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睿
关键词:高校摄影课程;全媒体摄影;人才培养
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1]。全媒体时代,攝影创作涵盖了数字平台、社交媒体、电视网络等多种形态、平台。因此,全媒体摄影能力的培养成为摄影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摄影课程要突出其学科交叉的融合属性。一是为全媒体摄影提供理论支持。全媒体摄影的发展需要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视觉艺术和传媒可以提供影像创作和传播的理论支持,设计学科可以提供美学和排版的指导,编程学科可以提供互动媒体技术的支持。高校摄影课程只有将这些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全媒体摄影领域具备广泛的创作空间。二是丰富摄影创作的内涵和形式。摄影不仅有记录功能,还能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入艺术、设计、传媒、科学等学科知识和思想。丰富摄影的艺术维度和表现形式,增强摄影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深度。三是拓宽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视野。具有跨学科属性的摄影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摄影技巧,还要求学生理解摄影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意义,掌握与不同专业和学科领域的对接。只有接触多学科,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帮助他们从更多维度去思考和表达摄影作品。四是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传统摄影已无法满足当今多媒体平台和受众的需求。跨学科的摄影课程学习能够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创造更具创新性和多样性的摄影作品,更好地满足时代需求。
全媒体摄影培训要落实在课程设置中。一是课程引入新摄影技术。丰富摄影创作手段,提升摄影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VR/AR技术可以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视觉体验;无人机摄影可以拓宽摄影的视野和创作角度;移动设备拍摄和后期处理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创作。其他如纳米摄影、光场摄影、人工智能辅助摄影、深度学习和计算摄影、虚拟现实摄影等前沿摄影技术,虽都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但都需要在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把握最新摄影动态,拓宽全媒体摄影视野。
二是重视全媒体摄影理念和技能培训。要求学生理解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和要求,熟悉目标受众和跨媒体影像创作传播的不同要求和方式。同时,组织学生的多媒体摄影实践:使用不同摄影器材和媒体工具进行拍摄和创作,以熟悉不同媒体平台的摄影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学习多媒体编辑与后期处理的技术,熟练掌握各种编辑软件和工具,并学会根据媒体平台的需求进行合适的后期处理;进行跨学科合作,与设计、传媒、文学等其他专业学生合作完成全媒体摄影作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项目驱动教学就是用精心设计且具有挑战度的摄影项目贯穿教学始终,把教学内容巧妙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让学生主动发现、思考问题,并在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所谓大项目,为适应全媒体摄影需求,摄影项目的设计不再只单纯包含摄影技能训练,还要培养学生的全媒摄影思维、图像叙事及深加工技术、大文科知识等综合能力和素养。摄影大项目教学,既激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社会交际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能有效突破艺术孤岛化,摄影技术化、创作低阶化、教学枯燥化的局限,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毕业和社会就业需求。
大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是培养全媒体摄影人才的关键环节。具体实践时应注意:项目选题紧扣课程核心知识点,兼具思想性、时代性和挑战性;项目完成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推进。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讲,在讲中改,老师全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指导;项目考核高标准。强化过程考核和多元考核,以激发学生完成期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发掘学生学习潜力。摄影项目创作成果在全媒体平台的多元展出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满足感和学习积极性。
摄影课程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需求,必须培养学生具备摄影+全媒体的能力,探索摄影的创作空间,丰富摄影的呈现形式,延伸摄影的创作链条,拓展摄影的传播平台,推动摄影的多学科融合,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摄影综合素养,满足全媒体时代,国家和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基金项目:1.湖南省教改项目“全媒体视角下的《摄影基础》课程改革”(项目编号:HNJG-2020-0271);2.湖南省新文科项目“‘虚拟实验+智慧翻转+项目实战: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