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政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机遇,预算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其优化成为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对当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识别了认识不足、参与度低、执行力度不足及信息化水平低等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强化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全员参与度、提升预算执行力和效率、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措施,希望能为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改进提供实践指导,以促进企业资源的精准投入和高效运营,进而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管理效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健康稳定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确保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创新能力。
1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预算管理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对于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1.1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作为企业运营的血液,其使用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发展前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效利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制订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通过对各项资金流向的预测和控制,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无效和低效的资金使用,从而大幅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回报率[1]。此外,通過有效的预算管理,企业还能够加强对成本的控制,避免资源的浪费,提升整体的财务健康水平。
1.2 提升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不仅仅是一项财务活动,更是一个全面的管理过程。它通过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支出进行预测和计划,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能够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目标,增强部门间的协作和沟通,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预算管理还能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增强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和市场适应性[2]。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国有企业不仅能够提升其内部管理水平,还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3 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往往涉及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因此,确保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确保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和目标进行运营,有效避免目标偏离和资源浪费。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国有企业能够将其长期发展战略与年度经营目标相结合,确保各项决策和行动都围绕着企业的核心目标进行,从而有效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此外,定期的预算审核和调整也为企业提供了灵活性,使其能够及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经营策略,确保长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国有企业应当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和管理基础。
2 当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实践的深入研究中,诸多问题逐渐浮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1 认识不足
国有企业对于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这一点在多个层面上有所体现。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层面,预算管理往往没有被赋予应有的重视,缺乏将预算管理视为企业战略规划和决策过程不可分割部分的认识。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更是涉及到企业每一个层面和每一位员工的全面管理活动。在企业高层和中层管理者中,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也常常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刻理解预算在引导企业资源配置、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此外,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足也是认识不足的体现。很多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时,过于依赖历史数据和经验判断,忽略了对市场趋势、行业变化、政策调整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和预判,这种情况下制订的预算,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更难以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依据[3]。比如,一些企业在遇到突发事件或市场快速变动时,由于预算的僵化和缺乏弹性调整机制,无法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资源配置,导致企业错失良机或承受不必要的经营风险。
2.2 参与度低
国有企业对预算管理的参与度普遍较低,这一问题从预算制订到执行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体现。在预算制订阶段,由于缺乏跨部门的沟通与协作,预算制订往往成为财务部门的孤立行为,其他部门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参与机会,导致预算很难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营需要和部门间的资源需求。比如,生产部门可能因为不了解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而无法准确提出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计划的预算需求;营销部门可能因为不熟悉生产成本和能力限制,而提出不切实际的销售目标和预算要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预算目标和实际工作职责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员工对预算目标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不强,导致预算执行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预算信息的不透明和沟通不充分,也使得员工难以理解预算的意义,不知道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落实预算要求,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实效。
2.3 执行力度不足
执行力度不足是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又一显著问题。即便预算制订较为科学合理,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一方面,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和激励机制,导致部分部门和员工对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出现超预算现象而不被追究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一旦遇到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战略调整,预算执行便显得过于僵化,难以适应变化,影响了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2.4 信息化水平低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预算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预算管理,以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和决策支持。然而,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步伐明显滞后。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等环节仍大量依赖手工操作和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此外,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共享和利用不足,进一步加剧了预算管理的困难。
3 国有企业提高预算管理的相关对策
面对当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显得尤为迫切。这不仅能够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更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1 强化重视程度
为了更好地提升国有企业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需从企业文化和管理层做起,确立预算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核心地位。一方面,企业高层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如定期参与预算编制讨论、审批和执行过程,亲自传达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重视预算管理的氛围。比如,某国有企业在年度预算会议上,由企業负责人亲自解读预算报告,并讨论预算对企业战略实现的支持作用,有效提高了员工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的认识。此外,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意识是强化预算重视程度的另一关键策略。这包括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原则和流程纳入新员工培训课程,定期组织预算管理培训和研讨,以及通过内部通讯等方式分享预算管理成功案例,提升全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4]。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改善企业对预算管理的态度,形成一个从上到下重视预算管理的良好生态。
3.2 提高参与度
提升参与度是解决预算管理问题的另一关键对策。首先,必须确保预算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各层级员工的广泛参与。这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预算协调小组,让不同部门的代表参与预算的编制、审核和调整过程,确保预算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运营需求和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比如,某国有企业实施了部门预算主管制度,由各部门指定预算主管参与预算管理全过程,极大提升了预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同时增强了各部门对预算执行的责任感。其次,提升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亦是提高参与度和重视度的有效手段。这可以通过制订相关的激励机制来实现,如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评估员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优秀的预算管理实践给予奖励。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宣传,如定期发布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对预算管理的优秀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来鼓励全员参与和重视预算管理工作。
3.3 提升执行力和效率
提升预算执行力和效率是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改进不可忽视的一环。首先,实施强有力的预算执行策略至关重要。这包括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确保预算的执行与计划相符。对于偏离预算的情况,应及时调整策略或采取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比如,通过设置预警系统,当某项开支接近或超出预算时自动提示相关部门和管理层,这样的技术应用能显著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其次,通过培训和制度建设提升预算执行力同样重要。定期对员工进行预算管理培训,可以增强他们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他们在预算制订和执行中的专业技能。同时,通过建立奖惩明确的预算执行制度,如对于优异的预算执行团队给予奖励,对于未能达到预算执行目标的部门进行适当惩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有效提升预算的执行力和效率。
3.4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提升管理效率的关键力量。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加强信息技术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解决现有的管理难题,还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和自动化工具,可以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等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工作效率。比如,使用ERP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通过BI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和精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加强预算管理的动态监控和灵活调整。通过建立基于云计算的预算管理平台,可以实现预算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快速做出调整。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企业可以对市场趋势、成本变化等外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调整预算计划,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为了有效地加强信息技术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国有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评估现有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基础。企业首先需要对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评估,识别现有系统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技术升级和改进的方向。(2)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预算管理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财务管理软件、ERP系统、BI工具等信息技术产品,且应考虑到系统的兼容性、扩展性和用户友好性。(3)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了确保信息技术工具能够被有效使用,企业需要对相关员工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鼓励员工探索和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4)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确保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准确、全面和及时。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促进信息流动和资源共享,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5)持续优化和迭代升级。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应持续关注最新的技术动态,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确保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和有效性[5]。通过这些措施,国有企业能够有效地加强信息技术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经营挑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
支持。
4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和优化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尽管当前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认识不足、参与度低、执行力度不足及信息化水平低等,但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强化预算管理重视程度、提高预算管理参与度、提升预算执行力和效率以及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是国有企业提升预算管理质量的关键。企业领导层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全员参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预算管理模式,以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从而推动企业资源的精准投入和高效运营。通过对预算管理的持续优化和创新,国有企业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曹林. 加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 活力,2023,41(12):136-138.
[2]王旭.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 大众投资指南,2023(06):167-169.
[3]陆晓.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质量与市场,2023(09):79-81.
[4]于瑶.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财会学习,2023(25):50-52.
[5]孙明芬. 浅析国有企业转型发展中预算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理财,2023(02):97-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