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军事理论课程思政“12345”模式课程设计及实践路径研究

2024-05-29 00:52:16周萌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军事育人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以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从我国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课程思政实施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军事理论课“12345”教学模式及具体实践路径,着力推进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以期为全国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案例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军事理论;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0-0113-0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开展“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2]反映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对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并重点突出要进一步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新时代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作为高职生开展国防教育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国防后备力量,增强高职生国防意识和强军职责的重要育人使命,其课程思政的开展相对滞后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善学难懂”,认知能力“善思难通”,学习特点“善辩难信”,专业特性“善做难实”等学情特点。新时代高职院校军事理论教学如何适应国防教育的新要求,探索构建课程思政“12345”教學模式并创新实践路径,打造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金课”案例,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为适应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家安全形势对国防教育的新要求,2019年,教育部和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着力增强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完善学科课程体系”。体现出新时代军事理论课程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着力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提升全民国防教育质量,培育真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学阶段正处在青少年认知社会、塑造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期,抓好高职生的国防教育,对于筑牢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根基,培养强军兴军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军事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军情怀感召的主阵地,同时又是实现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把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对推动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课程思政推进不力,思政元素挖掘尚浅

军事理论课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涵养志气、骨气、底气,培塑理想价值观的关键课程。但部分高职院校对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推进不力,普遍存在“军事装备难实练、作战情境难创建、专业技术难融通”的教学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未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没有实现模块化、任务驱动式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力度不大、重视程度不高,课程思政研究成果不新,军事理论课堂难以实现情境化教学,未构建丰富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仅停留在军事技能训练层面,运用实践研学等形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不多,路径不优。二是教学手段方式不新,课程思政建设实效不佳。前沿军事信息技术和装备难以运用到军事理论课堂教学,作战情境难创建,教学方法陈旧,教师的数字素养不足难以运用新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课程思政推进浅表化,育人实效欠佳。三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深,未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部分高职院校对军事理论课程未开展集体备课,对课程思政推进和建设未统筹研究,导致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深,主线不明。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未能根据学生学情进行一体画像的增值评价,没有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诊改体系,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无法有效测评,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队伍组建不齐,军事教学素养偏低

部分高职院校并未设立士官学院,军事理论课程大多隶属于学工保卫处的人民武装部或者公共基础课部,教学师资队伍配置不齐,或者并未具备专业化的军事理论教学背景,军事教学素养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一是未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兼职化明显,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军事院校学习或者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课时开设不足,部分院校未开设线下课程,只通过学习通、职教平台等线上课程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流于形式化、浅表化。二是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科研水平不高。部分高职院校对军事理论课重视程度不高,未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军事理论课教师未参加军事课程教学培训和教学能力比赛,也未安排军事教学实地研学和军事技能相关训练,军事理论课教师无法有效对接最新的国情军情来进行授课,存在教学理念严重滞后等问题。三是教师科研能力不足,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把握不够,挖掘能力不高,找不准课程思政的映射点和结合点,使得军事理论晦涩难懂,无法将军情热点、英雄故事等思政元素转化成学生的强国志、报国情,军事理论无法通过生动的案例有机融入教学达到启智润心的育人实效。

(三)教研教改管理不善,经费设施保障有限

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教学教研动力不足,教学过程管理不严,课程改革推进缓慢,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过程管理不严,教学督导不力。军事理论课程鲜有高职院校立项为省级或者国家级精品课程,相较于本科院校军事理论课程被边缘化,培育重视程度亟待提升,导致教学成果匮乏,对军事理论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缺乏有效教学督导。二是课程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军事教学设施建设保障不力。未制定符合军事课与专业课融合育人的实践方案,部分院校未投入经费建设校外军事实践研习基地,激励学生在军事研习实训中磨砺意志品质,坚定报国志向。三是部分高职院校未建设好“大师资”,未邀请校外军事专家、企业军工劳模等师资力量创立军民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打造“育人共同体”,未能将学生专业特性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缺乏有效针对性,课程思政推进难度大。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优化对策

(一)精密重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紧紧围绕习近平强军思想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解构传统军事理论教材,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做好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一是精准对接岗位,精密重构教学模块,基于高职生学情特点和专业特性,以培养技能报国、强军兴国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以学生军事素养提质培优之路为根本、贯穿课程思政育人线和军民融合能力线为内容的“一路两线”教学思路,精确定位军民融合技能点,精准导航技能报国之路,淬炼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二是对接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设计以“一课一主题,一课一榜样,一课一故事”为特色的课程思政,巧手撒入“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等思政盐,用心煲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思政汤,讲出高度,讲出精度,讲出温度,让军事课“有情有义”。三是紧密结合学生专业,找准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和映射点。以建设类高职生为例,“选好、讲好、用好”建筑人、工程兵的感人事迹和典型案例,将教材的理论变成鲜活的德育个案和项目任务,将思政教学巧妙融入教学全过程,以达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目标。

(二)打造联席教学队伍,创建虚实教学资源

建设好“大师资”,打造“育人共同体”,把軍事教学阵地延伸到军工企业、军事研习基地、军史博物馆、理想信念馆等场域中来,让专业课与军事课紧密联系、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发挥育人实效。一是组建联席教师队伍。创新“四师共育”教学模式,坚持“教师导学、教官领学、劳模启学、老兵带学”模拟真实战备动员,增强课程感染力。二是创新多维增值教学评价体系。围绕教学项目设计“四兵进阶”(新兵、老兵、精兵、标兵)评价,实现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结合“双结合”和“四师共育”全员评价“全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评价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确保学习效果可评可测。三是搭建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依托精品在线课程数字资源库、网上军事博物馆数字资源库、数字化活页式教材库,构建“云端三库”教学资源库,共建“实战四场”教学基地。打造军史演播剧场、军备虚拟仿真实训场、军工创新实验场、军事技术比武场“四场”教学基地,增强课程吸引力。

(三)搭建创新教学模式,提高铸魂育人水平

将军事理论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于“大思政”三全育人格局中,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体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3],探索构建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12345”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精准把握军事教育“一二三”关键节点:一个“军训季”,两个关键教育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国防教育日”,三个重要节日“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全程做到课程思政全渗透[3],创新“四师共育”联动育人机制(全员),探索“课堂、实践、社团、网络、社区”五育融合的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全方位),形成一套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案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一套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研教改模式,为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12345”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以打造“四师共育”教学队伍为抓手,实现军民融合协同育人

积极创立“四师共育”创新教学团队,坚持训育结合,实现“课程教师主导理论教学、退役军官拓训军事素养、军工劳模传承工匠精神、老兵班长分享军旅感悟”,把握“一二三”关键节点,两个关键教育日,三个重要节日[3],成立退伍士兵宣讲团,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课程教师守好理论教学主阵地,退役军官和军工劳模担任实践教学第二导师,贯彻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利用重要国防教育、重大活动纪念日开展联席教学,去红色军事实践基地开展军事装备模拟训育实战,去军工企业开展军民融合创新技能实操,树牢学生“技能报国”理想;课堂小组研学发挥老兵班长示范领学带学的雁阵效应,增强产教融合,实现军民融合协同育人,通过全员全过程育人,增进学生专业实训体验感,筑能强技获得感,崇军尚武自豪感,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

(二)以构建“五育融合”训育体系为重点,培育德技并修强军人才

1.坚守课堂育人主渠道,打造军事理论“精品课程”

课堂育人作为军事理论课坚守的主渠道,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场域,要精准靶向诊断学生学情,精密实施教学流程环节,精心设计教学策略。一是创新“五式”教学方法,通过课前探学寻知,课中导学启知、论学析知、善学悟知、笃学致知,课后拓学达知,采用适合军事理论课的研习式、交互式、探讨式、分享式、演绎式等教学方法[4],将理论讲深讲透,学生学思用贯通,破重解难。二是优善“五化”教学设计,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课堂上教师要将枯燥的军事理论形象化、情景化、感人化、故事化、案例化,将课程思政元素巧妙融入理论讲授,做到深入浅出,润物无声。三是联通“五个”教学融合,做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虚拟实战、产教校企、军民融合,结合慕课、微课、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实现全域联动,多维参与,全方位育人,打造军事理论“精品课程”。

2.用好实践育人主基地,打造爱国教育“精美路线”

高职军事理论课要基于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湖湘地方红色文化,实现军事课“强技”与思政课“立德”双融合,培养技能报国的军事人才。一是融合“虚拟教学+现场教学”,共建“四场”教学基地。依托学校理想信念教育馆打造军史演播剧场,联合科技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共建军备虚拟仿真实训场、军工创新实验场、军事技术比武场“四场”教学基地,合作研发仿真火箭炮等新教具,引入无人机虚拟培训软件、北斗导航作战系统等新教学软件,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实效。二是融合“军事体验+素质拓展”,打造军事体验式沉浸式课堂。以湖湘军事伟人纪念馆、湖湘革命事件陈列馆、历史博物馆为主要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去军事研习基地学习体验各类武器装备的实操演练,去韶山红旅营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开展体能素质训练,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参与度和乐学度。三是融合“军事技能+军事实操”,淬炼国防素养。在军训季开展军事技能比武,体验军事实操项目等,如在“信息化平台”专题教学中,组织小组研习开展无人机攻防演练、“和平精英”军事游戏竞赛等军事技能实战等理实一体化教学,调动学生创新思维和研究兴趣,通过现场教学与体验教学结合,打造爱国教育“精美路线”。

3.创建社团育人主战地,打造国防活动“精益品牌”

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实施要联通“三个课堂”,邀请教学团队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创建社团育人主战地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矩阵。一是以兴趣为导向,打造精品社团活动。邀请军事课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组建以护校队、民兵应急连、国旗班、退伍士兵、军事爱好者为主体的军事社团,打造军事理论“行走课堂”社团品牌,开展国防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增强军事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发挥军事思政教育功能。二是以体验为导向,丰富社团活动形式。邀请退役军人分享军营故事,讲述成长和军旅收获,以举办茶话会,退役军人联欢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情感共鸣,坚定他们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信心[5]。三是以学习为导向,举办各类社团竞赛。以社团为主体,设立研学兴趣小组,开展军事模型制作、军事手抄报、微视频微电影、红色家书、军事知识竞赛等学习成果展示评比,“爱我国防”演讲、朗诵比赛等活动,举办军事理论社团学习成果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学通弄懂乐践。

4.搭建网络育人新阵地,打造红色线上“精学平台”

高职军事理论课要体现职教新形势下的数智赋能教学新形态,体现教师的数字素养,积极搭建网络育人新阵地,创建线上和虚拟仿真教学新资源。一是用好“三微”学习载体,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号“三微”网教平台为载体,建设线上网络学习资源。创建军事理论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视频号发布军事专家授课、军情资讯、课程学习动态等图文资料,组建军事学习小组微信群、QQ群,增强课程学习活跃度。二是建好“三精”网络资源库,建好精品在线课程数字资源库、网上军事博物馆数字资源库、数字化活页式教材库,实现“一课一馆”沉浸式学习,打造以智慧课堂为主阵地、仿真实训为关键链、数字化“三库”为练兵场的立体教学场域,以数字化赋能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准供给。三是用好“三类”教学App。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教师可利用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等App,搭建教学资源建设、学习、共享和交流一体化平台。在海量的教学资源中进行数据筛选,优化整合,精准推送,打造红色线上“精学平台”。

5.构建社区育人新据地,打造爱校爱家“精致雅居”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要利用好“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与课程思政进行深度融合,牢牢占领社区育人这个新据地,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国防教育、师生交流、军事文化、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一是实施“党建+社区”管理育人模式,以成立社区党支部为阵地组建青年讲习所,以社区活动为单元设置理论学习党小组、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团骨干等组成青年宣讲队,充分利用党团活动室等社区公共空间,开展军事主题党團微课、军事文化进社区宣讲和军旅营寝室装扮活动。二是打造“军事+社区”精益6S宿舍,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挂牌“党员宿舍”,结合军队宿舍标准实行“6S”社区精益管理,评选优秀寝室内务标兵,将劳动教育和国防与职业素养培育落细落实。三是创建“国防+社区”多功能活动室,打造国防教育文化长廊、退役大学生士兵风采展示墙、国防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区,通过空间重塑,氛围营造,强化学生思想武装和精神洗礼,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建设好军事文化“一站式”社区,打造爱校爱家“精致雅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5-57.

[3]周萌梦.新时代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五育融合”实现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65-70.

[4]魏波,时慧.浅析“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育人作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10):220-221.

[5]唐文玲,葛宏冰.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20(9):95-98.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理论课军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50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7
军事幽默:局
军事文摘(2009年9期)2009-07-30 09:40:44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