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曲艺春晚看当代曲艺的资源挖掘与价值传播

2024-05-25 11:07周宇
曲艺 2024年5期
关键词:曲艺主持人传统

周宇

曲艺,作为一门从民间生长出来的艺术形式,它以“口语说唱故事”,与百姓的生活十分密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曲艺都是大众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众传媒时代,节目主持人在文化内容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特别是有的节目主持人集采、编、播于一身,他们不仅是节目内容制作的一个环节,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特定艺术形式的价值传播,对提升观众文化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曲艺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笔者作为一名职业主持人,对传统曲艺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并主持过各种形式的曲艺演出和曲艺栏目,本文将从“欢乐龙抬头——2024全国曲艺春晚”出发,探讨在当下如何把曲艺作为一种珍贵的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实现其价值传播,以此有效促进曲艺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一、挖掘曲艺资源,做好转化创新

“欢乐龙抬头——2024全国曲艺春晚”由《曲艺》杂志社作为主办方,某种程度上来说既实现了曲艺的创新,也实现了春晚的创新。笔者的第一感受就是:全国曲艺春晚的确是全国的、曲艺的、春晚的。它以春晚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年俗”,在两个半小时里,演出了19个节目,呈现了相声、小品、快板书、单弦、京韵大鼓、天津时调、陕北说书、河南坠子、湖北小曲、四川清音、苏州评弹、苏北琴书、扬州评话、南音、粤曲等曲艺种类,覆盖东西南北中各地域,让人感叹中华曲艺之博大精深。但一场晚会所能呈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根据相关统计,曲艺有500多个种类,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曲艺”类的有213项,人们较为熟悉的有相声、评书等,但更多的曲艺种类、曲艺项目依然是“藏在深山人未识”。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也对当代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挑战,要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作为一名主持人,特别是在主持曲艺领域的演出和栏目时,首先,要具备曲艺相关兴趣、背景和经验,才能够深入挖掘和探讨相关话题,为观众提供更有知识信息、有审美价值的精神粮食与价值引导。其次,要针对目标观众的类型特点,以轻松幽默的主持风格,以确保主持人和观众在情感上能够建立起联系。主持人的个人特质和情感表达非常重要,是不是对曲艺真了解、真感兴趣,观众一听便知。这种真实性可以建立观众的信任,让观众更容易与主持人产生共鸣,有助于节目宗旨的落地实现。笔者主持的《满堂喝彩》(自今年“五一”改版为《一周一笑》)是央视推出的一档热闹、接地气、富有感染力的节目,主持人和曲艺嘉宾深入全国各地,寻找深藏民间的曲艺宝藏,录制当地的曲艺节目,为观众们带来别致的曲艺享受,让散落在各地民间的曲艺“终有时日露峥嵘”。

二、善用社交媒体,做好文化表达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文艺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在当下,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关键渠道之一,善用社交媒体的“巧劲儿”,有助于拉近年轻人与传统曲艺的距离。在这次曲艺春晚里能够明显看到网络时代带来的这种影响。

首先,网络生活直接影响到曲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比如,沪豫音乐小品《珠联璧合》,就把人们的网络生活日常转化为小品创作的素材,体现了互联网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全面影响。作品采用了视频对话这个当代人几乎熟视无睹的交流形式,描绘了一对夫妻分处两地的日常生活。这种与时俱进,对时代变迁保持敏感的创作自觉值得称道。相声《精彩一分》里,范军、明男男把“喵喵喵”“燃烧我的卡路里”等网络神曲和传统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这种“串烧”也体现了网络生活也是生活,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取材来源之一。曲艺是传统的,也是当代的,曲艺创作既要继承长久以来积累和沉淀的优秀经验,弘扬传统的文化和美德,同时也要多反映一些贴近时代特点和当下生活的新内容。

其次,网络直接影响到曲艺节目的传播接受。作为首届全国曲艺春晚,也采取了网络播放的形式,让人们感叹“谁说曲艺不抖音”。传播媒介对艺术的生产模式和表达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双向的。以曲艺为例,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在挤压着传统曲艺的生长土壤的同时又让一批适应电视媒体的曲艺作品(相声、评书等)突破地域限制,流行全国各地。进入21世纪,互联网崛起,电视媒介式微,曲艺生态又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的机遇,一些曲艺从业者迅速在互联网空间开辟了“第二舞台”。当年轻一代观众更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欣赏艺术作品时,传统曲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善用社交网络。对于曲艺工作者来说,就要在传播手段上结合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传播载体,包括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让艺术作品能够更有效、更便捷地传达至更广大、更年轻的观众群体。

作为一名主持人,笔者对社交媒体崛起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很有感触,这种影响鲜明地体现在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方面。曲艺表演某种程度上来说天然具有这种互动性,社交媒体特别是网络直播还原甚至放大了这种互动性。社交媒体平台既直接为主持人提供了与观众直接互动的机会,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这些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有利于节目制作者及时调整节目内容甚至方向定位,以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此外,在当下,还有一部分曲种特别是小曲种处于自然发展和自流传承的自生自灭状态,我们在节目策划上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去进行传统曲艺的运作,让小曲种在网络空间找到大舞台,进而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

三、关注大事小情,做好价值传播

说古论今,是曲艺的拿手方式。曲艺形式简便、通俗易懂,接地气、通民心,因此一直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人民性是曲艺最具吸引力的一个标签。因此,繁荣发展曲艺事业、创作推出优秀曲艺作品,也要在它贴近人民大众的精神气质方面多做文章。

在首届全国曲艺春晚里,笔者看到了曲艺工作者对乡村振兴、大湾区建设等国家中心工作的关注,令人欣喜的是,在宏达的主题下,曲艺春晚也颇费笔墨,表达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体现了当代曲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比如,秧歌剧《山乡春晚》的主线是外出打工者回乡过年,节目内容涉及了勤劳致富、留守儿童、新农合、直播带货、干群关系等,在表现形式上,通过“春晚”这个由头串连包括二人转在内的多种民间小调和现代说唱元素,以鲜活的视听感受烘托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小品《催生》关注的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这也是文艺创作的热门题材,这个小品的风格是诙谐而温馨的,但没有流于戏谑、恶搞,而是较为准确地捕捉了父母与小夫妻双方的复杂心态,较好地保持了曲艺的夸张手法和生活的真实无奈之间的平衡,最终以亲情与和解为基础,给出了文艺工作者对当下社会难题的思索与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曲艺界也常说,“说书、唱戏、劝人方”“出人、出书、走正路”,这个“劝人方”“走正路”,就是要求在作品创作、节目策划和传播效果上,既要有娱乐性,又要讲究思想性,这是曲艺发展要遵循的大方向。笔者多次参与中国曲协组织的“送欢笑 到基层”活动并担纲主持,现场看到优秀的曲艺作品在老百姓中间是多么受欢迎,深深感到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为百姓抒怀、为时代立传。主持人是实现各类艺术活动宗旨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主持人具备广泛的阅读经验、丰富的知识积累,但归根结底,要有一种更为内在的、广阔的精神视野,把目光更多聚焦在社会现实层面,关注火热的现实生活,为受众带来预期的艺术体验和精神愉悦,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作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曲艺主持人传统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主持人语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主持人语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老传统当传承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