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永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0
啦啦操运动(Cheer-leading)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已成为大众喜闻乐见,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1]。啦啦操运动具有深远的普适性,应用范围广泛,大到大型比赛的开幕式,小到一次普通的班级活动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啦啦操运动节奏适中、律动感强;形式刚柔并济,极具挑战力;与音乐结合,极富激情,再加上运动员活力四射的表演风格,流畅的团队配合,受到了高校学生的广泛青睐,与当下高校学生追求自由娱乐的特点相适应[2],同时也与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和新时代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相符。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啦啦操运动在我国传播迅速,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但近年来,高校啦啦操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研究根据AGIL模型,构建推进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的模型,提出促进啦啦操发展的策略,为高校啦啦操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AGIL 模型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于1953 年在社会论基础上构建的行动系统模型,该模型由适应功能(Adaption)、目标达成功能(Goalattainment)、整合功能(Integration)、潜在模式维持功能(Latencypatternmaintenance)构成,并将社会行动系统分为行为、人格、社会、文化四大子系统[3](见图1)。结构功能理论着重研究社会的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平稳、协调机制,这是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理论,它强调的是稳定的秩序[4]。啦啦操自传入我国以来,作为一项新的运动项目,得到了高校学生的广泛青睐,也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丰富学校文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响应了国家提出“一校一球一操”的政策。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层面、文化层面、生理方面的意义。高校啦啦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其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学校、国家、个人学习动机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利用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的AGIL模型,有助于从整体分析高校啦啦操系统在发挥适应、目标、整合和维模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解释构成这些因素的原因,最后通过相应的策略推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图1 AGIL模型理论框架图
AGIL模型认为,适应功能是行动系统前进的先决条件[3],简而言之,行动系统要适应相应的环境才能获得对应的生存资源。高校啦啦操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它的适应功能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啦啦操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大学时期是学生知识、能力、德育修养等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啦啦操运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以及塑造良好的身体姿态[4]。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纯表演性质的传统思维模式,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高校啦啦操的运动发展还取决于学校政策的保障,学校领导的认可与重视对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学校领导的决策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学校领导的重视是项目在学校得以顺利开展的第一步,能够促进场地设施等的完善。应利用合理的宣传机制,扩大啦啦操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啦啦操,增加啦啦操人才储备,进一步促进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AGIL模型认为,目标达成功能是指行动系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目标达成功能在行动系统中起到保障作用,发展高校啦啦操,一方面可以增加啦啦操受众群体,扩大啦啦操人才的数量,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可以多一个选项,有助于高校体育活动项目的多样化发展。啦啦操运动作为集体性项目,能够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AGIL模型认为,整合功能是指各系统可以通过搭建自身结构、配置现有资源来解决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整个行动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需要对高校啦啦操运动中师资、场地设施、优秀人才等资源进行整合。一方面,师资力量是该运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肩负着啦啦操运动顺利开展的组织、宣传、技能传授等任务,因此,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授业能力决定着高校啦啦操的健康发展和推广效果,同时,师资力量也是国家提倡的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场地设施也是该运动持续开展的必备要素之一,基础设施包括服装、器材和专业设备等,这些是进行训练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只有前期的大量投入,才能产出丰硕的成果,才能够保证训练正常顺利开展[5]。只有整合啦啦操行动系统资源,才能在后期开展中无后顾之忧。
AGIL模型认为,行动系统中的维模功能是指充分发挥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以此形成极具特色的文化氛围,推动行动系统的全面发展[6]。运动项目文化是体现运动项目特征的标识性符号[7]。啦啦操这项运动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其影响力才能持久。首先,啦啦操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兴趣为目标,凸显校园精神文化的形式[8]。啦啦操文化除了优雅的技术和观赏艺术,还包括价值取向、精神理念,以及健全人格的习得。其次,啦啦操文化的形成需要“高校领导+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学生的广泛参与和高度认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围会使得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有助于形成坚固的支撑系统,以推进高校啦啦操的长远发展。
高校啦啦操的社会适应是指运动员培养机制、保障机制、社会认同机制。啦啦操项目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主动协调,形成一个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稳定的、动态的、开放的发展体系[9]。当前,该运动的发展存在与社会脱节、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等问题。首先,高校啦啦操运动呈现出临时拼凑的现象,只是在每次大型活动或者大型赛事开始前,才会招募一些志愿者进行简单的训练,训练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且参加啦啦操的运动员不全是因为热爱这项运动,也可能是为了得到学分或者物质奖励。其次,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仅限于本校以内,很少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产生互动,这就阻碍了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高校对于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表现出一种弱支持态度,对啦啦操的认识停留在可有可无的层面。在高校啦啦操项目的目标制定上,绝大多数高校目标设定不清晰,甚至没有制定明确目标。各高校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对于啦啦操运动的目标设定可谓天差地别,一些高校重视啦啦操运动,成为了以啦啦操为特色的学校,从而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而大多数学校对啦啦操的认识短浅,更愿意去发展体育运动中的“三大球”,且受到大学生学业繁忙的影响,参加啦啦操运动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障,通常会出现比赛前速成、高强度训练的情况,这不利于我国高校啦啦操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此外,高校领导对这项运动的认识不足,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和奖励机制作为保障,导致学生参与啦啦操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啦啦操整合功能存在教师队伍不足,设施设备短缺以及资金保障缺乏等问题。第一,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担负着啦啦操的推广和培养优秀人才等重要任务,如果没有一批强大的师资队伍和优秀的教练员作为支撑,那么一切都是空谈。部分高校啦啦操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对啦啦操运动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没有通过系统而长时间的训练,对高校以及国际性的啦啦操运动没有足够的了解,在啦啦操的教学过程中,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学生也不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学,这不利于高校啦啦操水平的提高。第二,设施设备直接影响啦啦操发展水平的上限,专业的啦啦操对于设备的要求较高,且啦啦操运动也具有较高风险,许多高难度的动作更需要有专业的设备作为辅助。第三,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任务,目前,啦啦操运动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家对于这一项目非常重视,但是,近年来我国啦啦操的成绩令人担忧,高校应该整合资源,扩大啦啦操的受众群体,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啦啦操人才,为国家队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第四,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校拨款,与社会的交流较少,这就导致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高校啦啦操运动的持续性发展。
啦啦操运动自21 世纪传入我国以来,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在高校内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然而高校啦啦操文化建设观念出现了偏差现象,维模功能弱化。观念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啦啦操文化才能真正融入校园文化。目前,啦啦操运动被大部分高校所接受,其啦啦操的本质精神及文化元素却没有得到认可,啦啦操只是作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工具,没能形成学生的终身爱好,甚至部分高校啦啦操出现了功利性现象,学生为了修得学分和增加综合成绩而被动参与运动,阻碍了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发展。
AGIL模型是一个四位一体的模型,各系统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构建了一套资源丰富、目标明确、系统间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系统。高校啦啦操的发展会逐渐由被动发展走向自主发展,本文基于帕森斯AGIL 模型,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啦啦操发展(见图2)。
图2 推进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的AGIL模型图
高校啦啦操运动是国家提出的体育强国战略、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参与啦啦操运动,一方面可以增强体质,习得运动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疲劳和抑郁情绪。所以,高校发展啦啦操运动已成为必然。基于此,首先,高校应该鼓励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加大啦啦操专业教师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大资金的投入。其次,学校应积极筹备各种啦啦操赛事,以学院为单位,以循环制、淘汰制等赛事为支点,不断促进高校啦啦操的发展。
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的总目标是普及啦啦操运动,以及培养高水平的啦啦操人才。高校决策者在制定目标时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调查时代和社会对啦啦操项目的要求,将啦啦操项目发展的目标制定同时代需求相结合来制定目标,实现共同进步。学校应该加强啦啦操运动的宣传,组织各种形式的兴趣体验班和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啦啦操运动中,培养以终身体育为宗旨的啦啦操爱好者以及高水平的啦啦操运动员,以促进高校啦啦操项目的发展。啦啦操意识认同和文化氛围的形成是个人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促进外部保障条件的生成,才能推动个人因素的充分发挥。
高校发展啦啦操运动不是封闭的,也不能关起门来发展,历史证明,封闭发展只会固步自封,所以,高校应该以一个开放、包容的姿态去发展啦啦操项目。每个高校都有自身的优势,在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的同时,也应该与其他院校加强交流,以走出去的方式和友谊赛、交流赛等形式,找出本校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高校还应该增加与社会的接触,以引进来的方式和邀请赛、点评赛等形式,找出当前啦啦操发展的最新动态,增强啦啦操的活力,以促进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增进高校啦啦操的文化建设可以营造一种良好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体质、人格、心理方面全面提高。首先,要加强对啦啦操运动的宣传。例如在学校官网、抖音等平台组织以啦啦操为主题的墙报、绘画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高校的领导带头积极倡导和以身示范,教师言传身教,积极主动地传播校园啦啦操文化,通过大量赛事引导学生了解啦啦操内涵,尊重并且热爱啦啦操这项运动,在整个校园形成良好的啦啦操文化氛围。
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战略息息相关。本文针对上述调查发现的问题,结合AGIL模型给出相应策略。目前,我国的啦啦操运动发展势头良好,正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道路,高校作为啦啦操运动发展的前沿阵地,依托国家发展战略和大量科研成果,将会推动啦啦操运动持续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啦啦操运动中收获乐趣、强身健体、培养健全人格和意志品质的同时,也为职业啦啦操源源不断地输送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