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2024-05-23 13:33王霂凡
关键词:赋能元宇宙

收稿日期: 2023 08 1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研究(22ZDA034);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峰学科研究创新课题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MYGFXK2023YCA08)

作者简介:

王霂凡,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E mail:ff996874425@126.com。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迭转型,元宇宙成为全新的数字空间,它系统地集成了多种新兴数字技术,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使得基于数字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成为可能。元宇宙给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元宇宙通过技术赋能创设了智能态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媒介,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丰富性、精准性和体验感;通过场域赋能创构了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空间,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立体化效果和具身性;通过价值赋能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实效性,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客体的共享、共情和共识。但元宇宙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了一系列现实危机:元宇宙面临着主体迷失、“信息茧房”、张力失度等多重风险,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叙事主导性、削弱了叙事完整性、消解了叙事价值性。基于此,应把握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契机,积极应对元宇宙给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的挑战,坚持以澄明关系为前提,厘定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与元宇宙的耦合之道;以解蔽主體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叙事理念;以虚实融合为关键,建构多元协同的叙事模式,实现元宇宙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时代转向。

关键词: 元宇宙;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赋能;应然方向;现实审视;时代转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8268(2024)02 0110 08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媒介向受教育者阐释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事件或教育经验,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践活动,是新时代“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 [1] 的关键环节,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引领力。随着区块链、网络运算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元宇宙成为时代发展的全新数字空间,以其新技术、新场域和新思维为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体系创生了新的契机,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场域塑造、内容延展和效能提升,让基于数字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模式成为可能。但元宇宙空间中存在虚实失衡、数字异化、张力失度等弊端,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面临新的困境。鉴于此,探赜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价值样态和现实困境,把握未来元宇宙空间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转向,对于以数字化转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一、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应然方向

元宇宙是“高度智能且与现实世界高度耦合共生的超级虚拟世界,它系统集成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介导现实、扩展现实、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多方面的新兴数字技术” [2] 。将元宇宙数字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跃升,有助于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媒介、叙事场域和叙事实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

(一)技术赋能:创设智能态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媒介

从技术本身来看,元宇宙由多种数字技术构建,这降低了数字媒介的使用壁垒,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改变了使用言语、文字和图像等媒介进行叙事的方式,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丰富性、精准性和体验感。

其一,元宇宙技术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丰富性。元宇宙整合了由叙事主体、叙事对象、叙事内容、叙事场景等多重要素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聚合数字空间内的叙事信息资源,完成对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系统的复刻与创造,全面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体系中的人、物、事,进而创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系统的完整社区,实现了元宇宙空间内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资源的动态化增长。同时,在强大的网络运算能力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下,元宇宙运用空间计算、交互支持等方式重塑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虚拟情景。元宇宙数字媒介使得叙事内容和叙事场景不再以文字、图像等单一形式呈现,而是在“全息映现”“全效覆盖”中进行多维融合,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丰富性。

其二,元宇宙技术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精准化。元宇宙将网络运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融于一体,将多种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相结合,发挥了数字技术相互协同的优势,突破了“单一技术”传播模式的数字化发展瓶颈, 为叙事主体与叙事对象构筑了一个在线共享的点对点网络,实现了准确读写叙事对象信息偏好、精准识别数据足迹、确保数据安全的功能,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智能传播方式。

其三,元宇宙技术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体验感。元宇宙作为一种数字媒介,能够为受众打造视像化的数字孪生组织,使得受众能够以智能人的数字身份置身于虚拟场景,以在场形式参与叙事实践,真正实现了数字化全息体验,实现了由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叙事身份转变。同时,通过语音转换技术和模拟演绎技术,元宇宙实现了智能化的人机互动和场景构建,结合3D图形处理、动作捕捉等多模态交互技术,形成了虚实融合环境下叙事主体与叙事对象的交互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媒介变得更生活化和交互化。

(二)场域赋能:创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场域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空间形态。元宇宙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构筑起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组成的时空结构,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场域的边界,建构起立体式叙事场域和具身性叙事场域,使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空间变得具象化。

其一,信息整合和场景串联并举,搭建立体式叙事场域。随着元宇宙的出现,叙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而通过动画、VR等虚构形式全场域、立体化展现不同空间向度的叙事信息,揭示空间文本的存在关系,进一步缩短了叙事主体与叙事对象的距离。一方面,元宇宙通过信息整合的方式绘制叙事场景。信息整合指向叙事空间构造,即聚合数据、文字、图像等媒介元素,辅以对叙事语言的艺术化加工,在空间维度上形成叙事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元宇宙通过空间串联的形式组接叙事镜头。空间串联指向叙事表现形式,即以空间转换为驱动,重组或编排叙事场景,将不同的叙事场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延续性的叙事空间。基于仿真技术的充分运用,结合场景串联和信息整合等方式,元宇宙构建了三维立体的叙事空间,使得叙事对象能够创建虚拟化身,以三维数字形象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智能场景,进而拓宽叙事对象的认识宽度。比如,在开展党史教育时,元宇宙可以根据事实和史实串联历史场景、还原历史画像,让叙事对象以在场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感受英雄精神。

其二,空间导航和空间遍历互联,创设具身性叙事场域 [3]56 61 。元宇宙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文本、图片、声音等叙事模式,将叙事对象置身于立体化叙事场景中,通过空间导航和空间遍历两种体验形式,延展了个体的叙事空间,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沉浸感。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媒体语言,“空间导航”是一种引领受众探索虚拟叙事空间的运动形式 [4] ,由俄罗斯学者列夫·马诺维齐提出。基于元宇宙内的信息资源与技术支持,叙事主体可以精准识别叙事对象的数字画像,了解叙事对象的知识结构与信息需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导向性地充当“导航员”角色,带领叙事对象朝着既定方向阐释叙事内容,为叙事对象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场景。另一方面,空间遍历作为“用户在多个可能叙事空间中进行选择的结构方式” [3]63 ,可生成差异性的叙事路径, 引导叙事对象摆脱现象主体的束缚,以数字主体的方式连接叙事空间,获得独特的知识获取和情感体验。元宇宙创设了虚实相生的叙事场域,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叙事方法,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时代发展需求、面向个体个性发展的表征。

(三)价值赋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实效性

元宇宙连接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时空界限,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由文本领域迈向实践场域、从现实场景拓展到虚拟场景、从传统的线下叙事转向线上叙事,创设了多样态共存的叙事模式,增强了叙事对象的空间体验感和沉浸感,加大了叙事主体与叙事对象的情感黏性 [5] ,实现了二者的空间共享、共情和共识。

其一,共享。在元宇宙场域中,借助数字媒介,通过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可准确获取叙事对象的位置信息,从而将叙事对象纳入到元宇宙构建的网络中,使其深度介入叙事主体的空间实践,形成具有交互性的叙事模式。通过多样性的智能推送、场景呈现和路径构建,叙事对象可以避免地域限制,以在场形式享受叙事主体分享的数据资源与知识信息,这贴近了叙事对象的情感世界,拉近了二者之间的时空距离,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与叙事对象的共同在场。其二,共情。元宇宙通过数字技术建构起以情感为纽带的个性化叙事平台,以精心布置的场景和互动体验装置连接人的现实生存体验与情感意识,使叙事对象重温叙事文本,直接感知画面、声音等信息,实现叙事对象与叙事内容的传递与交流,增进叙事对象对叙事文本的正向情感理解,为叙事提供了意义可能。其三,共识。元宇宙挖掘敘事对象的日常行为实践,智能分析其认知倾向与情感需要,运用技术画像整体性呈现叙事对象的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而后根据技术设定,运用叙事对象感兴趣的方式传播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点,满足叙事对象的价值期待,激发叙事对象的主体意识,按照认知 养成 实践的逻辑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二、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现实审视

元宇宙在技术、场域与效果等多个维度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数字化发展。但必须认识到,限于技术和社会环境,作为数字技术集成的元宇宙仍面临着主体迷失、体验鸿沟、数字异化等多重风险,这给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了一定危机。

(一)“主体迷失”: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导性

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叙事者和受叙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主体,“叙事者通过教育事件或教育故事的叙述向受述者传递知识信息,受叙者接收所传递的知识信息” [6] 。叙事者在叙事过程中对受述者施加教育影响,是叙事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具有主导性;受叙者作为叙事过程的参与者和聆听者,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因而具有主体性。元宇宙建构的虚拟叙事场域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主体地位产生着重要影响。

其一,叙事者角色模糊。角色模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在叙事角色上真实身份与虚拟身份的割裂。在元宇宙视域中,会出现“人 机 物”深度融合的现象,这创新了在虚拟环境下人与人、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机器人的数字化对话形式。叙事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活动是用技术编码影响另一数字编码的数字叙事活动,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叙事角色模糊化。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担负着意识形态引领和价值观教育的重任,但元宇宙数字身份的虚拟性模糊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殊化角色定位,且在元宇宙语境中,人人都是“麦克风”,都可能成为叙事内容的创造者。由于数据的不可控性,当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活动发生在元宇宙空间时,叙事内容会发生数字化变形,即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编码,教育者无法判断叙事内容的完整性与客观性,这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其二,受叙者陷入异化状态。异化是指由于数字技术对人的统治,人进入由数字资本打造的“数字牢笼”,失去了叙事的意义性存在而陷入被动的地位。由于元宇宙中虚拟化身的出现,技术得以承载着虚拟主体的意识任意流动于虚拟空间。虚拟主体的出现延伸了人的现实生存空间,拓展了人的主体性,不断完善着人的主体意识。但由于元宇宙技术无孔不入地干预人的生存空间,导致了技术对人类身体的“技术殖民” [7] ,加大了受叙者对技术的依赖性,使人的主体性在技术的“促逼”下产生异化现象。处于虚拟空间的受叙者,一方面享受着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内容;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数字技术对人的隐形宰制,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技术沉溺”和“娱乐至死”的心态。当人们过度沉溺于虚拟空间时,会失去对自身主体意识的控制,不仅不会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的教育影响,还会被困于美好幻境之中,对教育者开展的叙事活动产生反感、质疑心理,这会减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人们心中的引领作用。

(二)信息茧房: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完整性

信息茧房是指信息用户一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内容,沉浸于感到愉悦和安慰的信息世界里 [8]  。元宇宙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精准分析受教育者的个人信息和浏览足迹,智能分析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 从而精准分发受教育者感兴趣的叙事内容,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精准化的同时,也使元宇宙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信息窄化、信息割据和信息迎合。

其一,信息窄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同质化。元宇宙基于用户年龄、身份以及网络关系等信息进行全方位扫描,生成受叙者的数字画像,并运用算法过滤系统对用户偏好信息进行归类,反复向某一群体定向传导符合其信息需求的同质性信息,为受叙者打造同质化信息空间。这在帮助用户从广泛的网络信息中快速筛选有用信息的同时,也使得这一群体无法获取差异化内容,安于某一信息内容形成固定茧房,丧失了对其他叙事内容的关注。这一运行逻辑意味着受叙者被围堵于同一类信息所组成的“回音室”中,这些信息的反复传播自然而然地弱化了受众的公共批判能力。进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者设定的主流叙事内容有可能因不受用户关注而被遮蔽,导致受众长期圈定在过往的喜好、认同和观念之中,信息的宽度和广度受到极大影响。

其二,信息割据使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社群化。信息割据使得不同的社会圈群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元宇宙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位置相邻、观点相似、取向相近的用户聚集于同一网络圈群中。受网络圈群的影响,用户所接收的信息内容必然会趋同化,相同圈群内的用户会产生思维定势,不断强化对某种价值观点的认同。一旦该观点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叙事内容相违背,将导致非理性群体的极化效应,给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影响受众的价值判断。

其三,信息迎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碎片化。在元宇宙时代,基于流量至上的算法规则,为迎合用户的审美趣味,大数据平台会智能分析用户的搜索记录和浏览足迹,根据点击率等因素精准推送信息资源,这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短、平、快”的碎片化传播。同时,叙事内容碎片化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或封闭了受众的主体意识,致使其逻辑思维能力简单化,受众对社会主流叙事内容保持怀疑态度,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的价值性被严重消解。以微博热搜为例,其榜单按照爆、热、沸、新等词条依序排定,上榜信息收获的关注愈来愈多,然而主流意识形态叙事内容因其严肃性和政治性常被边缘化,难以得到受众的关注。

(三)张力失度: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价值性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兼具多重结构要素,这些结构要素总是保持在一定的张力范围内。尽管元宇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打造了新的平台和场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数字技术构建的元宇宙空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一旦张力失度,就会导致叙事深度浅显化、叙事高度去政治化和叙事溫度过冷过热等问题,难以完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叙事愿景。

其一,叙事深度浅显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最核心的内容是叙述事理的存在性意义。而叙述过程是否涉及事理的本义,达到启迪人心、增长智慧的效果,就涉及叙事深度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要求叙事主体在面对不同叙事对象时,应切合叙事对象的接受状态实现叙事内容的智能化转向,为其提供兼具专业化和生活化的叙事内容,达到提高受叙者的思想认知境界进而实现其全面发展的目的。但在元宇宙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仍存在深度“不及”的现实问题 [9] 。例如,在元宇宙平台中,叙事主体为了更好地服务个性化育人目标,在叙事过程中选取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叙事内容过多,学理性和政治性的叙事内容相对较少,加之元宇宙持续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建构,汇聚了庞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资源,各类数据信息泥沙俱下,其中必然会掺杂失真信息和无用数据,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浅显化的印象。

其二,叙事高度去中心化。思想政治教育带有高度的意识形态属性,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将其置于国家形象建构等意识形态建设的系统工程中考量,发挥其传播并引导受叙者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导向价值。然而,在元宇宙平台中,各类意识形态利用算法推荐规则宣传数字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妄图以“去中心化”趋向背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受叙者历史记忆的建构,极大地冲击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其三,叙事温度过冷过热。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是教育人、引导人的实践活动,需要在叙事过程中展现出柔性、人文关怀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达到言之有情的效果 [10] 。然而,在元宇宙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温度呈现过冷或过热的情况,难以拉近叙事主体与受叙者的心理距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效果。就过热而言,流量至上的算法规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过度关注个体需求,出现了“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为刻意迎合而失态” [11] 的负面问题;就过冷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温度主要体现在叙事主体中,但由于元宇宙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的多样态发展,现实中人与人的交往被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往所掩盖,叙事主体与受叙者的沟通越来越多地依靠数字技术进行“链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导致受叙者难以从叙事实践中直观感受到叙事主体的情感温度。

三、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时代转向

元宇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叙事的技术承载,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危机生成的

重要推手。面对元宇宙给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的诸多机遇与挑战,应当以人文关怀为价值遵循,主动澄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与元宇宙的耦合关系,从解蔽主体和虚实融合两个层面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之危为机。

(一)澄明关系:厘定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与元宇宙的耦合之道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与元宇宙的耦合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根本来看,元宇宙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耦合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元宇宙运行规律的基础之上,二者是主体与载体、目的与方式的关系,受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与元宇宙数字技术的耦合方向及其现实限度影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元宇宙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外部因素,是叙事载体和叙事环境的集合体,元宇宙的介入程度与介入方式随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诉求和叙事实践旨向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元宇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实效性,同时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实践的发展。将元宇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应避免数字异化,警惕数字资本统治下技术与人的本末倒置,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本位实现叙事与元宇宙的有机融合;也要保持技术敏锐,关注叙事对象对新兴数字载体的适应情况和需求变化,积极运用元宇宙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立德树人功能,以技术向善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生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高质量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与元宇宙的耦合关系应保持相互形塑的弱关系 [12]  。一方面,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立德树人的教育属性消除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筑牢主流意识形态防火墙,营造技术向善的叙事生态;另一方面,通过元宇宙开展多样化的叙事实践,逐步构建“人机协同 场景互联 空间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立体格局,力图从多维度将现实场域的时间叙事扩展到虚拟场域的空间叙事,以时空场域互联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与元宇宙的深度耦合应在双方的互动中形成内在张力,以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形态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数字化发展。

(二)解蔽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叙事理念

马克思认为,技术以“现实的人”为存在基点,“技术的目的在于‘解蔽主体” [12]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从叙事学视域探究教育主客体间的叙述和阐释,本质上是研究如何引导教育客体形成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和价值品质,激发教育客体参与社会生活的主体能动性,推动人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在元宇宙视域中,要想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叙事理念,解蔽技术压迫下人的主体意识,遵循以叙事者为主导、受叙者为主体的叙事逻辑,赋予叙事实践人文关怀价值,使元宇宙真正地为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服务。

其一,凸显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元宇宙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应强调发挥叙事主体的主动创造性。一方面,叙事主体要提升数字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形式多元的宣传教育活动和自主学习,挖掘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现实可能性和实践可行性,提升叙事者适应元宇宙空间中思想政治教育虚实融生角色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的表达和话语传播能力,强化元宇宙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正向增量效应。另一方面,叙事主体还应该正确认识元宇宙的现实限度,避免数字异化“增智生慧”。针对关系失衡、算法失范和体验鸿沟现象,叙事主体既要以元宇宙的数智集成为教育契机,确证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价值性,也要关注叙事客体的差异化需求,激发个体的潜在理想追求和情感需要,在思想碰撞和价值激荡的对话式叙事交流中重塑在场关系。

其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传统的叙事思维从社会本位范式出发,注重满足社会需求而忽视个人需求,迫使受教育者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内容,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解题低效”的困境。元宇宙视域下,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发挥,教育者应转变传统的叙事思维,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善于运用数字技术拓展受教育者与理论、历史和现实对话的时间场域,进而在叙事实践中延展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空间场域,复归“现实的人”的本体性存在。还可以通过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境、言之有趣的叙事方式倾注对受教育者的精神关怀,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生活性、对话性与情感性,进而“建立一个有共同精神追求、有深厚文化底蕴、有紧密情感联结的元宇宙社群” [13] ,以此解蔽技术规制下叙事主客体关系的危机。

(三)虚实融合:建构多元协同的叙事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与元宇宙的耦合关系必须建立在虚实融合的基础之上,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场域的叙事资源嵌入到元宇宙虚拟场域中,使得元宇宙成为叙事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工具或载体。叙事主体应抓住元宇宙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从人机协同、创意探索和沉浸互动三方面建构元宇宙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新模式 [14] 。

人机协同叙事模式是指叙事主客体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媒介之间“资源互惠、知识互补和价值互增” [15] 叙事信息的交流活动,包括人机对话交互和人机界面交互两种形式。人机对话交互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模式依赖语音识别、声纹识别和语音合成等技术,运用融合情感的开放域对话系统,准确识别、计算和分析教育者上传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语言符号,有效标注叙事话语的情感分布,解码并生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文本,使得元宇宙空间中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活动更显情感温度。人机界面交互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模式突破了既定物理空间的叙事边界,通过数据变换与可视化方法解析叙事数据,直观呈现复杂的敘事系统,实现了叙事资源的智能化储存、实时化增长以及叙事活动视像化的目的,让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活动更具有跨界性和融合性。

创意探索叙事模式是指受叙者在叙事主体的引导下“发现线索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元宇宙创设了虚拟叙事空间,受叙者进入由文字、影音、图像等要素构成的叙事场景中,自主选择角色化身或分身,经由不同的叙事选项和内容组合获得不同的剧情体验。创意探索叙事模式能够激发受叙者的体验动机,在非线性叙事下进行情境学习,增强想象空间。叙事者也可以借助元宇宙技术与受叙者共同进入叙事空间,以受众的身份与受叙者进行对话沟通,了解受叙者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和行为特征,更有针对性地编码叙事文本、解构叙事流程。

沉浸互动叙事模式是指叙事主客体基于仿真方式创造的虚拟空间形态下的在线叙事信息交流活动,具有感官沉浸、心理沉浸和情感沉浸等三个特点。元宇宙空间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将改变传统基于物理空间的线下叙事模式和基于网络空间的在线叙事模式,构建了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新场景 [16] 。沉浸互动叙事模式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再现或超越现实空间,并运用AR、XR及BCI脑机接口等传感设备,让受叙者在跨时空体验中形成“所见即所看,所触即所感,所想即所得” [17] 的综合感知,继而通过角色建构等形式吸引受叙者的注意力,为其提供深度的心理沉浸空间,最终调动受叙者的感性参与,与叙事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并建立情感联系。随着元宇宙技术的逐步成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运用沉浸互动叙事模式,可以引导受叙者在多维时空转化中由浅入深地从感官、心理、情感等全方位获得叙事参与感,更好地理解叙事之理。

四、结 语

元宇宙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造出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高度嵌合的未来场域,重塑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信息交流的媒介与方式,具备了在时空转化条件下具身体验与沉浸感知的独特优势,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寓事于境、寓理于事、寓情于理,增强了叙事的实效性与吸引力,彰显了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价值性。但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产物,元宇宙所带来的人、事、物的一系列关系变化,以及由此引致的关系失衡、数字异化、张力失度等问题亟待解决。从元宇宙视域下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要认清元宇宙的赋能限度,在正确处理人与元宇宙、元宇宙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关系的基础上,协同各方力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时代转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17.

[2] 董旖旎.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2(7):91.

[3] 刘涛,黄婷.融合新闻的空间叙事形式及语言——基于数字叙事学的视角[J].新闻与写作,2023(2).

[4] 列夫·马诺维奇.新媒体的语言[M].车琳,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250 252.

[5] 王海建.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影响与应对[J].理论导刊,2023(5):124.

[6] 王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22.

[7] 韩敏,赵海明.智能时代身体主体性的颠覆与重构——兼论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主体间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5):56 63.

[8] 凯斯·R.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毕竞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8.

[9] 邢盈盈.从质量互变规律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3(2):112 118.

[10] 陈沉.过程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度”的三维论析[J].理论导刊,2018(12):95 100.

[11] 陶志欢.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困境及其应对[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1):76.

[12] 冯琳,倪国良.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治理耦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超越[J].江淮论坛,2023(3):151.

[13] 齊峰,陈曙光.元宇宙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践图景、现实限度与优化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6.

[14] 雷长稳,王习胜.元宇宙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危与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3 81.

[15] 朱晓青.元宇宙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空间转换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23(8):76.

[16] 高昶.数字化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重构的内在逻辑与行动策略[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8 46.

[17] 刘中华,焦基鹏.元宇宙赋能数字非遗的场域架构、关键技术与伦理反思[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1):25.

(编辑:段明琰)

猜你喜欢
赋能元宇宙
以教育数字化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逻辑与路径
“元宇宙”:正在数字化的宇宙观
“元宇宙”距离我们有多远?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赋能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