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链”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2024-05-26 00:20蒋晓清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问题链高中数学

蒋晓清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问题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以在问题的指导下,深入课堂,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探究活动.通过问题的引导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究意识.以问题链的方式设计圆的标准方程,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本质,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问题链;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四基”“四能”以及创造性的培养.因此,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已逐渐成为许多一线教师采取的方式.问题驱动教学起源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倾向于通过问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链”驱动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是由于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还不够精细,无论是问题的难度,还是问题的深度、密度,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相关概念

1.1问题

什么是问题呢?在《辞海》中,有以下四种解释:“(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2)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要弄清楚的疑难;(3)关键、重要之点;(4)指事故或毛病.”[1]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问题才能思考.”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现有状态与应有状态之间的差距.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课本上的,还包括了师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疑惑等.

1.2问题链

问题链是指由一组问题串联起来的问题系统,是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在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设计的一连串问题.“在形式上,‘问题链是一个链条的形式,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一环套着一环;在内容上,‘问题链环环紧扣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目标上,‘问题链层层深入,逐步引导”[2].由此可以看出,问题链中问题的设计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而不是随意将几个问题组合在一起.

1.3“问题链”教学

问题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问题链”教学是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以及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中可能会存在问题的地方,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通过“问题链”的方式,逐步化解学生的问题、障碍.但问题驱动的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此外,“问题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四基‘四能的培养,如何通过问题链”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能力,还需要继续思考、研究”[3];第二,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都不同,问题该如何设计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问题链”的设计原则

2.1目的性原则

课堂中提的问题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教学重难点来设置.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有它的目的,是想要学生对旧知进行回顾,还是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想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每个问题的作用,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

2.2启发性原则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诽不发.”他强调了应该在什么时候启发学生,在什么时候开导学生.这就是孔子主张的启发式教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有所收获,其核心素养也能得到提升.

2.3适度性原则

问题的设计要适度.一方面是问题的难度要适度.太简单,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太难,会让学生产生抗拒心理.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问题的难度应该设置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到的位置.另一方面是问题的密度.提问过于频繁,学生缺少冷静思考的时间;提问太少,课堂气氛可能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就会游离在课堂之外.

2.4开放性原则

创造性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要求,而创造就意味着要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维.因此,所设计的问题不应该只有“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这种绝对性的答案,而应具有开放性的、动态的的答案,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也要激励学生

敢于想象、敢于发散思维,并能对学生的不同想法予以肯定.

3基于问题链的“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3.1复习回顾

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2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要研究某一类曲线,首先要明确确定曲线的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要素有两个,那么,确定圆的要素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与圆有关的知识,并回答出确定圆的两要素——圆心(定位)与半径(定形),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问题3我们知道直线可以通过方程来表示,那么,圆是否也可以通过方程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类比“直线的方程”的学习过程来学习“圆的标准方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掌握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顺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3.2新知探究

探究:已知点B(a,b)为圆的圆心,r为半径(其中a,b,r都是常数,r>0),该圆的方程该如何确定?

问题4首先,老师想问一下大家,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们说出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同时让学生明白,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独立的.

问题5用点M(x,y)来表示圆上的任意一点,那么x,y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这个方程的最简形式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经历圆的标准方程的推理过程,这样,能使学生对圆的标准方程有更清晰的认识.

学生通过计算、化简,得到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接下来,教师强调圆的标准方程的结构,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

例题求圆心为A(2,1),半径为2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判断点(4,2)是否在这个圆上.

分析:要判断点是否在方程上,只需要判断这个点是否满足圆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为(x-2)2+(y-1)2=4.

根据上述例题,可以引出问题6.

问题6点M(x,y)在圆(x-a)2+(y-b)2=r2内的条件是什么?在圆外的条件又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或者与同学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者互相交流,探讨、总结如何判断点在圆内還是圆外.

3.3课堂练习

练习1写出下列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为C(-3,4),半径是2;

(2)圆心为C(-8,3),且经过点M(-5,-1).

练习2求过三点P1(2,7),P2(5,3),P3(6,4)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判断点M(1,7),P(4,3),Q(7,4)在圆内、圆上还是圆外.

设计意图:这两个练习都是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练习1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圆的标准方程结构的印象,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式求圆的标准方程;练习2主要是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4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圆的标准方程、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主要方法:类比法(类比直线的方程的学习)、数形结合思想.

4总结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问题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使课堂变得古板、沉闷,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内化为课堂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娜.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2.

[2]周郁.小学数学问题链设计与实践研究.喀什:喀什大学,2020.

[3]朱万新.“问题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问题链高中数学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