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课程研究、构建“贯通、层级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创建新能源汽车“双师”团队建设、完善中德 SGAVE 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数字资源、实施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教学活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通过课程研究:建立课程数字资源为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方位的资源保障,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因此,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应用到其他学校的中德SGAVE 项目,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项目订单班级课程,具有实践应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規划2023 年度课题《依托中德SGAVE 项目拓展创新路径融入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多元化改革的研究》(课题编号:GH23719)。
0 引言
SGAVE(Sino-German Automotive Vocational Education)是“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德国在汽车领域强大的技术和经验储备,共同打造符合现代汽车维修保养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联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汽车后服务技术人才;为德国在华的五大汽车制造商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1]。该项目从最初的5 所试点院校发展到今天的500 余所试点院校,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影响力较大。汽车行业在逐渐发生变化,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电动化变革继续驶在快车道,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职业教育也要搭上这趟快车,新能源汽车课程的加入迫在眉睫。虽然在早几年教育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新能源汽车课程的研究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新能源汽车课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需要完善
分析万方数据库相关数据发现,高职培养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学科本位模式”向“能力本位模式”转变,由“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校企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由“学历教育模式”向“双证教育模式”的转变。但缺乏企业的参与及市场调研,闭门造车的现象还存在,导致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健全的,影响学生就业和企业发展[2]。
1.2 课程大纲需要更新
无论是传统汽车技术还是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都很快,多数学校在课程大纲上并没有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做到实时更新,甚至有的课程大纲几年没有更新过,导致汽车技术的落后。新能源汽车课程是新兴课程,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如不定期更新或修改,导致我们教出来的知识就是滞后的,学生也无法得到新技术、新知识[3]。
1.3 教师队伍需要提升
新能源汽车技术走进课堂,老师们得不到新能源汽车知识的摄入,部分教师还是存在固有思想,另外也有部分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知识。虽说现阶段国家、省市都组织了相关的培训,但参加过的人毕竟是少数,导致教师们不能接受新能源汽车课程深层次的讲授。
1.4 教学模式需要改进
新课程改革要引领传统课程的变革,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原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模式互动性较差,无法有机地将教学和学习两个层面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中德SGAVE 机电项目以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指导地位为目标,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开展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研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但此方法已延用10 余年,依据学情的变化,随之教学模式也应该变化[4]。
2 新能源汽车课程融入的意义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全球,智能研发和应用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借助中德SGAVE 机电项目平台,可以更好地将新能源汽车知识与技能融入到教学改革之中[5]。项目的开展有利于教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新知识的应用和经验的交流,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持。我校该项目可以为参与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6]。通过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汽车机电行业的用人需求。
此外,该项目还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培养人才和不断创新的机遇。因此,“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具有实践应用的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所有中德项目院校。
3 新能源汽车课程具体的实施
3.1 搭建“纵横贯通、层级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原有的课程体系是借鉴德国专业“领域”逻辑,针对汽车机电维修8 个领域,构建8 门“支柱”性课程。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原则,分解开发了44 个课程模块和181 项任务。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变第7 领域,变更为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领域设计模块17 项(图1),分为4 个学期讲授,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概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的内容。在知识上加入了市场主流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课程层层深入,由简到繁、由单到全,依托项目的递进、任务的递进,恰当的时机把需要的知识引入,在学习过程中促进汽车专业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的联动和融合。
结合任务内容特点,融入课程思政与职业素质,围绕“品德修养、文化传承、品牌力量”,率先融入红旗技术,弘扬民族品牌,增强文化自信,落实课政融合,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该课程根据国家教学标准接轨,遵循中德SGAVE 的教学大纲形式。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为基础,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中德SGAVE 课程本土化的教学理念,加入红旗新能源汽车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中融入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机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等内容。
课程立足“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育人理念,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在创新思维训练方式上,提供开放性并且具有挑战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多种解决方案。课程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观点和思路,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学习和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培养学生在面对未来挑战时具有前瞻性的思考。
3.3 打造新能源汽车“双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强教必先强师。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中,双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头等大事。新能源汽车课程加入以来,教师们一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能力,参加各类企业、省级、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师资培训研修班22 人次,经过培训学习后的成员再将所学知识通过校内培训传授给其他教师。
另外在教学方面,课题组成员获2023 年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典范案例一等奖,在吉林省高等院校应用型教育微课教学比赛高职组获二等奖;获得吉林省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以课题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课程资源库,获得2023 年吉林省职业教育专业A 类教学资源库。课题组成员所指导的学生获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一等奖。
以上成果可以看出,通过一年来的队伍建设,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外出培训上、在省内竞赛上、在校内授课上、在企业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还有在知识能力方面、教学水平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课程组成员获得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从原来65% 提升到现在的100%。
3.4 教学实施过程
该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由本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根据市场变化定期对中德SGAVE 项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本次修订通过课题组成员与委员会成员共同对企业的调研。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团队整合了原燃油车发动机部分课程内容,同时充分考虑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以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建立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占专业核心课总学时的13%,原有燃油车发动机部分课程减少45%。这样的修订同时满足了行业对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符合燃油车对新能源汽车维修的过渡。
3.5 建立课程数字资源
本课程对接“1+X”标准,深度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课程能力矩阵。再结合新能源汽车各系统的特点,重构课程内容等17 个模块,105 个任务。其中,授课视频135 个,视频总时长682 min,非视频资源188 个,课程资料234 个(图2)。课题组成员定期深入到红旗、大众、奥迪和丰田等企业实习,学习行业岗位新动态、新需求,及时更新完善教学资源。运用平台采取线上考试,线上考试实施时,设置题目乱序、选项乱序、切屏次数限制以及视频防止拖动等手段,有效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刷视频等情况发生。平台均有三级测评资质,能够提供满足监管要求的相关数据。同时,学生、教师和企业多主体参与构建三方协同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融入职业素养,重视学生价值塑造。课题组成员通过整合原有教学资源,融入企业技术、课程思政;以深化教学改革,适应学生灵活学习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数字资源,为区域课程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3.6 改革课程领域教学模式
创新“一引二导三反思”的教学模式(图3),以任务为导向开始课堂教学,设置“做中学”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激发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做,让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在做中学习,带着问题去做,让学生在做中学习以问题为导向,以启发式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试题的答案。改革后的新能源汽车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课程分课前准备、课中研究、课后辅助三个阶段进行,在课中加入五步法教学,即导入任务、分析原理、探究方案、操作练习和评价反馈。全过程以工单为引导,强化技能训练。以教学反思反问每次课程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能力是否达标、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总结经验与不足,努力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能力。
4 结束语
与时俱进,立足汽车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重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在原有SGAVE 教改的基础上,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并融入新能源、新技术,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又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更符合人才发展需求。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业的发展方向,为中德历经12 年项目又添入了浓重一笔。
【参考文献】
[1] 徐磊. 新能源汽车课程在中德SGAVE 机电项目中的实践——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汽车与驾驶维修,2024(03):55-57.
[2] 叶陈勇.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德SGAVE 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研究——以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为例[J]. 教师,2020(30):72-73.
[3] 常亮. 基于中德SGAVE 项目的汽车专业多元培养人才模式探究[J].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50-52+70.
[4] 赵延红, 张雅晴, 宋文玺. 探索依托中德SGAVE 项目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21(14):55-57.
[5] 张美娟, 杨小波, 高娜娜. 基于SGAVE 项目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22-25.
[6] 贾慧利. 高职汽车检修专业课程目标达成度研究——基于中德SGAVE项目的課程模式[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54-57.
作者简介:
徐磊,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