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实现路径研究

2024-05-29 05:22:49顾芸
考试周刊 2024年21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作者简介:顾芸(1989~),女,漢族,江苏苏州人,苏州市胥江中心小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摘 要: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道德教育要与智育同步,并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一名能够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将好的思想品德进行传播,用好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格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语文教育在道德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道德教育的开路先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始终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无形中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1-0046-04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对立德树人教育进行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拥有健康的身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目前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德育方面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此同时,立德树人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简单教学,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由于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总体效果。在此背景下,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一、 深入挖掘教科书的内涵,使课文的道德教育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作为一门具有“工具”和“人文”双重属性的学科,语文教育自身具有很强的道德教育功能。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注重进行德育工作,并要把德育工作悄无声息地融入每一节语文课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被选入语文教科书的作品,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既有内容,又有思想。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把语文课本作为一个支撑点,在充分运用语文课本的同时,要不断地充实课堂道德教育的内容,扩大道德教育的范围。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还需要对教材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素材进行深度挖掘,要考虑怎样与阅读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美好的思想情感,和其中所包含的生活哲学,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教育。比如,《蜘蛛开店》就是一个在年龄较小的学生中很受欢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作者用怪异的故事告诉了学生两个道理:一是“做什么事都要先深入调查,不能随心所欲”;二是“如果不能坚持一件事,人生就会一事无成”。当教师在研究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在《花钟》中学生看到了一个奇妙的花朵世界,他们认识到了大自然也是有它自己法则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以语言实践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最好的教育是不留痕迹的,特别是对学生的行为、思维产生影响的道德教育,更应是不留痕迹的,它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不仅要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更要以语言实践为手段,把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受到生活的哲理,从而培养出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举例来说,母亲的爱是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在母亲节来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用自己的行动去表达自己的爱。在中国语文教材中关于母亲的赞美之词比比皆是,例如《妈妈睡了》就是以极小的细节来描述母亲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赞美母亲的爱。再比如《麻雀》,它在动物中寻找到了母爱的踪迹,用另一种方式来赞美它的伟大。又比如《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达了母亲和儿子之间相互依赖的感情。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让学生收集有关“母爱”的材料。上课时,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了读书分享活动,把自己收集到的好故事和同学们分享,把妈妈的大爱深深刻印进了同学们的心里。下课之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可以是亲手制作贺卡、花束,也可以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可以用一幅画来表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这样,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对妈妈的思想情感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三、 运用信息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化优化

在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去感受课文中美好的思想情感,去领悟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小学生年纪比较小,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都比较弱,而语言文字是抽象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能够阅读文字的表层意思,很少能深入地去思考其中的深层意义,也不能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德育的效果。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知识的表现也更加具体和生动。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德育资源进行优化,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德育氛围,使学生能够在优美的环境中体会到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从而获得良好的道德修养。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只通过口头的形式来进行道德教育,那么就会让他们感到乏味。面对这样的教学状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教师在讲授《七律·长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艰难,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不畏惧苦难,勇于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艰难。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长征的纪录片,让学生能够从图像和声音的角度,直观感受到红军一路上的不容易,从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比如,在教学《荷花》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盛夏莲蓬绽放的美丽画面,并引导学生去欣赏莲蓬。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文本的联系,引导学生去感受自然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另外,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了“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用来赞美荷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引导学生从荷花联想到自己,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学会欣赏自己,要有信心”。这样,就使得学生接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四、 确立正确的教学方式

立德樹人,就是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要用适宜的教育来塑造一个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立德树人教育有效地进行,学生应从教材中发掘出一些道德因素,使之更加充实立德树人的内涵。在语文教科书中各种文体如戏剧、小说、散文等,都潜藏着一定的道德因素,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实践中学生应充分运用这三个方面的道德要素,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例如,在《黄继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文章中赞美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来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上课时,教师会给学生展示一张纪念碑的照片,让学生喊出烈士的名字,然后教师会给学生一个题目。随后,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背景音乐,并配上原声朗诵。在阅读完文章后,让学生说出文章中所描述的事情。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上甘岭之战,黄继光以死抵敌,英勇就义。接着,教师让学生总结这篇文章中有哪些是黄继光的事迹,包括他主动请缨、执行任务、英勇牺牲。要加深对“黄继光”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描绘“黄继光”的行为和语言,然后让学生仔细欣赏,感受“黄继光”的“英雄主义”。通过对黄继光英烈事迹的深度挖掘,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并通过对其进行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树立起一种爱国意识。在过去的教学中主要是讲授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有关的道德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此同时,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真实的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下,对学生的德育精神进行培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激发学生主动地继承优良美德。比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民对党的爱、对毛主席的爱、对新中国的爱,使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开国大典》的短片,让学生自己去欣赏短片,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下:哪些情景让人印象最深?有同学说是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的情景,也有同学说是观众们齐声呐喊的情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对毛主席产生一种尊敬和热爱之情,从而培养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五、 树立正面榜样示范

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模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实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模仿能力,为学生树立具有良好品质的正面榜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榜样的品质和意志,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行。在实际教学中,除从文本中选取典型人物外,还可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行积极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例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基调,然后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一种合适的德育方式。如果德育渗透的方式不当,就不能将知识和德育联系起来,其结果将会对小学语文德育功能的发挥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在德育中只要方法使用得当,就能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道德教育,并对德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就要求教师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在语文知识和道德教育之间建立起一座正确的桥梁,并结合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德育方式,将德育真正地贯彻到语文学科之中,使德育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体特点选用合适的德育方式,例如情境熏陶法、体验感悟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活动强化法等。

六、 合理安排综合性活动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德育精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地安排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真正达到对立德树人理念渗透的目的。在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时候,可以按照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活动的主题,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道德教育的看法,并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道德教育的知识。以良好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环境为基础,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将道德知识内化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学生把握住了“父爱”这条情感线,初步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无穷的感恩,为了让学生产生对自己父亲的热爱和感恩之情,要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自己的教育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精心策划的“父爱如山”这一主题的教学活动来开展。在活动中教师首先带着同学们唱了《父亲》这首歌,然后将汶川大地震中发生的父亲和儿子的故事,用插画、配乐等形式讲述给同学们听。接下来,要求学生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讲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并询问学生:“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的父亲说些什么?”激励学生讲述并聆听每一个爱的细节。接下来,教师会给同学们布置一项作业:运用自己的巧手,为爸爸做一件特别的纪念品,比如一枚特别的奖章,一条美丽的领带,来表达对爸爸的爱。在这种综合性的活动中学生可以理解自己的父亲,从而激发出对父亲的热爱之情。

“德育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理性的融合,它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是其他性质教育所不能相比的。”必须构建与德育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和考核体系,以确保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能够得到充分、有效实施。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解决特定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并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估与奖励制度,还要注重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品质进行内化。

七、 结论

立德树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是同等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语文是学生的母语,其自身具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学素养的教育功能。从小学起,语文教师就应该将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并不断充实道德教育的内容,拓宽道德教育的渠道,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掘道德因素,充实学生“树人”的内涵。同时,要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等适宜的教育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以榜样为引领,精心开展多姿多彩的综合活动,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天骄.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巧妙落实“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2020(43):236.

[2]王虎林.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课堂要素表达[J].小学生(下旬刊),2022(12):76-78.

[3]余贤朝.刍议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名师在线,2022(11):64-66.

[4]汪小双.立智立德,让小学语文课堂绽放“德育之花”[J].求知导刊,2022(8):108-110.

[5]于冬梅.拓展教材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1):54-56.

[6]沈周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立德树人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2):201-203.

[7]谈军艳.立足特点 以文化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有效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21(32):43-44.

[8]张文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与研究[J].吉林教育,2021(Z1):111-112.

[9]谭长浩.“心”的实践 “心”的成果——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的策略分析[J].家长,2020(35):41-42.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09:08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58:21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