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石改编钢琴作品《娱乐升平》和《雨打芭蕉》演奏分析

2024-05-23 14:34魏鹂娆
关键词:芭蕉调性乐句

魏鹂娆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音乐系,广东 广州 510303)

《娱乐升平》和《雨打芭蕉》这两首改编的钢琴作品是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刘天石在2006年发布的作品。虽然是改编的钢琴作品,但其中并没有刻意的对照国乐原始的编配组合,而是将主旋律部分保留了下来,依照钢琴乐器的性能与特点进行织体的写作。在调式方面运用了不同宫音系统的转调来增添色彩,和声方面有很多四五度叠置的传统民族元素,同时又借鉴了西方和声的色彩。作品中带有明显的“岭南文化”特征,其巧妙的表现了岭南音乐文化特征,包括开放性和包容性、传统性和创新性、自娱性和高雅性、坚忍性和幽默性、灵活性和轻巧性、平民性和世俗性。两首作品在创作中均借鉴了岭南地区的民间曲调,悠扬顿挫的旋律充分反映了下岭南地区人民的精神面貌、理想追求和人文情怀。

一、《娱乐升平》的音乐分析和演奏分析

《娱乐升平》是广东音乐著名的代表作,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据传是丘鹤俦的作品。丘鹤俦是著名的音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广东音乐的启蒙者和发展者”。这首《娱乐升平》是一首代表性的岭南风格钢琴曲,其风格清新活泼、思想乐观向上,旋律流畅轻快、音调明亮昂扬,将岭南地区的宁静与生机完美地融入音乐中,将娱乐升平的景象生动展现,寓意着盛世平安,欢乐祥和。在众多的演奏版本中,流传度最高,最广为人知的是高胡大师余其伟为代表组建的五架头组合演奏的版本。

1.音乐元素的融合

这首作品是根据广东传统音乐《娱乐升平》中的部分主题旋律重新编排为钢琴独奏,其中主旋律模仿了广东高胡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韵味,高胡的音色清脆高亢,犹如女高音一般有着特别丰富的表现力,并经常以华彩的方式演奏主旋律,并且能把主旋律按照情感的需要加以装饰。作品通过模仿高胡的旋律和节奏,依照钢琴乐器性能与特点进行织体写作,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全曲旋律风格统一,符合中国器乐曲的独特气质,乐句清晰,乐句衔接紧密、一气呵成,风格上相对于国乐版本五架头演奏的更加有创新和突破。全曲的主要调式调性为D宫调式,中段转成F宫调,再现段调式调性又转回到了D宫调式,并在结尾处停到A徵音上,而形成A徵调式。曲中传达了广东地区的深厚文化传统,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活力和变革。这一平衡使作品既具有历史感,又与现代观众产生共鸣。

2.作品结构呈现

减缩再现单三部曲式一级曲式结构A二级曲式结构aa1bcd(c)ef起止小节1-1011-3031-4243-5354-6869-8182-97小节数10201211151316调性D宫一级曲式结构BA尾声二级曲式结构gg1假再现f起止小节98-105106-113114-124125-140141-149小节数885+6169调性F宫D宫

全曲拍子为四二拍,整体呈现出了具有带减缩再现意义的单三部曲式结构,但是从规模上看,A段由7句不等长的乐句构成,有97小节的长度规模,相对传统意义上的单三部曲式的首部规模长度有差别,这也体现出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曲式的灵活性。用112的速度演奏出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中段速度变化为70,再现段又回到了112的速度。A部分采用广东音乐的传统旋律,运用了D宫调式。B部分主题素材是由作曲家有感而发创作,与呈示部形成具有对比性的追忆画面的主题,调性转调到了F宫,速度上相对呈示部放缓了许多。最后具有减缩意义的再现段(125-140)调性回归到了D宫调式,但是主题材料并没有完全的再现a句的主题,而是直接接f句的主题材料,在141小节以尾声的形式再现了a句主题材料形成倒装再现的效果,渐慢渐弱的结束全曲,达到总结概括的效果。

3.作品演奏分析。

黎英海先生认为:“就乐器而言,钢琴音色是单一的,但通过不同的演奏法、不同的触键、不同的踏板用法以及音区、音量等方面的对比,完全可以产生不同音色的联想。”在钢琴演奏中,多变的触键、丰富的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来说非常关键。这首《娱乐升平》中,作曲家自述主要的音响来源是具有广东特色的五架头组合。五架头代表五种乐器的组合,国乐大师余其伟演奏的版本包括二弦、笛子、扬琴、竹提琴、小三弦。演奏《娱乐升平》需要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手指技巧,因为它融合了广东音乐的传统演奏技法,如滚簧音、鸣滩音等,与西洋音乐的技巧要求,如快速的音阶、和声弹奏等。谱例1

1-30小节情绪为活泼诙谐地,这一部分由四组波音开头引领的乐句组成,波音的运用既俏皮幽默又富有市井的烟火气息。在谱例1中,主题部分第一句(1-10小节)从D宫调式开始,上下声部相隔两个八度演奏同样的旋律,模仿了两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高音声部在模仿笛子的声音,低音声部在模仿拉弦乐器。为表现出曲调欢快、活泼的个性,速度可稍快。在弹奏单音的主旋律时,手指触键要干净利落,富有弹性,指尖下键后立即抬起,手掌关节指挥手指弹奏,音质饱满,音量均匀,充分调动手腕的积极性,运用手腕左右协调能力构建出乐句的起伏和方向感。在第一部分中出现了三次带有“>”(重音记号)的音符,并且前两次都是在节拍的弱拍位置,打破了原有的节拍重音,在听觉上给音乐增添了意料之外的动力感。在演奏上,和弦音应将掌关节和手指第一关节撑牢,手指位置固定,再由腕关节、适当的肘关节的带动通过掷、击等动作完成。在第30小节,最后一个和弦与前面的音想距较远,在演奏者处理不当时,这个音与前面时值相同的音比较往往不是弹得太弱,就是太强。这一错误市场出现,我们要特别注意避免。谱例2

从43-59小节高音声部也出现了连续的和弦弹奏,此时旋律和力度上逐渐在推向第一个“高潮”部分,带重音记号的和弦演奏触键要深、力度要大、指尖牢固支撑、充分调动前臂、肘关节和肩关节的力量使其发出通透、集中有共鸣的声音。触键时手臂、手指积蓄的力量在一瞬间爆发出来,触键后立刻放松,在和弦转换时,手指所固定的位置也随之闪电般地变换。注意所有的声音必须同时发声,尽力做到所有的音符力度均匀,大指不要加重,并稍微加强小指演奏的旋律音,使高音声部的线条清晰的流露出来。

谱例3

从98小节开始调式转到F宫调式,音乐情绪由欢快活泼转为深沉、追忆地。从98-105小节,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同时采用复调的形式,两个声部都有持续的保留音,弹奏两个声部的旋律时头脑中要有复调的概念,双手的旋律线条应具有深沉的歌唱性。双手的小指旋律音触键后即刻放松,仅保留不让键盘抬起来的力量,并将手掌的重心转移到另一个声部上。在高音声部的下声部出现了大篇幅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衬托出主旋律的委婉缠绵,音乐充满忧伤和追忆的色彩。在弹奏时,右手的上声部旋律悠长抒情,音色纤细柔美,下方十六分音符的弹奏手指在发出声音之前已经贴在键盘上并控制好音量,演奏时注意手指指尖略微伸展,使用指肚部位触键,充分利用手指细腻的感觉神经表现出柔美的音色。将旋律线条和手腕动作融为一体,使听觉上感觉是一条连绵不断的线,营造出透亮流动的音色,其中声音音质要均匀,音量不宜起伏过大。在转换音区的时候,适当的运用手腕带动,用手指肉垫部分触键,以增大手指触键面积来增强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

谱例4

从106-121小节,左手出现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跑动旋律,手腕小幅度旋转,手掌打开,感受力量在指尖之间的转移,奏后马上离键,应掌握好准确的节奏,并随着音符高度的起伏演奏出具体的旋律线条,声音发展有明确的方向感。从124-149小节,音乐进入尾声部分,调式回到了开头的D宫调式,情绪热情洋溢,将欢呼雀跃的情感推向顶峰。

二、《雨打芭蕉》的音乐分析和演奏分析

《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的传统曲目,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由丘鹤俦编著的《弦歌必读》。作曲家用欢快清新的旋律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工笔精细、极富南国情趣的雨景图。乐曲描绘了初夏时节,正当人们结伴劳作之时,忽遇乌云密布,雨水滴落在摇曳生姿的芭蕉叶上变成动人的声响,表现了在一片片茂密的芭蕉林中,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首作品当中,芭蕉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作者用清新质朴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雨打芭蕉的喜爱,对未来的憧憬以及与恶势力的斗争精神。作者希望青年们以芭蕉叶为榜样,为革命奉献自己的激情与力量。

1.作品的曲式结构图:

呈示部乐段AAB乐句引子aba1cde起止小节1-34-1213-2021-2829-3637-4647-64小节数398881018调性降G宫降D宫降G宫降D宫降C宫-降D宫降D徵中部乐段CCD乐句fgfhij起止小节65-7273-8081-9596-103104-111112-121小节数88158810调性降d商降D宫降D宫降D徵降D徵降D徵再现部乐段AB乐句准备再现ab+c起止小节122-139140-148149-160161-182小节数1894+817+5调性降D宫降G宫

新编的钢琴独奏《雨打芭蕉》是根据国乐版本演奏的广东传统音乐《雨打芭蕉》保留部分主题旋律重新编配成的钢琴独奏,全曲织体主要以复调写作技术为主,在曲子中不免能看得出类似有二部创意曲的自由对位技术,左右手各自的旋律走向以反向与斜向为主,而凸显出对位线条的独立性,更能够清楚的表现出不同旋律的对位效果。全曲旋律风格统一,符合中国器乐曲的独特气质,乐句清晰,乐句衔接紧密、一气呵成,旋律的连绵发展而形成乐段的模糊。节奏方面以八分音符的均等型节奏为主要,少量的十六八节奏与四十六的快速的音阶琶音等节奏材料为辅。全曲的主要调式调性为降G宫,并且每句的落音都是在降D音上。和声方面使用具有传统民族元素的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又借鉴了西方和声的色彩,其中也包括低音下行二度音阶线条的和声进行穿插在乐曲中。全曲拍子为四二拍,速度为118的快板速度,结构类似具有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但是中部与呈示部的旋律性格区别不大,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复三部加强中部与两端的对比略有差别。

在A段(4-20)中,乐句感鲜明,a句(4-12)在乐句内部又能够明显的划分前4小节后5小节前短后长的的两个乐节,落在属音降D徵音上。b句(13-20)在乐句内部能划分出两个4小节的乐节,前乐节的调式调性转到了降D宫调式中,后乐节又转回降G宫,并落到了主音上而形成短暂的收拢感。在A1段(21-36)中,a1句(21-28)乐句内部依然能划分出两个4小节的乐节,后乐节又转到了降D宫调式中持续到c句(29-36)结束。

在B段(37-64)中,分为两句,规模长度上相对A段扩大了,37-38小节使用了降C宫五声调式的音阶模仿古筝的刮奏。42-46小节使用了模进的手法使得调式调性又转回了降D宫调式中,并且左手低音线条呈下行二度音阶,也体现了西方的线性低音的和声色彩效果。在第47小节-50小节的左手旋律更像是对43小节的音高素材的模仿,更加能够体现出广东传统音乐与模仿对位法的融合。

中部与呈示部的规模相当,调式调性主要还是围绕着降D为主音的旋宫转调手法进行布局。并且中部的主题材料也能找到与第一部分有些许联系的旋律,88-92小节左手低音使用了西方和声色彩的下行半音线条。96-97小节是对38-39小节的模仿,左手原样再现,右手略有不同,在122-139小节,左手再次出现的下行半音线条与左手第二拍的下行二度线条构成成基本以大三度音程关系的下行双线条,中间的和声层相对应也不同的离调效果,为再现做好准备。

在140小节减缩再现A段的主题,140-152小节旋律基本原样再现了4-16小节的旋律,左手旋律进行了变奏,153-177小节原样再现了29-53小节,178小节至结尾以补充充当扩展向上双音分解和弦结束全曲。结构方面来分析,《雨打芭蕉》也采用了ABA的曲式,A部分包含了传统广东音乐的旋律和民间音乐的特点,如模拟雨声的音符。B部分引入了更加复杂的和声结构和快速的音符,以表现雨打芭蕉的情景。A部分的再现带来回旋的感觉,使整首曲子具有统一性。它的结构反映了广东音乐的叙事性特点。它通过音乐表达雨滴撞击芭蕉叶的情景,A部分带来了雨声的模拟,而B部分则展现了雨势逐渐增大的情感波动,最后回到A部分,使整个故事得以完整讲述。

2作品演奏分析

谱例5

引子部分(1-3小节)以自由地速度演奏,由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描绘了下雨前冷色调灰白的云层,营造了一片水汽氤氲的景象。第一小节力度上的渐强好像将镜头从远处拉近,把听众带到了茂密的芭蕉林下。第二小节开始钢琴在中高音区演奏由慢到快的高低两个八度的左右手交替八度音反复而形象的描绘雨水拍打芭蕉树的画面感。在演奏这个开头的时候,要关注作品的岭南风格和韵味,应感受是模仿某一种拨弦乐器,不必弹得过于死板,从慢到快,如行云流水一般。演奏时注意音色要均匀,逐渐有规律的加速。

4-36小节中高音声部以持续的旋律线条和不定时的保持音将主题以复调的形式展开。在作曲家的手稿中高声部旋律几乎没有做任何的演奏提示,但是一部作品无论在节奏、风格乃至曲式方面都存在这人们能够感受并认识的细微变化,即一定的美学原则。因为作曲家不会给作曲家不会给每一个小节都标明自己的意图,这样过于繁琐并且会影响谱面的清晰。众所周知,每一个乐句都有一个“高潮”,在演奏速度中也时常会有一点儿朝着这一“制高点”前进的感觉,力度上也会因此而略有增强。从“高潮”到乐句的结束,情况恰恰相反。

谱例6

在这一部分,可以划分为四句。第一句是从4-12小节,4-7小节高音声部的主旋律宜采用连奏的手法,运用贴键的方法演奏连奏可理解为将重力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一个手指。在弹奏连奏的同时注意演奏出乐句的“高潮”和方向感。在突出右手灵动秀气的旋律的同时,应注意左手的对题旋律也要尽量演奏的连贯流畅,使手掌的重心不断在手指指尖转移。8-13小节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好像对唱一般,主题和对题的演奏应把握好旋律在节奏上的韵律感和线条的流动性,突出和声色彩。

谱例7

第二句是从13-20小节,在第一部分有7处前倚音的演奏,倚音的运用能够营造一种轻盈的效果,让音乐曲子变得悠长而灵动。倚音的演奏务必自然,追求纤细柔美的音色,圆滑的解决进入相邻的主音。弹奏时注意将手和手臂放松,不要太用力,指尖离琴键越近越好,因为这样更容易掌控音量的变化,倚音的弹奏在力度和表情上要向主音靠拢。第三句是从21-28小节,此句中两次出现倚音加花,练习时可先去掉倚音,找出主要的旋律线条后,再完整演奏。第四句29-36小节,此处注意把控力度上的起伏和乐句之间的对比,由MP到MF再到结束时的PD的力度,注意声音的把控与对比。

谱例8

37-64小节音乐情绪转为抒情和欢快相交替。37-39小节大和弦和十六分音符的齐奏应具有悠扬的歌唱性,和弦的声部演奏中应注意手指整齐的贴键慢速压下去弹奏,声音要饱满而不急躁,用手指的指腹部位触键,手指尽量伸平,每个音都要做到有准备的下键。通过肩、臂、肘、手腕集中地将力量传达到手指,用“推”“揉”的方式演奏。64-102小节中出现了大量的双手或交替演奏或者单手完成的十六分音符连奏。演奏要求快速而精准的指法,以确保音乐的流畅性和情感表达。每组的第一个音符应适当离键,有控制的下键,并用手臂带动将力量在指尖之间传递,其余的音符均贴键弹奏,用轻柔的指力勾勒和抚奏琴键,在每一句内适度的作出渐强和渐弱。手腕在手指弹奏过程中应积极联合手臂,应用手指到位的原则,以帮助每个手指达到最佳位置,并做好节奏的律动。

总之,岭南音乐的特点包括旋律优美、韵味浓厚、节奏多样等,融合了多元的音乐传统,这些元素包括南方的民间乐器、地方音乐主题、方言歌曲、以及地方传统故事等,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作曲家们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钢琴曲中,赋予了音乐以岭南的独特的地方特色风格特点,促进了岭南音乐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芭蕉调性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雨打芭蕉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
调性音乐中“非结构因素”的延长与扩张——以所选的李斯特作品为例
等闲托谁题芭蕉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