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范书畅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对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文化传播的重要领域,肩负着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高校助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然而,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乡村文化规划体系不健全、文化遗产遭破坏、文化传承不足、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因此,文章从高校视角提出健全乡村文化规划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保定市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运用自媒体促进保定市乡村文化传播等建设路径,以期促进保定市乡村文化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校;乡村文化建设;保定市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4-021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保定市拥有丰富多样的乡村传统文化,如传统民乐文化、非物质文化、传统饮食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其中,传统民乐文化包括保定老调、清苑哈哈腔、高洛音乐等;非物质文化包括定瓷、定州缂丝、易水砚、易县宫绣、曲阳石雕等;传统饮食文化包括刘伶醉酒酿、直隶官菜、安国药膳等;传统民俗文化包括徐水舞狮、摆字龙灯、安国药王庙会等。通过对保定老调、定瓷、刘伶醉酒酿产业等保定市乡村传统文化基地的走访和调研,笔者发现保定市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但在保护、传承、建设和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现实问题。而高等院校具有较多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保定市乡村文化的推动作用、提升保定市乡村文化软实力、促进保定市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传承保定市农村传统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切实推动保定市乡村文化发展。同时,加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助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有助于总结和归纳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丰富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文章探讨高校助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是促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保定市乡村振兴的需要。
1 高校助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助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而且对提高高校服务乡村的能力和水平也至关重要。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挖掘高校助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的资源需求,梳理高校助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总结高校助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发挥高校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高校服务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具有借鉴意义;而且有助于激发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1.1 提升保定市乡村文化软实力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文化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可以加强对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支持和文化输出,为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提升保定市乡村文化软实力。
1.2 促进保定市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高校加强与政府、文化机构、企业等的合作,有机整合人才、文化、先进管理模式等创新要素向文化机构聚集,从而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品的产业化。此外,高校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1.3 传承保定市乡村传统文化
高校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传承优势,深入挖掘、组织、传承保定市乡村传统文化,使其焕发新的活力。高校积极开展艺术下乡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价值、弘扬传统工艺,发挥高校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方面的社会职能。
1.4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高校通過“送教下乡”的方式,按照乡村生产生活规律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高校开展各类文化培训活动,提高村民对乡村文化的重视程度,定向培养高素质农民,以便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保定市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2 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文化体系不健全
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缺乏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全面性、整体性、长远性规划,缺乏切合实际的传统乡村文化保护体系,乡村文化发展滞后。首先,政府对乡村文化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传统文化相关组织主要以民间募捐和个人投资的形式获得资金支持,以此来推广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推广费用相对较高,多数传承人无力承担高昂的场地租用、展览等费用,导致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陷入瓶颈。其次,部分乡村不注重文化建设,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乡村道路、交通、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最后,部分乡村在其自身文化建设中文化定位不明确,没有将传统乡村文化纳入乡村建设规划中,缺乏对当地风土民情、民风民俗、文化特色、文化内涵等文化资源的关注,乡村文化建设上未体现乡村文化的独特性,造成传统乡村文化的流失[1]。
2.2 文化遗产遭破坏,文化传承不足
一方面,文化遗产遭破坏。一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年轻人多选择到城市工作,老人和孩子留守在乡村,因此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的人员较少。二是许多长期处于倒塌边缘的建筑修复难度较大,许多古城墙、古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修葺和保护,致使保定市乡村文化遗产破坏严重。三是乡村居住环境相对较差,一些村民为拆除旧房子,在原来宅基地上建造现代化住房以求生活更加舒适,这就造成了传统乡村建筑遗产的破坏[2]。四是一些传统乡村过度发展旅游业,虽然发展旅游业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会对乡村文化遗产造成冲击和损坏。例如,盲目开山修路和建设购物中心、时尚美食街、餐馆酒吧、民宿酒店等旅游设施都导致传统乡村现代商业气息严重,失去淳朴乡村原貌。
另一方面,文化传承不足。一是受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安家,这些年轻人大多不重视文化的传承,不能积极地弘扬乡村文化,使得乡村文化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二是还有一部分农村的年轻人能够认识到乡村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价值,也对乡村文化有一定的兴趣,但迫于生计到城市打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部分年轻人的乡村文化传承。
2.3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首先,乡村文化人才队伍专业性不强。文化活动顺利的组织开展需要专业人员的引导,这就对组织者、策划者、编制者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主要依靠村干部、村民依托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人员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且呈现老龄化和低学历化趋势。其次,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人数量骤减。由于一些非物质文化,如定瓷、易水砚、定州缂丝等,制作工艺精湛、制作手法复杂、学习时间较长、收益回报较低,这些都给传承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微薄的收入以及较长的时间成本投入,使得年轻人不愿加入文化传承队伍之中,从业人员多为中老年人,这导致了传统文化缺乏活力与创新。
2.4 宣传模式单一,乡村文化阵地使用率较小
一方面,保定市乡村文化的宣传模式多为农民自发的、小规模的、传统的乡村文化展示,宣传模式单一、受众面窄、影响范围较小。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农民对网络平台的接触与接受力越来越强,单一的传统宣传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民对乡村文化了解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乡村文化站、文化中心、乡村大舞台、民俗博物馆等乡村文化阵地的使用率较小。“领导来就开,领导走就锁”,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助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助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3.1 健全乡村文化体系
全面性、整体性、长远性的乡村文化建设规划体系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健全乡村文化规划体系需要综合考虑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传承以及文化旅游等问题。第一,对保定市乡村文化做好全面的调研和评估,为规划体系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第二,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文化遗产做到依法保护。第三,制定全面合理的乡村文化规划体系指导乡村文化建设。第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增加非遗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乡村文化活动场所的数量,为文化传播提供场所。第五,完善监督与评估制度,以确保各项工作与措施高效进行[3]。
3.2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保定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蕴藏着珍贵的文化遗产。第一,政府应充分挖掘保定市乡村文化遗产并进行详细的记录。第二,加大资金、技术、人员等投入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第三,鼓励企业、非政府组织、高校和个人等多主体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第四,高校应深入乡村,在利用专业优势培养非遗传承人同时应增加保定市文化遗产介绍服务,并提供专业的文化遗产宣传,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第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
3.3 推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人才是关键。高校面临的关键问题在于为农村培养新型农村人才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新型农村人才最主要的是要“回得來、留得住、用得上”,能够实实在在为乡村文化发展作出贡献。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充分利用自身具备的知识、技能优势,加强思想引领,为农民培养新型人才。通过高校人才培养以及职业培训,着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文化管理、文创产业、文旅发展等方面的人才,并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4]。同时,新型农村人才可以利用自己有文化、懂技术的特点,对村民进行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的传授,帮助农民群众理清思路、弘扬新风,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弘扬传统文化,为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4 创新运用自媒体促进保定市乡村文化传播
随着互联网科技与网络平台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交流信息、抒发情感、传播文化的方式发生改变,由报纸、杂志、图书等纸质材料向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转变,乡村文化传播也由线下传播向线上传播转移。因此,保定市乡村文化品牌可以利用自媒体传播用户黏性大、传播力强,用户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加大保定市乡村文化的传播力度,扩大保定市乡村文化的传播范围,提高保定市乡村文化的传播速度,优化保定市乡村文化品牌的传播效果。保定市高校设有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网络与计算机学院,可以充分发挥各学院专业优势,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使其自觉投身到保定市乡村文化的宣传、传承和推广中去。同时,利用学院专业背景和学生思维开阔的特点,创新运用自媒体等网络平台,通过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创造出乡村人民和城市人民都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形式与内容,让乡村文化不仅能在田间地头传播,更能在城市间传播,从而加强对保定市乡村文化的传播。
3.5 培育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者的文化自信和主体意识
乡村振兴,文化自信是关键。农民是乡村的主体,其在乡村文化建设的参与程度受自身的文化认知、文化素养、文化态度和文化信心的影响[5]。因此,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加强本土农民自身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高校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主阵地,这就要求尽可能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文化认知、提升文化素养、端正文化态度、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农民的文化传承、文化建设、文化自信的内驱力,使其自省自觉自发地成为保定市乡村文化的的传承者、建设者和传播者。
4 结束语
保定市乡村文化浓厚、文化多样性强,但保定市乡村文化的重视程度、系统研究程度和传承发扬程度有待提高。因此,应健全乡村文化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运用自媒体促进保定市乡村文化传播,以进一步推动保定市乡村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颜忠宝.新农村背景下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探讨——以广西灵山县大芦古村为例[J].南方农机,2017(14):158.
[2]黄汉文.关于古村落与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深入思考[J].旅游纵览,2017(16):185.
[3]温道军.校地党建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08):142-145.
[4]吕宾,俞睿.乡村文化自信培养困境与路径选择[J].学习论坛,2018(04):66-73.
[5]许纯洁.民族地区高校新型乡土人才培养:时代使命与实现路径[J].广西民族研究,2019(02):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