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译的误译类型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4-05-23 14:34陈丽珠
关键词:译者

陈丽珠,刘 龙

(武汉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武汉 湖北 430205)

在翻译活动中,任何译者无法保证百分之百完全准确,总会碰到缺少背景知识、双语能力不足、或缺乏敬业精神等因素造成误译甚至谬译,外宣翻译也不例外。那何为误译?谢天振(2003)在《翻译研究新视野》中说明“误译”即“错译”。[1]方梦之(2004)在《译学词典》中对误译的解释:在文化上、文字上偏离原文本,通常由译者理解不当造成。[2]吴育红、刘雅峰(2014)指出,曾任外文局局长的段连城先生将外宣的误译分成两种类型:“甲型病状”(包括“白字连篇、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以及“乙型病状”(即译本拼写、语法无误,但外国读者颇为费解甚至读不懂)。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外宣误译展开研究。许多学者从2011-2016年开始研究外宣翻译及其误译,但这类文章所举出的误译例子距今已过很久或部分例子被有关部门修改订正了,却依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学者王秀华(2015)分析赣南苏区红色旅游英译资料的误译;[4]卢小军(2011)略论我国外宣翻译的误译类型及其成因;[5]李学芹(2014)从适应选择理论视角下探析外宣翻译的失误及成因。[6]部分学者结合某一理论研究外宣误译现象或成因。李颖(2020)从在功能主义视角下透析红色景区外宣资料的误译。[7]

近五年来,有关地方外宣误译的研究论文并不丰富,很少有研究对错译进行修改或及提供应对外宣误译的策略。发展至今,笔者在火车站、酒店、景区等地还能见到错译、拼写错误、用词不当、中式英语等错误,可见,外宣翻译的误译及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存在,还未得到有效解决。本研究先阐明外宣误译的标准,再以景区、路标、机场、火车站等地方近三年外宣误译材料,从语言维度、语用维度、文化差异维度分析地方外宣误译,同时辅以跨文化视角对部分地方外宣翻译材料进行修改。此次研究旨在探究总结外宣翻译的误译类型,为克服外宣误译提供应对策略,以及丰富今后外宣翻译研究。

一、外宣翻译的误译类型

(一)跨文化视域下语言的外宣误译

1.过分直译

译者完全忽略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差异,按照中国文化的立场和中式思维出发进行外宣翻译,未参照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导致译本过于冗长,有时候甚至还会产生相反的表达效果,影响表达力度。下表列举一些常见误译。

表一

2.辞藻堆砌

这类误译在于汉语喜欢使用华丽的辞藻, 常常引用诗词、名句以及经典著作中的语句,讲究音韵,充分展现汉语语言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让人感觉文采斐然。然而在西方人读者看来, 这种文风是夸张,累赘,直接弃读。例如:

表二

曾经一位外国人阅读完后给出评价: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发笑,因为首先文字就充满了错误。可见这样的译本完全无法达到对外宣传、交流目的。

3.中式英语

所谓中式英语只翻译汉语的字面意思翻译,译文不仅不符合英语语言的特征,而且有明显的汉语特征。例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男厕所标识“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处理成“A Small Step Forward. A Big Step Forward”。万达广场男厕所标识“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处理成“A Small Step Forward, One Step Civilization”,这种翻译错误比比皆是,这样翻译目标读者会联想到上厕所和文明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会进一步造成误会。这种机械的对等和死译,不仅完全没良好的对外宣传,有时反而会让目标读者误解。中式英语是译者受母语干扰所致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会出现“死译”现象。而国外一般都是直接表达,简洁明了,如,向前一小步,基本上就是 “please stand closer to the plate”, 或者幽默风趣的版本:“Our aim is to keep this bathroom clean. Gentlemen, your aim will help. Stand closer; it”s shorter than you think.”或者强晓(2021:70)认为 “We aim to keep this bathroom clean. Your aim will help.”

MTX的不良反应[13-17]常发生在胃肠道,如恶心、厌食,以及少数胃炎、腹泻。更加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脏毒性、肝纤维化、肝硬化、骨髓抑制及少数过敏性肺炎、机会性感染。MTX经肾脏代谢,其毒性会影响肾脏功能或导致脱水症。MTX可致流产、胎儿畸形,是目前唯一一个完全禁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的免疫抑制剂。尚无有关长期使用MTX导致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风险升高的报道。MTX用药期间应监测血药浓度、血常规、肝功能,并每天补充叶酸1~5 mg以预防因细胞内叶酸消耗导致的一系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巨幼细胞性贫血,同时可有效改善胃肠道症状。

例如,河南振宇红色教育馆,翻译成“HENAN ZHENYU RED EDUCATION MUSEUM”,红色教育翻译成“RED EDUCATION”。红色教育这里是指中国人革命战争年代,先辈所创造的革命历史,革命模范、敢为人先等革命精神等,直接翻译成“RED EDUCATION”无法传达这种革命先辈们的贡献和成就,继而可以改译成“Education on Revolutionary History”。例如福建福州市著名菜肴“佛跳墙”直接按照字面翻译成“God uses VPN”,这种翻译完成按照“佛”、“跳”、“墙”,完全死译,不仅不能介绍这道著名的菜肴,而且会让外国人无法理解这道菜,无法达到饮食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陈家基(1993)指出菜品以传说,典故命名者,按照“写实”型菜名译法,直接译出该菜的原料及烹饪方式,括号后加上该菜名的直译。笔者最后修改成“A cuisine with lots of high-quality seafood cooked in embers” (Fotiaoqiang, or Buddha jumps from the wall)。

(二)跨文化视域下语用的外宣误译

1.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是外宣翻译中常见,但是最不该犯的错误。如若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出现单词拼写错误,这样会让读者怀疑译者的翻译水平、专业知识和素养,更为严重的是会让目标读者对外宣翻译大打折扣,不利于跨文化交流。例如,武汉的“品聚德”包装袋上的“北京烤鸭”翻译成Beijing Dack,此处Dack拼写错误,这样的“Beijing Dack”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应改为“Beijing Duck”。再如,公寓出口翻译成“Apartment Eport”,此处的“Eport”不仅仅是拼写错误(正确拼写为export),还把普通场地的出入口(entrance 和 exit)错误理解成了海关进出口(import 和export),正确的翻译为 “Apartment Exit”。再例如,武汉地铁站内“感应出水”翻译成,Nduction Effluent, 细心一点会发现,Nduction拼写错误,应改成“Sensor Faucet”。类似这样的低级错误会严重影响外宣效果,甚至会让目标读者质疑这类翻译,译者只需一些严谨和认真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错译。

2.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理解或未充分理解原文本的字词,仅仅按照原文本字面意思来翻译,最终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让目标读者十分困惑。用词不当的误译不仅会让译文丧失交际作用,且影响外宣效果。无论是地铁站、机场、商场、旅游景区、医院,旅游景区等用词不当的例子都存在。如,咸宁客运中心的标语“营造和谐 文明健康环境”翻译成create a harmonious civilization healthy environment,这里“文明”强调讲文明、讲礼貌,做文明公民,笔者仔细斟酌后可以处理成“friendly”更符合。甚至在一些景区里面将“抗日战争”翻译成“Anti-Japanese War”,原因在于“anti”是反对的前缀,甚至会被误解成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人,否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日报》(英文版)翻译成“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这样的翻译客观真实再现这一历史事实。

某酒店的“自助洗衣房”翻译成“Self-Help Laundry Room”。“自助”在这指无人状态下顾客自行投币或者线上支付来洗衣服,并非自己帮助自己,因此,“自助”翻译成“Self-Help”完全没有理解原文,只是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可以改译为“Self-Service Laundry Room”。例如,在鄂尔多斯某景区把“出口”直接翻译成“export”。正如上文已经解释过,景区的“出口”是对应的景区的入口,而并非是在国际贸易中的进口和出口,此错译因直接照着原文翻译,未能考虑实际情况而造成的错译,应改成“exit”。

3.背景知识不足

外宣翻译材料会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还有天文、地理、和历史等内容。即使译者的语言水平再高,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也是难以保证翻译质量。比如,有关两岸关系的文章中常会出现“海基会”和“海协会”这两个机构,那么它们的全称是什么?英文名称又是什么?分别代表哪些群体?再如,一些社会新词语“裸考”、“裸婚”“裸官”如何准确翻译?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译者的背景知识。又如在新闻播报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国家名字,鉴于此很多西方媒体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翻译成“North Korea”,该翻译就是译者缺乏历史背景知识造成的误译,不知道朝鲜是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因为朝鲜在韩国的北方就直接翻译成“North Korea”, 这是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极大的不尊重,正确翻译应该为“DPRK”,即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关于背景知识不足的问题,只需要利用网络等工具就能查阅出来,很多国内知名翻译学教授多次在翻译讲座中说到过:“好的翻译是查出来的。”

4.译名不统一

译名不统一指外宣翻译中同一术语有多个不同的译名。译名不统一易造成信息交流混乱,进一步误导目标读者。例如,“男厕所”的翻译五花八门,“man”,“men”,“men toilet”,“restroom”“gentlemen room”等等,如果男厕所有个统一的表达,这样各国人在找厕所时不需要再犹豫,或者需要借助图标来判断,更不会照成信息交流混乱。又如,咸宁市和武汉市的路标译名也无法统一,毫无章法可言。咸宁“金桂路”的译为JINGUI LU, 珞雄路的译名则是“Luoxiong Road”。咸安大道的译名则是“Xian’an Avenue”,光谷大道则是“Guanggu Ave”,而后湖大道则是“Houhu Boulevard”。都是路名,有的用汉语拼音,有的用汉语和英文,这些路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统一的表达。甚至武汉地铁路站的英文也不尽相同,例如,“循礼门站”翻译成Xunlimen Station,“金融港北站”翻译成“JINRONGGANG NORTH STA”,而“滠口新城站”,则翻译成SHEKOUXINCHENG STATION,都是站名有的只需一部分大写,而有的则是全部需要大写,无法达到统一的标准。

再如,“刷证通道”,武汉火车站给出的翻译“Identify ID Channel”,呼和浩特站给出的翻译“license Channel”,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或多或少有外国人,如若没有身份证的外国游客看到这个标识后,就误以为不能选择从这里出去,甚至耗费更多时间找“刷证通道”。因此,这样不统一的翻译,外国很容易会受到感干扰,对各种翻译不知所措。

5. 政治敏感性欠缺

在外宣翻译中,意识形态的差异或者政治敏感性欠缺同样是十分关键的问题,需要外宣翻译者加以高度重视。外宣翻译中的选词一定要以准确理解原文含义为基础,例如,“台湾问题”China Daily、People’s Daily 将其译成“Taiwan question”, 而一些西方媒体充满意识形态的偏见,如CNN和NewYork Times等媒体在报道“台湾问题”时坚持使用“Taiwan issue”。笔者查阅《牛津字典》(第九版)issue和question后可知。“question”问题,该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答案;然而“issue”意思是复杂、疑难的问题,该问题需要多方探讨和协商解决(气候问题、全球变暖)。“Taiwan question”,已明确说明台湾问题一定是要有答案,属于准确无误的译文,而“Taiwan issue”是一种带有意识偏见的误译。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译名,《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曾指出:中国官方已正式使用“CPC(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取代“CCP”(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强调这个党是属于中国的政党,为中国奋斗的政党。“CPC”反映中国的主权和国家意识,不仅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表明今天的中国“不会向外输出革命”,也不在全世界带头搞共产主义运动的主张。但由于历史原因,在西方世界和西方媒体新闻中,“CCP”依然是很常见的表述。通过翻译上的微妙差异,当今部分西方媒体试图让受众不自觉地将“CCP”与所谓的“威权主义”联系在一起,妖魔化中国共产党,营造其负面形象。因此,在翻译“中国共产党”时,译者必须要有政治敏感性,要始终保持清醒认知,警惕掉入部分西方世界及西方媒体设置的话语陷阱,应该与《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所使用的译文保持一致,即译成“CPC”。

再如在对外宣传“台湾当局”时,译者应采用“Taiwan authorities”来表达中国的国家主权,而不应该使用西方媒体惯用的“Taiwan government”。在对外宣传“中国大陆”时,译者应采用“the Chinese mainland”此版本翻译隶属关系明确,立场分明,符合中国政策和中国原则;相反“mainland China”表述不明确、暗指两个中国,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也属于一种带有意识偏见的误译。

再如典型的例子“老大哥”,中文释义:“对同辈年长男子的尊称”,明显是褒义。然而,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中,把“big brother”塑造成令人窒息的独裁者形象。如果没有这样的政治敏感性,外宣翻译就会陷于被动局面。有的外宣翻译还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如中国钓鱼岛,中国翻译成:the Diaoyu Islands,日本人则翻译成the Senkakus,我们翻译时绝对不能用日本人的版本,但是西方媒体却一直在用,这里就需要外宣译者具有政治敏感性。

(三)跨文化视域下文化的外宣误译

1.文化差异

吴家荣(2004)指出文化误译可以分为:无意识文化误译和有意识文化误译。无意识误译是指对译者不了解原文的语言内涵或文化背景,将有的内容译错。无意识文化误译占大多数。

例如,在武汉公共交通工具上针对老弱病残孕的专座 “the old sick disable and pregnant only,” 虽然从字面上看,一对一的翻译没有语言错误,但在英语语境中,直接说残疾人是一种不礼貌甚至是冒犯。在翻译时应该避免disable或disabled 这类词,残疾人处理成“person with disabilities”。此外,英美国家的一些残疾人厕所、残疾人电梯、残疾人通道则翻译成“accessible toilet, accessible elevator 和accessible ramp”. 同时,西方文化崇尚年轻不愿老去的思维下,“老人”是不太合适的,可以翻译成或“senior citizen”较为得体,同样,“老太太”不能翻译成 “Old woman”, 应为“the elderly lady”。“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常常被人们当作隐喻来使用。黄驰(2019)认为,有的外国人不了解这一点,如果直译原文,就容易让外国人误以为中国人喜欢打仗,中国人民非常好战,进而导致“中国威胁论”的进一步延伸。[8]例如,“打好武汉保卫战” 这里的“战”没有直接用“war”查阅中国翻译协会译本后“win the battle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and protect the city of Wuhan”。再例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狙击战”此处的战也未直接翻译成“war”中国翻译协会给出“be firm to win the battle against the epidemic by mobilizing all resources and containing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2.特色词句

不仅仅英文中会存在各种谚语、俗语,中文也会存在一些特色的词汇或词语、或者带有文化的词语。外宣翻译者不仅传递信息,也要克服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外宣翻译时,译者不注意某种文化中的特色词汇、或未能理解某种文化的特色词汇,则其译本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例如,政府报告中会出现一些特色词汇如“放管服改革”、“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六稳”、“六保”、“菜篮子”、“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中国式现代化”,如果在做外宣翻译时,译者若不能准确理解这些特色词汇,翻译出的译文会让读者云里雾里,无法达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再例如,最近出现的一个新名称“思政教育”,如若译者未能准确理解这些特色词汇的真正含义,直接翻译成“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正好给西方媒体把柄,认为这是要给学生灌输政治意识形态,其实应该理解为对学生价值塑造,品德的培养。立德树人(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是全世界都能理解的概念。因此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可以翻译成“Value and Character Building” 或者 “Morality and Integrity Cultivation”等,才不至于造成西方媒体的误解和抹黑。

二、外宣误译现象的对策

第一,外宣翻译性质决定其特点。只要涉及外宣翻译,译者要充分考虑受众对象,遵循“外宣三贴近”原则,采用归化主导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尽量贴近国外受众的阅读和思维习惯,以便他们准确理解中国方针、国策。

第二,译者需要有跨文化意识。在翻译过程中克服中英文化的差异及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正如学者朱益平(2013)强调,“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9]外宣翻译者要考虑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而这些例子“spend money like dirt”,“the old sick disable and pregnant only”则完全忽略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译。

第三,译者需掌握娴熟的双语能力。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且汉语和英语在词汇、句法、篇章上都有差异。因此,沈炜艳(2007)认为,在外宣翻译中,译者绝对不能生搬硬套材料。[10]过分直译、辞藻堆砌、中式英语的误译在于译者完全忽略两种语言的差异,对材料进行生搬硬套。相反,译者“外宣三贴近”原则下,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既传递两种语言,又传播两种文化,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同时,外宣译者要在选词用语上下功夫,尽量使用简短、有说服力的词语。面对中文的特色词语,在译文中多使用一些解释性的语句,填补因价值取向、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空白。

第四,译者需要加强专业素养。郑海霞(2017)认为,外宣翻译主要涉及汉译英,旨在准确无误地向受众传达原文本的信息和内容,使目标读者无障碍理解原文的内容和信息,从而达到良好的对外宣传。为实现这一目标,译者素养发挥重要的作用。[11]匡颖(2016)表示,译者素养包括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庞杂的各种知识、良好的工作态度。[12]如果译者背景知识不足,会出现因背景知识不足而导致的误译,如,“北朝鲜”翻译成“North Korea”。工作不认真,玩忽职守,没有敬业精神,则会犯翻译成“Beijing Dack”,“Apartment Eport”等错误。因此,外宣译者要具备良好的双语能力,汉语能力能正确、充分理解原文本的内容,而英语能力是将理解原文的内容准确无误翻译成外文。同时,翻译是一项是需要多个学科背景的工作。译者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翻译工作者,背景知识绝对不可或缺,甚至背景知识能在翻译中发挥重要作用;良好的工作态度能避免拼写错误、用词不当。

第五,译者在进行外宣翻译时必须具备出色的政治敏锐度。这一特性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鉴于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中的显著影响力,译者在处理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文本时,应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避免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不当影响,同时肩负起重大的政治责任。在开展外宣工作中,要牢记国家原则,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13]。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涉及国家主权、权益以及领土等核心议题上,政治敏感性因此成为外宣译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政治敏感性”在许多方面涉及的不完全是翻译技巧,而是政治问题,更涉及到我国的重大利益[14]为了准确传递中国的国情概况与外交政策,译者不仅要深刻理解原文内涵,还须审慎考量词汇选择的政治意蕴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切实提高政治敏感度。“翻译不是寻找对应词的游戏,即找到相对应的英文单词后翻译就大功告成[15]。外宣翻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对应转换,尤其是在牵涉到如国家领土主权等重大政治问题时,更要求译者严谨对待,务必通过查阅国内权威媒体的相关译本以核实信息,坚决杜绝盲目翻译带来的潜在政治风险。

第六,有关部门需要加强专业监管。外宣翻译审校监督情况也不容乐观,对于错译放任不管或者疏忽大意。搜狐视频平台播放“淮海战役”革命文化英文宣传片中涉及“中国共产党”,这个译本则是“Chinese Communist Party”,此错误还在。再如,在一些景区里面将“抗日战争”翻译成“Anti-Japanese War”,此错误还在。又如,武汉的“品聚德”包装袋上的“北京烤鸭”翻译成“Beijing Dack”, 此处“Dack”拼写错误依然存在,甚至地方相关部门制定统一标准,也存在处理译名不统一的问题。这些错误应该尽快改正,以免造成混乱,甚至笑话。现在外宣翻译这一行业发展得并不成熟,仅仅靠国家层面来修改订正这些错误是不足够的。一方面,有关单位需要足够重视外宣翻译,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培养具备翻译资质的人员,以此对外宣翻译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更加专业的外宣翻译人员;另一方面,地方部分可以设立审校和监管部门,发现误译的地方,及时纠正,避免误译一直存在。

综上,外宣误译不仅影响我国形象,而且会阻碍各国文化间的交流。解决外宣误译,单靠一个层面是无法完全解决。国家需要加大人力物力,培养一支专业能力强、政治敏感性高、双语能力娴熟的外宣翻译队伍;译者强化自身的职业知识双语能力、双语知识、政治意识;有关监管部门的审校和监管。三方共同解决外宣误译,提升对外翻译质量,更进一步提升我国外宣翻译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译者”的作用与本质探析
——兼论对“译者中心”的质疑及回应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对译者的影响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新书讯2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
汉语新诗英译:理解之殇与译者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