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概念小考

2024-05-24 07:27毛必祥
寻根 2024年2期
关键词:蒙藏观念中华民族

毛必祥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目前,学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不足,而厘清这一概念的历史,无疑对于充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之思想来源于晚清时期。而且,这一思想来源与晚清时期的“民族国家”观念关系密切。“民族国家”观念是西方政治思想中关于现代国家建构的一个重要理论,在晚清时期传入中国后,国人对此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接受,尤其是立宪派和革命派,双方在现代国家建构上的设想存在差异,甚至因此产生过激烈的论战。尽管如此,应该看到,辛亥革命后双方观念趋于一致,在融合国内各民族为一个大民族问题上达成共识。

这种“民族国家”观念的最早提倡者,当属清末时期的梁启超。他曾明确提出一种“大民族主义”的思想,即“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具体来说,就是“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此大民族必以汉人为中心点”(汤志钧、汤仁泽编:《梁启超全集》第4集)。中华民国成立后,革命派接受了立宪派所宣扬的具有包容性的“大民族主义”,主张实施“合不同一之民族,使同化为一民族,以为一国民”(精卫:《民族的国民》,《民报》1905年第1号)的政策,以“造成一绝大之民族的国家”(饶怀民编:《刘揆一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五四运动后,这种通过同化形成一个民族的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所以,孙中山提出塑造“大中华民族”的主张,并宣称:“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的目的也。”(《孙中山全集》第5卷)1921年,他在演讲中再次强调:“拿汉族来做中心,使满、蒙、回、藏四族都来同化于我们,并且让那四种民族能够加入我们,有建国底机会,仿效美利坚民族底规模,把汉、满、蒙、回、藏五族同化成一個中华民族,组织成一个民族底国家。”(孙中山:《总理全集》第2集,民智书局,1930年)

尽管以上关于“中华民族”观念的论述不免有大汉族主义的嫌疑,但是,其中所强调的中华民族的整体性问题非常突出,这是不容置疑的。而且,这种整体性的中华民族意识,对此后国人明确提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1930年5月底谭延在南京召开的蒙古会议开幕式上正式提出的。南京国民政府召开蒙古会议,直接原因是为了解决蒙古地区纠纷问题,深层的原因则是为了强化该地区的中华民族认同,抵御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

欧战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民族自决”主义,在弱小民族地区得到广泛的响应。然而,在帝国主义者的作用下,这一主义逐渐成为他们侵略、分裂别国的工具,并被国人讽刺为“他决政策”。尽管“民族自决”观念对于激起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得不承认,它对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形成巨大的挑战。而恰恰在欧战后,“民族自决”观念开始在内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同时,在帝国主义者的误导下,蒙古族群众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随之强化,独立事件亦由此发生。

鉴于此,国民党完成北伐后不久,为应对日俄势力利用“民族自决”威胁蒙疆地区的安全,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着手在内蒙古地区宣传“中华民族”观念。于是,1929年3月,国民党在三大决议中明确表示,蒙藏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地理上及国民经济上则固同为中华民族之一部,而皆处于受帝国主义压迫之地位者也”[《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会重要决议(1929年3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17日,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蒙藏的决议案提出,要提防帝国主义者利用“民族自决”的煽动性宣传,以侵略蒙藏地区,同时强调指出:“阐明蒙藏民族为整个的中华民族之一部,并阐明三民主义为蒙藏民族唯一之救星。”(马大正主编:《民国边政史料汇编》第17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可以说,这一政策的颁布为之后召开的蒙古会议奠定了思想基调。正如在1930年5月29日蒙古会议的开幕式上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所说的:“本会之产生,根据于十八年六月十七日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之决议案。”不难想见,南京国民政府高层在会议期间一定非常注重对“中华民族”观念的宣传。同时,“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在这次会议上被提出,足见其意义非同寻常。

在蒙古会议的开幕式上,谭延作为中央党部代表,在马福祥之后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使用“中华民族”概念达9次之多,而且,明确提出了“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兹截取一段如下:

我们要团结我们四万万同胞而为坚固的富强的蓬勃有生气的新的中华民族,使成为世界上一个自由富强的国家。因为我们总理领导我们革命的目的是这样的伟大,所以我们全中国的人民,尤其是满、蒙、回、藏的同胞,大家当彻底明了这一点,以湔除从前种种的误会,以打破往昔一切的隔阂,而誓遵总理遗教与继续总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达到团结成整个中华民族之目的,而建设起一个自由富强的新中国来……中华民族是整个的,蒙古同胞乃是吾中华民族中之一大部分的人民,在过去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光荣的记载的。

由上可见,谭延提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概念,所强调的是国内各民族融合为一个大民族,同时,反对民族分裂,宣传民族团结。可以说,这是欧战以后“中华民族”意识转向自觉状态的继承与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1930年谭延提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概念以前,在国民党内部已有与之相似的表达。例如,1929年7月,蒋介石在演讲中就提出了“整个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原文如下:

我们晓得世界上每一个民族,当然应该是独立的,各民族应该是平等的。但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是一族的民族,完全是拿汉、满、蒙、回、藏五个种族合起来,成一整个的中华民族。这是历史地理上、文化上都可以证明为必要的。汉、满、蒙、回、藏五个种族联合起来,才叫做中华民族,是整个的,不能分开的。我们的民族主义,对外要保持我们整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不使得有那一部分,受人家的侵略。

其实,上述蒋介石所表达的意思,与“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可以等同的。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概念,是晚清以来“大民族主义”观念,尤其是五四后孙中山“中华民族”观念的继承,是特定时代背景下民族团结思想的集中体现。

由于“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只作为整个开幕式讲话中的一句,而且是在蒙古會议上提出的,受众群体较小,所以,谭延提出这一概念后,并没有像傅斯年将此作为文章标题一样产生更为广泛而强烈的影响。尽管影响有限,但是,这种观念对内蒙古代表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意识,在国民党内部仍然以与之相似的话语表现形式继续传递着。例如,九一八事变前,沈阳地区的《蒙旗旬刊》发文宣称,国内各族加强团结,“造成整个的大中华民族,而打倒帝国主义者之侵略”。九一八事变后,即1931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大家起来揭穿日本的阴谋》,强调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反对日本的分裂行径:

我中华民族为整个的民族,我汉、满、蒙、回、藏五族人民有共同的生死利害的关系,断其一肢,即伤及全体,谁先离开,谁即先亡。只有精诚团结,方能共保整个的国土,东三省是中国半壁江山,东北一亡,全国摇动,日本这种蓄谋已久的诡计,我东省同胞苟稍知日本谋我之狡,五族相同之切,亡国之惨,是断断不会中日人的诡计,断断不会受日人的挑拨离间,断断不会被日人威胁利用!

不久,河南省政府就日本占领东北发布通告,力主民族团结之精神,说:

须知中华民族,系集合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成为一个大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不可分离的,有共同生死利害的关系,如人身然,断其一肢,即伤其全体,谁先离开,谁即先亡。故我中华民族,当兹外患方殷之际,应一心一德,团结一致,共御外侮,共济时艰,尤望我满族同胞,凛守此义,使日人挑拨之毒计,不得实现,则我国或可保全其整个领土,不为朝鲜之续也。

直到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企图以华北自治的方式占领中国领土,傅斯年撰文《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强烈批判日本分裂中国的阴谋。该文发表后,几经转载,使得“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概念为国人所熟知,以至于学界一般认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概念是傅斯年首次提出的。

——————————————————————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蒙藏观念中华民族
关于《白史》的书名与前序后跋①——蒙藏文化交流与交融之一例
维生素的新观念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健康观念治疗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蒙藏教育的推进考察
——以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蒙藏学校创办为中心
台当局裁撤“蒙藏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