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耦合的机理、困境与路径①

2024-05-24 23:25李素敏陈欢欢刘冬冬
现代教育管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徒职业院校校企

李素敏,陈欢欢,刘冬冬

(1.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2.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平台和具体途径。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通过实践教学的反馈不断完善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国家大力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与产教融合理念还存在一些不契合的情况,如企业参与度不足、政策与实施脱节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最佳路径,是推动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教育制度和育人模式。[1]中国特色学徒制是学徒制在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学徒制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的统一[2],对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促进产教融合与校企深度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中国特色学徒制,能够极大地推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刻变革,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随着产教融合举措的提出,以及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视角转向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研究,有学者从多元治理、共生理论、现代化进程等不同视角进行研究,有学者从具体个案进行研究,有学者聚焦于中国特色学徒制对社会的影响,如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等。[3-6]尽管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特色学徒制进行研究,但是把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从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耦合的机理、困境与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耦合的机理

近年来,我国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双元”培育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目前,中国特色学徒制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在学界形成具体统一的概念,国内学者对中国特色学徒制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培养、双元制教育、人才对接等是中国特色学徒制所呈现的特征属性。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将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内涵界定为:一种结合中国国情,融合中国传统学徒制的精髓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工学交替和“双师型”教师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育人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保障。[7]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以致协同的现象。[8]在系统理论的语境中,制度和体系都符合系统的基本特性,如具有整体性、组件间的相互依赖性等,因此,中国特色学徒制和实践教学体系都可以被视为系统。当系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协同,说明它们的耦合度较高,属于有效耦合。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关系,说明它们的耦合度较高,且属于有效耦合。

(一)以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缓解人才供需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许多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然而,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技能培训方面未能与市场需求同步更新,导致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中国特色学徒制和实践教学体系作为职业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特色学徒制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用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育体系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把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深化和学生技能的提高。中国特色学徒制通常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指导,而实践教学体系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和发展个性化技能的平台。这种个性化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从而提高其职业竞争力。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学徒制则通过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锻炼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中国特色学徒制往往与企业紧密结合,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提供与企业相关的项目和实习机会,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学生与未来就业市场的联系。由此可见,中国特色学徒制和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上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二者耦合不仅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设计共同的教学内容契合产业发展需求

我国的产业类型正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变。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是,当前的职业教育课程往往难以及时反映市场的最新需求,特别是在新兴技术和高技能领域。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者耦合可以将学徒制的工作经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课堂学习紧密结合,使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

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的理论知识可以为中国特色学徒制中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中国特色学徒制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可以反哺理论教学,使理论知识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应用价值。中国特色学徒制中的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发现理论教学中的不足或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部分,促使教学内容保持时效性和前瞻性。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可以被快速引入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教学实践中。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或案例,让学生在中国特色学徒制环境中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增强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和学习实效性。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的直接工作经验可以成为教学内容调整的重要反馈,这些反馈有助于学校调整和优化其课程内容,使之更贴合行业标准和行业需求。通过中国特色学徒制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结合,学生可以在多个专业之间建立联系,学习如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如工程学专业的学生可能需要学习一定的管理知识,以便在实习中更好地理解企业运作。通过课程的互动调整,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共同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和优化,确保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同时也帮助学生作好进入职业生涯的准备。

(三)以构建协同的教学管理机制保障技能人才成长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能人才需要持续学习以促进技能的不断升级,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教育内容未能及时反映市场的最新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许多学生在校期间缺少足够的实践机会,在进入职场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影响了工作潜力的发挥。中国特色学徒制和实践教学体系共同关注培养学生技能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管理中,中国特色学徒制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一致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特色学徒制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实践教学体系则为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支持,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以及较为全面的技能训练,而中国特色学徒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应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完善学生技能。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确保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理论,而且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中国特色学徒制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项目,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而实践教学体系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锻炼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结合中国特色学徒制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中国特色学徒制通过实际工作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实践教学体系则通过考试、作业和实践报告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综合考虑中国特色学徒制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协同的教学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获得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技术人才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以建立合作互补的师资队伍支撑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从传统的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高技能、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这种转变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提供基本技能培训,还要培养具有高级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建立合作互补的师资队伍,校企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中国特色学徒制中,学生有机会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和实践特定的专业技能,这种“一对一”或小组式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模拟演练、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和应用。中国特色学徒制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并适应职业角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技巧和自我管理等软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设置中又加强对这些技能的初步培养和理解。学校教师通常专注于理论知识的教授,为学生提供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企业导师或行业专家在学徒制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技能培训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学校教师带来的是系统化的教育方法和学术研究成果,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术探索。企业导师则能够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技术动态和市场趋势,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学校教师倾向于采用更加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企业导师则更擅长通过工作坊、实际项目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强调技能的实践操作和工作流程的体验。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紧密合作有助于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在师资队伍方面的合作互补,有助于构建一个全面、均衡、高效的教学环境,既能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保证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二、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耦合的困境

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耦合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对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深入分析,发现在落实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耦合面临诸多困境。

(一)企业参与和合作意愿不高

有研究指出,由于部分试点地区政策引导不足、缺乏专门机构统筹规划,部分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实践教学没有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9]这说明,在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施进程中,部分企业没有真正从社会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去培养学徒,学徒并未真正掌握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求的职业技能,导致技能型社会建设人才需求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机主要以人力资源和市场战略导向为主。[10]可以说,企业看重的是学徒培养结束后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以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企业的配合,但许多企业尤其是私营和中小企业接纳学徒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来自对学徒的培养成本、工作成效等方面的顾虑。

由于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流,职业院校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合作动机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不了解或认识不深入,职业院校的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忽视了校企实践教学的现实诉求,从而导致职业院校与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不能有效结合,出现企业发展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不协调的状况。另外,更为突出的问题是许多职业院校缺乏灵活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11]如果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滞后,不能及时满足企业、市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将会大大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导致职业教育发展难以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降低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耦合的效度,阻碍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大化。

(二)教学内容标准缺失

许多试点学校仍然沿用传统学徒制,过多地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基本都是依托职业院校课程教学进行,企业参与较少。[12]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有所差异。一些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难以跟上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完全符合企业当前的需求。学生在校学到的往往是通用技能,而企业更加看重学生的特定技能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现象说明校企实践教学的知识点关联度不强、实践教学缺乏层次性,学徒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薄弱。

随着我国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这种变化对劳动者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职业教育要适应产业的转变升级,丰富了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内涵。这要求中国特色学徒制应更多地关注企业发展需求,强化企业实践教育,系统规范企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企业没有参考教材,没有教学标准,学徒培养的随意性较强。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把学徒真正当作培养对象,让学徒从事低端重复劳动,而非系统学习技能。此外,不管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有距离。[13]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耦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校企共赢的内在要求,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渠道。

(三)教学管理软硬件保障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实践教学管理对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与实践需求。从学徒制试点工作具体实践中可以发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实践教学管理存在软硬件保障不足的问题。

在软件管理保障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和企业对学生的实验、实习和实训管理比较松散,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和流程设计不够科学,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没有与时俱进,缺乏科学详细的校企实践教学管理方法,缺乏有效的校企管理协调机制和质量监控系统。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缺乏深入的协同和有效沟通。无论对企业师傅还是职业院校教师,都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学。另外,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健全,缺少明晰的考核评价标准。这说明,职业院校与企业未达成深度合作,未共同建立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耦合,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在硬件管理保障方面,许多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共同建立管理机构和实践教学基地,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训设备落后,无法满足高质量实践教学。企业提供的实习场地数量有限,且设备不完善,不能保障所有学生参与高质量的实践,实习场地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教育和事故预防措施不到位,导致实习存在安全风险。有的校企合作甚至没有相关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制方面存在空白,导致学徒缺少归属感,影响了学徒心理健康,阻碍了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效度。

(四)专业型教师缺乏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14]在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耦合过程中,教师是中国特色学徒制最核心的因素,是校企实践教学质量的首要保障。[15]随着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许多岗位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和专业师傅共同负责关键技术课程的教学。职业院校教师要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文化以及产业升级的趋势,明晰校企实践教学体系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然而,通过对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分析,发现许多职业院校与企业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

其一,“双师型”教师缺乏。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生产实践能力不足。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当前行业实践不同步,其专业素养存在着系统性的结构失衡。[14]另一方面,企业师傅虽然在实践能力、生产开发、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但是他们中多数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知识,不能有效地将岗位任务转化为教学知识,也不能有效地将教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徒。“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但目前“双师型”教师在数量上远远不足。

其二,职业院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准确传授行业内最新的操作技能和工艺;职业院校教师缺乏对真实工作场景下案例的分析,难以引导学生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激发;在学生实习期间,职业院校教师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无法解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职业院校的教师如果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对当前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革新不够了解,就难以将企业需求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

其三,企业专家参与不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低,缺少企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行业指导。没有足够的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学生的实操能力训练可能无法达到企业要求,同时,缺少企业专家在课程设计和调整中的直接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可能难以与企业需求完全对接。职业院校教师缺少与企业专家的交流,缺乏行业内部人士的创新视角,使职业学院教师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够多样化,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校企合作中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中国特色学徒制不能有效地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服务,阻碍了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耦合的实现。

三、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耦合的路径

面对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耦合的现实困境,应通过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研教学内容、共享数字资源平台、共用双导师队伍等路径,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对接需求,协商共建人才培养方案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解决我国当前人才结构供需矛盾、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可靠途径。[17]校企合作、一体化育人是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职业院校与企业应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旨归,共同构建实践教学目标,形成校企育人利益共同体,促进校企实现共赢。

面对新时代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职业院校与企业要共同梳理供需矛盾,紧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将企业的技能需求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结合,积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校企在人才培养上拥有共同的追求和目标,形成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定位,围绕新定位搭建育人利益共同体的平台,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构建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确保学校实践教学能够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如天津某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某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填补市场空白的需求,共同提出培养复合型高端制表匠的目标,创建了校企共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的育人利益共同体,按照从新手成长为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与工作系统化原则,构建了校企工学交融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六双六定”海鸥学徒制。四川某职业技术学院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接国家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规划和光通信人才培养的需求,建设光通信技术专业,提出优选“1+N”企业合作,搭建“双主体”协同育人平台,赢得了行业企业的广泛支持,带动了行业协会、三大运营商和其他信息通讯企业的主动参与。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某行业协会与浙江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推动建设行业转型升级,对接建筑幕墙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省装饰行业协会,联合多家建筑幕墙行业知名企业,建立“1+1+X”行业联合学院,探索构建了“三四三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量专业技能人才,满足了建筑幕墙行业的发展需求。

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仅包括对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还应涵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实践教学目标要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最新技术标准相对接,与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明确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技能水平、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符合当前和未来行业的发展需求。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明确各类岗位的技术和技能要求,以此来设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并根据行业技术进步和企业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与实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确保实践教学目标与企业技术发展同步,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职业院校与企业要在积极实践双方共建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共建实践教学目标,汇聚校企双方的资源形成合力,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从而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相关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标准引领,协商共研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校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校企实践教学内容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实践教学专业设置,确保实践教学专业能够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确保实践教学专业课程内容能够对接职业标准,确保实践教学过程能够对接生产服务过程,确保实践教学评价能够对接企业用人标准,确保学历证书、专业技能证书能够对接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要以行业标准为引领,对接企业需求。校企要根据最新行业标准、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对接行业岗位实际需求和技术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彰显企业特色,协商共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同时,在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过程中,职业院校与企业的专家要全程共同参与,实现教学内容与培养实践能力的对接。如宁波某技术学院聚焦模具产业需求,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并实践了跨学期、全流程、轮岗法的模具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合理设置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创新创业课程以及企业跟岗和在岗实习课程等,加强了核心职业岗位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实现了学徒班在校学习与企业跟岗“双轨”教学不间断运行。沈阳某技术学院与米其林沈阳某公司进行校企深度合作,组建现代学徒制“米其林班”,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融入课程模块,设置包括岗位技术融合课程、校企文化共建课程、学历企业证书融入课程等,岗位能力标准对接专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校企融合教材,建设基于专业标准融合企业设备技术的应用案例库,将企业文化、岗位技能、社会责任、敬业意识教育与专业课程并行,“米其林班”学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广西某技术学院与广西某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基于集团化办学思维,建立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系统调研分析茶叶企业工作岗位涉及的生产流程、生产安排、技术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了基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学徒素质课程、学徒岗位课程、学徒拓展课程三大模块,帮助学徒树立起专业思想、职业认同等意识,提高了学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拓展其职业岗位能力。

此外,职业院校与企业要依据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对专业技术、精密工艺和特殊技能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课程设计,促进学徒能够真正学习和运用核心技能。在校企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徒的专业技术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拓展培养环节需要校企“双导师”和学徒一起对技术相关问题进行研讨,推动学徒在“双导师”指导下完成任务,实现在岗成才。同时,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要突出对学徒精益求精的品质、职业道德、文化传承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要积极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在岗培训中师徒传承优势,提高学徒的职业素养,促进学徒传承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

(三)动态管理,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平台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和智能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实践教学的路径。职业院校和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共建数字资源平台,提高多维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与机制完善力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化系统管理是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耦合的重要投入点。

在实践教学管理人员配置方面,职业院校的校长与企业董事长负责直接领导,职业院校的二级学院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联合管理,同时还要成立由专业教师、高级技师、工程师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保障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实现校企共管、责任共担。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还需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企业与学徒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制定详细的管理规程和操作流程,加强多维管理机制建设。

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要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合作开发,共建在线学习交流平台、数字化校企教研平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保障校企实践教学管理的持续性与系统性,减少企业培训与职业院校培养之间的物理界限。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共建数字化资源平台,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过程的可视化,及时掌握被培养人的成长状况,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的精准化。如金华某技术学院与中国某投资集团聚焦中小微企业发展,推行“一对多”现代学徒制,以“交流促进融通、交换整合资源、服务提升能力”为理念,构建了资源共享、开放互动的电动工具技术交流平台和网络交互平台,采用“会员制”和“积分制”管理,制定了《现代学徒制管理细则》系列制度及《学徒评价表》《拜师卡》等量表,形成了系统管理制度,保障了现代学徒制的有序实施。唐山某职业技术学院与某集团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教学质量监控,以企业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终结性评价依据,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建设教师、学生、师傅和职工四方共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与企业生产现场设备、学校实训基地配合使用,形成了网络化教学与管理,实现了现代学徒制的信息化。清远某技术学院与广州某美容健身有限公司聚焦校企人才培养规划,建设了基于数据驱动的现代学徒制“智学徒”平台,主要包括日常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构建“智学徒平台+标准体系”的管理方法,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职业院校与企业要围绕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自育人资源的优势与可行性,注重系统规划与部署校企双主体育人空间与人员配置,重视管理机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场地的共建,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协调机制和质量监控系统,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与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多元协作,互聘共用“双导师”队伍

职业院校与企业人员双向流动的关键在于知识与技术在校企之间共享,实现学校教育中的技术与企业生产中的技术同频共振。[18]因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师傅的合作指导。

职业院校和企业协商制定教师(师傅)选拔标准,包括先进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高尚师德与职业素养,通过教师(师傅)选拔标准和自愿原则,选取适合的专业教师和师傅一起合作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职业院校与企业应该共建交流和知识共享平台,建立“教师-师傅”双导师团队。通过丰富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实践教学形式,让师傅走进校园,加强师傅对学生和教学规律的了解,同时让教师走进企业,加强教师对企业岗位、企业文化、最新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推动教师和师傅共同围绕学徒培养、技能提升、工艺创新等内容进行定期研讨,从而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如天津某技术学院与天津某表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培养高端制表匠,打造校企双教学空间与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学校选聘优秀教师承担文化基础课程与机械大类课程的教学,同时选聘数名高级技师联合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钟表类课程的项目教学,企业配备高管和国家级钟表大师、工程师、专职师傅以及兼职师傅完成企业实践教学任务,同时将文化渲染与师傅的言传身教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潜移默化地培育钟表行业突出的“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广西某职业教育集团根据不同茶叶种类技艺学习的需求,严格按照校内配备一位专业教师、企业配备多位专项领域内技能大师的要求,组建形成“1位专业教师+N位企业技能大师”的多导师制教学团队,保障现代学徒制学徒多领域、多技能的培养。广州某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互聘、共用、互培、共育的“双导师”队伍,既有专职岗位实践的校内导师,又有总经理、运营总监、高级管理人员等企业导师,同时企业为每位学徒配备一对一的帮带师傅,校企双导师从知识、技能、素养三个方面确定学徒成长目标、成长计划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在岗现场指导、网络和电话指导、微信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学徒达成成长计划。

另外,职业院校与企业可以聘用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专家进驻校内或企业工作室,促进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协作,为校企师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学生创新创意提供具有强大牵引力的火车头。职业院校与企业两支多元化与互补性师资队伍有利于系统、科学、合理地协作育人,共同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之,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耦合依托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协商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程体系、数字资源平台、“双导师”队伍、教学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协同育人、评价考核链条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学徒培养制度体系。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研究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耦合有益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益于产教融合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益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猜你喜欢
学徒职业院校校企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