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4-05-26 02:25贵州省黄平县重安中学潘家超
天津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本课教学活动

贵州省黄平县重安中学 潘家超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建立的关键期,正确的教育引导与具有指向性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终身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深入人心,要求教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对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助力学生健康稳定地发展。

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围绕“目标设定”“教学情境”“理论实践”“议题教学”“综合学习”五个视角,对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可行性举措,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落实课程改革的教育要求。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内容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做出详细解读,将其划分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要求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将素养培养目标落实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内容的五个方面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因此,教学活动应呈现全面化、综合性的特点,以保证核心素养落在实处。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解读核心素养要求,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明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更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教育路径。基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立足教材解读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并基于学生学习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目标,保证学习难度的适应性,并达成新课标对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具体而言,在设计课程活动前,教师应对课程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教学活动做出预测,将五项培养目标落实其中,确保课程质量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课时1“创新改变生活”为例,首先,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对课程活动做出分析。“创新改变生活”课时围绕“现代化建设”展开探讨,以“创新”为主题,用“创新”推动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本课学习中,学生要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结合社会情境充分感受创新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对人们生活及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其次,教师要对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对社会形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其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某些学习活动中,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基于本课主题,教师通过教学经验预测可知,学生能够通过社会情境感受“创新对生活带来的影响”,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是无法深刻意识到“创新”对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无法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角度感知“创新”。至此,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教师可以从核心素养的五个角度设计教学目标:

第一,政治认同目标:了解“创新”的实际含义,知道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创新。第二,道德素养目标:通过教材学习,认识到“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认同创新的独特价值;感受国家的创新成就,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第三,法制观念目标: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了解创新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第四,健全人格目标: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并能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道理。第五,责任意识目标: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感受创新的重要性,加深对创新的认识,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

(二)打造生活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创设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加深刻、直观的学习认知,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步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活动融入其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思考、实践,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落在实处,从而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具体而言,在生活化教学情境构建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元素,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建设法治中国》课时2“凝聚法治共识”为例,本课要求学生懂得法治的重要性,了解厉行法治的内涵,明确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懂得建设法治中国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本课学习中,课程落实了“政治认同、道德素养、健全人格、法治观念”的核心素养观念,虽然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但是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法治知识,理解起来较为简单。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立足核心素养目标,以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社区中的生活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如与周围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创设“社区普法讲堂”教学情境,向周边居民介绍法律知识,并结合生活中的小事举例说明,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了解法律程序和规则,提升法治思维,落实“法治观念”培养目标。再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现象与学生探讨法治知识。如让学生收集社会热点话题、生活事件,并结合相关法律要求对材料做出解读,在“与法同行”班会活动中与同学展开讨论,从而在集体学习情境中对法治中国的建设产生全新认识,以主题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法治观念,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三)理论实践有效融合,积极践行教育要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局限在教材与理论解读中,而是应当基于生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融合,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兴趣话题,并基于课程实际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将“说”与“做”有效融合,以实践教学积极践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课时1“夯实法治基础”为例,本课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展开探讨,进一步理清法治进程脉络,以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本课核心素养培养主题为“法治观念”与“政治认同”,要求学生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了解法治的内涵和要求;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基于本课所学知识,为学生设计一些学习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正确地运用在教学活动中。

关于实践学习活动的创设,教师可以将其设置在理论学习之后,待学生对本课知识产生初步了解后,以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法治头条”交流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法治新闻,并在课上交流新闻内容,对不同的事例展开探讨。有的学生收集到以下内容:“2023 年3 月13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进一步健全立法体制机制,规范立法活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国在法治建设中取得了哪些进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对法治新闻进行分析,在交流讨论中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及“政治认同”。再如,教师可以创设实践活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自主总结改革开放后国家在法治建设路上的成长动态,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四)创设议题教学模式,深度强化素养

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创设要求教师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创设学习话题,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从教学活动分析,核心素养理念可以理解为“理论性”的学习,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议题式教学”偏向于“实践性”的活动,要求学生基于所学知识,围绕议题做出深度探讨,在分析、交流与总结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初中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结合课程内容创设议题教学模式,通过议题探讨拓展教学活动深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升华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第一课《同住地球村》课时1“开放互动的世界”为例,本课学习活动围绕“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与“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展开,要求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树立“全球观念”与“开放心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落实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的培养目标。为了提高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深化课程学习印象,教师可以基于本课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议题。

例如,在教学“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概念时,教师创设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影响商品交易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除了产品质量、销售渠道、产品知名度,还有哪些?”引导学生围绕“商品贸易”这一话题,对本课重点学习内容展开深度探讨;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基于讨论基础提出更深层次的议题,如“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随着议题讨论的深入,教学活动随之得到延伸与拓展,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通过议题学习落实“政治认同”及“责任意识”培养目标,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综合学习课堂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将核心素养培养方向划分为五个方面,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核心素养虽然相对独立,但是在教育过程中相互影响。对此,初中教师应为学生打造综合性的学习课堂,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基于一节学习活动创设多元化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各项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升,最终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课程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基于学习活动设计不同的学习项目,以综合性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课时1“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为例,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解读,本课体现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三个培养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与“国家观念”,使其看到中国未来面临的“新风险、新机遇、新挑战”。基于本课学习内容,教师结合教材中的不同学习板块,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学习项目,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新的发展契机”话题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出示四个“统计图”,通过年份的变化,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的步伐。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统计图设计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已经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让学生客观地分析国内形势,正确看待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展学生的“道德修养”。

再如,在“新风险 新挑战”话题学习中,教师将“国际形势”融入其中,以多个新闻资料向学生介绍我国在国际形势中的发展情况,对“困难与风险”展开深层次的探讨。对此,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探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新风险、新挑战”,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学生的忧患意识,以明确学生对待机遇和挑战的正确态度。以此类推,教师还可以围绕教材中其他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融入其中,以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以核心素养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出探讨,立足教学实际,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教育举措。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各级教师的共同任务。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解读,基于教学活动及学生发展阶段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同时,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深度探究知识内容,积极践行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在核心素养理论下,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系统、更立体。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本课教学活动
中国政治制度探索演变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