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梅
小初衔接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关联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的含义。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能为初中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无论是学习方法、目标、内容还是强度,均与以往存在质的区别。在学生升入初中的前期阶段,良好的小初衔接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其学习的适应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其未来三年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小初衔接阶段,学生将面临学习伙伴、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多元维度的变化,从而产生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感将随着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难度发生改变,产生消极的学习情感。消极的学习情感不利于学生适应新阶段学习,影响小初衔接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在小初衔接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感作为重点培养目标,持续关注他们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情感变化,采取兴趣激励的教学方式为其创造成功的学习体验,促使其从阅读中获得自信心,萌生兴趣爱好,为深度学习作好准备。
在小初衔接阶段,英语教师要遵循青少年心智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学生当前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为其搭建适应的阶梯,促使其英语阅读能力、学习能力获得循序渐进的培养。在小初阶段,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切忌操之过急,应通过搭建适应阶梯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实施教学计划,予以学生充分适应学习节奏、对知识作出反应的时间。如此,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小初衔接计划,关注学生进步幅度与发展水平,并结合具体学情作出后期教学调整。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初衔接的英语阅读教学在学习内容的难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小学阶段的阅读内容形式以对话、句段为主,内容具有零散化、情节化特征,考查目标简单且语言知识涵盖率较低,易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度掌握;初中阅读教学内容由多语段文本构成,且有大量课外生僻词汇,阅读理解更具挑战性,要求学生运用推理思维、逻辑思维对含义加以推断。同时,文本中蕴含的语言知识更复杂。内容难度的差异是学生学习英语阅读时所要面临的第一道难关。
学习内容的差异伴随学习强度的差异。初中英语阅读文本的词汇量较小学英语阅读文本更多,其中蕴含的语言要素更丰富。学生须在深度理解文本内涵的同时,细化梳理文本中蕴含的知识点。初中英语阅读文本学习重点更加密集,知识分布更加零散,学习量的增加带来学习强度的提升。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适应性学习阶段的学习强度也是小初衔接的必修内容。
知识应用的广度差异是小学与初中阅读教学的一个分野。小学阅读中学习的句式、词汇、语法较单一,易于被学生理解和吸收,但其可应用的话题或范围较局限。小学生的英语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较弱。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不作过多要求。但在初中阶段,不仅要求学生正确阅读文本,还要求其整理重点、分类内化,最终学习致用,将学习过的内容以书面表达、口语表达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脱离照搬复制,形成新内容。知识应用方面的渗透和培养将是学生小初阶段学习英语阅读的又一难点(安晚霞 2022)。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树立课时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是构建小初衔接课堂的首要任务。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教育深度与初中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时,要注意区分这一点,依托学生当前发展水平为其设计贴合“最近发展区”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弱化其阅读学习强度,以培养其学习自信,使其感受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课程标准作为核心素养目标设计的依托材料,深研课程标准,了解核心素养目标群,为阅读教学的实施提供必要参照(冷品优2022)。
例如,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1 Making friends 为初中教学的第一个单元,而学生当前能力水平正处于第三学段与第四学段之间,因此,在课时准备阶段,教师设计如下课时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情境中提炼主题并正确理解阅读内容,能结合阅读内容进行表达的能力。
(2)文化意识目标:通过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认知中外交友相关文化的差异性,进一步提升其文明素养。
(3)思维品质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短篇文本所必要发展的理解思维和分析、比较、推断能力,使其在阅读初期,疏通文意,能自主在阅读文本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文本大意和内涵形成初步判断。
(4)学习能力目标:结合阅读教学要求,向学生渗透速读、指读、朗读、默读等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几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初期培养其正确的阅读学习习惯。
上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紧扣“阅读”主题,其教学强度介于第三学段学生和第四学段学生的能力水平之间,适用于小初衔接的英语阅读课程。明确和全面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能初步构建课堂教学秩序,为学生英语阅读提供学习参照。
确立教学目标后,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作好课前教学准备,凸显小初衔接教育的独特性,增强其课堂阅读理解能力,使其对课时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教师可以分析并提炼小学英语所学的重点内容与人文主题,搭建初中阅读与小学阅读的纵向衔接,寻求单元与单元、主题与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旧知识唤醒学生对新知识的感悟与理解,从而取得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小学阶段的教材加以整理分析,将部分与本课时阅读主题相关联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情境引进课堂,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融合教学,为学生搭建进步的“阶梯”,从心理上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周颖 2022)。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1 Making friends 一课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为“交友”,要求学生能在交友情境中自主组织语言,建立话题,形成新的人际关系。为唤醒学生的英语学习记忆,教师结合湘少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8 I come from China 一课阅读内容展开对比教学。该单元内容以“交流生”为主题,创设不同国籍学生首次见面并自我介绍的场景,这一阅读语境与“交友”存在异曲同工之妙。教师提炼该单元的重点句式“My name is...”“Where are you from?”“Hi,I’m...”“Nice to meet you.”初步构建课堂阅读学习秩序,将旧知识作为导学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延伸对“交友”阅读语境的理解。在课前时段提炼小学阅读教学内容作为教学准备,能为学生搭建进步的“阶梯”,促使他们阅读能力获得初步培养。
1.语音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口语朗读爱好
阅读教学包含朗读、跟读等必要的训练活动,对学生在口语表达和朗读方面加以训练,使其掌握英语朗读能力并培养朗读习惯,从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培养英语学习爱好。因此,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性的语音教学活动,是小初衔接阶段阅读课堂的必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创设与情境相关联的有声阅读跟读活动,以标准化跟读内容为学生提供语音语调参照,训练其听读能力;可以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比拼活动,让学生展开朗读组间比拼,以竞赛激励其自主练习朗读,培养其口语表达爱好;可以创设富有审美体验的表演活动,设计演讲比赛、有声配乐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美的体验,培养其朗读爱好;还可以创设富有表演性质的分角色朗诵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朗读的乐趣,积累口语学习经验(李培红 2022)。
例如,在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2 Looking different 的教学活动中,Topic 2 What does she look like?为本课时的重点阅读学习内容。该课时主题与湘少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8 She wears a white and black sweater 存在话题与内容共性。通过分析语篇可知,该阅读文本以对话交流的形式展开,两人围绕“外貌特征”话题交流。与小学对话类阅读文本相比,该阅读文本在形式上延续前期类型,在阅读内容上进一步深入教学,句式、词汇更加丰富,语句脱离标准化结构,更趋向生活化、口语化,适用于小初衔接的阅读学习。教师依托口语朗读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如下语言教学活动:
(1)听力跟读活动:Play English listening audio for the students,let the students read sentence by sentence,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standards.
(2)对话练习活动:After students had mastered the correct reading methods,they were arranged to read aloud to their desk mates. They were to act as Kangkang and Michael respectively.
(3)配乐朗诵活动:Play the situation music for the students,let the students recite the perform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autiful music,and strive for the students to recite the beautiful,accurate,clear and coherent.
(4)小组竞赛活动:After the students have mastered the correct reading method,the teacher instructs th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group reading competition.
上述朗读主题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营造热烈、活泼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其收获美的阅读体验和口语阅读的乐趣,初步形成朗读爱好,积极展开课后学习。
2.词块教学活动,丰富学生阅读知识储备
阅读文本以基础词块、句式为最小单位,学习阅读材料时要求学生能疏通文意,正确翻译文本,结合所学基础知识深化对英语阅读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阅读中进行词块教学,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能使其阅读能力获得持续性发展。小初衔接阶段的阅读词块教学活动从内容划分可以包含词根教学、词缀教学、短语教学等,从形式划分则可以包含即兴问答、直观讲学、看文猜词等。积累阅读中的词汇知识,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在解决课内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理解课外阅读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肖兰香 2020)。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3 Getting together 一课教学为例,在Section B 1a 教学活动中,教材给出一篇对话式阅读材料,内容围绕外国笔友展开。在学习本课时阅读内容时,教师将阅读学习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教学上,指导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积累基础词块,具体教学活动如下:
(1)语境猜词游戏:Circle reading text of unfamiliar words,combined with the context of the word game,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answer the students for the group to win points.
(2)即兴问答游戏:Combined with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learn vocabulary content,inter-group test game,ask students to examine each other contained in the text of primary vocabulary meaning,effective review.
(3)直观讲学活动:The importance and main ways of learning root affixes are explained directly by teachers.
上述教学活动紧扣“词块”主题,能使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知识内容,丰富词汇量,发展阅读能力。
3.情境教学活动,拓展学生阅读想象空间
情境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在阅读中起到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深化他们阅读体验,唤醒其阅读兴趣,融入英语文化信息等作用,对小初衔接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创设趣味学习活动,以情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能在情境中提炼有益信息,促进阅读理解,提升对初中阅读文本的理解力,弱化阅读学习难度。这一教学辅助能使小初衔接阶段的学生逐步适应阅读学习难度与强度,拓展阅读想象力,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
例如,在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Having fun 的教学活动中,Topic 1 What can I do for you?向学生展示了商场购物这一阅读语境。教师从该阅读语境出发,为学生找到前期所学的湘少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9 How much is it?单元的插图作为情境展示工具,以旧知识记忆关联新知内容。为进一步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教师为学生设计如下情境学习活动:
(1)画面解读活动:让学生读图,分析图片中蕴含的与本课时文本存在关联的信息,加以整合理解。
(2)情境联想活动:由情境发散思维,展开话题讨论buy some clothes。
(3)情境模拟活动:阅读课文后,由小组同学分别演绎 Salesman、玛利亚(Maria)和 mother,进行情境角色扮演。
上述情境活动能帮助学生有效提炼情境中蕴含的阅读信息,增进他们对课时阅读材料的理解。学生能在联想与演绎过程中自主拓展阅读思维,训练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深度阅读、深度理解的目的。情境教学工具的辅助对小初衔接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初衔接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分为确立教学目标、提炼教学内容、打造衔接课堂三个具体步骤。结合小学英语阅读与初中英语阅读内容难度、学习强度和应用广度等教学差异,创设以兴趣激励为主导、以搭建学生适应阶梯为目标的小初衔接课堂,有助于其顺利渡过小初衔接阶段,适应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此背景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将获得循序渐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