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林
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背景下,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梅溪小学基于“深度学习”,着眼处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积极开展“情境·问题·探究·评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力求从新的视角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
“情境·问题·探究·评价”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意义,一是“双减”政策引领教学改革必须走向深化。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走向深化。二是“现实课堂”呼唤学习方式必须走向优化。重塑“教与学”的关系,建构真实的教学场景,优化学习方式、学习结果反馈,通过生长性的学习过程,建构学生对世界的整体认知。三是“深度学习”是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情境·问题·探究·评价”的课堂教学新样态,从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差异合作探究,实现学生对学习的专注、知识的建构和迁移运用,是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我们通过“六维度”的“情境·问题·探究·评价”课堂,建构有意义的知识,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维度一: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动力。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目标清晰且可达成,保证学习进度正常推进。
维度二: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学习情境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重现,或学生面对未来世界的预设。教学中要基于生活和学生实际,通过创设具体、形象、易感知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學习内驱力,使学生思维深度参与课堂学习,在解决学习情境系列问题中,感受学习的价值,学会知识迁移运用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维度三:以问题链为引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深度理解真发生。问题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触发器”。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激发其非智力因素,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
问题链指彼此关联而有序的主问题串。在做整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问题链。比如先问“现象”,再问“现象中的本质”,最后问“揭示本质后如何拓展与应用”。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深入。
维度四:巧搭学习支架,明晰学习进阶路径,探究实践育人。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通过搭建学材支架、情感支架、学法支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不断明晰学习进阶路径,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探究实践,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学习支架”的呈现方式要简洁直观,聚焦核心问题,思维图、学习单、图表、学习工具、视频等,都可以成为思维发生发展的铺垫、联结、引桥、延伸、统合的“学习支架”。
维度五:鼓励元认知,重视自我学习反思评价,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元认知指学生评价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识别自己的优劣势,进行自我评价是实现课程学习目标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指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学生目前所处的学习阶段开始,与学生一起设定目标,对目标有意识地进行反思。
维度六:凸显作业评价的重要性,实现教学评有机融合。课程标准要求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习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从学习目标出发,设计有梯度、有选择、有挑战的作业主题,将作业评价融入教与学全过程,实现学习目标、习题作业、教学流程三者有机融合,实现深度、有意义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