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影响价值观认同的内在机理、潜在风险及破解之道

2024-05-23 13:33:27李钰阳
关键词:元宇宙虚拟空间数字时代

元宇宙影响价值观认同的内在机理、潜在风险及破解之道

收稿日期:2023041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研究(23AZD006)

作者简介:

李钰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思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362637252@qq.com。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作为目前移动互联网高阶版本的元宇宙的登场使人们的生存理念、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特别是对价值观认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元宇宙借助“全维沉浸性”建构价值观教育环境,依托“全域融通性”拓展价值观传播视域,凭靠“全真链接性”增强价值观认同黏性,赋予Web3.0时代下的人们以全新的数字化生存体验。然而,在元宇宙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赋能价值观认同的同时,也引发了价值观认同的潜在风险。其中,因其存在易生成“过滤气泡”、造成“信息倦怠”、折叠“公共理性”、形成“技术依赖”等问题,故使得价值观认同的思维定势被强化、价值观认同的理性生成被阻带、价值观认同的主流空间被压缩、价值观认同的主体被异化。元宇宙引发了价值观认同的潜在困局,愈加警示人们在享受数字技术便利的同时要注意不被技术反制同化,以社会价值秩序变革引领被坍缩的现实空间。因此,亟需通过优化主体协同治理以铸塑健康价值生态、破除资本商业逻辑以导引主流价值回归、深嵌技术伦理要素以修正价值固有偏见、防范异质思潮冲击以遏制不良价值弥散来加以应对,实现元宇宙技术进步与价值观高阶认同的耦合共进,以价值自觉实现人类数字新文明的理念认同与精神勾连。

关键词:元宇宙;价值观认同;主流价值;数字时代;虚拟空间

中图分类号:B82057;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24)02011809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使得更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始迭代转型。作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高阶版本——元宇宙Web3.0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存理念、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特别是给如何增进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如何构筑全体人民的价值共识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鉴于此,研究元宇宙何以赋能价值观认同,科学把握元宇宙引发的价值观认同潜在风险,以及如何走出价值观认同困局的破解之道,对于推动数字时代价值观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元宇宙赋能价值观认同的内在机理

元宇宙作为集成介导现实、扩展现实、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兴数字技术的高度智能虚拟空间,以其1+1>2的系统功效极大地改变了前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存形态与生活方式,并以其“全维沉浸性”“全域融通性”“全真链接性”为价值观认同赋能增值,拓展了数字时代价值观认同的认知环境与传播视域。

(一)借助元宇宙“全维沉浸性”建构价值观教育环境

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智能模式与社会应用形态,充分整合了多重新技术与新理念,突破了Web2.0时代的应用局限,以其“全维沉浸性”重塑了与教育对象更为适配契合的价值观教育环境。

一方面,实现价值观教育环境的全维度感知。元宇宙数字全息平台使得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从现实世界转移到了虚拟世界,并创构出融含度更高的全新数字世界。从呈现方式来看,元宇宙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全维度数据抓取与数字采集,改变了过去纯文字、图片、语音等单一信息的输出方式,使得枯燥乏味、抽象晦涩的教育内容以一种生动、立体、丰富的形象展示于受众面前,让人们在画面冲击、视听震撼与环视浸润中加深了对价值观认同的感受。从叙事模式来看,元宇宙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内生、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外拓等技术翻转提供价值观教育的全维图景,以在场式、景观化的叙事模式为受众打开了全维通道,有助于人们在全维感知环境的结构化互动中拓展价值观认同图式。从感知体位来看,元宇宙三维虚实共生空间让人们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其中,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展开同频共振与共情交互。同时,虚拟人的离身交互赋予了自然人第三人称视角,重构了个体看待周围环境的方式,超脱了自身的视觉生态,增强了价值观认同记忆[1]。

另一方面,提供价值观教育环境的沉浸式体验方式。元宇宙依托数字孪生、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等智能技术为受众提供了价值观教育环境的沉浸式体验。从个体主观体验强弱程度来看[2],元宇宙沉浸体验打破了虚实边界和时间的线性流动限制,使人们可以在创设的超现实虚拟空间内任意穿梭过去、现在与未来,超越了前互聯网时代需要借助心理构思与现实补偿效应的想象沉浸,跃进至具身的全身心沉浸状态。从感知系统受刺激的不同程度来看[2],元宇宙通过智能技术嵌入身体以“形塑新的身体实践与知觉经验”的沉浸模式,以一种深层次的强沉浸状态超越了过去信息沉浸和感官沉浸等浅层次的弱沉浸状态。从沉浸样态来看,元宇宙终极媒介技术实现了随时随地即时互联的目标,极大扩充了人们对传播内容的认同广度,提升了人们的认同效度。综上,在元宇宙所构建的沉浸式场景中,受众实现了有史以来沉浸强度、深度与效度等程度的最大化,而“沉浸与智能主体的自主性呈正相关关系,即沉浸程度越深,主体自主性越强”[3]。随着沉浸主体自主性的增强,人们对在沉浸式场景中接受到的价值观教育的认同度也就越高且越持久。

(二)依托元宇宙“全域融通性”拓展价值观传播视域

元宇宙通过大数据、人机交互、算法技术实现“连接一切”的目标,达成“所想即所达”“万物皆备于我”的深层联通目的,以其“全域融通性”在打破时空限制、丰富个人生命经验、情感体验与理性认知的基础上拓展价值观传播视域。

一方面,以时空延展性打破了价值观传播的时空限制。元宇宙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数字化仿真,而是提供了一种重新回望和塑造现实世界的时间与空间视角。具体来说,元宇宙通过搭建多维时空,超越了Web2.0时代的信息流限制,对现实空间和时间进行了多重延伸,从而实现信息跳转和虚拟时空穿梭[4]。元宇宙的空间无限性与时间可回溯性为参与主体提供了一个逼近现实且超越现实的新世界,个体可以截取特定时空片段再现价值观传播场景,彻底打破信息流时代特定时空窗口的限制。

另一方面,以“人机融合性”延展了价值观传播辐射半径。元宇宙的“人机融合性”使得自然真身、虚拟分身、机械假身的“三身合一”,这就意味着,人在由实向虚的迁移过程中所坍缩的现实活动空间将由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填补[1]。相较于现实世界人们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单线程交流互动,元宇宙通过对参与主体的多空间多线程分身的方式,可以让一个自然人同时享有多个“化身”并在同一时段同步即时参与到不同情境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交际之中,大幅提升了人的生产效能、感知能力、执行效力等,全方位丰富了个人的生命经验、情感体验与理性认知,延伸了价值观教育的应用传播场景,打破了现实世界外在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价值观教育的叠加,引导教育对象在短时高效的时域内铸塑高阶的学习力与思維力,在多线程协作探索中增进情感互动与价值认同。

(三)依靠元宇宙“全真链接性”增强价值观认同黏性

元宇宙作为一个超越现实的虚拟空间,可以实现对用户的身份属性、生理反应、行为路径、社会关系、人际交互、财产资源、所处场景甚至是情感状态和脑波模式等信息进行细颗粒度挖掘和实时同步[4]的目标,以其“全真链接性”实现价值观培育的精准匹配与个性服务,在对教育对象的靶向教育中增强价值观认同黏性。

一方面,通过“全真画像”实现千人千面的价值观培育精准化匹配。依托全模态观测和智能终端、定位服务系统等技术,元宇宙可以实现对教育对象在各个身份属性、移动场景、社会关系中的数据摹画,并通过对受众日常行为实践、经验积累的智能分析,掌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结构与情感倾向,从受众情绪、心理、意志、态度等方面进行人体全真画像,从而传播符合教育对象的同步实时需求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同时,元宇宙全模态观测技术将教育对象的价值观培育路径“可视化”,凭借这种靶向式一站跟踪同步技术构建起个人价值观成长档案,完成“正确价值观认知自觉价值观养成积极价值观实践”的逻辑闭环,为其提供私人定制版的价值观培育学情记录分析,在价值观教育与受众的精准匹配中实现价值观认同程度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通过“全面链接”打造价值观培育个性化场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场景往往是零散、碎片化且不连贯的,元宇宙虚拟空间的“全面链接”技术通过个性化场景建立起与受众独特的情感链接,建构起以亲缘、地缘、业缘、趣缘为纽带的日常交往活动平台,促使受众积累相关情感经验以及培养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增进教育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情感体验,有助于受众培育出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所期待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取向,进而实现价值观认同。元宇宙通过“全面链接”各式媒介平台创建起“强社交”的虚拟空间,拓宽了社交的场域,人们可以依据社会需求与兴趣价值选择更加细分化、精准化的社交圈子,并在这一社会互动中进行自主选择,建构价值观,从而摆脱过去那种灌输型、机械化的价值观塑造模式,这有助于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实现更有持久性、有效性的价值认同。

二、元宇宙引发价值观认同的潜在风险

元宇宙作为人类智能技术的高阶版本,既有其积极价值,也显露了诸多消极影响,在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赋能价值观认同的同时,也引发了价值观认同的潜在风险。

(一)生成“过滤气泡”,加剧价值观认同的思维定势

元宇宙作为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算法层为内在秩序和底层逻辑的虚拟空间,以超强的算法、算力处理系统涵摄了海量资源抓取、数据分析、信息管理、智能审查、内容分发等方面的基本功能,针对个性化搜索而提供筛选后结果的推荐算法功能在元宇宙虚拟世界中得到了最大的运用,导致“过滤气泡”指人们在网上冲浪所处的个人化的信息世界。不断生成,这进一步强化了价值观认同的思维定势。首先,强化对固有价值观的认同。依托元宇宙强大推荐算法生成的“过滤气泡”会根据用户平时的兴趣和情感倾向,过滤掉那些不符合用户价值取向的异质信息,为用户打造符合个体偏好的同质化世界,使用户在相似主题、相同语境与关键词的选择性接触中强化对固有信仰与价值观的认同。其次,限定价值观认同的可塑性。“过滤气泡”依据用户惯常的信息选择与观看行为,不断屏蔽掉其他多元化的信息来源,阻滞了相异信息之间的自由流动,这一运行逻辑意味着将人的未来行为的预测圈定在对于过往行为的总结认定之中,将人们桎梏于个人的“信息茧房”中,其实质是“利用了用户的价值观和信仰去制造符合当下价值观和信仰的信息环境”[5],这限定了用户未来价值观塑造的诸多可能性。再次,催化价值观认同的群体极化。“过滤气泡”通过筛选信息,将持同一种意见倾向的人们聚集于同一部落,并不断通过对某一种信息声音的强化加持,增进该部落内人们对优势意见的认同度,只要这一优势意见内含的价值判断发生微小错误,其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就可能会导致群体极化,瓦解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根基。最后,增强“低势位”的价值观认同。所谓“低势位”的价值观,是指相较于“高位阶”的价值观而言,被数字资本所侵蚀和腐化的低俗、庸俗、媚俗的价值观。“过滤气泡”在进行信息过滤的过程中暗含着筛选者的价值判断标准,而在资本逻辑逐渐消解价值逻辑、流量为王的智媒经济时代,“原本偶像背后所映射的‘认同奋斗梦想的系列概念被扭曲为‘喜爱数据热度的利益增值”[6],增强了商业利益引导下的“低势位”价值认同。

(二)导致“信息倦怠”,阻滞价值观认同的理性生成

价值观认同遵循着由经验感知、情感共鸣到理性认同的层层进阶原则,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经验认识上的感知贫乏问题、情感共鸣上的心理阻抗问题以及理性认知上的接受限度问题[7]。元宇宙作为一个由数据组成的算法化世界,对价值观认同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产生了更胜以往的负面影响,阻滞了价值观认同的理性生成。首先,收缩价值观认同的经验感知。元宇宙运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打开了人们探索“美丽新世界”的虚拟通道,特别是其所复刻的数字产品为人们带来了新一轮的沉浸式体验,这使得人们向外探索世界的实践活动被局限于屏幕之前,人们逐渐习惯了生存体验丰富多彩、生命经验却渐趋贫乏的生活方式,以信息大爆炸的“沉溺体验”取代了凭借日常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价值观认同的经验感知。其次,影响价值观认同的情感共鸣。在海量信息翻涌的数字时代,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相称的一些“不关注本质、只注重感受”的短视频图像信息以其易传播、直观化、叙事性强的特质能瞬时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起情感共鸣,而那些承载着严肃、有序、逻辑性公众话语的文本信息则很容易被遮蔽覆盖,导致人们对主流价值观产生本能的心理阻抗,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认同。最后,阻碍价值观认同的理性生成。元宇宙瞬时产生的海量信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信息负荷率,有限的注意力与无限的信息资源之间产生的矛盾导致了“信息倦怠”,在海量信息的刺激下,“人们的深度注意力日益边缘化,让位于一种超注意力,也是一种涣散的注意力——不断在多个任务、信息来源和工作程序之间切换”[8]。随着现代社会中碎片化、表层化信息制造与传播的“病毒式增长”,人们的专注能力、反思能力和逻辑能力被大大弱化,难以沉下心来关注那些深层次的与精神、意义、价值相关联的东西,理性认知在“褶皱化”的世界虚拟图景中被大幅限定,这阻碍了人们对价值观的理性认同。

(三)折叠“公共理性”,压缩价值观认同的主流空间

“公共与公众不同,公共是自觉的精神化合,公众是自发的个体聚集,前者偏重化学形式的耦合,后者偏重于物理形式的聚集。”[9]相应地,公共理性不是公众理性的简单叠加,而是社会公众在多元价值观交流碰撞中过滤私人偏见所形成的理性“最大公约数”。元宇宙虚拟空间在使社会碎片化的同时,更进一步加剧了公共理性的丧失程度,严重压缩了价值观认同的主流空间。首先,切断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线路。在元宇宙虚拟空间里,碎微化的叙事逻辑容易将人们引入其所设定的认知路径,并且在他们毫无防备的状态下认同碎微叙事背后的话语、秩序与意义,特别是当流动化、图像化的表征结构携带了特定的故事框架或内容时,人们大多会无意识地陷入数字符号背后的碎微话语世界 [10]196197。在被碎微化价值影响的“先见意识”中,承载公共理性的主流空间被严重挤压,形塑核心价值的主体场域被碾压变形,这切断了主流价值观认同线路的完整链条。其次,稀释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深度。元宇宙技术革命的升级使得搜索引擎、数据库等信息提供来源更为迅速便捷,人们在信息爆炸的智能时代形成了一种“所见即所知”“搜索即相信”的认知模式,更多地以接受型知识为获取、传播、加工、创造信息的主要来源与重要渠道,而非以“批判性思维”“启蒙理性”来主动审思、分析、过滤、内化信息。可以说,高度智能化的元宇宙网络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与消解了公共理性,个人的认知与思考能力被大幅折叠,呈现出一种“去个人化”的“乌合之众”的态势,稀释了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深度。最后,离散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强度。在个人丧失理性的同时,团体也丧失了聚集性与团结性。互联网革命将一个个坐在电脑屏幕前分散的“隐蔽青年”集合为“数字群体”,与传统大众群体不同,这些“数字群体”往往是因为某一议题或者某一话语迅速集结,但没有群体性的灵魂或思想,他们由于缺乏某一种灵魂、信仰而丧失了聚集的内向性,表现出“汇集而不聚集”“集合而不结合”的群体形式[11],这样的数字群汇合在一起往往是为了跟风,如近年来屡见不鲜的网络暴力就印证了数字群体形式化、随大流、轻率的暴躁特质。数字群由于缺乏内聚性的思想与信仰,缺失朝向共同目标行进的坚定决心与信念,在“现代性”时空压缩下,其解体和产生一样迅速,这会导致人们对主流价值观认同强度的降低。

(四)形成“技术依赖”,导致价值观认同的主体异化

元宇宙作为集人工智能技术之大成的新型数字生活空间,实现了技术理性与数字资本的深度融合。智能技术在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同时,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异己力量,并通过与数字资本的媾和,以一种隐蔽的控制方式充当起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使得人们价值观认同的主体异化。首先,割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元宇宙作为高度发达的虚拟数字空间,为用户发挥创意、进行自由创作提供了平台。然而,在数字技术与数字资本的联袂统辖之下,人们成了为平台资本主义献力的免费数字劳动者。生活于强数字化虚拟空间中的人们,面临着新一轮数字高压之下的数字捆绑与数字压榨,长期受制于数字剥削的人们势必会沦为被数字操纵与控制的 “单向度的人”,在个体经受生命异化的抽象统治中割裂了价值观的自我认同。其次,弱化价值观的观念认同。在元宇宙所缔造的数字化虚拟空间里,依托数字技术的交叉传播媒介,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进入一个多元关系覆盖的复杂网络中,导致了主導意识形态与市场竞争规则、价值观与数字资本逻辑等多重力量的对垒博弈 [12] 。数字技术不仅重塑了人与社会,而且重塑了文化价值观,使得人们消费理念与消费心理发生了异变,社会价值体系与价值观也由于缺乏深层的社会信仰根基与中心传播媒介而日益松弛与弥散化,使得人们在消费至上、泛娱乐化的非理性文化生活中弱化了对主流价值观的观念认同。最后,颠倒价值观的生命认同。元宇宙所提供的强大技术在解放人们脑力的同时,也使人沦为复杂智能社会系统的附庸。面对元宇宙智能空间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全方位改造与重塑,享受“数字化生存”便利的人们也面临着数字技术对人们的隐性宰治,人们在“技术沉溺”的智能时代日渐丧失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意识与地位,在“娱乐至死”的技术依赖中逐渐用笑声代替了思考,消解了作为主体的人之发展与生存的意义和信心,在对人类本体的轻视与不屑中颠倒了价值观的生命认同。

三、元宇宙价值观认同困局的破解之道

面对元宇宙引发的价值观认同的潜在困局,人们需要在推动元宇宙技术向前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向善发展,实现智能技术发展实践与社会价值秩序变革的同步化,在更深层次、更高位阶上实现人们的价值观认同。

(一)优化主体协同治理,铸塑健康价值生态

元宇宙作为容纳各种社会关系的超现实数字集合体,需要一定的法律伦理道德规则对其进行约束与规范,否则大家将置身于凌乱无序、毫无逻辑的“数字原始森林”中。对此,应从数字化信息的供给端、传播端、接收端等众主体进行多管齐下的介入引导与管控,从而凝聚社会主流价值与夯实价值共识思想基础。

第一,加大主流价值的信息供给。作为创造数字化信息的社会公众,应提升其数字化信息鉴别与分析能力,自觉生产有益于社会文明的向善向美的数字化信息。作为平台企业,要增强平台企业的道德责任感,不被资本逻辑统辖下的“流量经济”所捆绑,向公众展示客观、真实、有价值的社会新闻,而不是通过一系列猎奇手法,以夸张怪诞、博人眼球的方式“毁灭图像最原始的符号价值”并倚靠算法权力攫取平台产业链的剩余价值。作为主流媒体,应更新自身传播模式、叙事手法以适应元宇宙数字空间的生存方式,如借助于数字技术进行主流价值观的算法重塑,加强对体现“真、善、美”等核心价值要素信息的捕捉与转化,将涵盖主流价值观的数字化信息实时分发到社会公众面前。

第二,确保主流价值的有效传播。社会公众在信息分享交流过程中,应主动打破信息传递的“圈层效应”,不能一味拒斥与自身已有观点不相符合的思想观念,陷入自己所认为的“后真相时代”。平台企业应公开数字化信息传播路径,遵守数字平台伦理公约,使得从信息输入到输出的算法技术、路向引流透明化,方便社会质询与监督。国家层面应借助区块链技术及NFT技术等对社会公众进行信息追溯与认证,对于发布裹挟着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以及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的传播者与造谣者,要第一时间进行警告并给予惩处,共筑风清气正的网络价值文明生态。

第三,增强主流价值的正向反馈。社会公众在接收各种数字化信息后对其进行评价、留言、转发、点赞等一系列操作,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信息以“二次”生命,加剧其正面或负面传导效应,并引发新一轮的信息舆情。这就要求社会公众应秉持公正的理性判断,利用元宇宙技术提升数字信息处理能力,不被“群体思维”与“圈层文化”所绑架。此外,平台企业与主流媒体应开展多端合作,通过算法技术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旗下发布的信息流在传播过程中所掀起的舆情热点,以及借助元宇宙全模态技术对人们在观看该信息流时的身心感受、情绪反应进行记录反馈,从而在进一步实现内容互融、技术相叠的基础上,大力提升整编、分装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能力,在内容算法分配比例、价值算法伦理约束上增强技术管控力与舆论引导力。

(二)破除资本商业逻辑,引导主流价值回归

元宇宙碎片化的传播样态给时下所谓“微叙事”创设了流动化的网络环境,也为资本商业逻辑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平台,加剧了政治异化风险与价值共识难度。对此,应破除元宇宙资本商业逻辑,引导主流价值回归。

第一,优化元宇宙公共议题设置。一方面,善于向下兼容民间话题。元宇宙虚拟空间在推动主流媒体设置宏观社会议题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其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环境,及时追踪社会媒体的舆论热点,捕捉人们当下的注意焦点,在充分研判各式复杂社会议题的基础上,将民间话题转化为具有讨论价值的公共议题,及时廓清人们的思想困惑,纾解其精神压力。另一方面,注重对议题属性的评价导引。元宇宙传播的碎微空间使得形成主流价值共识的难点已不仅仅在于议题主题设置的一致性,而更在于人们对议题属性评价认识的趋同和统一,这就要求元宇宙在设置公共议题时不能仅关注公众“想什么”,还应提供相宜语境引导公众“怎么想”[13],带领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与判断。

第二,发挥元宇宙意见领袖的作用。一是要培养既有理论功底、又善于网络生存的“互联网+意见领袖”。谨防网络大V在资本力量与商业利益的诱导下,以掐头去尾、片段成章的手法吸引人们的“超级注意力”,消除非主流网络大V所产生的负面舆论影响[14]。二是要设置元宇宙数字空间中的“虚拟代言人”,使其主动充当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声筒与扩音器,通过有效的沟通对话以聚同化异、求同存异,形成共识。三是要发挥意见领袖的联结作用,使其不仅主动打破“圈层壁垒”,沟通社会各部落“微话题”,而且以主流话题嵌入引领微话题,在凝聚社会共识的基础上,使圈层到圈层“对流”与“回流”,让社会主流价值思想在数字空间中真正“转动”且“流动”起来,引导主流价值回归。

第三,加大元宇宙价值审核的人力配置。一方面,增加技术把关者的价值审核权力。在元宇宙弱人工智能阶段,智能技术对信息缺乏更高级的辨别力与敏感度,对于以隐性形式包装的历史虚无主义、价值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缺乏判断力,对此应不断完善人工审核环节,强化技术把关者的社会责任与公共道德,以主流价值“破圈而入”,防止把关权旁落而导致的技术对价值的反制。通过主流价值与多元化社会思潮的互较互纠,以及不同分众化、差异化传播环境下观点声音的互换互激,在关键点位予以纠偏与校正,及时拔除隐藏在“美丽外壳”之下的价值毒瘤。另一方面,增设元宇宙信息中介。在数字媒体极度发达的元宇宙虚拟空间中,信息傳送可以随时进行时空穿梭并瞬间抵达,信息在生产、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中没有中介的调整与过滤,这为夹杂着不良价值观的社会思潮提供了繁衍土壤。因此,应设置元宇宙信息中介,加大信息中介对传送观点的层层过滤与筛查,并将主流价值嵌入,实现公共价值内容的“热呈现”。

(三)深嵌技术伦理要素,修正价值固有偏见

随着元宇宙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理性也容易膨胀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而僭越价值理性。对此,应在元宇宙空间中深嵌技术发展的伦理要素,修正价值固有偏见,以价值自觉引领人类新文明,实现对未来文明价值理想的认同。

第一,深度重塑元宇宙技术的价值意涵。一是要扩展元宇宙技术的价值内容。全面挖掘元宇宙所蕴含的审美价值、思维价值、社交价值、观念价值、人格价值等复数价值[15],重塑元宇宙新的人文形态与价值意义。二是要发挥元宇宙价值理性的精神引导力。如大力推行元宇宙虚拟空间“共创、共享、共治”的价值观,以此价值观引领新一轮的元宇宙技术革新。三是要深耕元宇宙工具理性的现实助推力。如积极变革元宇宙全新的数字化生存模式,让人们对“生活何以更美好”进行自觉反思与价值澄明。

第二,构建元宇宙技术治理框架。“每一种工具里都嵌入了意识形态偏向,也就是它用一种方式而不是用另一种方式构建世界的倾向。”[16]元宇宙虚拟世界作为人类体验智能文明的全新生存工具,自然也带有意识形态偏向,这就需要从法制、监管、伦理等多视角进行设计,对主流价值予以规范导引。一是对元宇宙的经济变现进行价值匡正。对由元宇宙扩展价值而带来的粉丝经济、流量经济、直播经济、带货经济[15]等,应完善其法律法规建设,加大伦理监管秩序,规范元宇宙文化生态,消除工具理性的弥散效应。二是要倡导元宇宙多维价值观的实现。应在元宇宙内以多样化的价值内容唤醒人的本质力量的复归,实现“出于人而回到人”的价值身份认同。

第三,实现元宇宙技术自由与价值规范的平衡。一是对元宇宙技术的“自主性逻辑”予以限定。元宇宙并非一般性技术,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其所产生的反主体性效应也越大。对元宇宙技术的核心环节应秉持人本主义思想,不能将其全权交付智能技术处理,特别是对价值性的判断应增加技术设计者的控制区间,强化主流价值与公共责任的比值,对涵摄不同价值观内容的信息应按照主流价值导向设置升序与降序进行推送排列,如对各式新闻信息按照归属类型、模块、观点等指标进行量化分类,从中提取核心价值观念和主流精神,并通过主页推送、置顶、限流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扩大主流价值的宣传空间与加大宣传力度以实现技术的祛魅,防止价值偏离与越轨。二是以元宇宙技术拓展公共空间。在“微文化”盛行的元宇宙虚拟世界,宏大、严肃的主体性话语容易被碎微信息的点对点传播所覆盖拆解,影响人们对总体性价值的关联性理解。因此,应开拓元宇宙公共空间,用主流价值驾驭智能技术,改变价值传播的碎微化技术环境,从而实现技术向善与价值认同。

(四)防范异质思潮冲击,遏制不良价值弥散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资本主义国家在网络空间实施了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大程度的文化霸权与价值观控制,对此,必须在国家治理的制高点上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元宇宙虚拟空间的引领,为实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认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17]。

第一,保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抓紧发展元宇宙前沿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在俄乌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家互联网服务运营商对俄罗斯发起了“断网行动”,窥视其机密信息与破坏其意识形态安全。这更警示我们,必须要掌握元宇宙前沿科技的硬实力,运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的分节点存储,确保局域信息加密有效,实现点对点的私密性数据传输 [18] ,建立国密SSL证书,生成数据集成技术支撑下的“嵌入式加密算法”,保障我国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为防范政治风险、实现价值观认同提供技术保证。

第二,防止异质社会思潮渗透。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我国元宇宙空间中的主导地位,谨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数字技术资源,通过平台经济垄断、网络文化输出、智能算法控制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和平演变”与“颜色革命”。对此,应充分应用元宇宙区块链技术的相对独立性、不易篡改性、公开透明性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开放性,将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理念内嵌于信息流传播的中枢位置,同时依托增强型移动宽带、超可靠和低时延通信、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19]等超强技术链确保信息传输不被异质社会思潮侵扰与渗透,促进算法的正向发展,回归价值理性,使从信息输入端到接受端的人们能够共处于同一话语情境与交流场域,避免不良价值的诱导与蛊惑。

第三,建构元宇宙数字国际话语权。随着我国日益发展壮大,西方国家不断调整意识形态攻击的战略战术与打压路径,在国际上肆意抹黑中国形象,颠倒是非黑白、扭曲客观事实。面对中国形象的“他塑”而非“自塑”,我們仍然存在着信息传递的“逆差”与“落差”。对此,应借助元宇宙全息拓展技术、视觉渲染技术打破西方的“话语魔咒”,通过对元宇宙虚拟空间内图像、声音、触感等全维符号的策略性征用、生产或再造,构筑含有特定价值隐喻与精神象征的具象化场景平台,在激活价值主体的情感意脉与赋予其想象空间的过程中加深受众对视觉意象的认同印象,使创设的文化意象与时代普遍共享的伦理观念、意识形态、文化意蕴、生命哲学、历史记忆等价值话语建立起认同勾连[10]203,彻底打破西方的谎言,阻断西方虚假价值的负效应蔓延,使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 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2.0版[R/OL].(20220512)[20230212].https://www.sohu.com/a/546322232_100016406.

[2]王嘉,张维佳.论沉浸传播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20(1):3239.

[3]赵建超.元宇宙重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2(2):93.

[4]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R/OL].(20220403)[20230212].https://wenku.so.com/d/cfbf74bb411361f2f0012f85d1bc9180.

[5]王冬冬.相遇不相知:算法时代的文化景观重构[J].探索与争鸣,2021(3):7.

[6]刘海明,冯梦玉.数据至上的“饭圈”乱象反思[J].青年记者,2021(11):40.

[7]任志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日常生活维度[J].教学与研究,2016(12):8691.

[8]彭兰.元宇宙之路的近虑与远忧——基于用户视角的需求行为分析[J].探索与争鸣,2022(7):80.

[9]张江.公共阐释论[J].中国社会科学,2022(11):22.

[10]刘涛.视觉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11]韩炳哲.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M].程巍,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19.

[12]陈伟军.社会思潮传播与核心价值引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1.

[13]张小平,蔡惠福.特点之辨与创新之选——分众化差异化传播环境下议程设置研究[J].传媒观察,2019(2):2331.

[14]周宪.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J].学术月刊,2014(12):512.

[15]张敏娜.元宇宙技术对未来文明的价值演绎[J].理论与改革,2022(6):5467.

[16]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何道宽,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12.

[17]刘清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向度——基于元宇宙赋能的审思[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037.

[18]胡华.人工智能驱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技术逻辑、价值遵循与目标旨归[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3037.

[19]董旖旎.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2(7):9195.

(编辑:段明琰)

猜你喜欢
元宇宙虚拟空间数字时代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虚拟化的相向行驶车辆间通信机制的研究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环球时报(2021-07-29)2021-07-29 05:18:14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2:33:39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30:23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创新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室内设计中虚拟空间的表现
雪莲(2015年8期)2015-11-28 19:34:33
奇闻趣事
海外英语(2013年2期)2013-08-27 09: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