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让物理课堂展现精彩

2024-05-29 02:07:30蔡新如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蔡新如

【摘要】物理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虽然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但是同生活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为生活化教学的推进提供了良好契机.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教育理念的落实,目的是引领学生在生活与社会中学习物理知识与形成物理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本文主要对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让高中物理课堂展现精彩进行积极的探索,引领学生高效学习物理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与实践性均比较强的自然科学类学科,不过通过认真研究发现,物理学中研究的现象及规律大部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这属于自然科学类知识的共有特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生活与物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把握物理知识和生活的衔接点,通过生活化教学让物理课堂展现精彩,引领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深入研究和探索物理的奥秘,最终让学生在生活化氛围下高效率地学习物理.

1 课前生活化教学,让物理课堂展现精彩

1.1 依托生活预习新课,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预习属于课堂教学的前沿和铺垫,做好预习工作意义重大,能够有效减轻学生在课中学习的负担,让学生通过预习事先了解新课内容,为接下来课堂上的正式学习奠定基础,使其有侧重点地听讲与学习.具体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来说,预习同样十分重要,教师应考虑到物理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制定预习方案,除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外,还观察、搜集一些同新课有关的生活现象,或者安排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帮助他们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例如 在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实践中,针对预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先寻找和搜集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现象,如,自行车前行过程中有多个部分在做圆周运动,包括轮胎、齿轮、脚蹬等;旋转木马、扇叶转动、地球公转及自转,钟摆、火车、汽车、飞机转圈等部分圆弧运动等.让学生拍照记录,使学生初步认识圆周运动.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以上生活现象找出圆周运动的路径特征,尝试归纳出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方式,借助数学知识引出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同时,结合对教材内容的预习完成以下任务:找出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概念式与单位;如何确定线速度的方向;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尝试推导周期T与角速度ω之间的关系,转速n和角速度ω的关系等.以此让学生依托日常生活预习新课,使其初步熟悉新知识,为他们接下来的课中学习做足准备.

1.2 善于利用生活现象,明确导入新课主题

在一节高中物理课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新课的主题,找到本节课的教学方向与内容,而点明主题的方式有很多,目的都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讓他们在后续学习中始终兴致不减,推动高效课堂的生成.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善于利用生活现象的方式顺利揭示新课主题,缩短物理课堂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关注度,使其获得一定的真实感与亲切感,让他们主动学习新课内容.

例如 在实施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时,教师事先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现象教学资源,利用手机拍摄成视频,如屋檐滴水、树叶飘落、熟透的果实落地等,整理以后制成微课.课堂上,教师播放微课创设生活情境,搭配导语:落体运动属于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运动,视频中的现象都属于落体运动,这些物体下落的速度快慢是否相同?学生通过观察及联系生活经验发现下落的快慢不一样,询问:是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快,还是轻的物体?他们根据思维定势往往会说出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快.接着,教师演示生活中的自由落体实验:将一个面积相同的纸片与铁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然后把纸片捏成团,重复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比较两次纸团下落的快慢不同,使其发现将纸片捏成团,质量没有变化,仍然比铁片轻,但是轻的物体也可以比重的物体下落得快,借机设问:导致纸片和纸团下落快慢变化的根源在哪?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自由落体运动.顺利揭示新课主题,吸引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中.

2 课中生活教学,让物理课堂展现精彩

2.1 营造适宜生活情境,顺利引出物理问题

不少学生都比较畏惧物理,总是认为自己学不好物理,特别是一个基础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同学,往往会放弃对物理问题的深度研究,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及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影响后续深入学习的顺利推进.为转变这一不利局面,高中物理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可以结合所授内容营造适宜的生活情境,由情境中引出科学的物理问题,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畏难情绪与陌生感,使其围绕问题展开思考、研究与活动,从而提升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

例如 在高中物理“质点 参考系”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机械运动的定义.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中的视频:飞翔的雄鹰、疾驰的火车、奔跑的儿童等,实现生活情境的创设.讲述:生活中到处可见运动的物体,像视频中的几个现象,大家思考过这类问题吗?怎么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自由讨论与尝试描述,使其发现同个人原有认知存在冲突,引发求知渴望.接着,教师指出:以老鹰为例,老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飞翔时,身体往前运动,翅膀进行上下运动,脑袋则左右摇摆,这说明运动现象很复杂,大家怎么解决?如何简化问题?提倡学生畅所欲言.给予提示:可忽略运动物体的大小与形状,看作是一个点来简化处理,然后展示手机跑步软件上记录跑步路线的画面,使其发现在生活中被简化成一点很常用,顺势引出“质点”的概念.随后教师继续从生活情境中发掘问题:哪些情况下能够将物体看成一个质点?要求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加以说明,让他们深刻认识质点.

2.2 巧妙运用生活资源,助推学生推理验证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会围绕学生的疑问提出一些具体问题,使其有针对性地思考、交流与探讨,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学习行为变得更为高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具体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来说,要想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优化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疑点要求学生回忆在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的物理现象,或直接还原物理场景,使其一起观察后通过类比推理、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验证,辅助他们透彻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 以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为例,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与拓展,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各种摩擦力的概念,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重点是利用实验操作的方式让他们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即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其初步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之后,为深化学生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教师可进行反向教学,利用一些生活实例指导他们进行推理与验证,如:在课件中展示一个新汽车轮胎花纹完整与旧汽车轮胎磨损严重对比的图片,由此创设生活情境,引出问题:这两个轮胎哪个防滑性能更强一些?为什么?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知道是花纹完整的新汽车轮胎,原因是在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一样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所以一旦出现轮胎花纹磨损严重的现象就要及时更换新轮胎,以免发生安全事故.随后教师运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学生推理、验证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物体所受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3 实验生活化教学,让物理课堂展现精彩

3.1 合理应用生活素材,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主要由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两大模块构成,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可以用来优化理论教学,同样适用于对实验教学的优化与改进,将生活现象同物理实验联系起来,创新物理课堂.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学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合理应用生活素材,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物理实验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在物理实驗过程中更为认真、仔细地研究,使其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切实提升,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例如 在开展高中物理“向心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个“水流星”的杂技表演视频:杂技演员用一根绳子兜着两只碗,里面倒上水,迅速地旋转着做各种精彩表演,即使碗底朝上,碗中的水也不会洒出来.据此创设出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不会从碗中洒出来?学生意识到仅仅依靠原有知识无法解释,使其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求知渴望.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模仿“水流星”设计与操作实验:用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另外一端系在手指上,让这个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发现小球始终围绕圆的轨迹进行运动,不会出现偏离现象,使其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结合手的感觉与实验现象发现小球受到的合力指向圆心,且与速度的方向垂直关系,让他们亲自得出向心力的概念.之后,教师随机挑选两名同学手拉手,一个人绕另外一个人转,或者相互转,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的实验,切实感受到向心力的存在,询问: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感觉更强烈一些?引领他们寻找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使其进行深度学习.

3.2 走进现实生活场所,拓展实验教学空间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理论知识的一个辅助性工具与常规手段,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除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内实验,还可引入一些生活化实验,真正让物理走向生活,使其学习到更有活力的知识.故高中物理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场所进行实验探究,使其在课外环境下深入探索物理原理、定理或者性质,拓展实验教学空间,开阔他们的物理眼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 在进行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通过课上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与概念,初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力学现象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他们可以据此分析与解决一些现实性问题.之后,在课下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回到家中以后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继续研究牛顿第一定律,如准备好玻璃杯、硬币与扑克牌等材料,将一张扑克牌盖在玻璃杯杯口处,把一枚硬币放在扑克牌上面,然后快速抽出扑克牌,发现硬币停留片刻才掉入杯子里面.该实验的成功要归功于牛顿第一定律,因为运动中的物体习惯保持运动状态,静止物体则习惯保持静止状态,除非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所以,硬币最想做的便是静止不动,当扑克牌受力瞬间被移开后,硬币失去承载物,此时硬币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在惯性作用下在原地不动,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杯中.

4 结语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突破以往教育理念的禁锢与教学模式的束缚,全面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以此为基本导向从多个方面与不同视角设计让物理课堂展现精彩,突破原有教学的局限性,转变与丰富物理知识的呈现形式,带给学生新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使其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与探讨,不断提升他们的物理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卫华.活动为媒 思维为翼——高中物理教学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思考[J].物理教师,2020,41(10):35-36+47.

[2]戴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21(46):48-49.

[3]程霞.浅谈STEM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22(27):97-99.

[4]王瑞.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真实情境创设的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29):33-34.

[5]王娟娟.初中物理课堂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135-137.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4:04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7:41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05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20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