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药剂防治桃软腐病效果试验

2024-05-25 13:03李家荟纪兆林
南方农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桃果菌腈病果

李家荟,潘 斌,纪兆林

(1.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2.张家港市凤凰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张家港 215600)

桃软腐病是由接合菌门真菌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侵染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染成熟期的桃果,导致果实软化腐烂,果实受侵染后发病迅速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严重影响桃果产量和品质,阻碍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目前,化学防治是控制桃软腐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目前对桃软腐病的研究较少,可用于防治的化学药剂种类较多,容易出现田间防效不佳、农药残留及抗药性等问题。

近年来,桃软腐病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发生比较普遍,给果农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成熟度较高的桃果,软腐病发生率较高。为了有效防治桃软腐病,保证桃果品质,笔者结合前期的研究结果,选择咯菌腈、苯醚甲环唑、腐霉利、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5 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为张家港市桃软腐病的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凤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园,试验地块平整,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含量高,肥力中等偏上,栽培条件与当地其他果园相仿。试验地种植的桃树为8 年生湖景蜜露,主干直径为12~15 cm,树高3 m 左右,株行距3 m×5 m,树形为四主枝开心形,管理水平较好。所有供试桃树树龄、栽培条件一致,符合科学试验的条件。

1.2 试验药剂

试验药剂有25 g·L-1咯菌腈悬浮剂(先正达)、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住友)、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先正达)、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上海惠光)、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巴斯夫)。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 个处理,分别为25 g·L-1咯菌腈悬浮剂1 5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 倍液、清水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 次,每个重复12 株桃树,每个重复随机分布,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

于桃成熟前30 d、14 d 采用背负式静电喷雾器各施药1次,共施药2次。

1.4 调查及计算方法

感染软腐病的病果腐烂快,只要染病就失去商品价值,因此不作分级调查,只调查病果数和总果数。施药前去除供试桃树的病虫果及受伤果,采收前(药后14 d)每处理挑选6 株桃树在东南西北方向各调查10个果;采收时每处理随机采40个无病果放入室内贮藏,采后5 d 和7 d 各调查1 次桃果发病情况,计算病果率,并结合对照组的病果率计算防治效果。病果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

式中:R为病果率,%;N病和N总分别为病果数和调查总果数,个;F为防治效果,%;RCK、Rp分别为清水对照组、药剂处理组的病果率。

同时,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是否对桃树及桃果产生药害,以及是否对试验园的有益昆虫产生影响。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和SSPS 16.0 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防效

由表1 可知,第2 次施药后14 d,即果实采收前,5 种药剂对桃软腐病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中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和25 g·L-1咯菌腈悬浮剂1 500倍液对桃软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病果率较低;其次是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 倍液,防治效果为76.06%,病果率为2.91%;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对于桃软腐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69.97%和70.43%,病果率为3.59%、3.65%。

表1 施药后14 d 5种药剂对桃软腐病在采收前的田间防治效果

2.2 对采后桃果的防效

由表2 可知,5 种药剂在田间生长期施用2 次后,对采后桃果软腐病仍有一定的延长控制效果。采后5 d,25 g·L-1咯菌腈悬浮剂1 500倍液对桃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病果率最低;其次是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而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 倍液则无防治效果,与清水对照组相当。此外,在采后贮藏期间观察到非软腐病引起的腐烂,因此对复合腐烂桃果(含软腐病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 种药剂田间施用也可以对采后桃果的腐烂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处理后桃果腐烂率最低,腐烂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25 g·L-1咯菌腈悬浮剂1 500倍液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58.33%和54.17%;而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为37.50%。

表2 采后5 d 5种药剂对桃软腐病和桃果腐烂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采后7 d再次对复合腐烂桃果(含软腐病桃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药剂仍有一定的防治效果,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最佳,其次是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而其他3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差。

表3 采后7 d 5种药剂对桃果腐烂的防治效果

2.3 安全性

经试验期间观察,5 种药剂处理均未对桃树和桃果产生药害,且对试验区内其他生物,如有益昆虫等均未有影响,说明试验药剂在此次试验剂量下可确保桃树的生长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苯醚甲环唑、腐霉利、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5 种药剂对桃软腐病均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和一定的采后延长控制效果,其中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1 000 倍液和25 g·L-1咯菌腈悬浮剂1 500 倍液对桃软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较为突出,采后5 d 对桃软腐病控制效果也较好。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的1 250 倍液在采收前对桃软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采后5 d 对桃软腐病防治效果效果较差。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对桃软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桃果含水量相对较高,在采摘、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容易磕碰损坏,进而受到多种病原菌侵染导致腐烂变质,除了桃软腐病以外,桃褐腐病和桃灰霉病等多种病害都会导致桃果腐烂。在此次试验中,笔者也调查了5 种药剂对采后桃果复合腐烂(含软腐病果)的控制效果,发现这些药剂对采后桃果的复合腐烂(含软腐病果)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的控制效果最好。

匍枝根霉是导致成熟期和采后贮藏期的桃果腐烂的主要病菌,其生长繁殖和传染速率很快,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大面积的桃果受害[2]。对此,在摘袋前后或采摘前一段时间进行防治显得更加重要。此次试验选择在成熟前30 d、14 d 进行药剂防治,不仅有效防控了田间桃软腐病的发生,对采后桃软腐病和复合桃果腐烂也有一定的延长控制效果,而且完全符合药剂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要求。

咯菌腈是一种苯基吡咯类广谱杀菌剂,具有低毒、高效等多种应用优势,在生产中对多种植物真菌病害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3]。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杀菌剂,在农作物种植中广泛应用于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高效、安全、低毒、环境友好等特点,对于多种植物真菌病害包括苹果褐斑病和苹果树腐烂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7]。腐霉利是一种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具有安全、廉价、高效等应用优势,在许多蔬菜和水果的病害防治中被广泛应用[8]。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等多种果树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9]。啶酰菌胺是一种烟酰胺类杀菌剂,对多种农作物灰霉病和菌核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0-11]。

此次试验结果显示,这5 种药剂在桃软腐病防治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其中腐霉利和咯菌腈表现出较好的田间防效和采后防治效果。因此,张家港市农户可在桃果生产过程中选择使用这两种药剂,为了达到更佳的防治效果,可与吡唑醚菌酯等药剂交替使用。

猜你喜欢
桃果菌腈病果
培育桃果产业 绘就富民新画卷
桃果村
凯特杧果肉溃败与钙营养关系分析
游离钙离子在‘砀山酥’梨“铁头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欧盟拟修订咯菌腈在某些小型水果和浆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本是同根生
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液和抗菌蛋白对桃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甜樱桃采后咯菌腈处理残留量试验
HPLC测定樱桃咯菌腈的残留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