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2024-05-29 15:25尹家欣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社会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

尹家欣

摘   要:当今社会的农民工群体主要是以“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主,同时,他们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于社会融入情况的关注也会与日俱增。因此,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势在必行。基于此,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要对就业制度进行完善、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要通过开展社区活动消除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隔阂,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素质,增加他们的留城自信心,从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8-0019-05

国家2022年发布的《2021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 251万人,农民工群体以青壮年为主,4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为48.2%;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6.8岁,其中40岁及以下所占比重为65.8%。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总群体中占有显著地位。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加收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在报告中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收入较上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住房环境和随迁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也有所改善,这进一步增加了农民工对于所在城市的归属感。41.5%的进城农民工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农民工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较上年占比有所提高。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0.8%,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3.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7.0%,大专及以上的占12.6%。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的同时,经济水平能一定程度上满足生活需求之后,他们对高品质的生活环境需求也更加强烈,会更加渴望改善其生活状态[1]。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概念及群体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概念

1.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

农民工又被称为进城务工人员,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而涌现的一批以从事经济活动为目的、拥有农村户籍的劳动力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准确来说是“第二代农民工”,其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区分在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大量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各种新潮的思想互相碰撞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而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进城务工人员自然比他们的父辈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想法,由此划分出“第二代农民工”,即新生代农民工。因此,本文中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的是1980年后出生的在城市從事非农劳动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更加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拥有更少的务农经验,也更渴望能拥有一份薪资丰厚的工作,以及希望能够在大城市生活和定居。

2.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概念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不是指单一的某一方面的融入,而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多维度的融入过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可以主要从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层面是指在城市生活的物质基础,如收入情况、消费水平以及居住条件。社会层面是新生代农民工日常所需的社会交往、娱乐活动和城市居民的接纳程度。心理层面则是当前对于城市生活的主观感受以及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情况可以通过以上三个层面来体现其难易程度。其中,经济层面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础,也决定了他们会面对怎样一个环境;社会层面则是代表着融入过程中是否会受到排外的情况,如果与新生代农民工接触的城市居民无法接纳他们,那么他们在融入时也会受到不少的阻碍;心理层面是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心归属感,如果经济和社会层面都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到融入困难就会导致他们内心的归属感很弱,如果是自身主观排斥也就不会配合着进行社会融入。所以,当以上三个层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融入时,才表示新生代农民工较好地融入了城市生活。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1.职业选择更加注重发展前景

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就业岗位的要求已经并不是仅仅提供高昂的薪资就可以满足的,而是同时要能够符合他们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规划才行。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职业时不仅注重薪资水平,同时也看重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和就业前景。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选择体面、安全的工作。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让他们不会把自身看作廉价的劳动力,而是会对比城里人以他们作为参照来要求自己的薪资待遇[2]。新生代农民工会通过学习新的知识等途径来提高自身能力,他们明白,拥有知识和技术可以在职业选择方面有更多优势,比起老一代农民工从事的体力劳动为主且危险性高的工作,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选择有更好发展前景的工作。

2.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2021年全国农民工检测报告》显示,现阶段农民工接受教育程度较高,其中未上过学的占比不到1%,小学到高中文化的占比86.7%,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2.6%。其中,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的高文化水平程度比例最高。较高的文化程度会使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方面比老一代农民工更有优势,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会更快。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只在受教育情况上有所体现,在他们对于职业培训的态度上也有所体现。当面临或许会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错失良机的可能时,新生代农民工会选择主动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来提升技能。因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

3.融入城市的意愿更加强烈

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追求的“落叶归根”,即在大城市打拼后的最终目的还是回到农村生活,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是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在城市生活。也就是说,新生代农民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赚钱和在城市中谋生,而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努力可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并在城市中扎根,成为真正的城里人。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方面更加开放,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也适应得更快。他们想要更加主动地去融入社会,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其社会生活的方式也正在不断向城市化发展。因此,相比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加强烈的留城意愿。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面临的问题

1.就业层次低,就业信息接收渠道有限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从事低技术含量或体力劳动类型的工作,如建筑工人、企业流水线作业工人、保安、保姆、司机等。这类工作通常对劳动力技能要求较低,就业门槛要求不高,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情况。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正是就业层次低的表现,仅能满足维持生计的需求,没有余力支撑他们进行其他的社会活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渠道有限且不规范。超过50%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得到工作机会的,近30%是通过参加招聘会,近20%是通过互联网或报纸、杂志等方式了解招工信息,而通过基层政府组织劳务输出和通过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介绍就业的人数不到0.50%。就业渠道的不规范进一步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不稳定性,他们因为想要得到更加满意的薪酬工资而变换工作[3]。

2.当前收入较低,住房条件较差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有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并不能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整体情况拉开很大差距。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就业培训,所以无法提升相应的专业技能,这两点都注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收入。收入的不富裕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在住房方面有过多支出。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在城市住房的途径主要有单位宿舍、工地工棚、与他人合租或独立租赁住房等。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单位宿舍和租赁这两种形式。对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攒钱”是重中之重,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住房上不会选择昂贵的小区而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为低廉的城中村、棚户区、工厂区等城市边缘地区。这样一来,虽然住房消费花销较少,但居住环境的质量无法保证。

3.社交圈子狭窄,休闲方式单一

新生代农民工交往圈子较窄,主要局限于老乡、亲戚和熟人之间。尽管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和所在地人对于双方接触都持有积极态度,但是当新生代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仍然更加倾向于向自己的老乡、朋友或亲戚求助,而并不会把行政执法部门以及村、居委会和当地社会的物业人员当成首要选择[4]。新生代农民工的休闲娱乐方式虽然内容多样但是形式相对单一,他们大多会选择在房间内睡觉休息、看电视、刷手机或者与朋友聚餐。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相比于上一代的老农民工更多人会选择利用互联网了解信息以及更注重与朋友聚餐,但是他们所能接触的娱乐设施依然较为贫乏[5]。

4.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认同感不高,城市归属感弱

相较于老一代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上对所在城市有更强的归属感,但是由于户籍和土地的限制让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动摇。老一代农民工心里只想着把钱挣够了就回家过好日子[6]。同时,学历较低和职业技能不足问题导致老一代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有很大的自卑感;而新生代農民工大多有初中学历,一小部分人甚至读完了大学本科,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上的弱势。只不过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初中学历依然属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范畴,与之对应的收入也就较低。既然基本的经济条件很难满足,那么也就很难让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有留在城市生活的能力[7]。

(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成因

1.就业制度不完善,就业状态不稳定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建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他们依然无法在主要劳动市场进行求职。由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他们会面临就业不公平的情况。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资源的多少对于就业有着决定性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外来务工人员身份让他们的社会资源相对贫乏,就业竞争也处于劣势。不仅工资待遇低,岗位也存在着不稳定性,随时会面临被雇主辞退或拖欠工资的情况。由于相关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当他们权益遭到侵犯时想要维权也变得十分艰难。当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遭受到侵害时,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会选择不进行申诉,因为他们并不能确定在自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之后会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退一步讲,就算维权成功,在维权期间自己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所以,就业制度、社会制度的不完善都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2.新生代农民工住房及子女上学情况有待改善

新生代农民工把生活重心转移到城市,也就意味着他们大都要在城市内解决住房问题和子女的教育问题。而现实情况是,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在面临升学时会遇到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困难的问题。这其中户籍问题占最主要原因。尽管国家规定进城农民工子女可以在公办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在缴费、教育教学以及评奖评优方面应当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但是,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制结构让城市的公共服务资源与当地人口信息捆绑,公办教育资源配置更是以户籍人口子女教育需求为依据,这就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变得十分困难。一方面面临子女的教育难题,另一方面又要解决住房问题。住房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若是想要在城市长期生产和生活,安身之所是必要的。但是,随着涌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增多,住房制度的不合理性日益显现。新生代农民工因为流动性较大或其他原因导致他们无法长期稳定在某一公司任职,所以他们很难申请到住房公积金或住房补贴。除此之外,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还拥有“若不是自己购房就不算彻底解决住房问题”的心理,从而比较倾向于将房子购入居住。但是由于房价过高而并不能实现这一诉求。

3.不适应城市生活,不肯打破现有社交圈

大多数城市居民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态度是愿意去接纳的,但是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并不了解这一现状。新生代农民工在对城市产生归属感之前内心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安感和不信任感,所以,当遇到困难需要求助时,他们倾向于去寻求自己信任的老乡或是工作介绍人的帮助。由于城市中的社区团体或是自己不了解的政府机关并不能带给新生代农民工足够的安全感,所以他们会本能地选择尽量不与这些团体或是机构接触。与此同时,所处工作环境也不利于培养他们对于城市的归属感。一些企业在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职位的时候,为了节省经营成本,只保证了基础的安全措施,因此,即使新生代农民工有了休息时间,也会因为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选择较为单一省事的放松方式。可见,不论是从主观情绪还是客观环境来讲,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和封闭社交圈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会融入。

4.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心理障碍

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留城意愿是影响他们进行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而留城意愿本身又是由他们对于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身能力素质来决定的。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多是高强度、高危性的,但是他们意识不到购买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只想着多省下来一些钱贴补家用,这就导致了即使是一些轻微的突发情况也会让他们苦不堪言。长此以往,他们会认为进城务工的生活是没有保障的,这自然也会降低他们在城市生活的信心,从而影响其社会融入。另一方面,即使有些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强烈,但是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而只能从事一些易被取代的、工资待遇不高的工作,这让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很可能会出现被动等待用人单位“淘汰”的现象,这也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就业政策,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权益

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时总会被各种不合理的歧视性规定限制,即使他们自身有心改变也会被外在环境所影响而停滞不前。因此,首先要尽可能避免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录用时被不平等对待,流入地政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以户籍、社会出身、文化程度等原因优先录用当地居民,而是应该择优录用;用人单位同样不应该以户籍等原因为由录用新生代农民工时添加附加条件。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多采用亲戚、朋友间互相介绍的方式,就业渠道有限且消息获取相对闭塞,从而让他们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知变得狭隘,同时也更容易封闭自己。拓宽就业渠道,有效利用短视频等平台发布更多有效的就业信息,让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社会资源。最后,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或工资拖欠的现象,这极大程度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当前,我国为了保护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农民工群体的工资利益,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但仍有拖欠工资的现象发生,这就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的。因此,要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并加强监管。对于拖欠、克扣新生代农民工工资的单位要进行严厉惩罚,以保证农民工的工资按时发放;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最低工资和增长机制进行立法保护,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其他职工同工同酬。

(二)加强制度创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限制不仅体现在随迁子女能否顺利接受义务教育,能否解决住房、医疗问题上,更是表现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市民身份的赋予和认同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制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备受歧视。相比较,对仍然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来说,到城市务工的农民似乎变得更加“高人一等”。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融入始终存在着几分隔阂。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有试点、有重点的进行户籍改革,让农民觉得进城务工是一种“普通”的就业途径,把在城市有固定工作和居住场所的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城市常住人口对待,同时增加年均入户指标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的入户难度,保障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应进行户籍改革,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更加稳定的发展。当然,单纯的户籍改革制度并不足以完全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状,要同时配合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制度的改革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开展社区活动,增强企业人文关怀

社会融入是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而要完成这个过程仅仅靠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身是做不到的。要完成这个过程,就社区而言,社区可以在组织共建活动时不以户籍作为区分,而是以居住地为条件组织丰富的社区文化与精神生活,使新生代农民工有机会受到城市文化生活的影响。例如,一起观看文化汇演或是一起举行联欢会等形式。让新生代农民工与社区团体、社区居民相互了解,也可以利用这种形式为新生代农民工科普相关政策,使他们在面对不合理权益时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除此之外,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企业直接的就业机会比政府的推动宣讲来的更有实际意义。新生代农民工更加迫切地想要获得工作机会,因为这直接关乎他们能不能在当前这个城市继续生存下去。企业应当提高社会责任感,给予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之前更多的就业机会,制定相关的人才规划策略。同时,要注意在提供岗位的同时关注就职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身心健康。比如,可以打造一间用于休息的娱乐室,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与该单位其他员工都可以正常的享受,从而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这样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有更加实际的意义和可操作性,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对于企业本身而言也有着优化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企业战略转移的重要作用。

(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注重自身权益维护

影响新生代農民工的社会融入的因素不仅仅在于外界环境的改变,他们自身的认同感、归属感也是很重要的。尽管近些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他们却很少会得到系统的职业培训,这不仅会让他们在竞争就业机会时失去优势,同时也会造成他们的自卑心理。现在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工作选择不仅仅只有简单的体力劳动,但是工作的复杂程度越高对于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和技能等级要求也会越高,当其余条件相同时,接受过职业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会有被优先录取的可能性。因此,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在加强其自身技能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留在城市生活的自信心。同时,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情况,对他们进行城市生活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健康意识的普及,帮助他们树立维权意识,加强他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等。对于从事高危性、高强度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要呼吁他们注重自身健康、安全,鼓励他们参加各类保险,为自己的人身安全做最大程度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N].中国信息报,2022-05-06(2).

[2]   张艳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

[3]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4]   汤兆云,张憬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融入: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江苏省数据的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7(5):8-15.

[5]   周淼森,李紫玫,梁婉莹.文化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合的影响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新西部,2019(10):69-72.

[6]   宋辰婷,王小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关系与自我认同[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5):47-52.

[7]   李秋博,王一帆.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情况及影响因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86-88.

Analysis of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YIN Jiaxin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 in todays society is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born in the 1980s and 1990s.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atten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wards social integration will also increase day by day.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explore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Based on th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mployment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the registered residence system should be reformed,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hould be eliminated through community activities, the personal qual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ir confidence in staying in cities should be increased, so as to solve the social integration problem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Key words: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ocial integration; Social security

[責任编辑   彦   文]

猜你喜欢
社会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天津自贸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社会复合治理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优势视角与孤残儿童社会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