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红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而古诗词作为文学的瑰宝,在教学中的传承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未来文学传承的有力支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可以为其未来更深入的文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古诗词中强调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修养。古诗词中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教学可以启蒙学生的文学鉴赏意识。这些经典之作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深入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字之美、语言之精妙,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其次,古诗词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深厚底蕴,学生学习古诗词,能够体会到祖先的智慧,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民族传统的自豪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自觉地践行传统价值观。最后,古诗词教学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朗读、默写、理解等多种方式来掌握知识,这种多层次的学习过程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哲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其在审美和人文素养上得到全面提升。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课前:倡导自学,引发好奇
1.鼓励线上预习,了解诗词背景。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线上预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诗词学习来说,线上预习不仅可以提前了解诗词内容,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词背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墨梅》这首诗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线上预习:
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查找《墨梅》的全文,并查阅关于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和寓意。例如,梅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寓意坚韧不拔、清雅脱俗。其次,引导学生去了解《墨梅》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咏物诗,王冕以梅花自喻,表达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了解创作背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含义,提高学习兴趣。再次,引导学生去查阅关于王冕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例如,王冕是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的画作以梅花最为著名,他的诗词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了解王冕的生平事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墨梅》的创作背景,拓展学习深度。最后,引导学生去查阅关于咏物诗的资料,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例如,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对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在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线上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诗词的内容和背景,增强学习动力,而且带着目的预习,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诗词潜藏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无形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另外,线上预习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2.品读经典内容,引发学生热爱。
在设计预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与目标课程相关的经典诗词,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品读经典内容,从而增强对古诗词的热爱。例如,对于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相关经典诗词作品作为预习任务:
第一,引入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是一首描绘中秋节景象的诗词,诗人以中秋月色为引子,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诗词大意,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第二,鼓励学生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进行对比鉴赏。两首诗都描绘了节日的景象,但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对比鉴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重阳节、中秋节这两个传统节日文化。第三,引入其他与节日相关的经典诗词,如杜牧的《秋夕》等,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拓宽视野,增加对古诗词的了解与热爱。
总的来说,在预习任务中引入与目标课程相关的经典诗词,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品读经典内容,而经典古诗词往往兼具美感和韵律感,能够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同时,在对比鉴赏中,学生能够接触更丰富的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课中:多元施教,全面鉴赏
1.解析修辞手法,培养表达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解析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并尝试应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独特的语言魅力,另一方面,学生应用这些修辞手法,能够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为例: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学生可以阅读诗歌,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理解其表达效果。而在解析修辞手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如比喻是通过相似事物的比较来表达抽象概念的一种修辞手法,拟人则是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情感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应用这些修辞手法。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如将春天比喻成一位烂漫的少女,将冬天比喻成一位慈祥的老人等。学生自主应用修辞手法,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学生可以互相评价作品,了解自己在应用修辞手法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点评,从学生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应用修辞手法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和方法,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引导学生解析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并自主应用,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提高其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2.结合其他学科,扩展知识面。
将古诗词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数学、美术、音乐等,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欣赏古诗词,从而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具体而言,教师需要结合古诗词内容进行权衡和取舍。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这首诗为例: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数学中的“观察物体”相关内容,让学生想象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从而了解诗人苏轼在创作这首诗时所观察到的庐山景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庐山的立体模型或图片,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了解其形态、特征和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苏轼在创作诗歌时所运用的观察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其次,教师可以将古诗词教学与美术相结合,让学生以诗人的视角画下看到的庐山景象。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题西林壁》中描绘庐山的诗句,让学生了解诗人所运用的色彩、线条和构图等美术元素。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画笔将看到的庐山景象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最后,教师可以将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相结合,即播放大气的背景音乐,同时引导学生欣赏《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让他们了解诗人所运用的韵律、节奏和语言特点,并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音乐元素创作一首描绘庐山的歌曲,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总之,将古诗词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样,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三)课后:家校共育,全面促进
1.家长注重配合学校——创设文化氛围。
要想让小学生增强对古诗词的热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教师应鼓励家长参与古诗词教学,让其了解学校的教学安排和要求,引导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共同培养孩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比如,针对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完成课上教学后,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布置亲子作业:
第一,讲民间神话故事:家长在孩子睡前或空闲时间给孩子讲述《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民间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孩子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第二,引导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家长引导孩子了解与《迢迢牵牛星》相关的传统文化,如七夕节、牛郎织女传说等。第三,亲子共读经典诗词: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这些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阅读这些诗词,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第四,家长方面,可以自主创造家庭文化氛圍,如在家里悬挂古代字画、摆放传统文化摆件等,这些布置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书法比赛、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以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总之,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文化氛围,培养孩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同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传统文化,避免过度强调或扭曲其内涵与价值。
2.教师提升审美素养——组织实践活动。
教师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而教师可以组织文化实践活动,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改编比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教师提供活动指导,如纠正学生的措辞用句等,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提升。最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传承中创新,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扬光大。
比如,针对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教师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通过朗诵,学生可以在清晰、准确、有节奏感的语言表达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技巧,从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在比赛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朗诵脚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诗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还可以组织古诗词改编比赛,让学生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意境和情感,将其改编成现代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形式,以展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种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传承中创新。
总之,通过组织这些文化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创新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很多:课前,鼓励线上预习,成功地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使其主动了解诗词背景,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课中,注重解析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同时结合其他学科,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其在古诗词中不仅获得审美享受,还能融会贯通,形成全面的认知结构;课后,提倡将古诗词融入生活实践,鼓励家长创设诗词学习氛围,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期望这些策略能够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