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高绍玲,1986年生,广西岑溪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工艺、非遗服饰。
摘 要:传统牛娘戏和牛娘戏服饰崇尚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思想,宣传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的是非观,培养争取出彩、敢于出彩的成才观,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服饰色彩搭配、图案、服饰样式、新工艺、文创产品等的设计与制作方面对传统牛娘戏服饰进行创新设计与制作。
关键词:传统牛娘戏服饰;中职服装设计;非遗;新工艺制作;文创产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8-0100-03
牛娘戏是产生并流传于广西梧州岑溪市的一种地方剧种,最初起源于“唱春牛”(人与牛互动演绎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舞艺术),经过200多年的传承和演变,逐步形成当今独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岑溪传统牛娘戏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名录、梧州市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传统牛娘戏服饰是牛娘戏的重要表现元素,是舞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既是劳动人民物质文明的结晶,又体现着精神文明的内涵,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作为非遗符号,传统牛娘戏服饰是牛娘戏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是牛娘戏艺术个性、审美特征“活”的显现,更需要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才能够在新时代更好地为牛娘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支持。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探讨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中进行传统牛娘戏服饰创新设计与制作的策略。
一、传统牛娘戏和牛娘戏服饰的特点
传统牛娘戏吸收和借鉴广戏(广东大戏)的表演程式及服饰装扮,其服饰穿戴风格与潮剧、粤剧有许多相似之处。广戏注重戏剧人物出场时耀人眼目的效果,牛娘戏借鉴这一做法,也强调戏服鲜艳华丽,引人注目。然而,广绣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相对较高,传统牛娘戏是一种大众化的地方戏剧,其在服饰成本的投入相对有限。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岑溪,怎样才能在简单的舞台上以服饰迅速地引人注目呢?经过设计和实践,传统牛娘戏服饰主要分为蟒、褶子、帔、开氅、官衣等,通常使用大红、大绿、深黄等鲜艳夺目的色彩作为主色调,使观众能够从戏剧服装的造型、图案纹样和颜色区分剧中人物的善与恶、文与武、富贵与贫贱、官员与百姓身份等,突显了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服装制度的特点。另外,传统牛娘戏服饰经过设计加上表演者的舞台动作,可以展现戏曲人物的喜、怒、哀、乐,使观众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而挖掘传统牛娘戏及其服饰的特点,并将其纳入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崇尚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思想
岑溪傳统牛娘戏起源于乡村“唱春牛”,戏班的表演者白天是田地里的劳动者,晚上换上戏服就是舞台的表演者,观众可以在劳动之余看戏、评戏。牛娘戏服饰是劳动者和表演者这两种身份转换的媒介,并成为传统牛娘戏的文化符号,使得唱戏和看戏的人都能轻松愉快地融入牛娘戏中。牛娘戏的大部分情节包括了浸谷种、整秧田、犁田、插秧、收割、入仓等劳动行为模仿过程[1],体现了岑溪人民对农耕劳动的热爱,使接触农耕较少的人获得基本农耕知识,并在无形中弘扬了劳动光荣的精神,引导民众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更要珍惜劳动成果,形成忆苦思甜、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牛娘戏一直延续着将当地劳动人民日常生活故事经过设计后搬上舞台的传统,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更是精选很多身边典型的故事,在舞台上表演劳动人民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技能创造性开展农业生产而脱贫致富的故事,大力弘扬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精神,这也是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要学习和传承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牛娘戏服饰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教师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研究牛娘戏服饰设计和制作的特点,并将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到牛娘戏服饰的创新设计和制作中。
(二)宣传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的是非观
岑溪传统牛娘戏是与当地人们农耕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戏曲。传统牛娘戏中不管是宫廷、官场故事,还是民众的日常农耕生活故事,都具有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的是非观,对促进当地群众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有较大的影响。中职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观看牛娘戏,不仅熏陶了具有乡土气息的本土文化情感,而且从戏曲人物、故事情节中感受到正义的力量,进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让他们逐渐学会明辨是非。
(三)培养争取出彩、敢于出彩的成才观
传统牛娘戏服饰色彩鲜艳亮丽,有利于以人物丰富的舞台表演吸引观众的目光,加上表演者通过押韵的唱词、具有特色的舞台程式表演和引人入胜的即兴表演等,能够充分激发观众对牛娘戏的兴趣。县域中职学校学生文化素养相对薄弱,但他们在技能学习方面接受能力较强。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将牛娘戏争取出彩、敢于出彩的成才观融入课程教学中,营造“人人皆可出彩,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在专业学习中不断进步,从而敢于在专业技能考核、职业技能考证、技能周、技能大赛和顶岗实习中表现自我,成为德才兼备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人才。
二、传统牛娘戏服饰的创新设计与制作策略
(一)传统牛娘戏服饰色彩搭配的创新设计
传统牛娘戏服饰有着固定的程式化设计,其戏服呈现的色彩美比较单一,往往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对此,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遵循美学原则及传统牛娘戏的舞美效果,通过开设服装色彩设计原理、色彩构成、服饰色彩搭配等课程,引导学生进行传统牛娘戏服饰色彩搭配创新设计。如在色彩上,传统牛娘戏服饰色彩浓艳、种类较少,教师将程式化设计要求和美学原则相结合,在传统与时尚、内涵与形式之间寻找平衡点和契合点,引导学生通过统一法、衬托法、点缀法、呼应法等手法,运用更高级的服装配色组合,以减少戏服大面积运用单色的弊端。另外,牛娘戏服饰色彩搭配设计既要保持服饰的整体主色,又要增加同色系色彩搭配,比如对腰封、领边,印花、刺绣等进行配色,使服饰的整体色既突出主体颜色的明亮,又增加了色彩的柔和度,提高视觉审美效果。又如,在表现技法上,创新设计后的牛娘戏服饰以大面积的主色块塑造人物,色块与色块之间不同比例、同色系不同色彩对照呼应,以深色线条(如墨色、藏青)勾勒人物的主要形体变化,主色块与明晰的装饰线条相辅相成,设计出更加立体的戏服,使人物表现更加生动形象。这样的设计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设计技能和审美能力,又使学生在创作中深入研究传统牛娘戏文化,并通过服饰色彩搭配设计展现其文化内蕴。
(二)传统牛娘戏服饰图案的创新设计与制作
在牛娘戏服饰设计中,设计者可通过镶嵌、刺绣纹样等,使牛娘戏服饰面料的肌理、颜色、层次感更加符合当今戏服设计的需要。传统牛娘戏服饰的图案比较具象写实,如以龙、凤、鱼鳞、麒麟等图案作为动物纹样;以梅、兰、竹、菊等图案作为植物纹样;以海水纹、云纹、回纹、火等图案作为自然景象的纹样[2]。龙、凤是具有专属性的纹样图案,被赋予独特的象征意义,常用于身份显贵的皇帝、王侯将相和皇后、贵妃等的服装装饰。龙代表皇权,地位至高无上;凤在封建社会被视为皇后的象征,高贵典雅,将二者结合取龙凤呈祥之意,在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的装扮是万万不可使用的[3]。但在现代社会里已经没有这些禁忌,而只取其高贵典雅之义,普遍应用于装饰艺术中。
由于技术、布料和经济因素等原因,有些牛娘戏服饰的图案既繁复琐碎又粗糙,其服饰舞美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更好地在传统牛娘戏服饰中创新设计图案纹样,教师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激光雕刻机、数码印染打印机、电脑绣花机等先进的机械设计纹样图案、设计配色,还可以对已设计的纹样图案进行组合装饰与制作,使牛娘戏服饰突出人物个性,达到良好的舞美效果。在进行设计制作时,教师引导学生遵循符合牛娘戏服饰规制、人物身份和美学原则,深入挖掘各类图案纹样的特点,了解这些图案纹样的装饰既可以使用动物、植物、自然景象图案纹样中的一种,又可以运用多种图案纹样进行搭配设计,设计出线条更加优美、整体更加美观的龙凤、花卉、云火等图案纹样和造型,并结合色彩搭配设计突出人物身份及性格特点,达到清新明朗的视觉效果,从而使牛娘戏服饰呈现出更加鲜明、配色和谐的舞美效果,以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传统牛娘戏服饰样式的创新设计与制作
牛娘戏服饰在塑造戏剧人物性格方面有着极强的烘托作用,设计者在遵循牛娘戏服饰穿戴规制的基础上,可以对服饰的某些样式进行创新设计,如加上纹样的搭配、布局,大到造型,小到腰封、袖子(水袖)、领型等都可以根据美学原则、人物特点等进行创新设计,进一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牛娘戏服饰的水袖是“手臂的延伸”“动作的美化”,能生动地体现人物性格。教师可以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款式设计、立裁、制作工艺等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水袖的创新设计和制作,根据水袖的勾、挑、撑、冲、拔、扬、掸、甩、打、抖等表演技法及人物特点,对长短、袖宽使用面料的材质、柔软度、厚薄、支数等进行选择,使其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刚毅、温柔、正直、善良等性格以及喜、怒、哀、乐等情绪,从而使牛娘戏人物形象和关系清晰明了,彰显人物的内在品质和精神,有效提升學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传统牛娘戏服饰新工艺的设计与制作
随着服装制作机械的进步和发展,简单的纹样图案可以用绣花机设计实现,但对纹样图案要求精美度高的则需要与专业绣花厂商定制,使牛娘戏服饰成本相对合理,满足了牛娘戏服饰的创新设计和制作需要。除了刺绣,其他绣花工艺也能满足不同戏服设计和制作的需要。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传统牛娘戏服饰的创新设计与制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如进行贴片绣花、电脑常规绣花、电脑水溶绣花、镂空绣花、电脑绣珠片等,增加牛娘戏服饰的美感和层次感,使制作出来的牛娘戏服饰既能符合角色需要,又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另外,绣花、刺绣工艺技术属于机械设备工艺技术,拼贴与拼接工艺属于服装设计者的制作工艺,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传统牛娘戏服饰的创新设计与制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拼接和拼贴工艺,制作出丰富多样的富有纹理和层次感的服饰作品,从而为牛娘戏服饰注入更多具有活力的艺术元素,使服饰图案、色彩搭配更加丰富多彩和引人注目。
(五)传统牛娘戏服饰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传统牛娘戏服饰设计秉承戏服传统精髓及牛娘戏服饰佩戴规制,使服饰更好地呈现舞美效果,契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使广大观众不断获得更好的戏曲感受。然而,如何通过牛娘戏服饰传承和弘扬传统牛娘戏文化呢?牛娘戏服饰文创产品便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可以制作穿着牛娘戏系列服饰的公仔、儿童服装设计DIY牛娘戏服饰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穿着传统主题公仔的标签上添加二维码,二维码链接的内容包括介绍牛娘戏的人物特点、故事情节,以及牛娘戏押韵唱词,或是对应的牛娘戏音频等;在儿童服装设计DIY牛娘戏服饰文创产品中,服饰是设计好的半成品,学生可以为其配上衣服模特及所需的工具,还可以按主题或系列人物,比如帝王、妃子、公主、王子等,附上介绍传统牛娘戏的明信片二维码,二维码的链接内容包括介绍牛娘戏服饰的主要构成元素,服饰所对应的人物特点、身份地位等信息,以及人物故事中的牛娘戏押韵唱词等,使文创产品具有文化底蕴。在文创产品宣传上,不管是公仔,还是服装设计DIY,学生可以为其配制文创产品视频二维码,二维码的链接内容呈现了牛娘戏人物形象,便于受众扫码观看牛娘戏人物表演,了解其人物牛娘戏唱词,从而使牛娘戏得到宣传和认可。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大环境下,这些文创产品从设计到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等需要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来完成。当产品完成包装后,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对这些产品进行直接销售,比如通过夜市摆地摊、电商直播等形式进行销售。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文创产品的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解说产品、销售产品的能力。
传统牛娘戏服饰是牛娘戏的重要载体,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牛娘戏服饰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元素,对传统牛娘戏服饰进行创新设计与制作,从而使牛娘戏塑造出更加鲜活的牛娘戏人物和展现更好的舞台效果,使其更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得到更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海宁.地方戏曲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探析:以广西岑溪牛娘戏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91-95.
[2]陈欣.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创新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20(21):90-91.
[3]杜金鑫.中国戏曲人物形象与服装服饰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20.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非遗传承视域下牛娘戏服饰文化融入中职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路径研究与实践”(GXZZJG2022A067)的研究成果。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