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昕
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在国际文坛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其英译、传播与接受,不仅是文学交流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体现。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一书通过运用译介学和接受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接受过程和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梳理。通过分析美国读者和研究者对中国当代文学乃至文化的态度、误读及其原因,该著作详细考察了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传播过程与接受环境,揭示了其在中美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归纳出了符合译入语言文化要求的译介规律,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传播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参考。
在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走向海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西方读者读懂并接受中国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该著作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个方面来分析翻译中的跨文化改写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文本选择以及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影响和操控。
在意识形态层面,该著作研究了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对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的影响。这包括译者的个人观点、文化价值观或特定社会政治背景对翻译决策的影响。该著作通过深入分析意识形态对于如何选择文本、如何传达作者意图等方面,展现了意識形态在翻译过程中的潜在影响力。在诗学层面,该著作探讨了跨文化改写对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影响。这涉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作的文学风格、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以及如何适应目标文化读者的审美偏好和阅读习惯。通过具体案例研究,作者揭示了翻译中的诗学挑战和应对策略,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诗学因素对翻译的重要性。此外,该著作还探讨了赞助人对翻译决策和策略的影响,以及赞助人对文本选择、目标读者群体定位以及翻译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影响,有助于读者了解赞助人在翻译过程中的角色和影响力。该著作深入剖析了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个方面对中国当代小说在美国译介过程中的影响和操控,为理解和应对跨文化改写中的各种挑战以及推动中国当代文学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传播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借鉴。
该著作深入剖析了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的译介历程,并详细讨论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翻译接受过程中的挑战和困境。该著作研究视角独特,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美国的接受过程视为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作品的选择、阅读、解读的过程。它既包括西方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艺术技巧、语言形式的认识,也包括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整体价值的把握与探寻。在这种认识、把握与探寻的接受过程中,部分西方研究者因为受到本土政治文化的影响,对外来文学接受过程产生的有意识的误读行为。这些误读既是外来文学被接纳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异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但有些误读现象却是因接受方根据实际文化接受需要和文化传播意图,而将外来文学中的相似因子解读为本土文学范式的一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契机。该著作从西方读者和研究者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接受情况,分析了西方对这些文学作品的态度和存在的误读,以便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中美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西方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该著作是一本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传播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和详细的分析探究,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对于学者、研究者以及对中美文化交流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它是一本难得的研究参考书,值得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红色文学经典英译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2A05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