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东
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成长为满足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基于此,本文从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历史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意义,并详细探讨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历史作为记录国家和民族发展脉络的重要学科,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意识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新课改进程,但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观念的影響,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尤其对历史学科来说,其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初中历史课堂必须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
现代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考试为依托的,尤其是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更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史实资料的机械记忆,然而,当学生完成学业后,这些知识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淡忘。这一现象引发人们对教育意义的思考:我们的教育体系要培养哪种人才?历史这门学科能够真正给学生留下什么?可以肯定的是,教育的意义远远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的相关文件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落实,广大教师已经初步建立起对学科核心素养观念的认知。然而,尽管许多教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对其具体内涵和实际应用仍然存在不少疑惑。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关注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具体来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唯物史观和方法论,并在学习中进行运用,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以更客观的角度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任务;历史解释注重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从而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评判和理性分析;时空观念是指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背景下进行考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演变过程;史料实证的锻炼,学生能够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辨析和判断能力;家国情怀的熏陶,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仅对其学习效果、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提高初中历史学习效果
历史学科的知识点较为繁杂,涉及众多事件、人物、时间节点等,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通常以死记硬背为主要手段,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效果不显著,而且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的内涵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此外,历史学习不仅是记忆和理解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分析和解读历史资料,掌握归纳和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历史学习中的各种挑战,显著提升历史学习成效。
(二)增强历史学科对初中生的培养作用
历史学科知识不仅涉及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任务,更涉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演变。首先,培养历史学科素养,学生可以开阔自身视野,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其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其次,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再次,历史学科还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从而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终身学习意识,为其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满足教育部对历史学科的要求
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并将其作为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这些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内容。落实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举措,旨在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好地贯彻教育部的课程改革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满足教育部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教学目标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初中历史课堂作为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能够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备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探索有效路径
初中历史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具体的历史进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由于历史所占分值较少等原因,许多初中生往往会忽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不明白学习历史的用处和目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为学生做好引导,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历史学习的目的,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应建立独立的历史思维,在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对现代生活产生新的想法,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同时,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涵盖的范围较大,这些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例如,在讲解唐朝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唐朝的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背景下进行思考,探究唐朝繁荣与衰落的原因。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许多初中生对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较低,对历史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历史学习枯燥乏味。但实际上,历史知识是十分丰富、有趣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历史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传统的“灌输式”讲解方法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历史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讲到某个事件时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资料。例如,学生对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并不陌生,这个故事不仅是《西游记》这一文学作品的背景,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传说。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历史事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影视片段,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西天取经路途的遥远和存在的困难。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有关的背景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获得更多启示和感悟。
(三)结合知识梳理,树立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时空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时空中观察、分析事物的意识以及思考历史事件的思维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纪年、顺序、阶段等方式,帮助其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时间顺序。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朝代更替的时间线,分析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第二,结合历史的主脉络,将不同历史事件的背景信息进行串联,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例如,在讲述世界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世界格局和主要国家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形成对世界历史的整体认知。第三,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分析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究,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结合角色扮演教学,真实还原历史事件
我國历史悠久,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还给人们带来许多启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历史故事的作用,不局限于口述故事的形式,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自主选择历史人物,真实还原历史事件,体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每个历史人物的选择,以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政权,如辽、金、夏等。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讲述自己代表的政权的兴起、对峙和灭亡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清晰地认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发展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在表演过程中深入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首先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因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主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如今,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目标的重点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教师来说,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学习任务,尽可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努力完成学习目标,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例如,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提出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如“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是谁?成立时间是什么时候”。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任务,如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方式可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并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分层教学等手段,以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帮助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