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春
文化认同,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谈及课程核心素养时,在政治认同的价值取向中指出“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其中就包含文化认同。笔者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从三个维度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
一、勾连——指向文化认同的情境创设
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与教学内容进行勾连,能为小学思政教育注入学生生活的价值。
(一)挖掘资源,与学生生活相勾连
家庭教育资源丰富,教师应引导家长充分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其优势,很好地勾连学生的生活。
第9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的第二个话题“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主要围绕中国古代的医学、农学、算学等方面的科技,从教材编排来看,重点内容是医学,为了拉近学生与中医的距离,教师是这样做的: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眼保健操是我们天天在做的,你知道眼保健操有哪几节吗?
(学生说出了其中几节眼保健操的名字)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每节的名字。(教师出示眼保健操图片)
师:同学们读了这些名字,发现了什么?
生:前面几节都有穴位,而最后一节是没有的。
然后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找一找耳垂穴、涌泉穴,并指导其做一做其中的一节眼保健操。接着引导到下一步。
师:眼保健操就是用了中医穴位按摩的预防手法,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吗?
学生纷纷谈起家长曾经用过刮痧、拔火罐等方法;在医院看过针灸。
最后教师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是要通过中医来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
(二)特长引领,与学生兴趣相勾连
个人特长反映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把个人特长引入课堂,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把个人特长与课堂教学勾连在一起,结合文化认同主题单元的学习,能更顺利地创设情境,达成教育目的。
第8课“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的第三个话题“意蕴隽永的汉字”,先讲汉字在东亚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再以王选的汉字激光排版系统为例讲汉字在现代信息化时代的新活力。这样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让学生感受汉字影响深远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学片段二:
师:听说许多同学在课外参加书法学习,老师让参加书法学习的同学带来了一些书法作品,现在让他们展示一下作品吧。
学生展示并介绍书法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欣赏完书法作品,有什么想对同学说的?(学生评价同学的作品)
师:听了同学的评价,结合自己学习书法的感受,你有什么想和同学们分享的?
生1:听了同学们的评论,我为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表扬感到高兴。
生2:学习书法不仅能让我静下心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得到同学的肯定,我感到很自豪。
二、思辨——指向文化认同的理性分析
文化认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接受,而是要对文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设计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使学生对中华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产生文化认同。
(一)两难性问题,让思辨具有针对性
这里的“两难性问题”是指结合课文内容设置两难故事,让学生处于两难的境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冲突中寻找正确答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判断力。
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中有一个“閱读角”讲东汉末年范式赴约的故事,范式和张勋在洛阳读书时,和张勋约定两年后去看望张勋的父母和孩子,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设置了两难性问题。
●教学片段三:
师:张勋的母亲在此时遇到了一个两难性问题,准备接待范式吧,这是一个两年前的约定,而且两地相隔千里;不准备接待范式吧,万一范式千里迢迢远道而来,会显得很无礼。同学们,如果是你处在这样的境地,你会怎么做?
生1:我觉得可以不准备接待,古时候交通不便,而且又是两年前的约定,说不定范式早就忘记了。
生2:我觉得要准备接待,如果没有准备,结果范式来了,会显得没有礼貌。
生3:我也觉得要准备接待,因为诚信最宝贵。
最后教师出示结果,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果然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两难性问题的思辨,让学生对诚信这一传统美德进行思考,明白诚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二)多维性问题,让思辨具有整体性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特点。对待中华文化我们同样也要抱有这样的态度,只有从多个维度思考中华文化,才能对中华文化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达到文化认同的效果。
第8课“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中的第二个话题“古老而优美的汉字”,主要从汉字产生的时间、书写、形体构造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汉字古老而优美的特点。在教学这一话题的最后环节,教师这样设计。
●教学片段四:
教师首先出示图2,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
师:这是“马”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汉字的历史悠久,有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
师:同学们再来看,不同时期的“马”字在结构形体上有什么变化。
生:我发现第一个“马”字线条比较细。
师:是的,第一个是甲骨文,古人要刻在龟甲和獸骨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线条细细的。同学们,你们还发现在笔画上有什么变化?
生:老师,我发现这个字的笔画开始比较简单,就像一匹马一样,后来笔画慢慢变多,最后笔画又变得简单起来。
师:从这一变化中同学们又有什么想法?
生:开始笔画简单可能是因为缺少书写工具,后来随着书写工具的发明、纸张的出现,书写变得容易起来,出现了许多字体的变化,最后因为方便书写和交流,字形又在简化。
师:是的,汉字也是有生命的,有些汉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有些汉字则出现字形的变化。汉字如此,文化也一样,要在创新的过程中传承好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维度思考问题,学生能对汉字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象征符号有系统性的认识。)
(三)开放性问题,让思辨具有层次性
传统的封闭性问题,答案唯一,缺少层次,不利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进行思辨性思考,全面培养学生对文化认同的科学思维意识。
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三个话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活动园”,笔者出示了两副对联,分别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教学片段五: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两副对联,再说一说它们的意思。
学生作答。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它们的意思,你赞同哪一句,并说一说理由。
生1:我赞同第一副,因为我们是小学生,目前的任务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生2:我赞同第二副,我们虽然还是学生,但是也应该关心国家大事。
师:这两个同学说得都有道理,但老师觉得这两副对联还是有点矛盾,其他同学觉得呢?
生3:我觉得不矛盾,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认真投入,全身心学习,还要关心国家大事,既要听到读书声,也要关心风声、雨声。
(设计意图: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对学习和爱国有了辩证性思考,明白每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提高学生思维的层次。)
三、实证——指向文化认同的实践操作
这里所说的实证既指确凿的证据,也指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让学生取得与生活相联系的证据性材料,可以是数据、事例、故事,用生活经验证实学习内容。
(一)多种方式取证
丰富多样的取证方式是学生进行验证的基础,是提升学生实践的关键,取证方式有感官体验式、现场勘察式、走访聊天式、网络调查式。
在教学第9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第二个话题“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时,教师设计了一张课前搜集单,让学生搜集用中医疗法治疗的事例。
课前,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的许多证据均来自生活。如有的学生介绍妈妈给自己用电吹风吹大椎穴来刺激穴位治疗感冒的事例;有的学生介绍自己跟随家人到中医院看到医生给奶奶做针灸治疗腰椎病的事例;有的学生则介绍家人刮痧的事例。这些事例来自生活,具有真实性,可以从实践操作层面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二)课堂教学引证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除了让学生用多种方式取得证据,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身边鲜活的事例,提升学生的求真意识。
在教学“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时,在学生交流完搜集的家人用中医治疗的事例后,教师出示外国运动员使用中医治疗的图片(图略)。
●教学片段六:
师: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这几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都是运动员,我发现他们身上都有拔火罐留下的痕迹。
师:是的,他们都是2016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些运动员都接受了中医疗法,说明中医疗法不仅中国人认可,连外国人也认可,说明中医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把中医的治疗效果真实地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中医文化、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达到文化认同的效果。)
道德与法治学科承担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责任,而文化认同是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地用事实依据教学,对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培养对国家的认同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者单位:杭州市临安区戚家桥学校)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