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实践研究

2024-05-29 11:43杨莉芳孙有中
山东外语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材编写英语教材大学英语

杨莉芳 孙有中

[摘要] 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和教学必备工具,大学英语教材直接影响教师如何组织课堂、实施教学,学生加工什么样的输入、进行什么样的产出、培养什么样的能力。为满足新时代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确立了多元能力培养目标,这些目标应通过教材编写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上,从而引导教学实践真正服务于能力培养。本研究以《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探讨以多元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炼核心原则与策略,以期为教材开发与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元能力;大学英语;英语教材;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献编号] 1002-2643(2024)02-0050-11

A Practical Study on The Writing of Multiple Competence-oriented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

YANG Lifang SUN Youzhong

(School of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 China)

Abstract: As the main carrier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essential tools for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 directly affect how teachers organize the classroom and implement teaching, and what kind of input students process, what kind of output they produce, and what kind of competence they cultivat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s set up multiple competences as its objectives, which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through textbook writing in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activities, so as to guide the teaching practice to truly serve the cultivation of competences. Taking the textbook Over to You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writing of multiple competence-oriented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 refining the cor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extbook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design.

Key words: multiple competences; college English; English textbooks; textbook writing

1. 引言

英語教学中教材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教材为教与学的全过程提供系统化的内容和框架,因而成为教师的支柱(Allen,2015:249)。近些年,教材的作用在国内日益得到重视。2019 年12 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对教材编写、审核、选用、支持保障、检查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期能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亦明确了教材的地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

员会,2020)。

研究发现目前高校英语教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李民、王文斌,2018),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高校英语教师对教材的认可度较低;教材的内容设计、编写原则等问题较为明显,如输入材料主题与体裁缺乏多样性、选材的时代性与趣味性不强、中华文化融入不足、练习活动设计不够多元等(张虹等,2021)。这些问题有待通过教材编写的研究与实践进行解决。本研究聚焦基于较先进外语教学理念的教材编写实践,从教材编写的全过程探究教学目标如何通过大学英语教材有效落地,剖析如何从理念、内容与活动全面提升教材质量。

2.英语教材编写研究

教材对英语教学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教材的编写却是一项要求极高的任务,编写高质量的教材需要结合教学、编写与研究等多维度的能力与专业素养,可视为应用语言学的终极挑战(Timmis,2021)。因此催生了关于教材编写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教材的真实性设计,二是服务于技能教学的教材编写。

已有较充分的研究表明真实的材料与任务是促使学习发生的重要因素,能够提高语言输入的效果(Gilmore, 2007)、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者投入(Tomlinson, 2017)。真实性的设计包括材料真实性和任务真实性(Tomlinson,2017)。材料真实性的核心内涵是输入材料能够传递意义、符合目标语言使用域特征、能为学习者所用(Jones,2022)。任务真实性则是指教学活动能为学习者提供机会使用语言的意义功能,完成真实的交际沟通(Guariento & Morley,2001)。设计真实的任务通常应遵循的原则有:能反映输入文本的沟通目的,与所依托的文本结合紧密,接近真实世界的语言使用任务,能激活学习者的目标语言知识与文化,促使学习者开展有目的的交流(Mishan,2022)。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真实性有待提升,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方面输入材料远离学生和实际生活,且文章改编造成语言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教材练习/活动类型单一、形式陈旧,缺少真实交际性的活动,练习/活动与输入材料的结合不紧密(张虹等,2021:71)。

为了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材料,不少研究聚焦针对听说读写具体技能教学的教材编写,试图归纳出一些编写原则,主要包括:听力教学材料应平衡地发展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听力策略及元认知策略(Siegel,2014);口语教学材料应涵盖不同情境和语体下的交际活动(Hughes,2002),任务目标匹配学习者水平与实际需要,为产出提供脚手架(Goh,2017);阅读教学材料的输入材料应难度适当、能够激发学习者兴趣,阅读活动匹配输入文本、促使学习者对文本进行深度加工(Macalister,2014);写作教学材料的输入材料应能够激发写作产出,需提供交际目的并分步骤设计与组织写作活动引导最终产出(Hyland,2013)。这些原则对教材编写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尚缺乏对原则如何具体落实于教材编写实践的探讨。

基于技能教学的教材编写以语言能力为唯一教学目标。然而,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时代,我国英语教学不应囿于语言学习,而是要超越语言能力,培养多元能力(孙有中、王卓,2021:11)。《指南》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包括英语应用能力、思辨能力与跨文化能力等(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融合多元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评研究方兴未艾(杨莉芳,2018;2023a),但教材研究欠缺。鉴于此,有必要探究以培养多元能力为目标的教材编写实践。

3.多元能力导向的教材编写

《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新未来》)是一套以多元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历经三年,其编写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教材理念确立、能力目标解析、主题与结构设计、材料与活动编写,是探索大学英语新理念、新方法的成果(孙有中、王卓,2021)。本研究以《新未来》为对象,探讨其基于多元能力目标的教材编写过程,为多元能力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研发提供参考。

3.1 教材理念确立

《新未来》教材开发的背景是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号召,满足培养国家急需的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也进行跨文化教育,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编写团队一方面对国际化人才的基本能力素养要求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这些能力素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途径进行探究,结合总主编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探索成果(孙有中,2016;2017;2019),归纳得出《新未来》多元能力培养模型(见图1)。模型从课程、教师和学生着眼,分别提出教育目标、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关于教育目标,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需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高等英语教育的重要功能在于培养能够代表中国进行有效跨文化国际沟通的人才,因此大学英语课程需实现跨文化教育的目标。课程目标决定了有效的教学原则是以能力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以能力培养为纲,对教学有效性的评判以是否令学习发生为标准。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为体验式学习和混合式學习,体验式学习能够促进能力的有效内化,混合式学习符合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学生的学习特征,代表了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目标、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围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和素养,包括沟通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

多元能力培养模型为教材编写提供了基本理论指导,决定了教材从宏观设计到具体编写的方向。由于模型所包含的要素众多,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教材的显著特色,编写团队基于模型提炼出教材的核心理念(见图2),以树为示意。树冠代表了能力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能力目标是语言能力,在此基础上应叠加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才能使学习者成为真正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者;学习能力是必须要培养的元能力,只有具备学习能力,学习者才能真正内化知识和各项目标能力并将其迁移至未来真实的沟通任务中。树干代表实现能力目标的途径,即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和混合式学习。整棵树蓬勃成长的基底,即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是立德树人。

3.2 能力目标解析

确立教材理念后,以能力为导向的教材编写需对能力目标进行分析,一方面明确每项能力的内涵,另一方面解析能力的子目标,从而将能力落地于每单元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通过对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编写团队厘清了各项能力的内涵与子目标。下文将以语言能力、思辨能力与跨文化能力为例进行探讨。

语言教学与测评中最有影响力的语言能力模型当属Bachman(1990)提出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将语言能力定义为语言使用者能够创造并解释话语的能力,由语言知识和策略能力两部分组成。语言知识包括组织知识和语用知识,组织知识使人能够理解、构成句子或话语,并将其组织成文本,语用知识则将句子、话语和文本与意义、语言使用者的意图以及语境联系起来,以便语言使用者创造或解释语篇(Bachman & Palmer,2010)。在交际语言能力模型中,Bachman将语言知识和语境、社会文化因素结合起来,认为语言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动态交际中使用(韩宝成,2000)。这给教材编写带来的启示是,学生应该掌握词汇、句子结构、语篇组织、功能与社会语言等各层面的知识并在沟通任务中进行操练运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结合我国英语教学与测评的实际需求,将语言能力定义为语言使用者参与特定情境下某一话题的语言活动时体现出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刘建达、韩宝成,2018)。该定义强调语言使用的情景化、沟通性特征,且从英语使用者的视角将语言能力解析为理解与表达意义的能力。因此,可以从口头沟通中的理解(视听)和表达(说)以及书面沟通中的理解(阅读)和表达(写作)等维度分析主要的微技能,作为教材编写的语言能力目标参考。

对思辨能力内涵的理解可以参考《德尔菲报告》(Facione,1990)、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Bloom et al.,1956;Anderson & Krathwohl,2001)和Paul & Elder(2006)的三元结构模型。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将思维能力由低到高描述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6个层级,低阶思维是基础,要向高阶思维发展。各层级都有对应的典型认知活动,如识记的活动有认识、记忆、回忆等;理解的活动有领会意思、举例、解释等;应用的活动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分析的活动有比较、区分、归类等;评价的活动有判断、选择、论辩等;创造的活动有整合、设计、建构等。上述不同层级思维能力的典型活动为教材内容编写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有助于有效设计以输入材料为基础的活动,实现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同时,编写团队还从文献中提炼出思辨能力的情感策略与认知策略列表,作为编写思辨能力的显性和隐形教学活动的依据。

关于跨文化能力已有较多研究,针对中国外语教育的具体需求,孙有中(2016)将跨文化能力的核心内涵描述为: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熟悉所学语言对象国的历史与现状,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能对不同文化现象、文本和制品进行阐释和评价;能得体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帮助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其中的核心要素为持有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掌握不同文化的知识、能在跨文化交流情境下完成有效沟通。Deardorff(2006)也指出跨文化能力包含态度、知识、技能三个维度的不同要素。因此,编写团队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提炼出跨文化能力在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的具体元素,如态度方面的理解文化多样性(appreciate cultural diversity)、知识方面的了解自身文化传统(understand ones own cultural tradition)、技能方面的能够识别并阐明文化的异同点(be able to identify and articulat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等,作为教材设计跨文化能力教学活动的参考。

在培养各项能力的过程中也应同时达成育人目标。由于外语课程包含大量有关对象国文化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的信息输入,为跨文化比较与反思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从跨文化视角展开外语教学,就会使外语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价值取向、国际视野、文化自信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思政过程(孙有中,2020)。编写团队亦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特点,从价值观、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育人方面为教学内容设计做准备。

3.3 主题与结构设计

能力培养须以内容为依托,在对能力目标进行解析后,即进入主题与结构设计阶段。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要求,参照大学生从进大学后到毕业的各阶段不同的发展重点,编写团队设立了四册教材的主题,分别为青年文化、社会生活、职场经纬、学术视野,对应个人成长、公共社会、职场发展与学术深造几个领域的英语学习,涉及的话题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未来的相关内容。通过对不同语域的语言学习,凸显大学英语的工具性;通过对话题的知识学习与深入探讨,凸显大学英语的人文性。

在单元结构设计上,一方面采用体验式学习的范式,创造真实的交际情境,搭建脚手架逐步帮助学生达成产出,实现有效沟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基于输入材料的深度学习,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教材每单元包括六个板块(见图3)。Objective板块呈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能完成的沟通任务和能力目标。Warming up板块通常包括两项小活动,激活学生关于本单元话题的已有知识和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Section 1板块以情景剧的形式展开学习,剧中有四名角色(两名中国大学生、两名外国留学生),学生跟随角色体验剧情发展、完成交际任务。情景剧包括两个Episodes,每个Episode都包含对输入材料的学习和完成阶段性的小产出任务(Over to you),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大的交际任务(Project)。Section 2板块是两篇课文的学习,包括培养阅读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等的相关任务。Self-reflection板块是对单元学习的自我反思,评价本单元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总结收获,分析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针对每单元的主体学习板块Section 1和Section 2,均确立有能力目标(沟通能力/阅读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语言学习目标(词汇词组、搭配、句子结构等)以及各项产出任务。

3.4 材料与活动编写

确定单元结构设计后,即进入材料与活动编写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编写输入材料、设计教学活动,二者交织进行。首先,根据每单元的主题设计主产出任务,主产出任务是Section 1的起点和落脚点,直接决定了Section 1的相关输入材料与阶段性活动的编写。其次,在围绕主产出任务编写Section 1的材料与活动的过程中,也可能根据编写情况对主产出任务进行微调。然后编写Section 2的输入材料与相关教学活动。

教材输入材料的编写须匹配Section 1和Section 2的不同教学功能。Section 1是以情景剧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这部分的输入材料服务于产出任务,学生通过对输入材料的学习,积累语言、内容和沟通等方面的资源,应用于产出。因此,Section 1的输入材料应紧扣产出任务的需求,凸显交际情境,体现真实性,根据沟通特点,选择音频、视频、文本、图表等丰富类型。这部分的输入材料,每一个体量相对较小,适合即时处理、即学即用,也符合数字时代碎片化阅读特点,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Section 2的输入材料主要为两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文,Text A用于深度阅读,Text B用于泛读。课文的内容体现时代性和思想性,注重中外多元文化视角。每单元最后的Wisdom of China是教材的特色板块,呈现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篇幅精炼,内容丰富,能够帮助学生领悟中国智慧,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國故事。

基于输入材料还需设计相关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实现多元能力培养的关键。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融合式教学,体现为多元能力融合、输入产出融合、形式功能融合、学习评价融合、教学育人融合。我们将以《新未来》综合教程3A册(职场篇)第五单元为例进行探讨。该册在培养通用英语的基础上旨在促进职场英语能力发展,每单元主题与产出任务均为职场情境下的沟通。第五单元的主题为“Changing with the times”,关注顺应时代变化的企业发展,主产出任务是为某企业撰写未来发展计划。Section 1的输入材料包括Episode 1的阅读文本“The death of a newspaper”——报道因未能跟随数字化时代变化而破产的一家报纸,Episode 1的视频材料——情景剧的两位主角为一家公司进行SWOT分析(企业战略分析,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企业发展策略),Episode 2的音频材料——情景剧的一位主角访谈两家公司负责人获知他们如何应对变化,Episode 2的阅读材料——一份未来发展提案。围绕上述输入材料,编写团队进行Section 1的具体活动设计。

首先,关于多元能力融合的设计。培养多元能力时,并不是切割教学时间分配至每一项能力,而是根据各项能力的特点将其融合地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在英语教学情境下,任何用英语完成的活动本身都服务于语言学习,当语言学习融合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及育人等各项目标时,既可以隐性,也可以显性。图4的活动体现了思辨能力与语言能力隐性融合的设计。基于阅读材料(未来发展提案),学生需要完成的阅读练习首先是总结材料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回答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提取信息以及分析事件原因,最后对提案进行评价。从语言能力教学来看,阅读活动匹配输入文本,且能促使学习者对文本进行深度加工(Macalister,2014)。与此同时,三项练习依次对应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六个层级中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符合思辨能力的发展路径,从而实现思辨能力与语言能力的融合发展。语言学习也可以与其他能力进行显性融合。图5所示的活动基于Episode 2音频材料(访谈)。受访企业家Ms. Akano谈及在不同国家企业工作所面对的不同企业文化,教材由此设计了关于跨文化能力的教学活动:通过技能框的形式提供对跨文化能力的显性教学,学生再运用所学对输入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将此能力迁移至自己的产出任务中。

第二,关于输入产出融合的设计。Section 1的教学以产出为导向,学生通过对输入材料的学习逐步实现能力培养、完成产出任务。因此基于输入材料所设计的练习活动是连接输入与产出的渠道,也是融合输入与产出的关键。例如基于Episode 1视频材料(SWOT分析讨论)所设计的一项练习活动,学生需要理解视频中两位主角的讨论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填空完成SWOT分析表。此项练习符合输入材料的沟通情境,体现了真实性设计。同时,将内容归纳在SWOT四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内化SWOT分析的框架,从而为之后的阶段性产出任务(完成自己的SWOT分析)搭建有效的脚手架。

第三,关于形式功能融合的设计。在教材编写的第二阶段即能力目标解析阶段,编写团队厘清语言能力的内涵是运用语言理解和表达意义、进行沟通,因此教材中所有语言练习都遵循形式与功能相融合的设计。具体体现为,一是对词汇短语搭配的学习都通过使用语言来开展,如用词汇和短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完成句子,运用目标词汇短语将中文文段翻译成英文;二是所有语言练习中呈现的句子和文段都围绕本单元主题,符合职场英语语体特征,可供相关话题和任务的产出使用。

第四,关于学习评价融合的设计。评价不仅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思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必要环节,优秀的学习者往往是反思型学习者。因此,教材在活动设计时,遵循学习与评价相融合的思路,对所有的产出任务做到逢产出必评价,符合大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杨莉芳,2023b)。针对Episode 1和Episode 2的两项阶段性产出任务以及单元主产出任务,教师用书都提供了详细的评价标准,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在单元学习最后的自我反思板块,一方面通过列表的形式请学生对照本单元的产出任务与所培养的各项能力,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反思不足、拟定未来学习计划。评价与反思既有利于学生内化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也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动机,提高计划行动与实施行动的有效性。

第五,关于教学育人融合的设计。思政育人的目标,不应变成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生硬说教,而是要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达到润物无声、盐溶于水的效果(孙有中,2020)。因此,在活动设计时应有机融入育人目标。例如,语言练习的文段翻译,内容都与中国有关,其中一段介绍中国高铁的发展与意义,另一段运用老子“祸福相依”的辩证思想来分析企业面临机遇与风险时应采取的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4.结语

本研究以《新未来》教材为例,探讨了基于多元能力目标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实践。对学界已有的教材编写研究的回顾表明,尽管关于教材的真实性设计与基于技能教学的编写原则仍具有参考价值,但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亟须探讨多元能力培养如何通过教材编写予以实现。《新未来》以多元能力培养为导向,教材的编写主要历经教材理念确立、能力目标解析、主题与结构设计、材料与活动编写四个阶段。理念的确立决定了后续设计的宗旨;对各项能力内涵与要素的解析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主题与结构设计为教材具体内容的编写提供了框架,建立了内部逻辑;最终材料与活动的编写是实现能力培养的关键。

这一教材编写实践为大学英语教材开发与教学发展带来的启示包括,第一,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于能力培养,能力目标应是教材编写与教学设计的起点与落脚点,从相对宏观的主题与结构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活动,每一项设计决策都应始终锚定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的内涵与发展路径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设计,能力目标的实现情况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标准。第二,为在教学中实现多元能力目标,活動设计应采用融合式教学的基本思路,语言教学不是孤立进行,而是有机地融合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育人等目标,应在具体活动中适切地融合各项能力子目标。本研究的分析暂以纸质教材为例,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开发将在以能力为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杨莉芳,2024),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外语教学的赋能增效。

参考文献

[1]Allen, C. Marriages of convenience? Teachers and coursebooks in the digital age[J]. ELT Journal, 2015, 69(3): 249-263.

[2]Anderson, L. W. & D. R. Krathwohl.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 New York: Longman, 2001.

[3]Bachman, 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4]Bachman, L. F. & A. S. Palmer. Language Assessment in Practice: Developing Language Assessments and Justifying Their Use in the Real World[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0.

[5]Bloom, B., M. Englehart, E. Furst, W. Hill & D. Krathwohl.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s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M]. New York: David McKay Company, Inc., 1956.

[6]Deardorff, D. 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2006, 10(3): 241-266.

[7]Facione, P. A.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The Delphi Report[M]. Millbra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1990.

[8]Gilmore, A. Authentic materials and authenticit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 Language Teaching, 2007, 40 (2): 97-118.

[9]Goh, C. Scaffolding learning processes to improve speaking performance[J]. Language Teaching, 2017, 50 (2): 247-260.

[10]Guariento, W. & J. Morley. Test and task authenticity in the EFL classroom[J]. ELT Journal, 2001, 55 (4): 347-353.

[11]Hughes, R.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peaking[M]. Harlow: Pearson, 2002.

[12]Hyland, K. Materials for developing writing skills[A]. In B. Tomlinson (ed.). Developing Materials for Language Teaching(2nd ed.)[C]. London: Bloomsbury, 2013. 391-405.

[13]Jones, C. Authentic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A]. In J. Norton & H. Buchanan (eds.).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Materials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ing[C]. New York: Routledge, 2022. 65-77.

[14]Macalister, J. Teaching reading: Research into practice[J]. Cambridge Language Teaching, 2014, 47(3): 387-397.

[15]Mishan, F. Designing Authenticity into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22.

[16]Paul, R. & I. Elder.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 Upper Saddle River: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17]Siegel, J. Exploring L2 listening instruction: Examinations of practice[J]. ELT Journal, 2014, 68(1): 22-30.

[18]Timmis, I. Writing materials for publication: Questions raised and lessons learned[A]. In N. Harwood (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xtbooks: Content, Consumption, Production[C].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21. 242-262.

[19]Tomlinson, B. Introduction[A]. In A. Maley & B. Tomlinson (eds.). Authenticity in Materials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Learning[C]. Newcastle upon Tyn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7. 1-9.

[20]韓宝成. 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1): 47-52.

[2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22]李民, 王文斌. 关于构建外语教育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8, (2): 7-14.

[23]刘建达, 韩宝成. 面向运用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建设的理论基础[J]. 现代外语, 2018, (1): 78-90.

[24]孙有中. 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 中国外语, 2016, (3): 1+17-22.

[25]孙有中. 人文英语教育论[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 (6): 859-870.

[26]孙有中. 思辨英语教学原则[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 (6): 852-837.

[27]孙有中.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 (6): 46-51.

[28]孙有中,王卓. 与时俱进,开拓中国外语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孙有中教授访谈录[J]. 山东外语教学,2021, (4): 3-12.

[29]杨莉芳. 融合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语言测试任务设计——以“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为例[J]. 外语界, 2018, (2): 49-56.

[30]杨莉芳. 融合思辨能力与跨文化能力的语言测试任务效度:考生视角[J]. 中国外语, 2023a, (5): 57-68.

[31]杨莉芳. 大学英语教材形成性评价活动研究[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23b, (4): 82-89.

[32]杨莉芳. 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内涵、开发原则与核心特征[J]. 外语界, 2024, (1): 57-64.

[33]张虹, 李会钦, 何晓燕.我国高校本科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调查[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 (1): 65-75.

(责任编辑:孙炬)

猜你喜欢
教材编写英语教材大学英语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之浅见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高中数学教材的心理学探析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