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视域下小学数学解题教学研究

2024-05-25 10:00:36蔡亚英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解题教学逆向思维数学思维

蔡亚英

摘要:逆向思维属于反向思维模式,是常规思维的反向运用,以结果为出发点进行推导,最终得出正确答案.逆向思维也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有力抓手”.基于此,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对逆向思维模式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探究,为当前的解题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逆向思维;小学数学;解题教学;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1-0062-03

一直以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使用的思维均属于正向思维模式.但是在部分数学问题中,无法直接套用数学公式,或者套用数学公式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依然面临着繁杂的计算.基于此,运用逆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肯定了逆向思维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强化及今后发展的重要价值,并据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鉴于此,在优化数学解题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模式,不断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1 逆向思维与小学数学解题研究

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打破正向思维的束缚,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技巧,促进数学问题的有效解答.具体来说,其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1.1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会选择正向思维的方式,但是很多问题很难运用正向思维进行解答.当正向思维碰壁,无法解决数学问题时,即可借助逆向思维,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便于学生在逆向思考中,轻松解答原本繁杂的问题.例如,在计算9+99+999-48时,如果按照正向思维进行解题,学生需要经过大量的计算,不仅浪费了时间,且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基于此,即可借助逆向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转化,使其成为(9+1)+(99+1)+(999+1)-51.如此,极大地减少了学生的计算量,避免了出错现象,能够显著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

1.2 有助于打破学生的定向思维

逆向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化地看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进行正向思维训练,学生极容易形成“单线条的思考”模式,导致其出现思维定式、问题考虑不全面等现象.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突破定思维定式,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多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内化,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1].

2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2.1 逆向分析,化繁為简

在优化解题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展开逆向分析,从结果出发,重新进行思考并解题.

例1计算16+112+120+130+142.

解析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的计算题,如果按照常规的正向思维进行分析,要先通分再计算.但是由于该题目中涉及的项数比较多,在解题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鉴于此,可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分析,根据每一项分数的特点,对其进行转化,即16=12-13,112=13-14,120=14-15,130=15-16,142=16-17,如此转化之后,原式就可转变为(12-13)+(13-14)+(14-15)+(15-16)+(16-17)=12-17.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逆向思维的融入,原本比较复杂的数学题目变得更加简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运算难度,也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解题速度.

例2 一家人吃一筐梨,第一天吃了总数的一半多一个,第二天吃掉剩下的一半多一个,第三天吃掉剩下的一半多一个.以此类推,到了第五天之后,筐中只剩下一个梨.那么,原来筐中有多少梨?

解析如果按照常规思维解决本题,学生需要先假设原来筐中的梨为x个,之后运用分数知识列出一个非常复杂的方程.鉴于此,可借助逆向思维的方式,从问题的结论出发,以第五天剩下的梨数为基础出发,依次向前逆推,那么第四天梨的个数为(1+1)×2=4(个),第三天梨的个数为(4+1)×2=10(个),第二天梨的个数为(10+1)×2=22(个),第一天梨的个数为(22+1)×2=46(个).

由此可见,通过逆向思维的应用,以结果为导向,一步步向前推,即可轻松找到问题的答案.

2.2 逆向思维,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

在解决数学问题之前,学生在审题时,必须分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在逆向思维的辅助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一反常态从所求结论入手,推导要想实现这一结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在所求结论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3一个厂家要生产某零件,原计划需要用10天生产完毕,每天生产2 000个.但是厂家为了提前交工,实际上每天多生产500个.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解析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即可运用逆向思维.要想求出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需要获得两个已知条件,即实际生产所用时间和计划时间.在本题目中,计划时间是已知条件,只需要求出实际生产所用时间,即实际生产所用时间=总量÷单日生产量.可见,在逆向思维的辅助下,即可得出本题的解法,即10-2 000×10÷(2 000+500)=2.

例4小明之前收集了一些卡片,在这个星期中又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了20张.之后,小明送给小刚10张卡片,还剩下50张.那么,小明之前共有多少张卡片?

解析在分析并解答这一问题时,依然要借助逆向思维,通过倒推的方式对题目中的条件展开分析,最终形成具体的解题思路.从小明最终剩下的50张卡片入手,那么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得出,小明在送给小刚之前的卡片为50+10=60(张).继续逆推,根据题目中已知条件得知,小明自己又购买了20张卡片,而这20张卡是包含在60张之内,因此他在购买之前的卡片数量为60-20=40(张).最终经过逆推分析,得到本题目的答案为50+10-20=40(张).

由此可见,在逆向思维的辅助下,学生以结果为起点,通过层层逆推的方式,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展开分析,最终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

2.3 逆向思维,形成解题思路

进入到高年级之后,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日常做题训练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如果学生依然按照常规的思维进行思考,就会陷入思维的困境,无法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逆向思维,从所求的问题出发,层层剥茧,最终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

例5某养殖户养殖的小猪和小鸡一共有24只,小猪有4只脚,小鸡有2只脚,共有54只脚,请问小猪、小鸡各有多少只?

解析这一题目与“鸡兔同笼”类型相似,学生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解题,就会受到限制,无从下手.鉴于此,可借助逆向思维的模式,从所求的问题出发,借助假设的方式求解.假设均为小鸡,那么24只小鸡应有48只脚,而多出来的脚自然是充当小鸡的小猪.由此,通过逆向分析,学生即可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即(54-24×2)÷2=3(只),因此,小鸡的数量则为24-3=21(只).

由此可见,在这道题目中,学生就是在逆向思维的辅助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层层分析,逐渐形成了解题思路,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2].

3 培养逆向解题思维,强化学生解题能力

鉴于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其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逐渐掌握这一解题技巧.

3.1 结合数学概念,渗透逆向思维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逆向思维比较抽象,依据学生现有的思维常常感觉无从下手.鉴于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坚持点滴渗透的原则,从基本的数学概念出发,有针对性地渗透逆向思维.例如,在有关“倒数”的数学概念教学中,就给学生举例:3和13互为倒数,并引导学生思考3是13的倒数,则13也是3的倒数;在整数乘法和整数除法相关概念教学中,即可将乘法和除法的概念整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4×5=20中,4和5均为20的因数,如果将其反过来,在20÷5=4中,则20就是4和5的倍数.如此,经过数学课堂上的有意识训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会逐渐形成一定的逆向思维意识.

3.2 借助倒推法,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

倒推法是逆向思维的直观体现,即引导学生从结论或者问题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例如,给某个数加上6,乘以6,减去6之后的结果是36,求这个数是多少?在对这一类数学问题进行讲解时,即可运用倒推法,将36看作是已知条件,那么原来的“减”就变成“加”,原来的“乘”就变成“除”,原来的“加”就变成“减”.如此,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倒推训练,其逆向思维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3.3 巧用变式训练,发展逆向思维

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时,可运用变式训练的模式,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到一起,促使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最终达到既定的思维训练目标.例如,在“三角形面积”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首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常规性的问题:某三角形底边长为5 m,高为2 m,如果其底边长增加1 m,则三角形面积会增加多少?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即可运用常规思想,借助三角形面积公式,直接求得答案.在此基础上,为了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可对题目进行变式:已知一个三角形底边长为10 m,如果底边每增加1 m,三角形的面积随之增加3 m2,那么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在这一变式中,学生运用常规的思维,显然无法解答.此时,即可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从题目中所求三角形的高入手,引导学生从三角形面积增加3 m2对应的底边长出发,由此对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逆用,最終完成题目的解答.

4 结束语

逆向思维是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疑难问题的有力武器,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也直接反映了其数学综合素养.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解题教学中,应重视逆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日常数学基本概念、例题、变式训练等模式,强化小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并将其熟练应用到日常解题中.

参考文献:

[1]  刘红红.逆向思维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J].智力,2021(19):77-78.

[2] 石玉杰.让逆向思维的培养贯穿在数学解题中[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2):70.

[责任编辑:李璟]

猜你喜欢
解题教学逆向思维数学思维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 14:20:22
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独立思考成就独家新闻
中国广播(2016年10期)2016-11-18 13:32:30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03:52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3:30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46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