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是培育新质人才的关键一环

2024-05-26 13:19曹勇安
教育家 2024年17期
关键词:新质职业课程

曹勇安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模式则是新质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不局限于单一的技术传授,而是逐步转向培养学生适应新生产方式的能力和素养。传统的职业教育,仍存在教师照本宣科“教教材”的情况,教材内容更新滞后,不能紧跟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和行业的高速变革,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中“新三要素”(新劳动者、新劳动资料、新劳动对象)需要职业教育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模式,结合新技术和教育理念,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课程。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提出的“四真三化”课程建设模式(以下简称“FT课程建设模式”)着眼于课程的基本单位——课点,满足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新要求。该模式以课点组成项目或模块,课点由“三元素”(态度点、知识点、技能点)组成,颗粒度小,能任意组合,贯通、融通精准。

FT课程建设模式,是基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过去30多年的课程建设实践经验研发的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建设模式。“四真”(Four Principles)源自教育部等六部门于2014年6月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三化”(Three Methods)是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要求,结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课程团队在课程建设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

FT课程建设模式包含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两部分。课程开发,培养教师能开发课程、会开发课程的能力。课程管理,激发教师想开发课程和愿开发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该模式遵循课程建设的原则和方法,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以课点为质量目标达成的逻辑起点,着重解决课程内容如何解构重构、课点如何重组、课程教学质量如何达标等问题,清晰阐释了课程开发原理、具体流程、方法以及各级矩阵之间的逻辑关系。学校在实践探索中提出了“课程开发”、“课程管理”、课程开发“三元素”、课程“三个量”(质量、数量、序量)、课程“时空观”、课点、课程矩阵等一系列概念,且明确了“三元素”是课程的最小单元,课点是课程的基本单位。

FT课程建设模式可根据职业教育特点重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真学、真做,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基于FT课程建设模式,学校各专业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整合多方资源,探索打造校外课堂,与企业合作,以工作流程为主线,按照工作标准,调整教学计划,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墙,将课点融入实际工作,使产教融合真正落地。学校5个系13个专业与全国各地20家企业联合建立校外课堂,合作开发8门课程、7部教材,已有671名学生参加校外课堂实践,为其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提供了实践平台和机会,拓宽了就业渠道,实现了人才有序衔接,提升了就业品质。

FT课程建设模式注重灵活性和多样性,通过不断更新与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使之与实际工作需求更加贴近,从而弥补课程更新滞后的不足,有效满足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截至目前,学校依托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持续开展了44期“四真三化”应用型课程开发工作坊,全国200多所院校的4000余名教师投身课程开发。同时,FT课程建设模式将随“职教出海”,应用于海外企业所在区域的职校教师培训,推进海外企业人才供给属地化,输出中国职业教育标准。

猜你喜欢
新质职业课程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职业写作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