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创造性复述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强调对学生理解、记忆、思考能力的综合考查,促使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深度挖掘文本内涵。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本的要点、细节、观点等,加强对文本内涵的深度领悟。另外,创造性复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复述文本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总结信息,为了更好地复述,学生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创造性思考,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复述中,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高年级创造性复述教学需要教师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细分,本文将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创造性复述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创造性复述教学
创造性复述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新表达文本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自主选择表达方式、运用适当的语言展示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创造性复述教学包括口头或书面形式,如学生可以通过改编故事情节、创造性转述事件、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等方式进行复述,这些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其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创造性复述教学的意义
首先,创造性复述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观点等方面更加熟练。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通过创造性的复述,学生需要自主选择语言表达方式,从而锻炼表达能力,提高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语言能够更精准地传递信息。其次,创造性复述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在复述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合作性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复述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文本的理解和复述,促进团队协作,这符合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求,使学生具备更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创造性复述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改编故事情节
1.情节逆转,改写故事结局。
逆转故事情节,学生可以重新审视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冲突,从而产生新的观点;改写故事结局则要求学生在保持故事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对故事的结尾进行创新。这种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時,逆转故事情节和改写故事结局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猎人海力布》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引导学生逆转故事情节,从而改变故事结局:
第一,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在引导学生逆转故事情节之前,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以及故事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细节和内涵。
第二,引导学生逆转故事情节。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逆转故事情节,让学生思考:如果海力布没有得到龙王的赏赐,他会怎么做?如果海力布没有变成石头,他会怎么做?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第三,引导学生改变故事结局。在引导学生逆转故事情节之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改变故事结局,即让学生思考:如果海力布没有变成石头,他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如果灾难没有来临,海力布和乡亲们的关系会变得怎样?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逆转故事情节和改变故事结局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他们的想法是否合理,都要给予其肯定和鼓励。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
2.角色创新,改变人物思维。
角色思维发生变化,故事的走向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改变人物思维和行为方式,既可以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角色形象,又能够改变故事结局。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并表述人物思维和价值观发生变化后的一系列情节,能够进一步认识角色的复杂性,从而产生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而这种创新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改变人物的思想、价值观等方面来实现。
比如,在《猎人海力布》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变海力布的思维,从而改变其人物形象,进而促进故事结局的改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海力布的人物形象。在故事中,海力布是一个勇敢、善良、忠诚的猎人,他为了保护乡亲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海力布有其他想法,他会怎么做?比如,如果他想到自己的生命也是生命,他会怎么做?第二,引导学生改变海力布的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海力布想到自己的生命也是独一无二的、宝贵的,他会怎么做?会不会放弃将灾难来临的消息告诉乡亲们的想法?第三,引导学生想象新的故事结局。在引导学生改变海力布的思维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新的故事结局,提出问题:如果海力布放弃将灾难来临的消息告诉乡亲们的想法,他会怎么做?他会不会采取其他的措施来保护乡亲们?还是会在灾难来临前夕直接逃离?这样,学生在思考故事人物新的想法时,会自觉推进新的结局。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全新复述,他们的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
(二)巧妙转述事件
1.转换叙述视角。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创造性复述教学中,引导学生转换叙述视角,能够让他们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即通过从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叙述同一个事件,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始末,更好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和同理心,让他们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和立场。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人物角色,如主人公、配角、旁观者等,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叙述故事,从而培养他们的多元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牛郎织女(一)》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故事中,牛郎是一个勤劳、善良、有担当的人,而他的哥嫂非常自私、贪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叙述视角,从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叙述牛郎在哥嫂家的处境。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从牛郎哥嫂的视角来叙述牛郎在家的处境。在这一视角下,学生可以想象牛郎哥嫂对牛郎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对待牛郎。通过这个视角的叙述,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牛郎哥嫂的自私和贪婪,以及他们对待牛郎的不公和不义。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老黄牛的视角来叙述牛郎在家的处境。老黄牛是牛郎的伙伴,也是牛郎最亲近的朋友,学生可以想象老黄牛对牛郎的感情,以及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这样,学生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老黄牛对牛郎的忠诚和关爱,以及它对牛郎处境的同情和担忧。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牛郎的视角来叙述他在家的处境。学生设想牛郎对自己处境的感受,以及他为什么会这样看待自己的处境。通过这个视角的叙述,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牛郎的无奈和无助,以及他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
通过以上三个视角的叙述,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牛郎在哥嫂家的处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2.调整时间顺序。
引导学生调整故事时间顺序,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把握事件的主线,理清逻辑关系。将故事中的事件重新排序,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同时了解关键情节,这对他们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升十分有利。同时,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更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时间顺序,如倒叙、插叙等,让他们重新排列故事中的事件,并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针对《牛郎织女(一)》一课,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倒叙的方式复述故事。倒叙是一种将事件结局提前叙述,再逐步回溯事件发生经过的叙述视角。在《牛郎织女(一)》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讲述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结局,再倒叙回溯牛郎与织女相识相爱的过程。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同时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精神。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插叙的方式复述故事。插叙是一种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其他情节的叙述视角。在《牛郎织女(一)》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插入一些与牛郎和织女相关的背景信息,如牛郎的家庭背景、织女的身世等,以帮助学生在复述故事时更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同时,插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事件的主线和逻辑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方式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复述《牛郎织女(一)》这一课的故事内容,而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调整时间顺序,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改变语言风格
1.文学化表达,使用修辞手法。
在引导学生复述时,让其将复述内容以文学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即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这能够倒逼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具象化,让复述内容更具有吸引力。
例如,《牛郎织女(二)》这篇课文第一自然段对织女在人间的幸福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使用了排比句来表现织女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留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再尝试自己创作排比句,针对课文文末部分,用排比句来表达牛郎织女对彼此的思念之情。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排比句,如“牛郎织女,相隔千里,却心心相印;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却无法相聚;牛郎织女,相爱之深,却无法相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排比句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强求学生一定使用排比句。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复述时保持语言流畅、自然,不要过于生硬或刻意。使用特定的修辞手法来进行针对性复述,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复述活动。
2.口语化表达,调整语言节奏。
口语化表达是指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在复述故事时,学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让故事更加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整语言节奏,即通过改变句子的长短、语调的高低等方式,让语言更具有韵律感。在复述故事时,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和人物情感的变化调整语言节奏和语调。
在《牛郎织女(二)》一课中,王母娘娘来人间抓走织女的部分是一个情节紧张、充满危机感的场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这一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为织女、两个孩子、王母娘娘这三个主体设计口语化的内容,突出当时的危机感。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主體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如织女可能感到惊恐,两个孩子可能感到害怕和不解,而王母娘娘则可能表现出严厉和冷酷;接着,教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讨论为每个人物主体设计的口语化内容。如对织女,可以使用颤抖的声音和急促的语调来表现她的无助;对两个孩子,可以使用稚嫩的声音和哭腔来表现他们的恐惧;对王母娘娘,可以使用低沉的声音和冷峻的语调来表现她的无情。这样,学生在复述的时候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每个主体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感受到整个场景的紧张氛围,从而更生动地复述这部分故事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调整语言节奏和口语化表达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高年级创造性复述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符合现代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对小学语文高年级创造性复述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可以发现,改编故事情节、巧妙转述事件以及改变语言风格是提高学生创造性复述能力的有效途径。情节逆转和角色创新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转换叙述视角和调整时间顺序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学化表达和口语化表达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希望这些策略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