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喜兰
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缀满泉城。
清明时分,英雄山麓松柏长青。
在这缅怀先人,继往开来,万象更新,大野芳菲的季节,3月底,“隆重纪念山东快书艺术家孙镇业先生诞辰80周年暨新编中篇山东快书《兵法颂》创演启动仪式”活动在济南举办,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百感交集。心中既充满了对孙镇业先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对中篇山东快书《兵法颂》的创演启动感到由衷的兴奋。
孙镇业先生和我,都是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钧的嫡传弟子,他既是我的亲师哥,也是我的老师。我们相识于1974年。那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我刚开始在北京军区石家庄“五七干校”跟高老学习山东快书表演。一天傍晚,高老高兴地对我说:“小解,明天上午你早点儿来,我有个很不错的徒弟叫孙镇业,他从山东济南到家来看望我和师娘,到时候,你好好看看人家的表演,对你学山东快书有帮助。”
当时的我,年轻气盛,谁都不服。我确实也比同期的学员进步快,再加上高老总夸我是背词、装活最快的学生,还经常让我给学员们做示范,为来家里的客人表演,所以我有些骄傲情绪。听完高老夸孙镇业,我心里有些吃醋和不服气。转眼到了第二天,我目不转睛地观看孙镇业先生表演陈增智先生創作的山东快书《巧捉马振华》后,眼前一亮,那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孙镇业先生表演完毕鞠躬收板儿,高老连声说:“好,好!镇业,你把这个作品给我,我也要上上这块活。”我更是使劲鼓掌。高老说着话,还练起了其中踢腿拍腿的典型动作,嘴里还夸道:“嗯,这个动作帅!来,小解,让镇业教教你。”就这样,我和镇业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就因为那一次邂逅,后来,我上演了山东快书《巧捉马振华》,其中的典型动作和台词处理,基本都是跟镇业学的。
记忆中,那时的镇业先生,年轻精神,30多岁,细高挑儿,瘦长的瓜子脸,口齿伶俐清晰,动作干净利索,表演细腻,台词张弛有度,手眼身法步一气呵成,一句话:英俊潇洒帅气!
从那时起,在我心里,镇业先生成了我学习的榜样,之后,只要有镇业先生表演山东快书,我决不放过一次观摩的机会。1976年,我们又在北京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曲艺调演”上相遇,孙镇业先生参加山东省代表队,演出了山东快书《春苗》,我再一次领略了他的风采。我在解放军第五代表队,演出了李燕平先生的作品《打蛇》,当时,各代表队相互观摩,那是镇业先生第一次看我在台上演出,演出结束后,他拉着我的手说:“挺好!注意包袱儿口变脸儿幅度再大点儿更好。”一句话,使我受益终生,此后,每当上新活时,我总会想起镇业先生这句话。
后来,恩师高元钧告诉我镇业穿上军装到了济南军区歌舞团,我由衷地为他高兴。当时我在空政歌舞团,总政文化部规定,部队文工团每年有120场下部队演出任务,而曲艺演员是下部队演出的主力军。由于大家都忙着演出,很少见面。那时,我只听到孙镇业先生冒着炮火硝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一个不落地为伤病员演出,用电话为蹲守在最前沿猫耳洞的战士说山东快书的感人故事,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为兵服务的精神和高尚品德。
追随着他的艺术足迹,电视机里,我看过孙镇业表演的山东快书《贺龙赴宴》《武松传》,收音机里,听过他的长篇山东快书《鲁智深》,颁奖晚会,我欣赏过他演出的经典书目《武松打虎》,目睹过庆祝山东快书定名60周年他表演的山东快书《武松装媳妇》,他的表演无一不炉火纯青,技艺精湛,令人赞叹!他热情洋溢的乡音,为多少观众送去欢乐,鼓舞了多少山东快书人的艺术生涯啊!
1986年,我接到通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济南军区文化部、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要联合举办“景阳冈杯”全国山东快书广播大奖赛。为了参赛,我正在创作部队题材的山东快书《电报风波》,作者之一的黄金相老师告诉我,镇业先生正在北京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长书。我知道,这是一次向镇业先生求教的好机会。当我带着作品,骑着自行车找到他住宿的旅馆时,孙先生放下厚厚的录音稿,百忙中热情地接待了我,静静地看完我的作品,提出了作品有些单薄,山东话的味儿不足。他出主意,想办法,当场逐字逐句地具体指导我修改作品,最终使《电报风波》在大奖赛上脱颖而出,获得了作品金杯奖、表演银杯奖。我望着闪闪发光的奖杯,心中感慨万千,由衷地感恩高元钧大师,感恩在事业上帮助过我的领导、同行和老师们,感恩孙镇业先生!
孙镇业先生酷爱山东快书。高老生前不止一次对我说:“镇业是我的好徒弟,像亲儿子一样!他住在家里学快书时,很刻苦,下着雨,还在晾台上冒雨练功,叫都叫不回来!”大师一句话,肯定了镇业先生对山东快书的执着追求,师徒之情尽在不言中。
孙镇业先生秉承师训,把一生献给了山东快书事业,祖国的大江南北、高山海岛、厂矿军营,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城镇农村、企业校园,飘荡着他手中传出的悠扬悦耳的鸳鸯板声。他呕心沥血倾其一生著书立传,出版了《雅韵春秋》。他尊师爱徒桃李芬芳,艰苦条件下坚持开办山东快书学校,为山东快书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中坚力量。孙镇业先生不愧为杰出的高派山东快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不愧为山东快书一代领军人,不愧为卓越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理论家、教育家、活动家。
他性情豪爽耿直,爱憎分明,有性格。在山东快书艺术受到冲击的年代,我亲眼看见孙镇业先生在后台怒摔鸳鸯板。在山东快书受到侵权时,他在饭桌上推倒酒杯拍案而起。
他刚直不阿,能屈能伸,有韧性,有智慧,能忍耐。在他生前担任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会长期间,山东快书研究会理事会中存在着意见不统一,个人英雄主义和不团结现象,镇业会长为了山东快书队伍的团结凝聚,始终笑着,忍着,以平和的心态积极处理这些不良好的现象。我清楚,他心中有个大目标,振兴山东快书事业!这一切,充分印证了孙镇业先生,面对当时山东快书事业的低谷,奋力扛起振兴的大旗,爱队伍,重团结的高贵品格。
难忘记,青岛劈柴院里聚群英,
难忘记,济南英雄会上唱英雄,
难忘记,万人山东快书震寰宇,
难忘记,挥师孙子故里新征程。
2008年的一天,我接到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通知,到济南集合,到站有车接,不知道干什么。当我下了火车坐上汽车,来到镇业先生开办的山东快书学校门口时,镇业师哥笑容满面拉着我的手,拍着我的肩膀说:“可把你等来啦!”我问师哥:“这次啥事儿啊?”他神秘地说:“先喂饱肚子,到地方儿你就知道啦!”边说着,把我拉到旁边的一个小饭馆儿,进门一看,嗬!饭桌上坐着师哥、师弟、师侄儿和同行十几个人。大家一阵寒暄,落座吃饭。镇业师哥没吃饭,还直催促大家:“哎,大伙儿‘马前,先垫垫肚子,晚上咱再好好吃,咱還要赶路,谁吃好了谁上车,人家车在门口儿等着呢。”就这样,镇业师哥把我们十几个作者装在闷葫芦里,估计坐了将近两个多小时的汽车,拉到了山东省惠民县。晚上,镇业师哥把我叫到他屋里,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师弟,我现在跟你说,这次叫大家来,主要是要创作山东快书‘孙子兵法13篇,咱先搞个中篇作品,成功了,将来再搞大的,咱一步一步来,让山东快书火起来!现在搞个事儿不容易啊!我到处求爷爷,告奶奶,都没戏。好不容易人家惠民县委何书记给了咱这个机会儿,咱得干好,写出精品力作,才能对得起人家,我知道你能写,你得努努力,带个头儿,惠民县是个贫困县,先把事儿给人家干好,不能提任何条件!这也是高老常教咱的做事儿先做人,明白吗?”“明白了师哥,您放心,我一定努力!”当即,我就向镇业师哥表了态。我非常清楚当时山东快书的处境,深深地感触到作为山东快书研究会会长的镇业师哥,为了振兴快书操碎了心,跑断了腿,不由心里一阵酸楚,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出像样的作品,替镇业师哥分担忧愁。在镇业会长的带领感召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认真揣摩学习“孙子兵法13篇”原著,参观“兵法城”,走村串镇采访,讨论题目分领任务。我没辜负镇业师哥的期望,一晚上没合眼,写出了火攻计篇山东快书《智取定军山》350句的初稿。镇业师哥高兴地表扬了我,大家也争先恐后地陆续交了初稿。一部中篇山东快书《兵法颂》初稿就这样在短短的时间内问世了。创作班结束时,何书记亲自为大家饯行,拜托镇业先生和我们一定要把《兵法颂》高质量搬上舞台,镇业师哥嘱咐我,有几篇作品有些弱,回家后你还得辛苦辛苦,再写几段儿,我毫不推辞,又赶写出了书帽儿和4篇作品。而后,镇业会长亲自秉烛操刀熬夜,很快整理出了舞台演出稿,正当镇业先生带领我们紧锣密鼓地研究策划如何以崭新的面貌将《兵法颂》展现在观众面前时,谁也没料到,他突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常言说:好事多磨,历史的机缘总有巧合,新时代的今天,孙镇业先生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中篇山东快书《兵法颂》创演的启动,无疑为孙镇业先生诞辰8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兵法颂》的精彩亮相,必将为孙镇业先生生前的夙愿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我们以孙镇业先生为楷模,学习他对山东快书事业的执着精神,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把《兵法颂》打造成精品,为山东快书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
(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