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裕社会大学生主体性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4-05-23 16:34李慧徐军
公关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主体性劳动教育大学生

李慧 徐军

摘要:伴随科技的进步,我国逐步进入丰裕社会,人们获得基本生活需求更为容易,对于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有更多期待,却容易忽视劳动本身的重要性。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出现职业地位偏见、轻视劳动价值、追求学术优越、缺乏认知深度等情况。在丰裕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主体性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主体性认知、价值观塑造、知识技能取得以及社会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丰裕社会;主体性;大学生;劳动教育

引言

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要义在于通过劳动培育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人格。丰裕社会,劳动异化带来的人的异化现象出现,一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已经真实地到来。由此,对于大学生主体性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塑造与重构成为这一问题的理论趣旨。这种劳动教育价值观有着区别于传统劳动教育的基本主张:一是强调劳动最大的益处在于人们的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发展;二是强调劳动幸福是每一个人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三是强调大学生与环境的互动。自然环境、集体环境、劳动环境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与这些教育环境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因此,丰裕社会主体性劳动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就成为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

一、劳动教育的內涵

劳动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已有研究的主要观点主要表现为技术科学教育、实践教育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三种。马卡连珂认为,真正的劳动教育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是知识教养与熟练技术的结合。20 世纪,苏霍姆林斯基批判地继承了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他指出,“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笔者认为,对劳动教育本质内涵是什么的问题不可从单一视角来把握,而要关注劳动教育过程是由多元主体、系列活动形成的综合实践,以此出发来对劳动教育本质内涵构成或其背后逻辑进行深入剖析,以达到在不同的抽象水平或角度上来深化劳动教育研究,从而更加契合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认知、诠释与实践。

(一)劳动教育的时代本质内涵

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创造人的本体论意义,也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生产发展的时代性意义,还有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和政治的综合性意义[1]

1.劳动教育的时代本质内涵是与时俱进反映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趋势,从而让大学生把握时代脉搏,把个人前途命运与祖国繁荣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劳动教育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前瞻部署未来科技与未来产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参与者、建设者的大学生,需要前瞻性地培养创造性的劳动素养,以适应科技的发展。

3.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优化,对于劳动者精神、劳动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要求日益提升,立足产业布局,规划劳动教育发展,深化劳动教育方式,从而促进产教的全面融合。

4.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迅速,使得大学生信息获取更为多元,生活更为便利,无形中导致大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改变,为劳动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劳动教育的社会本质内涵

1.劳动教育的社会价值,劳动教育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特定社会关系下展开的。不同社会关系和环境中的劳动教育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在不同的社会环境、行业和岗位,劳动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各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2]

2.劳动教育的社会意识培养,也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公民责任和社会参与意识。通过劳动实践,提升劳动对社会的贡献,提升自身的技能体会,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打下基础,使劳动教育成为推动社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内嵌于社会关系之中的活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社会进行着各种关系的交流和互动,而劳动教育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参与劳动教育,个体在社会中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融入了社会的整体,体现了社会性的特征和价值观念。

4.劳动教育与就业,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过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了解行业动态,将劳动教育与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联系起来,进而强化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以职业规划大赛为契机,引导学生参与职业规划,为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劳动教育的认知本质内涵

主体意识是一个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主意识,具有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征,简单地说就是人的主体价值和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体性本质内涵是指通过劳动教育,形成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树立责任意识,培育创新精神,使之成为自觉的劳动者和创造者。

1.主体性本质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增强自身成长成才的主体意识,充分利用一切家庭、学校、社会资源,积极投身于实际的劳动过程中,享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与获得感。

2.主体性本质内涵对于价值观的引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体性本质内涵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自觉的劳动者和创造者。使大学生能够在劳动实践中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对自己责任的认知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培养出以主体性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素质,为他们未来的社会参与和创新创造奠定坚实基础。

3.主体性本质内涵的目标与使命。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的意愿和能力,这种意愿不仅体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更应该表现为对集体利益、社会责任的担当和维护。使之能够逐步意识到个人在社会和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出成为社会主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责任基础。

4.主体性本质内涵的自主与自觉。劳动教育自觉性与主动性的培养体现为自觉选择和参与劳动的态度,自主行为的方式。自觉性意味着明确自我参与劳动的意愿和目的,主动融入劳动实践中,并愿意通过劳动实践提升自我。自主性体现在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独立行动,不依赖外部压力和指令,而是根据自身意愿和能动性进行劳动实践。

二、丰裕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部分地区已进入丰裕社会状态。然而,群体间收入和财富差距高居不下、行业差距高位运行、游离于社会保护之外的低收入群体数量依然庞大。因此,如何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为契机,筑牢丰裕社会根基,成为大学生劳动教育成败的重中之重。

(一)丰裕社会大学生的劳动异化

丰裕社会背景下,伴随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许多传统行业正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劳动异化现象亦日益加剧,大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亦出现将人的本身与劳动行为割裂的现象,不认为劳动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相反,对于他来说,劳动就是牺牲自己的生活。

(二)丰裕社会大学生的幸福认知。

劳动教育是通过体脑结合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人的幸福不来源于外部世界,而是本身就存在人的生活世界中,劳动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脱离劳动的异化,最终以个体幸福的实现汇聚成全人类幸福的过程。在丰裕社会大部分大学生对劳动持积极态度,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劳动降低了他们的身份,尤其是在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三)丰裕社会大学生的目标与需求

丰裕社会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也激发大学生对于品质生活追求的需求。勞动本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个人兴趣的追求和自我价值实现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意味着对于劳动者而言需具备更为广泛的知识和技能需求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总体而言,丰裕社会带来了更多的舒适和便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使大学生对于劳动认知出现劳动异化、目标与价值追求的改变。为此,在进行劳动教育研究时,要全面考量认知转变的根源,选择合适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丰裕社会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本身兼具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五育融合的综合价值。丰裕社会带来的社会结构性优化、福利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劳动教育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其时代价值逐渐彰显。

(一)劳动教育与知识技能的融合

丰裕社会的劳动教育强调体验与实践,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专业教育之中,通过专业课程展开劳动教育活动和体验。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提高劳动教育的主体性认知

丰裕社会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正确劳动价值观、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形成慎思、明辨和笃行等反省思维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三)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丰裕社会带来的领域交叉、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一方面要求在人才市场上的综合型需求;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劳动行为、就业与创业上的惰性。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各个领域,并运用劳动精神的思维范式,构建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社会责任为目标、个人价值为立足点的劳动教育体系,发挥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互补效用,从而实现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推进和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丰裕社会背景下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强调通过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实践引领,促进具有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聚焦到丰裕社会,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认知偏差、积极情感体验贫乏以及实际职业情境缺失等情况,具体而言表现为:

(一)对于劳动教育存在的认知偏差

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存在对于劳动本身缺乏尊重和重视,丰裕社会背景下,甚至出现劳动异化的认知;而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出现劳动教育的边缘化,忽视劳动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社会责任以及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对于个体而言,出现重学业成绩、轻劳动实践的现象。

(二)积极的情感体验贫乏

丰裕社会,社会服务更为健全,个体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情感体验要求提升。体现到劳动教育,大学生在劳动教育的需求上,对于创造性和趣味性的要求水涨船高;同时,丰裕社会物质资源的丰富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可选择的机会,使得学生倾向于劳动与个人兴趣的匹配,而个体的差异性,使得其难以在劳动中获得普遍性的乐趣和满足感。

(三)实际职业情境不足

丰裕社会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的推进上取得的长足进步,然而,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领域的变化迅速,而教育体系的更新速度可能跟不上这种变化,导致教育内容与实际职业情境脱节。同时,一些职业情境可能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教育体系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在不同职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不足。

五、丰裕社会大学生主体性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丰裕社会大学生主体性劳动教育应关注“主体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即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与劳动实践教育的统一,他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丰裕社会劳动教育以劳动价值为引领

丰裕社会大学生劳动教育要唤醒大学生主体性劳动意识的自觉。丰裕社会,劳动教育需针对劳动观念的异化在教学劳动理论教育中渗透劳动价值教育,劳动实践教育过程中,引入职业精神如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实干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造潜能。

(二)创设劳动教育的情境体验

丰裕社会大学生对于劳动教育本身的体验感官更为敏锐,故而,劳动教育“五育”的有机融合可以让劳动教育更为丰富;同时,劳动教育本身关注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的人民的尊重,可以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场景,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三)设置劳动教育的职业环境

试图只根据学习活动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教师,必然会遭到失败。丰裕社会将劳动教育与职业实践结合就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还涉及对于未来职业规划的结合。一方面可以通过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顶岗实习等方式来实现;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帮助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社会丰裕,劳动教育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将劳动幸福、劳动价值根植于大学生头脑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培养出重知识、精技能、善创新的新时代综合型人才,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系1.2022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四联动三阶段双元育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SP22YBC211);2.2021年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改(重点)研究项目《主体性视野下高校课程思政与双创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课题编号:HVIT21zd0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邱敏,王一名.大学生红色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1):38-41.

[2]刘根.劳动教育促进培育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路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7):141-144.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主体性劳动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