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香
[摘 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西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和较高培养规格。针对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保障机制未成系统、专业布局有待优化、培养定位不够精准、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合作育人停留表面等痛点问题,从政府、高校、产业三层面提出破解对策,以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立体式对接。
[关 键 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痛点;破局之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0-0049-04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实现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稀缺的人力资源,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西省结合本省优势产业,出台《2022年全省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作要点》《江西省打造全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营造人才培养良好氛围,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助力江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对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分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并基于政府、高校、产业三维度寻求破解之策,将有助于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出实效,推动江西戰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推动江西现代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一、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规格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到2025年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预计达3.86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到28%。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已成为重要的引擎力量。在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劲发展态势下,新兴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人才质量规格也提出了高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职业素养较高
职业素养高是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的体现,也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现实要求。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由内、中、外三层次内容构成,这三个层级相互关联,共同构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体系。具体而言,内层为职业道德,体现为遵守一定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中间层为人格特质,涉及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精神;外层为适应能力,涵盖沟通、合作、学习、抗压、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等能力。
(二)专业技能过硬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应用型产业,而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要求技术技能人才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理论知识、前沿技术,并运用于生产实际,实现成果的成功转化。相比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强、技术手艺精湛等培养规格,也只有符合技能规格的专业人才,才能在新兴产业领域内不断探索,熟练地运用技术和方法,取得领先的成果。
(三)创新思维突出
战略性新兴产业处在产业链的顶端位置,其核心特征是创新,创新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源动力。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获得新技术、转化新成果等都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创新性思维的支持。创新性思维包括敏锐的洞察力、细致的分析力、丰富的想象力、发散的思维力等,具有前瞻性、原创性、自主性等明显特征。创新性思维突出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够发挥自身的原创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更好地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果。
二、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痛点
为掌握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了解人才培育实践、人才供求实际,课题组编制《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于2022年12月—2023年2月开展线上调研,覆盖南昌、九江、上饶、宜春、景德镇等地重点企业、高职院校,为人才培养现状提供实证支撑。在此期间,课题组积极对接各地人社部门,对江西部分重点用人单位、高职院校开展实地走访、电话拜访、空中座谈,并借助第三方人才培养平台多途径收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资料。此外,课题组主持人及部分成员有幸参加了2023年2月初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人才供给情况专题调研座谈会(第三组)。梳理总结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痛点如下。
(一)保障机制未成系统
近年来,江西省陆续出台了不少政策制度统筹保障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引进等工作,但由于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学校、各个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业企业等多单位,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政策落地周期较长,指导性实际案例较少,有效系统的保障机制还未完全形成。整理访谈及座谈会资料得知,高校、产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各自为政、立场各异的情况。特别是不少企业认为,其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激励政策较为宏观,配套的支持性政策不够具体,也缺乏较为细化的衡量标准满足校企利益诉求,加之需要企业付出大量资金和人员投入,增加有限收益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导致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存在一定程度缺失,出现人才培养成果与产业发展错位等低效问题。
(二)专业布局有待优化
根据《2022年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统计得知,江西省高职院校专业布点1900余个,数量较多,覆盖面较广,但对应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专业设置数量不足,匹配度低,合理性不够,且对专业的招生宣传重视不够。一方面,专业的开设未跟上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停留在传统专业设置上,不敢大胆创新调整,导致与市场真正的需求脱节、错位。如有些学校专业计划的投放主要依据专业录取率或就业率来定,而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这就容易出现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不适应;另一方面,专业计划确定后,对该专业招生宣传方式传统,不够新颖、多样,导致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对口专业,但报考人数不足,甚至出现无人报考的情况。
(三)培养定位不够精准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国家文件明确提出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但由于区域高职教育发展不均衡及培养单位差异,存在部分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单一化或笼统化的问题,如简单地将技术技能人才定位为培养某一类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而与产业发展趋势或企业所需的职业素质、创新素质联系不紧密。又如有学校照搬别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融合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不能及时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信息,培育出的人才难以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在对部分学校行政人员访谈时,他们表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与服务国家战略、地方产业发展关联,但往往描述偏质性化和宏观化,缺乏一定量化指标,缺乏实际操作指导意义。
(四)教学内容更新缓慢
调查发现,多数学校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泛泛而谈,没有深入拓展,没有行业企业参与课程标准建设,未及时将最新技术、工艺、规范融入教学中,导致培育出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实际所需。以走访的江西航空龙头企业为例,正在该企业实习的学生反映自己在校所学的课程内容在岗位上完全得不到应用,而该企业数控机加工部门也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的数控技术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与企业现实需要严重脱节,致使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培训学生,考核过关后才能让学生真正走上岗位。根据訪谈反馈,有一半以上教师深刻体会到,要尽快更新升级现有教材、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方案,完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设,才能适应江西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现实需求。
(五)合作育人停留表面
多数高职院校认识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价值,通过开设订单班、设立人才工作站、开展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培育输送技术技能人才。但问卷调查、访谈及座谈等结果显示,校企双方合作关系松散,合作进展缓慢。不少学校与省内战略性新兴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内容覆盖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互派人员参与教学过程等,但往往后续具体落地工作进展缓慢,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监督管理过程,甚至有的止步于协议的签订。与此同时,还存在双方合作层次偏低、合作停留表象的问题。很多地方院校与战略性新兴企业合作时,出现企业人员从不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制定,企业骨干技术对学生授课比例低,学生赴合作企业实习实训频率低等问题,双方合作表现为表面的低层次合作模式,导致合作育人未达到理想。
三、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破局之策
以对接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导向,从政府、高职院校、产业层面提出三维立体式共同培养人才策略,力求击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痛点问题,推动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稳住江西经济大盘“主攻手”,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奋力描绘精彩江西新画卷。
(一)政府层面,要统筹规划、政策保障
第一,统筹规划管理,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契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发挥行政影响力和资源市场配置作用,结合地区特色资源、优势条件,出台一系列办法、制度,统筹规划好区域新兴产业发展;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价值,重视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技能人才兴业战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深刻变革,做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功能。宜春樟树市制定《樟树市产业引导基金及子基金设立方案》《樟树市招才引智“新五条”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和人才实训基地,关注并落地人才住房、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为市内行业企业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技术人才。
第二,制定政策举措,搭建校企互动互促平台,促进多方共同育人合力。教育行政部门、工业强省等有关部门要共同出台相关政策,制订具体可行性措施,鼓励引导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共同合作,为双方全面深层融合提供制度保障、资金供应、场地支持等各项服务;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育宣传力度,积极为学校和企业搭建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平台,提升社会对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认知度,促使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机融合,并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示范校、示范基地、示范区域、星级企业等,构建校、企、政三维立体式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南昌高新区自2018年起通过带企入校、引校入园等方式搭建校企洽谈会,每年在学生毕业季、返校季等重要时间节点,专门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推介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战略性新兴企业人才紧缺问题。
第三,紧贴时代需求,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升技术人才培养层次。加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迫切需求。当前,随着有关政策不断出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有了清晰类型定位和明确发展导向,教育主管部门要紧跟趋势,开展各类实践区域探索和学校试点工作,激活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吸引力,培育出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服务区域经济、对接产业发展的突出成果。2023年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明确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为“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列入《江西省“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揭开新时代江西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篇章。此举正是契合时代发展、培育职业本科人才的反映,更是振奋高校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成果的动力。
(二)高校层面,要对接产业、创新模式
第一,革新职业教育理念,创新育人模式,适应产业时代需求。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紧跟国内外职业教育变革最新动态,全面贯彻职业教育发展最新理念,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放到战略性位置,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模式,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特征开展育人工作,更好地满足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代发展的需要。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对标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产业人才需求清单,与3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形成合作关系,将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先进育人模式引进来,培育时代所需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江西产业高质量发展输入新生力量。
第二,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厘清需求标准,推进校企合作深度。通过实地走访、线上会议、第三方引荐等形式,主动与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对接交流,精准掌握产业发展方向,分析产业所需岗位任职要求,厘清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规格,提升人才培养精准度与标准,构建与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合作关系,实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入对接、互惠共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大力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每年组建调研小组分析招生就业现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制订详细的招生工作方案,实施专业红黄牌制,大力提升了专业设置与行业产业的匹配度。
第三,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焦江西省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优势产业及产业集群,优化专业布局框架,合理设置对口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时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在专业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重视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全方位深化教学改革,重点突出实践育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水平。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江西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整体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学校专业群对接产业体系的“三条线”,如人工智能专业群新增“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专业,培养集成电路岗位人才,精准服务电子信息产业。
(三)产业层面,要合作育人、拓展职能
第一,转变观念,全面参与,深化供需紧密对接。行业产业要积极转变“职业院校是育人单一主体”的传统观念,清晰地意识到自身育人的主体地位,主动深入参与到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过程、师资培养等方方面面,通过与学校全面对接、深度融合,助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体系形成。江西战略性产业领域之首的航空企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近年来频繁走进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高校人才培养基地,开设人才培养订单班,组织技术能手专家参与专业课程教材编写、实施实训操作展示并与校内教师研讨交流,实现全面相融。
第二,共享资源,合作育人,促进人才多元培养。产业企业要充分利用资金、技术、场地、人力、平台等优势资源,最大化融入学校、共享资源,打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需求相通的数据平台,贯通人才成才多元渠道,助力学校育人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效衔接,破解人才供需脱节、错位等问题。特别是针对人才共育问题,企业要积极主动联合学校构建企业参与的教学基地,搭建企业真实项目的教学内容,实施校企双元同步教学的组织模式,力促学生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实操技能的提升。
第三,加强监督,及时反馈,发布产业动态需求。企业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方,应实时发布产业需求动态,对育人全过程进行监测评估,建立协同育人调整机制,将偏离地方经济、企业、产业所需人才规格的问题及时向职业院校进行反馈沟通,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为职业教育培养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指明鲜明方向。如江西九江产业协会每年定期与地方高校开展双向走访和座谈,协会将行业动态发展情况、企业最新技术突破、人才规格要求等重要事项同学校沟通交流,学校又将育人过程、育人成效、学生就业去向等向企業反馈,形成常态化双向反馈模式,更好地促进校企双方供需适应。
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江西作为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有着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破题立新的义务与责任,迫切需要加快布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大胆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路径,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江西方案”。
参考文献:
[1]白滨,和震,吴秋晨.高技能人才职业核心素养:一项企业雇主与优秀员工视角下的质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8):15-24.
[2]黄海林,刘卫华,方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9(2):45-46.
[3]陈美华,刘彦宏,黄新建.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91-95.
[4]陆宇正,汤霓.技能型社会视域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9):13-19.
[5]闾志俊.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人才需求与培养策略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34-37.
[6]王学东,马晓琨.职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2(3):21-27.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