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李达的战友情谊

2024-05-24 17:39马国华
世纪风采 2024年5期
关键词:实践论李达马克思主义

马国华

与一些脱党后走向党的对立面的人不同,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虽然曾一度离开了党的队伍,但是一生致力于研究宣传和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李达与毛泽东都是一大代表,也是终身的战友。毛泽东非常喜欢阅读李达的哲学著作,并受到很大启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下面我们就回顾一下这两位老战友的几件往事。

错过去延安的机会 1890年10月2日,李达出生于湖南零陵一户佃农家庭,家境贫寒,兄弟五人中,唯有他获得了读书机会。他两次到日本留学,在日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东京到上海,李达完成了从一个爱国青年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1920年,李达回到上海后认识了陈独秀,并和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等人一起,创建了中共第一个早期组织。作为中共上海发起组代理书记,李达主编党的秘密刊物《共产党》月刊,第一次在中国竖起“共产党”的大旗。在一大选举的三人中央局中,李达任宣传主任,承担起党的宣传工作重任。

就是在一大会议上,毛泽东认识了学识渊博、理论深厚的李达,奠定了两人一生互相信任的战友情谊。二大后不久,1922年11月,李达应毛泽东邀请去湖南自修大学担任校长,与毛泽东一家一起住在长沙清水塘。两人之间共同话题很多,工作上默契有加,生活上相互扶持,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并肩奋斗。湖南自修大学是一所专门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李达到来以后,毛泽东专门向大家介绍说:“李先生曾任党的宣传主任,马列主义水平很高,特请他来担任校长,帮助大家学习马列主义。”李达作为当时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上任后一边撰写文章宣传马列主义,一边主持校务、教学工作,还亲自编写教材并为学生上课,协助毛泽东培养了很多革命人才。

1923年,李达因和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观点不和,选择了脱党。虽然脱党,但李达仍然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湖南自修大学被湖南军阀赵恒惕强行关闭后,李达到了湖南大学担任教授,教的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进步师生称誉为“带翅膀的”(以“飞”喻“非”)布尔什维克红色教授。1927年,李达应邀到毛泽东在武昌举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给学员讲授“社会科学概论”。李达逐渐认识到,理论研究也是革命斗争的重要内容,自己擅长的就是理论研究。他将提高国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

大革命失败后,李达先后辗转武昌、上海、北平、湖南、广西等地的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写出了《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经济学大纲》《社会学大纲》等著作。后来,他还专门给当时在延安的毛泽东寄了一本《社会学大纲》。毛泽东在陕北阴暗的窑洞里,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亮,看了整整十遍,大为赞赏,称这本书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教科书”,并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号召所有的党员干部都来学习这本书。

1939年,李达受冯玉祥的邀请前往张家口、泰安和重庆三地,为他的部下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与周恩来知道以后,专门委托李达的一个学生去问他是否愿意去延安,李达当即表示:“只要有一碗饭吃,我都愿意去。”

但当时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之一博古却误会了李达的意思,他认为李达是想和党谈条件,于是十分生气地说:“去延安干革命,还讲什么条件!”于是李达错失了去延安的机会,于1939年9月离开重庆。周恩来知道后气愤地说:“干革命难道就不吃饭吗?李达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无条件地愿意去延安嘛!”毛泽东对此也感到十分惋惜。

受邀北上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派人给在湖南大学任教的老战友李达带信,请他速去解放区参加重要工作。因为送信人要穿过敌占区,所以信中特意用了“暗语”:“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

这封信写得很巧妙。李达收到密信后,高兴得彻夜未眠,但当时正息严重胃病暂时未能成行。

不久他又收到一封来自香港的电报,上写:“董事長有事相商,盼即来港。”

1948年冬至1949年初春,毛泽东曾三次电示中共中央华南局护送李达去解放区。1949年4月16日深夜,李达在华南局所派专人的护送下,离开长沙去香港,然后乘英国商船抵达天津。1949年5月14日,李达与200多名民主人士一起,辗转数千里到达了北平,住在城里的北京饭店。5月18日,李达接到了中央办公厅打来的电话:邀请自己前往香山双清别墅,毛主席请他做客并长谈。李达接听完电话后,就开始匆匆地收拾自己,早早地吃过晚饭,在房间里等候人来接他。

当晚7点左右,一辆小轿车来到了北京饭店,载着李达直奔北京香山。等李达来到双清别墅的时候,毛泽东早已站在门口迎接了。毛泽东热情又主动地向李达伸出手,说道:“鹤鸣兄,多年不见,你可好吗?”李达当即快走几步,上前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的手,感慨万分地说道:“润之,你还是那样热情、奔放和乐观啊!”让李达分外感动的是毛泽东对两人几十年前的往事记得很清楚,两人从过去聊到现在,谈话的涉及面非常之广。

当时李达来到毛泽东家里的时间已然不早,两人一番长谈很快就到了深夜。由于多天的长途跋涉身体劳累,李达渐渐有了些困意。毛泽东见状便挽留李达在白己的床上休息。

毛泽东有通宵工作的习惯。

当李达询问他难道不睡觉时,毛泽东答道:“多年来我养成了熬夜的习惯,白天休息,晚上工作,我才刚刚上班呢!”毛泽东说完这些,困倦的李达也不客气,心安理得地躺在了毛泽东那张虽然简朴但是十分宽大的木板床上睡着了。待他醒来,已是清晨,毛泽东还坐在办公桌前批阅文件。

特批重新入党 1949年9月,李达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实现了最初的理想,心情非常舒畅。1949年11月,毛泽东邀请李达来中南海家中做客。在这一次谈话中,李达真诚地提出了再次入党的请求。这一天不仅有毛泽东、李达二人,还有刘少奇、林伯渠、李维汉等老朋友。

事情虽然过去多年,但李达还是为自己当年的鲁莽作了一番检讨。

对于李达的入党申请,毛泽东感慨地说道:“鹤鸣兄,你早年离开了党,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不对的。但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你现在能认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也是很好的!”

其实毛泽东非常清楚李达的为人,也清楚李达这些年来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所作的贡献,于公于私对于李达提出的入党申请,他都是举双手赞成的。就这样,毛泽东同意了李达的入党申请,在座的李维汉、刘少奇、林伯渠等人也都表示赞同。没多久,在毛泽东、李维汉、张庆孚的见证和刘少奇的介绍下,李达重新入党。

离开党组织26年,李达自称是“守寡”的日子。这时他激动又风趣地说:“从此我‘守寡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我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担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本来,党中央和毛泽东希望李达留在北京工作,李达却觉得不一定能适应机关环境,多次要求回湖南继续从事高等教育工作。1949年12月2日,李达被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他也是被中央人民政府最早任命的大学校长之一。

当时的亲历者、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大学的第一届学生会主席李传秾回忆,他曾大胆向校长李达提议将湖南大学改名为毛泽东大学,并以湖南大学学生会的名义将建议写入一封未封口的信里,托李达转交毛泽东。李达非常开明,在一次与毛泽东吃饭时将这封信交给了他。毛泽东看后笑着说:“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不得以领导人的名字命名。”李达随即又请毛泽东为湖南大学题写校名,毛泽东爽快地答应了。

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应李达的请求,题写了三个校名供湖南大学选择,同时他在回函中写道:“鹤鸣兄:校名照写如另纸,未知是否合用?我不会写更大的宇,你们自己去放大。顺祝健康!”

致力于阐释毛泽东思想 李达把认真学习、积极宣传、准确解释毛泽东思想当作自己的光荣职责。1950年12月,毛泽东的《实践论》重新发表。他怀着对毛泽东思想的崇敬心情,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宣传这篇光辉著作,半年时间,就撰写出《<实践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础》《怎样学习(实践论>》《(实践论>学习提纲》等文章和《(实践论>解说》一书,还为湖南大学师生作了《关于学习(实践论)》《怎样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报告。这些论著和报告,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实践论》的基本观点,论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他在《(实践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础》的长文里,专门写了一节“《实践论》发展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具体论证了这一点。这篇论文作为篇首收入《(实践论)解说》一书中。他指出,《实践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础,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

这是中国革命行动的理论,是毛泽东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科学总结”,因而“是一个极其富有指导意义的革命文献”。“我们应当把它当为一个革命行动的指南来学习。”为了准确地阐释毛泽东思想,他把打印本寄给毛泽东审阅。毛澤东在百忙中亲笔作了一些修改,并于1951年3月2日给李达回信,称赞:“这个解说极好,对于用通俗语言宣传唯物论有很大作用。”还鼓励李达说:“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通俗宣传,过去做得太少,而这是广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学生的迫切需要,希望你多写些文章。”

1952年4月,毛泽东的另一篇哲学著作《矛盾论》重新发表,李达又用了半年时间,撰写了《(矛盾论)解说》,并寄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及时回信,特地告诉他说,《矛盾论》的原文中“无论什么矛盾,也无论在什么时候,矛盾着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

这一句话中的“也无论在什么时候”八个字应删。并且指出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版时,已将这八个字删去,请李达在解说时加以注意。为了深刻阐述《矛盾论》的基本思想和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李达还撰写了《(矛盾论>——中国革命的辩证法》《(矛盾论)——革命行动和科学研究的指南》等论文。

1961年,李达在庐山休养,再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邀请他来自己的住所谈话,谈话中再一次肯定了李达《社会学大纲》的指导性意义,提出修订再版。但是当时的李达年事已高,虽然受到主席的肯定内心感到十分高兴,但依旧如实说道:“我的精力已经不济,写字手颤得很,怕是不行了。”毛泽东听完点了点头,提出李达可以从武汉大学找几个得力助手来帮助他搞。在毛泽东的鼓励下,李达最终还是修改了《社会学大纲》,之后又主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论证唯物辩证法,下卷论证唯物史观。

这本论著于1965年完成,一完成李达就把送审本寄给了毛泽东阅读。这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晟终在1978年问世,并以《唯物辩证法大纲》为名正式出版。这一年,距离李达逝世已经过去了12年。

理论界的鲁迅 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大家都称毛泽东为毛委员。担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开始到解放前后,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几乎都称他为毛主席。1953年2月,李达出任武汉大学校长。毛泽东和李达在武汉东湖见面时,李达也想改口喊“毛主席”,可又不习惯,便一连“毛主、毛主”地说了好几次,“席”字怎么也叫不出来。毛泽东说:“你主、主、主什么?我从前叫过你李主任吗?现在叫你李校长好不好?

你过去不是叫我润之,我叫你鹤鸣兄?”他们落座后,李达说:“我很遗憾,没有同你上井冈山,没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说:“你遗憾什么?你是黑旋风李逵,你比他厉害,他只有两板斧,你有三板斧。你既有李逵之大忠,大义、大勇,还比他多一个大智。

你从‘五四时期,直到全国解放,都是理论界的黑旋风,胡适、梁启超、张东荪、江亢虎这些‘大人物,哪个没挨过你的‘板斧?你在理论界跟鲁迅一样。”送走李达后,在场的时任湖北省委秘书长、毛泽东视察湖北期间被指定为毛泽东秘书的梅白乘兴问:“主席,您能否公开评价一下李达同志,把您刚才的话发表出去?”毛泽东说:“他是理论界的鲁迅,还要我评价什么?历史自有公论。”

1958年,湖北省委撰写了《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的文章,打了清样送给李达看,李达提了意见。其实这篇文章是经过了毛泽东的,毛泽东是主张“超”马克思的。他让梅白请教李达。李达说:“马克思死了,怎么超?恩格斯也没有说过‘超嘛!比如屈原的《离骚》,你怎么超?应当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最初是学习(包括读书和运用),发展是学习的必然结果。针对我们目前党的情况,一是普及不够,一是头脑发热,还是应当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李达快言快语,一“板斧”把毛泽东的主张砍掉了。

李达与毛泽东是战友和诤友,他非常尊重和敬佩毛泽东,无论是在领袖才能还是学识上,都视其为难得的人生知己。但李达不为贤者讳,不为尊者隐,甚至直言批评过毛泽东。1958年“大跃进”高潮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口号传遍了湖北各地。这一句让湖北人民信心倍增的口号,却让李达看到了其背后的隐患。李达着急地找到了梅白,对他说道:“小梅,这第一句口号是表示决心的,问题不大,但是这第二句口号是主观唯心主义,属于哲学问题,你得带我去见润之!”

李达见到了在此视察的毛泽东,两位老友发生了一次激烈争执。一见面,李达就问毛泽东这句话通不通。他痛心地指出,当时吹嘘的高指标是唯心主义的产物。

在座的人都被李达的话吓坏了。

毛泽东以长征和飞机火车的诞生为倒,来说明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克服看起来不可能克服的困难。李达随即直接反驳道,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一定条件,最终会有一个极限。这个口号含有无限放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意思,这样会陷入主观唯心主义。两人就这句口号继续争论,最后这一对老友还是各执己见。李达临走时又对毛泽东说:“现在你头脑太热!

你应该冷下来!”

梅白送走李达回到东湖宾馆后,毛泽东还在会客室里思考着什么。他一见到梅白,便说:“今天我们两个老家伙都很不冷静,这在你们青年同志面前示范作用不好。我肝火大,他比我更大。我是压制自己,要不可真的跟鹤鸣兄干了起来。”随后,他又说:“我记得孔子说过‘六十而耳顺。刚才,听了鹤鸣兄的话很逆耳。过去,我写文章时,多次提出要洗刷唯心主义精神,可事情一急起来,也有些犯唯心论……你还可以转告他,我感谢他的逆耳忠言。”事后梅白将毛泽东的话转告给了李达,李达激动地说道:“还是润之的气量大,以后见面时,我会向润之说清楚的!”

一封特殊的信件 1961年开始至“文革”前夕,李达经受脑溢血、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折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唯物辩证法大纲》的编写工作奋斗着。他特意留下遗嘱给助手们,希望他们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这封遗嘱足以证明李达是一个坚持真理、不屈不挠的伟大理论家、教育家。

“文革”开始后,坚持真理敢于直言的李达,像一位勇士一样针对社会上的浮夸风现象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批评,然而却因此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受到错误的批判。不久,毛泽东南下视察武汉,消息传到当地,李达的一些老友认为这正是一个向毛泽东反映问题的好时机,就劝说李达去找他说明一下自己的情况,以解决当前的困境。经历大风大浪的李达思虑再三之后,用凝重的笔触给毛泽东写下了一封特殊的信件,并托人送往毛泽东处:“主席:我有难,请救我一命。”

李达的这封信件,主要内容只有几个字,却字字千斤重,字里行间充满了悲壮。当毛泽东看到这封信后,深知其中的深意,当即用粗红铅笔作出批示:“陶铸阅后,转任重同志酌处。”陶铸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他接到这一批示后,随即要求主持湖北工作的王任重给予妥善安排,以解决李达当前的困境。然而这一批示来得还是太晚了,此时的李达已经病情加重,陷入半昏迷状态。1966年8月24日,76歲的李达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1980年1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给李达彻底平反、恢复党籍的决定。

胡乔木用短短十六个字高度评价李达:“坚持真理,不屈不挠。

身体力行,万世师表。”这是对李达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无所畏惧地捍卫真理,不随波逐流精神的高度肯定。李达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理论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者系天津市红桥区党史宣讲员) 责任编辑:时攀

猜你喜欢
实践论李达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实践论(节选)
《实践论》的时代价值刍议——学习毛泽东实践观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