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课程教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基于心理韧性与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分析

2024-05-30 08:41李炎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0期
关键词:田径韧性主观

李炎

温州大学 浙江温州 325000

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心理健康意识的增强,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受到了广泛关注。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概念,通常被定义为个体对生活满意度的总体评价,以及频繁体验积极情绪和较少体验消极情绪的状态。它涉及个人对生活中各种经历的主观评估,包括情绪反应、生活满意度以及对生活的认知评价。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还与身体健康、社会行为和工作效能等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探究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对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学业压力、职业规划、人际关系调适等多重挑战,这些因素都可能使其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业和生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1]。

体育课程教学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2]。而田径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有可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鉴于此,研究旨在探究田径课程教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以期为高校教育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提供经验启示。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田径课程教学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体育活动能够增强体力、促进社交互动以及提供压力释放的途径,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3]。首先,体育课程提供了规律的身体锻炼机会,这对于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至关重要。身体活动能够促进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同时还能改善睡眠质量。良好的身体是主观幸福感的基础,健康的身体能够使个体更有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其次,体育活动,尤其是团队运动,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社交联系。在体育课程中,学生有机会与他人合作,建立团队精神,这些社交互动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增强社会支持感,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此外,体育活动还能提供一种积极的社交环境,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广泛的社交网络。最后,体育锻炼被证实能够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化学物质与情绪调节和愉悦感受有关。因此,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升个体的情绪状态,从而增强主观幸福感。田径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可能对个人成就感、心理与身体健康、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鉴于此,提出假设H1:田径课程教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

1.2 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

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或失败时,能够保持积极态度并迅速从挫折中恢复的能力。在体育教学领域,心理韧性被认为是学生适应体育活动挑战、保持持续参与并从中获得积极体验的关键心理资源。心理韧性可能在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中介作用[4]。

首先,体育教学可能通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直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这些因素已被证实与主观幸福感有正相关关系。然而,心理韧性可能在此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使得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为深远。具体来说,体育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可能促使学生发展出更高的心理韧性,这种韧性使得他们更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其他压力和逆境,从而在更广泛的生活领域中体验到幸福感。

其次,体育教学中的社会互动和团队合作经验可能对心理韧性产生正面影响。在与他人合作中克服困难和挑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支持感和归属感,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可能进一步促进心理韧性的发展。心理韧性较高的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可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维持积极情感,减少消极情感,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

最后,心理韧性可能通过影响个体的目标设定,与主观幸福感达成中介关系。体育教学中的目标设定和成就体验可能增强学生的目标追求动机,而心理韧性较高的个体在面对目标追求过程中的挫折时,更能保持动机和努力,最终实现目标,这种成就感可能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鉴于此,提出研究假设H2:心理韧性在田径课程教学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

1.3 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

认知重评被定义为个体在面对情绪激发事件时,有意识地改变其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从而调节情绪体验和表达。

从体育教学领域来看,首先,体育教学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情绪表达的平台。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挑战和压力,如技能掌握的困难、比赛中的失败等。这些情境可能激发学生的消极情绪。在这个过程中,认知重评可能作为一种中介机制,帮助学生重新评估这些挑战,将其视为个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失败的标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能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和更少的消极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其次,体育教学中的团队运动和合作活动可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社会支持和归属感。在这些互动中,学生可能会学习到如何通过认知重评来调节因社会比较或竞争产生的消极情绪。例如,当学生在团队中感受到排斥或失败时,他们可能会通过认知重评来理解这些经历是团队合作过程中的正常部分,而不是个人能力的缺陷。这种认知上的调整可能有助于减少消极情绪,增强社会和谐,进而提升主观幸福感。

再次,体育教学中的目标设定和自我效能的培养也可能与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相关。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时,他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认知重评可能帮助学生将注意力从短期的失败转移到长期的进步和学习上,从而维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自我效能感。这种积极的自我感知可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最后,体育教学中的自我表达和情绪释放可能是认知重评中介效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渠道,让学生能够通过运动释放压力和情绪。在这个过程中,认知重评可能帮助学生理解情绪释放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一种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这种认知上的重评可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处理情绪,提高情绪智力,最终提升主观幸福感[5]。

鉴于此,提出研究假设H3:认知重评在田径课程教学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

首先,选取参与田径教学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次,根据变量设计相应问卷并进行发放;最后,运用SPSS、Mplus,对变量关系和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2.2 调查对象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300 名参与田径课程教学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关于田径课程教学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问卷,有效回收295份。

2.3 研究工具

根据研究变量,选取相应的量表,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方式设计。

2.3.1 教学满意度量表

由覃红霞[6]编制,共计7个题项,涉及教学效果、教学体验、教学收获3 个维度,本研究中3 个维度对应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778、0.741、0.812。

2.3.2 主观幸福感量表

由Lyubomirsky 和Lepper编制[7],共计7个题项,本研究中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12。

2.3.3 心理韧性量表

由Connor 和Davidso 编制[8],共计25 个题项,涉及个体的适应能力、应对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控制感和精神活力5 个维度。本研究中量表5 个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753、0.757、0.777、0.737、0.782。

2.3.4 认知重评量表

由Gross 和John 编制[9],共有10 个题项,本研究中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2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变量相关性分析

通过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见表1),田径课程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认知重评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初步明确了各变量的关系。

表1 各变量相关性分析

3.2 田径课程教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见表2),田径课程满意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证明了假设H1。同时,田径课程满意度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和认知重评也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目前心理韧性和认知重评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尚未证明,需要进一步对其中介效应进行检验[7-8]。

表2 变量回归分析

3.3 心理韧性与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分析

通过中介效应检验(见表3),田径课程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总效应为0.77,这包括了直接效应和通过心理韧性、认知重评的间接效应。具体从田径课程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路径来看,直接效应为0.32,占总效应的41.55%。这意味着田径课程满意度直接解释了主观幸福感变异的41.55%,其95%置信区间为0.25~0.48,表明这一效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9]。从间接效应来看,田径课程满意度通过心理韧性和认知重评也可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且效应值在95%置信区间之内,进一步检验了假设H2和H3。

表3 心理韧性、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检验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田径课程教学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结合既往研究来看,首先,体育活动本身能够促进内啡肽等愉悦激素的分泌,这些生理变化会直接提升个体的情绪状态和幸福感。其次,田径运动的规律性锻炼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而身体健康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韧性与认知重评在田径课程教学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效应。在田径课程教学的背景下,心理韧性可能使学生更能够应对训练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积极的态度,这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同时,认知重评能够帮助学生以更积极的视角看待训练中的困难,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从而促进幸福感的提升。

4.2 建议

4.2.1 在田径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田径课程教学应超越传统的体育训练范畴,融入情感教育的元素。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一个支持性和鼓励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增强社会互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安排小组合作的田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协作和竞争中学会尊重、信任和支持。此外,通过课后反思和情感分享,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运动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情感层面获得满足,增强主观幸福感。这种情感与体育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在田径课程中获得更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4.2.2 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态度的能力,对于提升主观幸福感至关重要。田径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帮助他们在面对体育活动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逐步提升的目标,鼓励学生在达成每一个小目标的过程中积累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教师应当教授学生应对失败的策略,如正向思维训练和压力管理技巧,使学生能够在遭遇逆境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进而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幸福感。

4.2.3 加强认知重评能力的培养认知重评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能够重新评估和解释事件的能力,这对于调节情绪和提升幸福感非常重要。在田径课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改变对事件的认知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这可以通过模拟训练、情境演练等方式实现,让学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和练习面对压力的新方式。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在竞赛和训练中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来面对失败和挑战,从而在长期的田径训练中培养出更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猜你喜欢
田径韧性主观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