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琴
摘 要:初中美术新课标中要求美术课程教学要顺应社会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将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充分认知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性,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发展需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先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的价值以及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具体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实践策略,以期为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感知能力;教学形式;理论基础;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7-0-03
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对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基础应用能力以及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等都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从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一方面未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色彩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未能针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发展需求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此外,在课外活动中未能强化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训练,影响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培养效果。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为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发展提供保障。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色彩感知能力培养的价值
培养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是美术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有所了解,充分认识到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发展对其美术学习以及自身素养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将色彩感知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一方面,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动力,初中美术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比如,在色彩感知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创建多样化的色彩感知情境,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与感知大自然中丰富的色彩,在良好的视觉体验和心理体验下,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能够陶冶学生艺术情操。美术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来实现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在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国内外大量优秀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能够对其色彩的运用风格、色彩的搭配技巧等有所掌握,还能够透过作品感知创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1]。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培养现状
美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五育并举”理念下,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受到了高度重视,要求教师在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基础上,还要注重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然而,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学生基础理论掌握不扎实。要想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需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色彩理论基础,但是在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存在重绘画技巧教学、轻理论知识教学的问题,在理论知识教学部分只是简单地进行介绍,便给学生指导相应的美术作品创作技巧,并花大量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由于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制约其色彩感知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单一老旧。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够给学生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探究与感知的空间,但是从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课堂仍然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灌输的方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思维发展,影响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效果。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知识教学,强化色彩感知理论基础
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色彩感知理论基础,掌握丰富的色彩知识,才能在美术创作中、美术作品鉴赏中有较强的色彩感知能力,灵活运用色彩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在初中美术教材中,虽然也涉及一部分有关色彩方面的知识,但是都属于概括性内容,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详细介绍,无法让学生构建完善的色彩知识体系。因此,美术教师在知识教学环节,要创新教学形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扎实的色彩知识基础对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性。改变以往直接灌输的理论知识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扎实理解并掌握有关色彩方面的理论知识,为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色彩的魅力”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涉及三原色、色相、明度、纯度、暖色、冷色、类似色等基础色彩知识的教学,但是教材中只是针对这些色彩方面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概括,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色彩知识体系,无法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掌握并运用色彩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课前通过资料查找、知识整理的方式,以教材为基础,对相关色彩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整理色彩方面的知识,夯实学生的色彩理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鼓励学生分享交流自己预习过程中的收获,学生之间相互补充,逐渐构建完善的色彩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再进行补充讲解,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在课下,教师要求课代表在班级后面的黑板报上设置“美术天地”板块,在上面分享有关色彩方面的小知识,并定期更新,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生在课间活动时,不知不觉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对色彩知识的掌握越发扎实。
(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重视色彩感知培养
培养初中生色彩感知能力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感知创造良好的条件。美术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能够围绕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发展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需求,提升美术教学的实效。
1.游戏教学法
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需要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能够全身心投入美术作品的赏析以及创作中,才能使学生感知到美术色彩的艺术魅力,综合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美术创作。但是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由于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美术学习中需要承受较大的身心负担,难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提升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引入趣味元素,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实施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例如,在进行“春天的畅想”这一单元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先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然后再利用色彩知识完成有关春天这一主题的美术作品的创作。如果直接进行知识的灌输,未免会让学生感觉有些枯燥,难以使学生对色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美术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开始引入游戏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各小组之间进行色彩调和比赛,学生拿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在调和盘中进行色彩调和,比一比哪个小组调和出的颜色种类最多。各小组进行结果的汇报,教师做好各组色彩种类的记录,分出获胜小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要求各小组收起红、黄、蓝三种颜料,用其他颜料尝试调和出这三种颜色,各小组经过了一番尝试后,没有成功,这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背景下,教师给学生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告知学生其中的原理,学生在游戏的驱动下对色彩知识产生了较强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色彩知识时,学生也能够认真听,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多媒体教学法
美术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使学生对色彩的感知更加生动直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建色彩感知情境,对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都有重要作用,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有重要帮助。因此,美术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多感官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进行“色彩的感染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对不同色调对人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有准确的了解和认知,并掌握色调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色彩感知空间,使学生在对比鉴赏、体验探究中感受不同风格美术作品中色调所传递的不同情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组图片,以大自然中的色调为基础,先给学生呈现具象化的美术作品,然后逐渐向抽象化的美术作品过渡,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和感受色调从视觉上、心理上给人带来的冲击。比如,教师先引导学生用简单准确的词汇描述红、橙、黄、绿、蓝、紫等色调给人带来的心理联想。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如给学生展示《灰色的树》《装扮森林》《松树林》几幅作品,虽然这几幅作品都是以树为绘画对象,但是在色调的运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鉴赏,从而总结装饰色调、写实色调以及表现色调三种不同色调表现形式的特点。多媒体教学法的有效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更直观具体的视觉体验,在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发散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对色彩有更深层的感知。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为强化对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培养效果提供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在提升美术教学实效的同时,强化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效果。例如,在进行“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色彩是室内生活空间布置中的重要因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色彩的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在提高学生生活空间设计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色彩知识与家居色彩设计进行有效的关联,使学生在学习家居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色彩理论基础,能够掌握色彩在家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師给学生展示几幅家居设计的图片,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分析和探讨,分别针对不同设计图中的色彩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具体包括家居色彩设计的风格、能够给人带来怎样的视觉以及情感上的体验。然后由各小组派出一名学生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各小组进行不同观点的阐述,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度感知色彩,加强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要求各小组运用色彩知识,合作完成一份家居色彩设计,再进行设计成果的展示,阐述本小组的设计理念,设计中运用了哪些色彩知识等。
(三)丰富课外活动,强化色彩感知能力训练
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的色彩知识,色彩运用的技巧,认识到色彩感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还需要在课外进行有效的训练。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发展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从而实现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强化训练。比如,学校可以开创与艺术相关的社团,如服装设计社团、手工陶艺社团、绘画社团等,美术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加入社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参与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能够起到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训练作用。美术教师也要给予社团活动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如在服装设计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服装设计指导,给学生提供服装的版式,由学生在社团中进行集体讨论、大胆设计服装的款式与色彩的搭配。通过这样的课外社团活动,能够训练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色彩知识得到巩固,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再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大型的校园艺术活动,围绕色彩主题,设计相关的活动项目,通过艺术活动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接触更多新鲜事物,有机会去体验和自主学习,对发展学生的色彩想象力、创造力有重要帮助。在这样的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中,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作平台,在创作中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色彩知识,不仅提升作品色彩搭配的整体美观性,学生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还可以传递个人的思想情感,丰富作品的内涵。
四、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发展的需求,进行教学的优化设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优化知识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为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要从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两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借助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的丰富,全面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寒.初中美术教学中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D].湖南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