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凉州贤孝与凉州宝卷传承者

2024-05-28 08:06:57徐兆宝
参花(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宝卷凉州天梯

徐兆宝

凉州贤孝和凉州宝卷都是流传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叙事性民间说唱艺术。它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主要传承地在武威市的凉州区。演唱者多为盲人,以三弦作为伴奏乐器。凉州贤孝的曲目丰富,包括国书和家书两大类。国书主要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帝王将相、忠臣良将、英雄贤士的故事;家书则主要讲述日常生活故事,淑女烈妇、孝子贤孙、才子佳人的故事。凉州贤孝具有较强的劝化属性,旨在劝化听众出世为贤,居家尽孝。

凉州宝卷,又称河西宝卷,起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产生于宋代。它是河西地区宝卷的一个分支,流传于武威市及周边地区。凉州宝卷的内容以述颂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事为主,寓意隐恶扬善、喻时劝世、为贤尽孝等。

凉州贤孝和凉州宝卷在内容、形式和音乐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被认为是一种“H型”关系。此外,两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分别代表了古代凉州地区民间说唱艺术的两种风格。

前些时期,一个恰好的时间有幸走访了凉州宝卷的传承人赵旭峰和凉州贤孝的传承人贾旭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贤孝,品垒子鸡

小时候,常在凉州乡间看到一个中年汉子肩上担着半袋粮食,另一只手握着一根细长的木棍,木棍的末端还牵着一位怀抱三弦的失明老人,走街串户地挨家敲门。经济不富裕的人家遇到了他们就从自家粮仓挖半碗粮食,家庭条件好些的,或是遇到家里有喜事的就直接把他们留下来,让那位老人吃住在自家唱上几天曲子,邻家舍里的乡亲听到了也便闻声而来,一起与主人聆听那些高低起伏的调子,度过一个个美好的夜晚。那时还没有电视、手机,我们这些孩子就围着人群悄悄地坐在大人的身旁,懵懵懂懂地品味着那些故事,默默地受着教化。后来才知道这种盲人说唱的形式叫贤孝,也就是通过讲述古今故事劝化世人“为贤行孝”。作为一种曲艺形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一带。

许多年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家都匆匆忙忙,再也没有听到过贤孝。上个周末,从甘州来了几位朋友,说武威有个市级非遗传承人,名叫贾旭峰,他的贤孝里飞出了垒子鸡,让我们陪同一起去看个究竟,于是带着好奇就出发了。

那天风和日丽。我们行走在凉州区黄羊镇三河村跟着定位寻找着目的地。经过了好几个庄子,车驶在一个偏僻的庄子旁,没有了去路。一打电话,贾旭峰用浓浓的凉州口音告诉我们,我们已到了他家的后墙边。下了车,看到一个戴着墨镜,一米七八的英俊汉子向我们招手,热情地礼让我们走进他家的院子。院子门口放着一个音响,激情高昂地唱着曲子,属于贤孝的那种曲调。院落门匾上挂着“凉州贤孝”四个大字,落款处显示是当地书法家赵长军先生写的。一边说着话,大家进入大书房(客厅)就各自落座了,也没有丝毫的拘束。接着贾旭峰顺手拿起放在炕上的三弦,先调了弦,尔后弹“过门”,就唱起民歌小调《五哥放羊》:

正月里来二月小

我连着王哥哥闹元宵

你闹着元宵我不爱

我连你走一会儿西口外

西口外来地方大

挣不哈银钱难回家

……

唱词中间,贾旭峰说,凉州贤孝以前以盲人弹唱为主要载体,最早为了生存都是在街上乞讨为生,所以也被称为“瞎弦”。瞎弦学艺比常人多了几分艰辛,主要靠耳听心记。过去瞎弦拜师傅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先由中人作保,再领至师傅处,师傅一摸额二摸手三摸脚板,额宽手细脚板硬才能过关。额宽者头大,头大则聪明;手细者有质感,弹三弦时上手很快;吃百家饭走千家门,脚板硬才能走南串北。第二关考听力和悟性,师傅先唱一段,拜师者必须在短时间内诵读熟背,尔后放声亮嗓,这是在考较音质和音色。学艺期间,师傅先将传统的曲目教会,最拿手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相传,怕失了看家的本钱。而个人创牌子,则要过师傅关,师傅传了前半段,后半段靠自悟,若能依前面的续接,且能感动听众,才能算出师。家中出个盲人,父母是最为揪心的,总怕以后没处吃饭,所以总是想方设法请高明的瞎弦师傅,为避免外界打扰,瞎弦学艺最坚苦时要待在地窖中,记熟曲目才能出窖。这些年,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贤孝就逐步消失在了大众视野里,只有作为兴趣爱好的人才能传承下来。他说他们贾家几代都是贤孝的传承人。据目前所知的信息,他的爷爷的爷爷是位盲艺人,之后的传承人都是明眼人。他的爷爷贾福德,是黄羊镇一带有名的贤孝艺人,是第五代传承人。他自幼受到爷爷贾福德的熏陶,喜爱民间文化艺术,学习了凉州民歌、小调以及凉州贤孝的技艺。

贾旭峰说,唱贤孝没有专门的场合,随意性很强,乡间、农家炕头、城区闹市都可进行。前些年,在家唱的时候,村里人都说他不务正业,而他却认为越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越应该坚持到底。后来他在村上联系了喜欢唱贤孝的几个人,就在茶余饭后聚到自己家里自娱自乐,有时大着胆子就到人多的地方去唱。有喜欢拍短视频的观众就把他们的表演拍成视频传到抖音、快手。一时间得到了许多人的点赞、留言,也迎来了外地一些媒体的关注,前来做了几期节目。这些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便想每次远道而来的记者、摄影师花费几千、甚至几万的机票费、食宿费,为什么在贤孝即将消失的时候却有人不惜花费重金来关注它,这里面肯定有一定的玄机。他便开始收集贤孝唱词,闲了就给他的爷爷录段子,顺便就把词曲记录下来,自己研究着学习,把它当作爱好。别人外出玩耍,他就在家拿着弦子弹唱,自己还开心。如今贾旭峰被民间称作“新派凉州贤孝的引领者”,他在自己的演唱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吸取本地其他方面的音乐元素,将传承非遗文化和讲好新时代故事相结合,形成传播凉州贤孝的新动力,再将凉州贤孝文化和家乡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拓展了凉州贤孝传播的新方式,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贾旭峰喝了口茶,在三弦上顺便又弹了一下,发出悦耳的声音,接着说,在他和一群伙伴们一起弹唱的歇息间,只弹唱没吃的,时间长了感觉很单调。最初为了聚人心,常常自己掏腰包给大家买些吃的。过了些时日,自己的经济来源有些拮据,于是就想起了小时候在地头码垒子烤土豆的事。为了节省开支,他便从田间找来不规整的土嵴疙瘩,利用土嵴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和契合度垒成圆拱形的“堡垒”,再找些柴火和烂树叶把垒子烧红,放几个土豆到里面,封住火门,将土嵴疙瘩捣碎盖住土豆,就去继续弹唱贤孝了。等一个小时左右,大家感觉有些唱累了,便去打开垒子,熟透了的土豆香味扑鼻而来,大家高兴地围在一起吃。后来,大家在弹唱兴致高涨时,他就从邻居家买只鸡来放在垒子里烤着吃。时间长了,自己身边的人就闻声而来。听不懂贤孝的,他就事先把弹奏的内容给大家讲一讲,听者也就明白。逐步来的人多了,需求也就有了。最初听贤孝的人,看到他们的垒子鸡色香味美,就一边听着,一边订下一只垒子鸡要带走。曲子听完了,垒子鸡也熟了。发现垒子鸡的烧烤经营和听贤孝竟然能同時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能很好地解决他的经济来源,是非遗和餐饮结合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贾旭峰笑着说,如今,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尤其政府对非遗的重视让非遗传承者更加坚定了信心,他已申请市级非遗传承人,他所唱的贤孝内容主要是以教化人行善为主,虽有民歌、小调、杂曲等组成,但绝不唱KTV里的流行歌曲,要坚定做自己。现在听贤孝的人已经有固定的人群。面对不同人的口味,在贤孝里找不到精神寄托的人,吃了他烤的垒子鸡,也能满足胃,高兴而去;而在吃了垒子鸡无法满足胃的人,听了他唱的贤孝也会找到心灵的归属感愉悦而去。每次前来的听众也喜欢把他的表演和垒子鸡的烧烤过程,拍成小视频传到网上,使他的声名越传越远。他说以前他雇过厨师,但来的客人都希望吃原汁原味的垒子鸡,不喜欢厨师做的那些大鱼大肉。去年他又把南院重新扩建,按垒子方式重搭锅灶,每天都可接待十几桌想吃垒子鸡的顾客。现在想吃垒子鸡的人必须提前几天预订,否则当天预订是无法完成预期任务的。他指着空阔的院落说,过些日子再请些人把他家的院子搭个顶篷当大厅,厅子里再摆些桌椅,他就在大厅中央演出,喜欢的人就到大厅听贤孝,听累了想喝酒的人就到他家四周的大小书房娱乐、休息。他的这些变化不是他事先设计好的,而是随不同顾客的需求不断变化的。他相信他的贤孝和垒子鸡餐饮的结合发展将会越来越好的。

最后,听完非遗传承人贾旭峰讲述的贤孝和餐饮相互融合的故事,朋友总结说,这就是“贤孝里飞出的垒子鸡”。在回来的路上,我们相互交流着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物质的滋养,使其自然而然地进行传承,这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长期思考,并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武威市凉州区的“贤孝里飞出的垒子鸡”就是用最鲜活的事例解决了这一问题。

天梯山石窟的回响

三十年前,我和同学一起去武威市天梯山石窟玩,那时路还是坑坑洼洼的,行走很是颠簸,爬到了祁连山隔着水库看到了大佛,被大佛的庄严肃穆震撼,但遗憾的是只能远视,不能近观。这个周末随着朋友邀约去天梯山石窟边一个叫灯山村的村子寻访,便在进入天梯山石窟的岔路口惊呆了。公路已修好,树木茂盛,那灯山村坐落在天梯山石窟脚下的盆地里,被群山包围,蓝天蔽日,草木繁茂,如同世外桃源。车驶入村口时,一阵阵高低起伏的诵经声从山坳里传来,如同天梯山石窟里的梵音穿过山脉,音律侵入心肺,颇有一些闯入仙境之感。恍惚间,一阵风迎面吹过,车已停在了张义镇灯山村一处农家四合院,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凉州宝卷传习所。里面是凉州宝卷省级传承人赵旭峰和他的一些伙伴正在念卷。听旁边的人说是新华社的记者要来采访,他们正忙着一遍遍排练。

我们这些慕名而来的陌生客不好意思打断活动,就坐在门口观看、欣赏。只见有两人正坐厅堂,手拿一个铃铛,一边念卷,一边敲击,打着节拍,大声念唱,旁边还有几位妇女在跟着和声,气氛较为热烈。趁着席间说唱凉州宝卷的一位唱卷者出入,我们上前和他交流了起来。原来那厅堂间念宝卷的其中一人正是赵旭峰。

唱卷者说,凉州宝卷是流行于武威市的一种民间吟唱文娱活动。凉州宝卷可追溯至唐代宣传宗教经文的敦煌变文,后经宋代说经演变,明清时期逐渐衍生为民间说唱曲艺。凉州宝卷题材主要有佛教经文类、神话传说类、历史故事类、寓言童话类。它们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切身的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多谴责忤逆凶残,规劝孝道,隐恶扬善。它既包罗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地方方言和民俗文学,又综合了古代小说、戏曲、诗歌、民间小调等多种艺术形式,是规劝世人奉行孝道善行的民间教科书。

赵旭峰年轻时,常常跟村子上一些孩子去听念卷。念卷人姓李,名作柄,是一位读过私塾的先生。他们家的书房很大很宽敞。坐北是一间大土炕,炕中央摆一个八仙炕桌,桌上放一杯茶。旁边放一本卷。李先生在炕桌上首正中正襟危坐,表情严肃而慈祥,周围按辈分年龄挨次坐满了听卷人。炕上一般情况下坐的都是老人,大人,地下小凳子上挤满年轻人还有小孩子。大家先是拉家常。等听卷人来得差不多了,李先生说要念卷。他下炕穿鞋,然后在早已准备好的热水盆子里洗手洗脸,洗完手脸再漱口,然后点灯上香,之后回到主位的位置开始念卷。后来才知道,这是念卷的一种很神圣的仪式:净手——漱口——焚香——念卷。

每逢农闲时节,在夏日的树荫下、冬天的热炕上,凉州区山区的农民们总爱三五成群、甚至几十人聚成一团,津津有味地听人演讲宝卷。随着念卷人情绪的变化和故事情节的起落发展,念到一定的“接口”上,听众们还会不约而同地加入集体朗诵和合唱。有时再配上三弦、二胡、扁鼓等民间乐器,就更加意味深长了!传播方式采用师徒口传心授的传统。那情景、那神情,既庄严,又活泼,使宝卷不仅成为一种简朴实用的文化娱乐,也成为传承非遗的社会自觉行动和文化时尚。

唱卷者说话间给我们递了杯水,自己喝了口又接着说,这些年,由于时代发生了变化,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有的已经在城市里买房定居,还能念宝卷的人大多是留守在农村五六十岁的人了,多亏了传承人赵旭峰对凉州宝卷的热情和努力,坚守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才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发扬。这个“凉州宝卷研习所”的小院建成,就是在赵旭峰和他的发小李卫善及凉州宝卷爱好者的积极宣传下,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及电投陈新民先生捐资26万打造修建而成,国家级非遗项目凉州宝卷传习所及研究院在2019年挂牌成立。如今凉州宝卷的研究和表演及对弟子的培养就都从这儿开始,使喜欢念卷的人有了归属感,极大地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赵旭峰为凉州宝卷更好地融入生活,丰富吟唱曲调,他还吸收了凉州本地民歌中的相关调子,使得凉州宝卷新鲜活泼,别有风味;又融入了大量武威方言、俗谚,从而有异于其他地方的宝卷。

凉州宝卷和贤孝虽然都是说唱艺术,但内容和表演形式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宝卷如同阳春白雪,表演和创作者必须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大多是有些文化的人,唱说后也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而且表演时必须有几个人配合才行,否则一个人唱时,和音就无法完成;贤孝如同下里巴人,内容可高雅也可通俗,表演者不需要多少文化,只要記忆力好,有唱功,一个人就可以弹唱自如。所以赵旭峰老师在平时训练时,为避免大家唱卷的疲倦,常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腰鼓、秧歌调节气氛,提升弟子们的兴趣;对于外出打工的弟子就通过转发小视频让其休工后督促练习,这样回来一起唱卷时也就不会生疏。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的重视,凉州宝卷也随着旅游热得到社会的关注,我们的表演大多是来天梯山石窟旅游的人来观赏,或有些学术团队来研学。”那个唱卷者最后说:“赵旭峰老师也常常为大家的劳动付出而努力,哪里需要我们凉州宝卷研习所成员去演出,我们就跟着去唱卷,希望凉州宝卷能唱响全国……”

听完省级非遗传承人赵旭峰同伴的讲述,后来又得到赵旭峰老师的长篇小说《龙羊婚》,打开一看序是著名评论家马步升写的,才知赵旭峰老师是全才,不仅传唱凉州宝卷,还写小说、写诗歌、画画、练武术等,真是让人折服!

在回来的路上,又路过天梯山石窟,我抬头看了看远方,大佛依然端详静坐,一缕云在祁连山顶飞舞,仿佛念唱凉州宝卷的声音还在空中飘扬,宛如天梯山石窟的回音,不断在山涧回荡……

(责任编辑 葛星星)

邮箱:2201137863@qq.com

猜你喜欢
宝卷凉州天梯
陇原“寻宝”
——河西宝卷整理的回顾与反思
名作欣赏(2023年15期)2023-09-28 02:27:42
百丈天梯上层云
南风(2021年35期)2021-12-03 11:55:28
清末民国文益书局石印宝卷始末*
最爱凉州面皮子
玩“火”男人蔡国强的还乡“天梯”
艺术品鉴(2020年11期)2020-12-28 01:36:10
尼阿多天梯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6
《香山宝卷》在越南的传播及流变
国际汉学(2020年1期)2020-05-21 07:23:34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敦煌学辑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20
凉州瑞像示现之“正光说”献疑
敦煌学辑刊(2017年3期)2017-06-27 01:07:00
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宝卷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