I buy?”引起学生对购物的思考,随后过渡到绘本中李(Lee)及其Mum 在超市购物的场景,围绕李想买什么,Mum 为什么说买不了,如何使用70 元等问题进行设计。接着,根据插图理解绘本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词汇、短句等表达,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在以上教学实践中,教师围绕如何使用money,在教材与绘本的融合阅读教学中,通过插图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绘本内容,对金钱有了初步认知,树立了正确的金钱价值观,体现出本堂课的育人价值。
词义猜测是阅读中一项非常重要和实用的能力。英国教育学家克莉丝汀·纳托尔(Christine Nuttall)在《外语阅读技巧教学》中表示:“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无任何帮助下独立阅读的能力。”(转引自廖峰,2023)。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教会学生“学”,只有学生掌握了阅读技巧,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他们的能力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刘洁2023)。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阅读习惯。小学阶段影响学生阅读障碍最大的问题是词汇量不足。学生一词一句地进行阅读,尝试将文章翻译为中文,但经常由于不认识词汇,难以顺畅地理解整个句子,影响阅读效率,导致对文章的整体性判断出现错误。其实有很多词义猜测方法。
根据语境猜词。《英语阅读100 例》中句子“Mr Li is tired. He wants to sleep. Kitty is sad. She wants to cry.”中的tired 和cry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有些超纲。没有接触过这些单词,学生阅读起来非常不顺畅。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让他们不依赖词典,而要通过上下文中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的关系猜测词义。Mr Li wants to sleep,联系上下文就能够知道Mr Li 想睡觉了,tired 可能为“疲倦、累了、困了”等词义;而Kitty is sad,学生从语句中知道凯蒂(Kitty)很难过,能够猜出cry 为“哭、大叫”等词义。学生虽然不知道这两个单词的词义,但是上下文中隐含对该词的解释,能够猜出大意。
根据构词法猜词义。英语单词的构成方式有合成、转化和派生等,大部分合成词整体意义与该词构成成分的词义有紧密的关联,在阅读中根据构词成分各自的含义,结合阅读材料的语义,就可以猜测出合成词的意思。教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构词法,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猜测词义。常见的前缀un-、dis-、il-、ir-、non-表示“不、无、相反、防止”等否定的意义;re-表示“回、再、重新”等含义;dis-加在某些动词或名词前构成反义词,如dislike(不喜欢)、disadvantage(缺点)、dishonesty(不诚实)等。学生通过了解英语构词法,能极大地提高猜词的准确性。
学生除了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猜词阅读外,还要养成对遇到的生词进行标记的习惯,以便阅读后查阅词典,验证自己猜词的准确性。猜词技巧起初学习起来会有些复杂,但是只要多阅读、多练习,熟能生巧,化繁为简,就一定能使猜词的准确率更高,进而增加词汇量。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的补充和促进,对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内容,而且要基于他们的认知特点,培养他们的阅读素养,开展拓展性课外阅读活动。“课外”不是相对于课堂或课内而言,而是相对于教材而言,泛指教材以外的阅读资料。从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活动是基于教材设计的,很少有教师根据课外英语资料开展拓展性教学训练。这就导致新的问题出现。如果学生在课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再让他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大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惰性,不愿意接受课外阅读内容。对此,教师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如《小王子》《夏洛的网》《彼得·潘》《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书目,兼顾不同类型的阅读内容,从寓言童话、趣味故事、科普文章、时事报道等入手,本着由易到难的阅读顺序,让学生一同进行原著阅读和译著阅读,通过英语与汉语的对比,将优美的短句和生僻的单词进行归纳积累,进一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其阅读素养。同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不能单纯以阅读教学为目的,而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交流、互动的机会,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向教学模式,引导他们在课堂积累英语知识、在课外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英语课外阅读的体会,积极探索新的互动式教学,采取听录音模仿、朗读语篇、为经典配音等形式,激活他们说的欲望,让其进一步相互学习,相互分享,形成激烈讨论、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背景下,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本质要求,充分体现教学育人的功能,全面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科学设置英语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图文结合、动画和游戏等多种方式,启迪和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多读善思、勤于写作的习惯,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