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保忠
[摘 要] 随着高职教育“双高计划”的大力推行,专业群建设在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控技术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基于专业群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培养数控技术人才提供助力。教学创新团队存在统筹权限限制、团队职能复杂、组队模式单一、校企合作配合局限等问题,其构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的改善,其实践要从精品课程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评价等着手。
[关 键 词] 高职;数控专业;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0-0073-04
2019年,國家提出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又称“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2006年,教育部首次提出了专业群这一概念,即“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数控技术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专业涵盖了计算机技术、电气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学科,专业群的建设对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数控专业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专业群的建设依赖教学创新团队的探索、构建与实践[1]。
一、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
高职院校数控专业群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数控专业作为现代制造业中重要的一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近年来数控专业群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这一建设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并探究如何进一步改进数控专业群建设,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
数控专业群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至关重要。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数控专业群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周全的专业课程设置,使他们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数控技术的核心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生能够逐步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够通过实践课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中。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数控专业群建设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影响。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对于具备数控技术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优秀的数控专业群建设可以培养出具备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的毕业生,这为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寻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数控专业群中,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实践实习等形式,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和操作。这种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加有竞争力,增加他们被企业青睐的机会。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建设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突破,然而,受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一些瓶颈问题仍然存在,并制约着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的稳步发展。
首先,必须认识到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的建设中存在着明显的瓶颈,即统筹权限的限制。传统教研组织形式和专业群之间关系难以界定,当专业群要统筹工作和相关资源时,需处理与传统教研组织之间的关系,这也常常受到掣肘。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教学创新团队在行使其权力时往往受到各级部门权力的制约,给其权限的行使带来了限制。这种统筹权限限制阻碍了教学创新团队能力的充分发挥和运用,阻碍了专业团队的理念创新和教学改革的实施,导致专业群的建设进程受到了影响。
其次,团队职能过于复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瓶颈。一方面,由于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知识不同,使得团队内部职能的划分和协调难度增加,从而导致团队工作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团队职能的复杂性使得团队成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交流和协调,使团队的运作成本增加。另外,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来组织教学活动、落实教学任务、负责学生管理、开展教学研究等,难以有充足的精力集中到专业群建设中来。
再次,还需关注组队模式单一的问题。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的要求使得教师只专注于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当涉及多专业的合作时,往往缺乏充足的认知和兴趣;另一方面,在目前的高职专业群建设中,教学创新团队大多是以校内教师为主,很少有来自企业和行业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这种单一模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另外,企业和行业的专业人才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专业人才如何有效参与专业群建设,需要大量实践和总结。
最后,校企合作配合的局限性也是目前高职专业群面临的一个重要瓶颈。由于各种原因,如培养高职在校学生需要投入人力和财力,但是面临学生不选择留任的挑战;实习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加大企业培养的难度。因此,企业往往对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中的专业人员往往因为时间、精力、经济回报等因素,对参与高职教育表现出缺乏积极性,导致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配合局限性显得尤为突出。学校使用的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内容落后于企业市场需求、青年教师缺乏实际项目经验等,使得学校在向企业推荐学生时也缺乏吸引力[3]。
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存在着统筹权限限制、团队职能复杂、组队模式单一、校企合作配合局限四个重要瓶颈,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如何打破这些瓶颈,将是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高水平数控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在当前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中,重视数控专业的建设,囊括了诸如教材迭代、教法创新、“双师”型师资引进以及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等关键因素。这些提案的实施,已经被证明是促进教学质量和结构的有效方式,以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线快速发展的需求。
首先,创新教学内容是提高数控专业群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前,数控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最新的数控技术和工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同时,可以增加专业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拓展教学内容,涵盖更多的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实践性较弱,难以满足市场对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将实践操作内容充分融入课程体系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尤其是教材迭代,在数控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教材的动态更新和升级,以便与当前的技术发展同步。为了使学生与最前沿的技术保持步伐,教材的选取和整理绝对不能忽视。努力选取最新、最具创新性的教材,并依据数控技术的发展,周期性地对教材进行更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最优质的资源,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线,并成为行业的领军人才。教具也需要不断更新换代,数控机床种类繁多,且在不断地升级迭代。如能在市场主流的数控机床上开展教学,并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习,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果能培养出熟练操作高端机床的数控人才,那么对提高制造能力将大有益处。
其次,教法创新是数控专业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教法的创新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也能促使他们对数控技术的实际应用有更深的认识。倾向于让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创新教法,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搜索、应用和创新。尤其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手段,开设网络课程和远程实验室,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再次,“双师型”师资引进是关键的一环。有效的教育不能仅仅依赖理论教学,同样需要教师有实际工作经验,能够为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因此,着手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融入教育中,为学生带来更真实和贴近工作的学习体验。院校招聘引进专职教师,绝大部分招聘应届研究生来担任高职院校的教师,很少从社会上直接招聘具有资深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承担这一角色。由于此类技术人员不能满足院校对选拔教师的学历硬指标,也没有经过专业教师岗位培训,很难完成系统的理论教学。“双师型”师资的引进,可从企业中外聘资深工程技术人员来解决。外聘专家了解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掌握前沿技术的走向,能够向学生传授最实用的工程经验,给出专业的职业发展建议。外聘专家虽然不能完成系统的理论教学,但是作为实践教学的老师是一个好选择[4]。
最后,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平衡,实训教学基地提供了这种平衡的可能。实训基地设有最新的数控设备,并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训练,学生在这里可以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使他们的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不能只依托政府和高职院校的投入,数控设备的采购、维护、升级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财力,且也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主流数控设备。选择大型企业来建设实训教学基地是更加合适的,企业拥有先进的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丰富的设备维护经验,将部分政府经费用于和企业共建基地,会是“双赢”的合作。企业可直接从实训教学基地中挑选招聘符合自己需求、能直接上岗的学生,企业从中获得一定资助,也能收获合适的技术人员。
概括起来说,高水平的数控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手段,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它具有前瞻性的教材迭代,充满创新的教学方式,“双师型”师资引进以及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把数控专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未来,会继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以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三、高水平数控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实践
(一)基于“互联网+”的精品课程建设
“互联网+”精品课程的构建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其着眼于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无缝结合,以实现数控专业的教学优化。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让各类学科的知识面更加丰富多元,并且能够及时追踪到行业最新的变化,使课程内容随时得以更新。
“互联网+”课程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互动性、人性化等特点。而数控专业是多学科融合的专业,仅依靠教学大纲中的内容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互联网+”精品课程建设,给学生提供巩固日常教学知识、深入学习相关学科的途径。还可通过“互联网+”课程分享与数控相关的前沿资讯,引导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紧跟时代的意识。
通过吸取和融合了世界各地优秀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互联网+”精品课程建设,聚焦于打造一种自学、互助及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以此培养高素质、技术型的创新数控专业人才[5]。
(二)政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政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目的是实现政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结合,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这样的平台能够根据行业的需求,研究和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得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从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政校企协同合作时,需明确各自的角色与职责。政府有帮助企业解决用人需求、帮助院校解决就业的义务。由政府来搭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沟通平台,并对为高职学院提供实训基地和设备的企业、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招聘吸纳大量高职院校应届生的企业给予辅助的奖励以及政策支持。同样,为企业培养符合岗位需求、提供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也要给予支持及奖励。有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支持,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为政府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集群提供助力。
高职院校不仅要积极地向企业推荐人才,还要深入调研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对有稳定人力需求的重点就业单位,可在学校成立特色班级,以实现持续高效的人才供应。高职院校教师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共性化的需求,发现专业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学生企业实习时,高职院校应给予带领学生实习的企业专业人员一定的补助。进一步地,从专业技术人员挑选出可以承担“双师型”教师的外聘人才。
如果说政府是构建了沟通的平台,那么企业则应搭建实践的平台。政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推向企业,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企业需要承担提供实习岗位、建立实训平台的责任。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锻炼,企业是最能满足实践需求的地方。企业向高职院校提出人才需求,甚至定制化人才需求的同时,更要配合高校的教学工作,分享数控设备、分享企业的一线工程经验。更可以打造“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地,以此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1+X”证书考试与“岗、课、赛、证”深度结合
“1+X”证书考试的推行,是目前教育领域的创新手段,旨在帮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市场上具备更高的竞争力。“1”代表了一个学生所在专业的本科学历,“X”则代表了另外一项或者若干项与专业相关的横向技能证书。目前数控专业有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这种考试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丰富其个人的技能储备。“岗、课、赛、证”深度结合,看似是一种常规的教学方式,但实则是一种接力赛式进行知识学习的方式。具体来说,通过岗位、课程、竞赛、证书,分散的知识领域得以完美衔接,创建了一個全面的、自我驱动的学习体系。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增强其实践能力,培养其快速应对各种场景所需要的技能[6]。
(四)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创新
创新教学管理是提高数控专业群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教学管理应从传统的“管理者”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管理者应该与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此外,可以建立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机制,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更好地建设适合数控专业群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广泛地涵盖多个评价领域并引入不同的评价方法。
社会评价方法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评价,因为它可以将数控专业群的质量评价标准与社会需求相联系。这种方法需要深入了解社会对于数控专业群的需求。
企业评价方法同样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数控专业群学生的就业前景。这种方法需要与企业进行紧密的交流和合作,以获取企业对优秀员工应具备的技能和特质的理解和期望。然后,可将这些要求纳入质量评价标准中,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和挑战。
高职院校评价方法是另一种关键的评价工具,它可以帮助保持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和专业群的联系并获取相关知识和经验。这种评价方法需要参考其他高职院校的质量评价指标,了解在建设和改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做法。
师生评价方法也是重要的参考点,需要倾听和考虑来自师生的反馈,他们是教育的最直接受益者,也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直接用户。通过师生的反馈和建议,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束语
数控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从传统教学方式、管理方式来充分认知存在的制约因素。从教材、教学、教师三个方面来寻找创新团队的建设路径。从精品课程建设、政校企协同平台建设、多维化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评价来寻求创新团队的实践路径,真正打造出符合数控专业需求的教学创新团队。
参考文献:
[1]李军利,张彦东,唐春华.高职“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引领人才培养实践: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12):77-80.
[2]胡曼.服务区域产业链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及群组逻辑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3,30(3):78-79.
[3]刘映凯,陈辉.高职专业群绩效指标体系内涵分析与评估研究: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4):56-60.
[4]潘世华,李家豪.高职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范式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6):61-64.
[5]陈晋中,张文斌,唐喜芬.高职院校专业群大类招生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模式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教育,2021(89):49-52.
[6]井新宇.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群建设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为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5(4):16-20.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