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5-27 07:35田丽平
中国市场 2024年13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社会保险

摘 要:随着社会公众对社会保险服务需求的不断上升以及社会保险行业的发展壮大,中国社会保险机构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数字化转型既可以帮助社会保险机构提升服务惠民效能,支撑科学化决策和监督,也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创新和发展。文章阐述了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总结了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优化策略和路径,旨在推进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施,提升中国社会保险服务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社保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3-005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3.011

1 引言

我国对社会保险的数字化转型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支持,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推动社会保险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但由于技术、人力、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着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因此,有必要切实结合相应问题进行数字化转型路径的进一步探索,旨在提升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实效。

2 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社会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有其必要性,也有其重要性。实现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还能推进社保高质量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升社保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

2.1 有助于提升社保内部运营效率

第一,数字化技术能显著提升相关信息处理效率。借助自动化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社会保险信息和数据,提升相应信息的录入准确性和完整性,有效规避因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各种错误。第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社会保险业务流程逐渐自动化、智能化,比如,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能对相应政策进行解析和应用,实现自动审核社保待遇资格等,有效提升业务运行规范和效率。第三,社会保险的数字化转型能提升内部协调水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社会保险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和交流程度更高,能有效规避协作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或者重复工作等情况,也有助于提升协作效率和管理有效性[1]。

2.2 有助于提升社保服务质量

第一,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用到的数字技术能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借助先进技术能结合对公众需求和偏好的精准性分析为公众提供更具个性化、针对性的社保服务。比如,可以结合用户需求定制查询功能、办理流程和个性化提醒、通知服务等,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体验感。第二,数字技术在社保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服务便捷性。社保服务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公众可以借助网络和移动终端更便捷地办理业务,避免烦琐的流程,有效降低时间成本。同时,可以减轻社保机构经办压力,降低人工成本。第三,社保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社保服务透明度。数字化支撑社保服务更透明化发展,公众借助移动终端随时可以进行社保信息查询和办理,便捷且清晰地了解国家關于社保的相应政策和办理流程,社保服务透明度的提升能让公众对社保更具信任感和认同感。无论是社保服务流程的优化,还是公众社保满意度和体验感的提升,都是社保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的显著体现。

2.3 有助于强化社保系统风险控制

第一,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依托一定的数字技术能显著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系统的风险预警能力和抵御能力。比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过对相应数据和信息的实时检测和分析,能及时发现社保服务系统存在的异常情况,精准预警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欺诈等异常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参保单位在社保系统录入相应信息,结合数字信息的对比和校对,能及时发现信息录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异常行为,比如,违规参保、违规领取社保待遇等,自动做好社保系统风险抵御,维护基金安全。第二,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优化社保风险控制流程。比如,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对社保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疑问点实现自动分析、对比、审核,在此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人工参与,也能有效做到流程优化和风险控制。第三,社保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内部监督能力,能通过数据实时监控和分析,强化内部监督和控制。比如,结合各项交叉业务的数据对比和逻辑校验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内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内部监督水平[2]。

2.4 有助于推进社保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第一,社保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用到的数字技术能进一步推进新的社保服务模式和渠道的发展。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移动支付等的应用让社保服务更便捷、透明,更具个性化。比如,公众直接通过线上App就能办理社保业务,应用起来更方便,服务质量水平也更高。第二,社保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进社会保险的普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用到的大数据技术能对参保群众进行人群细分,为不同群体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社保服务。比如,因工负伤人员、老年人、残疾人都有量身定做的社保服务类型,这更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满意度,推动社会保险的普及。第三,社保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动社会保险服务实现跨界融合。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社会保险服务能与其他领域实现服务融合。比如,社会保险能与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实现跨界合作,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全面的社会保险覆盖服务。第四,社保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保险的国际化发展。先进技术的不断尝试与应用能逐步将我国的社会保险服务推向国际市场。比如,实现跨国合作或者做相关方面的技术输出等,增强我国国际社会影响力[3]。

3 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3.1 数字化转型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第一,服务模式的同质化情况。由于受到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区域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存在一定差异,但服务模式都大同小异。不管是线上的服务流程还是线下的服务流程,大多提供的都是标准化、模式化的查询服务和办理业务,缺少个性化方面的定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尚不能全面满足公众的服务需求。第二,技术方面的同质化现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社会保险服务领域势必会引入和应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软件。但在这些技术和软件的引进和应用方面并没有相对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支撑,导致各地区技术应用存在同质化现象。比如,我国几乎所有区域都推出了电子社保卡的服务,但电子社保卡的功能各不相同,这也给公众在应用过程中带来一定困难。第三,数据处理方面的同质化现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社保领域的数据信息爆发式增长,但在处理方面却缺少相对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和规范,每个地区在数据处理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用户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受到一定影响,同样也会影响整体的数据整合和共享。

3.2 数字化转型专业人才相对短缺

第一,缺乏具有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领导能力的领导人才。比如,目前,尚有一些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层在数字化方面仍没有敏锐的嗅觉,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感和必要性,在管理方面缺少数字化思维和创新意识,阻碍了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第二,缺乏拥有专业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需要具备数字意识和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才做支撑,但目前尚有相当数量的社会保险机构内部缺少这样的专业团队,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能顺利推进数字化转型项目,不能实现数字设备的定期有效保养和维护等。第三,缺少在社保服务领域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逐渐会跨界合作与发展,比如与金融行业、教育行业、医疗行业等实现合作,共同推出新服务和新产品等,但是目前我国关于数字化跨界这一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仍相对缺乏,尚不能满足我国的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现实需求[4]。

3.3 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现实缺陷

第一,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治理方面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中国社会保险的数字化转型,随之而来的是相关领域数据信息的海量增加,但这些数据信息在处理过程中尚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和流程,导致数据出现过于碎片化或者数据孤岛情况,这些情况不仅不能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价值和优势,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保险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并且,也确实存在一些社会保险机构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导致在数据治理方面缺少有效监督和管理,数据治理流程混乱,这种情况下的数据治理结果不仅参考性和可靠性不足,甚至一些违规行为的出现还会一定程度上扰乱社会秩序。第二,目前我国社会保险数据安全方面的保障能力仍有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安全保障是关键性问题,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看,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社会保险机构由于资金支持、技术支撑、重视程度等方面能力的不足,导致自身在数据安全保障方面保障能力有限,存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必要的数据安全管理技术等情况,无法实现数据安全的有效保障和管理。第三,仍存在较大的数据被攻击风险。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保险行业所面临的被攻击的風险程度也会持续增加。这些风险的隐蔽性、影响力、影响范围等都会持续增加,如果持续发生类似事件,会给我国社会保险行业和参保人员都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3.4 部分机构科技投入不足,过分依赖科技外包

第一,部分机构过分依赖技术外包是因为自身缺少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这些机构目前尚不能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进行相对应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服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这些社会保险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较慢。第二,过分依赖科技外包,就难以避免地存在一定技术外包风险。一些机构确实会因为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影响选择部分或者全部的技术研发依赖外包机构。但是外包机构的能力和信誉度参差不齐,也可能会因为技术操作不当或者管理实效等方面原因影响服务质量或者数据安全,甚至会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这些都会影响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第三,部分社会保险机构尚没有清晰的数字化转型思路和规划,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过分依赖第三方力量,无法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发挥自身潜力和优势。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缺乏清晰的目标、流程和有效的方法,也会导致这部分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影响数字化转型效果[5]。第四,社会保险业务政策性强,社保部门懂政策理论而缺乏技术,外包机构懂技术而对政策规定理解不足,两者不能很好地同步匹配,有时会造成部分业务有新政策或者新方案,而操作系统不能同步,无法有效执行的现象。

4 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优化策略和方法

4.1 提升“大服务”意识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中共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应该逐步制定统一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和技术标准,鼓励各区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有效规避同质化现象。第二,相关部门要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保险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创新和发展。比如,鼓励社会保险机构积极探索新的数字化发展模式和方法,致力于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规范在社会保险领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标准规范,逐步降低在跨区域合作和跨领域发展方面的技术门槛。第三,切实以公众需求为服务导向。中国社会保险应该将用户体验和用户满意度放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位置,切实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广泛收集用户信息和用户反馈,结合用户现实需求不断优化社保服务类型、流程和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于社会保险服务的信任度和依赖程度,社会保险服务更要从公众需求出发,针对性满足公众需求,也能逐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体。

4.2 构建“大人才”体系

第一,进一步优化数字化人才引进机制。社会保险机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和优化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人才招聘模式等,在拓宽人才招聘渠道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抬高人才招聘门槛,完善相应人才福利薪资,逐步加大在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引进和招聘力度,必要情况下可以广泛吸引具备跨学科能力的科技人才。第二,建立健全数字化人才培训体系。定期组织社会保险机构全体工作人员参与数字化方面的专业培训,一方面,让社会保险全体工作人员切实意识到社会保险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理念和技术培训,转变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理念,不断提升相应工作人员数字化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另外,社会保险机构也可以与高校和社会科技研发机构达成合作,致力于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共育,为社会保险领域输出更多具备数字化能力和数字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第三,不断提升管理层人才管理水平。社会保险机构自身应该基于自身发展实际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数字化人才管理体系,比如,制定明确的数字化人才评估机制,建立健全数字化人才激励政策等,不断激发员工的数字化转型积极性,真正发挥数字化人才在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中的优势和价值。第四,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政府作用,利用政策和资金支持等辅助社会保险行业数字化人才引进。比如,行业协会和政府可以专门设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专项资金,为相应人才提供学习和培训资源等,辅助推动社会保险机构员工职业素养和数字能力提升[6]。

4.3 夯实“大安全”保障

第一,相关部门应逐步健全社会保险领域数据治理机制。明确制定和完善关于数据治理方面的流程、制度和标准。明确数据治理过程中的所有权问题、使用权问题以及施行责任保密制,切实为确保数据治理方面的安全性和合法合规性做贡献。第二,应进一步强化数据治理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社会保险机构必须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强化数据治理技术和管理能力,以技术和管理的提升保障数据治理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比如,可以通过超加密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防止数据被非法人员获取,设置相应的访问控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士才可以进入系统查看和调用相应信息,通过强化审计和监管防止数据被篡改、丢失或者挪用。第三,必要情况下可与专业的数据安全保障机构合作,通过更专业的技术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且精准地定位风险问题,并及时处理潜在风险和已经出现的风险。第四,强化数据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宣传和执行。比如,相关社会保险机构和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在数据安全治理方面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比如,明确数据安全治理方面权责,加大在違规违法数据处理行为方面的惩罚力度,不断强化社会公众和业内人士对数据安全治理的重视程度[7]。第五,通过社会保险机构内部职工安全意识培训,提升全体人员对数据安全和社会保障安全方面的安全意识,有效避免因人为意识和操作等方面原因导致数据泄露或违规情况。

4.4 推进“大平台”建设

第一,强化数字化平台建设。社会保险机构可以切实结合自身需求,通过自主研发或者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建设数字化平台做支撑,以更大程度上整合相关方面数据和业务流程,为社会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标准的服务。依托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依托数字化平台所整合的数据信息和服务可靠性、完备性和可用性将更强,也能有效降低社会保险机构科技外包的依赖性。同时,社会保险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应切实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比如,推进业务一体化办理、智能联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动态监测、人工定制服务以及其他个性化服务等,提供更加精准服务和智能化监管。第二,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社会保险的数字化转型应该重点以城乡居民和职工为重点,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多个领域实现发展与突破,积极拓展数字人社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提升人社领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做好不同社会保障层级之间的有效衔接,确保社会保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三,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施多维度的数字化管理,以强化社会保险各业务的全面监管,确保数字化过程和行为合规合法。第四,逐步提升自身自主研发和内部技术建设能力。社会保险机构应该加大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自身自主研发和内部技术建设能力,逐步培养出一支高技术能力、高职业素养的专业技术团队,不断提升自身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掌控力,逐步减少科技外包的依赖。第五,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各机构要有相对完备的转型计划和策略,比如明确的数字化目标、实施步骤和流程、预期成果等,以确保数字化进程更加顺利,同时降低科技外包依赖。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助于社会保险机构服务和流程的优化,更有助于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政府机关和相关领域不仅要基于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升自身服务意识,转变自身服务理念,还要积极构建“大人才”体系,夯实“大安全”保障,推进“大平台”建设,切实提升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和实效。

参考文献:

[1]许耿耿.机关社保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必须思考的问题[J].就业与保障,2021(19):20-22.

[2]潘楠,谭雅清.数字化、劳动关系转变与社会保险变革[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72-77.

[3]宋京燕.中国社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社会保障,2022(9):32-33.

[4]李常印.做好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2(4):30-31.

[5]胡劲松,武伟.加速经办数字化转型 全面提升社保治理效能[J].中国社会保障,2022(1):52-53.

[6]游翀.数字化转型助社保经办跨上高质量台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23-05-05(1).

[7]何文炯.构建与数字化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J].中国社会保障,2022(2):22-23.

[作者简介]田丽平(1975—),女,汉族,山西晋城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