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贇 熊慧素 欧敏
[摘 要] 分析了“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力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学生职业认知不到位、课程师资队伍“双碳”素养不足,以及与“双碳”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的问题。从加强“双碳”目标下的职业分析,拓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野;加强对教师“双碳”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力;结合“双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出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关 键 词] “双碳”;能源电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0-0065-04
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决策,它的提出和落实,必将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及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时带来能源电力产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2022年4月,教育部出台《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加强新时代各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精准、适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生理想具有重要作用。为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能源电力“双碳”人才为己任,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双碳”战略、能源电力产业转型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服务“双碳”的远大志向,找准个人职业目标定位,主动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双碳”目标下奋发作为,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双碳”目标下加强高职能源电力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客观认知自我,探索职业世界,制定职业目标并根据目标培养职业技能,助力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全面发展。在国家“双碳”目标及新型电力系统战略下,新的时代赋予了个人全新的发展思路、机遇和挑战,做好能源电力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成长目标与国家“双碳”目标同向同行,对学生成长成才及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双碳”目标下的责任与担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占比最大,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能源电力类的大学生是未来能源电力产业的人才来源,只有充分认识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意义,深刻理解“双碳”目标的实现对我们国家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才能自觉担当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和使命。高职院校做好能源电力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帮助其了解国家“双碳”目标的深刻内涵、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学生内心,转化为投身绿色发展的实际行动。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双碳”目标下的核心竞争力
“双碳”目标下产业的转型催生了新的就业机会,而与机会交织而来的,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传统能源职业岗位的调整、缩减和淘汰、新能源产业准入门槛的提升,都会让大学生感到迷茫和焦虑。为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和能源产业转型变革的要求,能源电力类高职学生需要全面认识自我,准确做好职业定位,借助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双碳”目标下的个人职业发展路径。加强对能源动力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实践中,通过对内部、外部条件或者综合因素的判断,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而以平稳、积极的心态面对“双碳”目标下的机遇和挑战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职业环境的变化,加强自己的软硬实力,突破自己的职业瓶颈,成为一个拥有综合能力的优质候选人。
(三)有利于为“双碳”目标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人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第一资源和推动力,充足的人才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根据《中国能源报》的消息,有多位业内专家预测,“双碳”领域未来10~15年内都将处于蓬勃上升阶段,该领域也被称为“未来40年不会失业的行业,《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需要的“双碳”人才预计将达到55万至100萬,而目前相关从业者仅有10万名左右,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其中,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的人才缺口更加凸显。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人才的重要使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双碳”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激发学生潜能,促使其自觉进行人生自我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将对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乃至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双碳”目标下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为“双碳”目标这项系统、长期的任务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二、“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力类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了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的重视,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许多学校为大一学生安排了职业启蒙教育,所有专业均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然而,对照“双碳”目标要求,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还存在不足。
(一)学生缺乏对“双碳”目标下的职业认知
找出适合自身的职业,准确做出职业选择,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一步。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可能由于缺乏对“双碳”背景下职业发展变化趋势的分析、研判,导致在选择职业时产生困惑,难以决策,陷入被动。在“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背景下,粗放式的能源消耗,将逐渐受到管控,有的能源电力类学生只因看到钢铁、煤炭等产业招聘人数的下降,就片面地认为能源电力行业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小而选择逃避或盲目跟风,最后迷失在求职大军中,比如有的学生不喜欢理论学习,但却怀着“反正也找不到好工作,那就升本”的想法,有的学生其实专业技能掌握得还不错,但却选择了跨专业就业,导致作出错误的决策。而其实“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产业的转型,短期来看,对能源行业造成一定就业压力,长期来看,节能、能效提升、新能源、储能等产业的崛起必将为低碳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二)课程师资队伍的“双碳”素养有待提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公共课程,目前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师资来源主要为公共基础课专任教师以及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处教师、辅导员等,这部分教师虽然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相关培训,取得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资格,但绝大多数教师并不具备“双碳”教育的经验和经历。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双碳”一词成为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的热门词汇,虽然不少学校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讲座等方式对“双碳”政策进行了相关的解读,但是受众面大多为能源电力类专业课教师,忽视了对公共基础课教师和兼职授课教师的培训,许多职业生涯规划课任课教师对“双碳”所关注的核心要义仍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无法深刻理解其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价值,对于如何将“双碳”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没有形成可操作的方案,局限于以往的授课内容,难以联系“双碳”目标对高职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选择、职业目标等进行有效指导。
(三)与“双碳”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不高
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任务具有复杂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急需大量致力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等核心领域,具备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同能力的“双碳”人才。对于能源电力产业来说,“双碳”人才不仅是从事碳管理、研究节能减排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专业人才,还包括具备“双碳”思维,了解碳排放相关知识和掌握电力、能源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当前,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对于“双碳”目标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不够,专业群和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与“双碳”目标要求还存在差距,一是专业布局与“双碳”目标衔接不足,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市场等专业目前仅在小部分本科学校开设。二是教育教学体系与“双碳”目标脱节,缺乏“双碳”领域教学资源,“双碳”教育的通识类课程尚未开设,现有课程如何融入“双碳”教育仍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双碳”思维的树立,影响个人综合能力和个人竞争力的提升,最终影响以“双碳”为职业目标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三、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强化“双碳”战略思维,以“双碳”目标作为契机,通过加强和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把国家“双碳”战略纳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引导学生根据绿色能源发展需要调整职业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努力成为新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推动国家实现“双碳”政策目标贡献青春和力量。
(一)加强“双碳”目标下的职业分析,拓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野
对职业世界的探索和了解,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主动地把握个人生涯的发展。“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发展的“关键词”,同时也催生了一批与碳减排相关的新职业。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共标识了134个绿色职业,约占职业总数的8%。其中涉及节能环保领域17个,清洁生产领域6个,清洁能源领域12个,生态环境领域29个,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25个,绿色服务领域45个。未来,节能减排、环保咨询、绿色金融等领域将诞生更多职业,并支撑更多人才就业。大学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时刻把握国家經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了解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新职业的发展和变化,掌握职业认知的能力,培养职业的敏锐感和观察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一方面,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习论坛等方式为学生讲解“双碳”战略指引下光伏、氢能、风能等新能源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就业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在职业认知中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通过“建立自己预期的职业库、利用兴趣类型对职业进行分类”等方法,拓宽“双碳”战略下的职业视野,了解目标职业所处的阶段、发展前景及国家和社会对这个职业的需求程度,通过自我探索和判断形成职业认知,进而研究当前职业规划匹配度,不断规划与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
(二)加强对教师“双碳”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力
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教师只有涵养高尚的家国情怀、能源情怀,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理解我国提出“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从内心深处接受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支持国家落实“双碳”目标的各项举措,才能更好地根据我国“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形势以及高职学生特点,研究能源电力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性。一方面,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要把“双碳”理念贯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过程,积极为教师提供跟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学习条件和机会,组织开展“双碳”政策、碳排放管理和节能减排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等活动,系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师资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双碳”素养;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要以“会讲课、懂市场、善咨询”为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要主动了解能源电力类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理解能源电力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剖析“双碳”目标下未来专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从国家“双碳”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就业前景、专业学习要求等角度给学生介绍和讲解;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和人才测评、心理测评技术学习,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结合“双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完善職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推动传统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努力培养与“双碳”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电力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起契合“双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才能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上产生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成果。为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双碳”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可以构建实施“三段式”递进跟踪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第一阶段为职业生涯唤醒阶段,针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为帮助学生拓宽职业生涯规划视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邀请企业校友为学生开展行业发展教育、劳模精神教育、工匠精神教育等,让学生提前感知“碳达峰碳中和”时代能源电力类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使命担当,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了解能源电力行业优势、培养宽广视野、树立服务“双碳”目标的远大志向。第二阶段为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和实施阶段,针对大一、大二在校学生。一方面,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赋能技术,夯实学生服务“双碳”战略的专业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开设“双碳”相关的通识课程,介绍讲解绿色制造、节能减排、低碳脱碳等知识,强化学生的绿色低碳意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及发展意愿,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引导学生将学校的优势转化成个人自身的优势,围绕职业目标全方位增强个人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职业规划能力和求职就业能力。第三阶段为职业生涯评估调整阶段,针对大三实习学生及已经毕业的学生。高职院校应和新能源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组织大三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双碳”技术应用现状,学习掌握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毕业之后,应继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服务,一方面,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去向和服务能源电力产业转型的情况,帮助其根据职业发展阶段的变化调整目标,持续优化个人综合能力,在“双碳”目标下实现个人价值。另一方面,收集学生的职场经验案例,为在校学生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提供借鉴。
四、结束语
加强“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既是高职院校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又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双碳”的重大战略部署的要求,更是为社会培养能源电力类复合型技术技能“双碳”技术人才,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强大助力。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应该充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与改善措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在产业变革中的职业潜能,在技术浪潮中抓住时代机遇,正确选择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进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祥栋,汤志松,滕达,等.面向“双碳”目标的能源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23(3):55-56
[2]杨妍,张忻.高校加强“双碳”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26):23-26.
[3]朱仙颖.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9):122-123.
[4]周纯江,朱蕾,毋琦.对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23):74-77.
[5]林丽芳,许丽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考[J].就业与保障,2022(7):166-168.
[6]李思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3(30):161-164.
[7]孙竞,张嘉虹.基于生涯适应力提升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及有效性验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9):57-64.
[8]姜波.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3(4):106-108.
[9]杨德永.“双碳”背景下职业教育机电类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24(6):20-23,34.
[10]赵玉伟.“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16):169-172.
[11]张丽娟.“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电力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8(S1):120-122.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