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巴央珍 陈奕铭
摘要: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漫长的历程中,经历了多个特色鲜明的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特点,对西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促进了民族团结,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了边疆社会和谐。结合西藏当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现状,西藏自治区应加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宗教与教育机构的融合,促进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动融合,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
关键词:教育事业;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0-0001-04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Value of Education in Xizang in the Past 70 Years
Qiangba Yangzhen1Chen Yiming2
(1. Xizang University, Lhasa 850000; 2.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Qushui County, Lhasa 850000)
Abstract: Since the peaceful liberation of Xizang 70 years ago, the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considerably. It has gone through many distinctive periods in the long course and formed its unique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s a crucial influence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Xizang, promotes ethnic unity, stimul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and safeguards social harmony of the border areas.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education status in Xizang,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there,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ligiou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forge the formation of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linkage and integration of Xizang with other parts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so as to further exp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Keywords: education cause;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peaceful liber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点区域,复杂的历史渊源与多元的少数民族集聚特性,使得西藏地区的教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为西藏的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无数的利好,对西藏的和谐发展和民族团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解析西藏不同社會阶段教育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新旧教育的交替
新中国成立以前,西藏的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均衡,西藏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极不均衡,只有少数领主和富商的子女才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超过90%的人民都由于缺乏教育而处于文盲水平。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当地的教育事业迎来了第一次变革,西藏人民的第一所学校——昌都小学建立,并在随后的几年中,先后建立了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同时,国家为了解决西藏教育问题,结合西藏当地经济困难的现实,推行了人民助学金制度等多项扶持政策。但是,由于西藏教育基础薄弱,在这一时期,新的教育机构和机制虽然出现,却未能成为社会教育的主流,传统的私塾和佛学院依旧在西藏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起步阶段:公办民办的协同
1959年,西藏接受民主改革,西藏人民的民主意识逐渐增强,对教育的需求也明显提升,但是由于西藏的地域特性特点以及其长期以来落后的教育条件,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公办教育的普及[2]。为了满足西藏人民的教育需求,我国政府采用了“民办为主,公办为辅”的教育发展策略。一时间,民办学校在西藏风靡,其较公办学校具有更加灵活的特点,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等方面都与西藏居民的生活习惯高度吻合。在国家的支持下,从民主改革开始,仅仅6年的时间,截至1965年,西藏的教育机构已经增加至1 828所,且有了西藏地区的第一所高等院校——西藏民族学院。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同时也为西藏的团结统一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三)变革阶段:公办学校统领的资源整合
1978年,我国开启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阶段,但是西藏由于缺乏教育事业的整体规划,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且利用率较低,教育统筹成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瓶颈。20世纪70年代末,西藏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到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的民族教育体系的雏形[3]。1980年开始,我国为了满足西藏在新时期的教育需求,开始采用“增建、合并、改制”的三位一体方式对当地的教育机构进行改革和发展,扩大公办教育机构的比例。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已经基本普及,我国开始将西藏教育事业的重心从小学阶段转移到中高等院校上,并不再一味地追求教育机构的数量,而开始关注教育机构的质量。
(四)发展阶段:教育优先发展
自西藏民主改革到1989年改革开放成效显著,西藏教育事业经历了30年的发展变革,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扎实的教育基础,西藏的教育矛盾已经从“教育的普及需求与教学资源严重匮乏之间的矛盾”升级为“知识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教育水平之间的矛盾”。对此,1989年,我国印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并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西藏教育事业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加强了对适龄儿童的入学管理,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了适龄儿童辍学成为喇嘛或尼姑[4]。另一方面,为了深化教育水平,这一时期西藏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扫盲运动,并全面执行“牧区普三、农区普六、城区普九”普三、普六、普九分别指普及三年、六年、九年义务教育。的教育发展方针,并通过社会教育培训、适龄儿童入学监督等方式,加强基础文化的普及工作。同时立足西藏逐步丰富的教育资源,改变前一阶段“区外支持区内”的教育方针,扩充区内的中高等教育机构,着眼高端人才的培养。
(五)腾飞阶段:素质教育效果显著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开始推行素质教育。西藏自治区基本实现了全面的九年义务教育,并开始追求高等人才的培养与发展[5]。为了更好地顺应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趋势,满足市场经济下的西藏多产业齐驱并进的发展需求,其开始聚焦高校以外的社会资源,强调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并加速区内和区外教育资源的流通与转化。在这一时期,围绕人才交流、资源交互这一教育发展方针,西藏高等院校开始与内地大学进行人才交换,同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与多所内地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六)创新阶段:教育模式的百舸争流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西藏继续深化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大教育板块。在义务教育方面,不断加强教育条件的提升和教育环境的改善工作。先后完成了校舍改建、营养计划、师资提升等多项工作。2015年,国务院基于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将教育的公平性作为西藏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在这一时期,西藏自治区的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着力于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模式也从传统的“课堂知识性教学”向“社会实践性教学”发展,同时重视对西藏宗教文化的保护,积极发展西藏的佛学教育,以及唐卡等艺术特色教育。“十三五”提出了探索“互联网+”教育援藏的新方式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西藏教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热点,大量藏文化网络平台兴起,各类院校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校园网络平台,与传统教育相辅相成,极大程度地带动了西藏自治区的教育水平,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二、西藏教育事业的特点
(一)以铸牢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为目标
在西藏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具有宗教特点的西藏民族文化始终作为西藏人民的精神支柱引领着西藏的发展方向[6]。从西藏和平解放至今,70年来的时间中,我国通过融合、协作、互补等方式,积极加强宗教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联动,充分发挥宗教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补充和协助作用。这不仅尊重并保护了西藏人民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为铸牢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契机,保障了西藏教育事业的稳定。
(二)以西藏与内地的融合为导向
近年来,我国不断通过教育的方式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融合,利用双语教育、内地西藏班、异地办学等方式,加快教育资源和生源之间的交互[7]。以人为传播载体,使得内地与西藏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不断融合。同时为异地生活的西藏人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育平台,满足了西藏人民融入内地生活的需求。
(三)外部资源的扶持与贯穿
由于西藏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加之其复杂的民族关系,导致西藏的教育事业始终落后于我国其他地区,且教育发展的阻力较大。对此,为了满足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我国在西藏教育发展中,始终将外部资源的引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也作为西藏补齐教育短板的重要手段。从“区内外协同培养人才”到“与内地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在我国精准扶贫的政策引导下,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无不体现着全国教育机构与人才的身影。
(四)教育政策的引导与保障
西藏和平解放的70年来,我国一直对西藏的教育事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颁布了大量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8]。一方面,以政策引导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使其始终保持在正确科学的方向上;另一方面,通过政策维护西藏教育事业安全稳定发展,避免其他社会因素影响各类教育改革和建设措施。因此,各级政府频繁的教育政策与教育发展的高度契合,也是西藏教育事业的一大特点。
三、西藏教育事业对西藏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了西藏民族团结
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同时也充分尊重和保护了西藏独有的宗教文化。宗教信仰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得西藏人民的宗教观念更加开放化,避免了宗教信仰的偏激化。宗教组织与现代教学机构的合作更加紧密,教学机构中的课程思政较好地结合了西藏的宗教文化特色。有助于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融互通,不断寻找二者之间的共同点,消除二者之间的隔阂,进而在保障西藏人民宗教信仰的基础上,也使其能够充分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爱国主义精神,进而促进西藏民族的团结[9]。
(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西藏本土的人才培养能力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凭借丰富的科学知识投身到西藏的经济建设当中,使得西藏人民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10]。同时,西藏的教育与其他地区的教育交流,也为西藏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的外来人才,丰富西藏的人才结构,带给西藏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11]。而人才的逐渐丰富,也促进了西藏的招商引资工作,藏医药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饮)品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矿业、建筑建材业等一大批产业快速兴起,并获得了丰富的省内外资源,为西藏人民的经济与生活改善提供了殷实的基础。
(三)保障了边疆社会和谐
从和平解放到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西藏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的特色化。一方面,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西藏人民的文化水平,消除了和平解放前的“蛮荒与无知”[12]。伴随着综合素养的提升,高素质的西藏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与工作中更加和谐友好。另一方面,高素养的西藏人民,也同样衍生出了更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正能量的传播令西藏人民拥有了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削弱了民族之间的矛盾,缓解了大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为西藏的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推动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的举措
(一)利用信息化教育促进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教育趋势[13]。信息化技术普遍应用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并适用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在这一背景下,西藏教育事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尊重时代发展潮流、尊重西藏民族文化,深化“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思想,以信息化教育为桥梁,连接新时代主流思想与民族共同体意识,鼓励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参与到教育领域当中,以开放化的心态刺激教育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平台的多样化,从“发展教育事业”转化为“做大做强教育产业”,实现科学知识教育与民族共同体思想意识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动融合
加强西藏与内地的合作,发展以西藏教育机构为核心,以内地教育机构为侧翼的双平台教学体系,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组织机构等方面形成合力。在尊重西藏地区宗教文化的基础上,以西藏人民的思维方式,引导现代教育进行教学改革[14]。在保留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尽量引导西藏学生了解内地城市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使其在语言、思维、行为方式等方面获得融入内地生活的能力,最终激发教育在民族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扩大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充足性决定了西藏教育发展的能力,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始终致力于西藏教育资源的扩大[15]。但是仅仅依靠政府和其他地区教育机构的支持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对此,西藏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教育范围,提高教育能力。
一是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以产业带动教育,以教育支持产业发展。丰富西藏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使其充分与社会行业对接,为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创造良好的氛围[16]。
二是要逐步探索西藏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利用“一带一路”的重要契机,结合地理位置,加强西藏与其他国家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将过去西藏教育“区内区外合作”的方针,发展为“国内国外合作”。
五、结束语
和平解放70年来是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藏人民综合素养平均水平提升的标志。未来要实现西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提升,就需要多方合力、全局统筹,以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思想不断改进和完善西藏的教育事业,加强西藏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
参考文献:
[1]马戎.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1996(2):153-192.
[2]黄维忠.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教育的发展历程[J].中国藏学,2018(增刊1):78-91.
[3]丁玲辉.教育事业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J].西藏教育,2011(8):11-14.
[4]徐长菊.新旧西藏宗教信仰自由状况对比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11.
[5]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豪迈的跨越 奋力的腾飞:西藏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综述[J].西藏教育,2011(1):37-43.
[6]郭掌印,刘敏,徐颖怡.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成效与新发展[J].当代旅游(下旬刊),2019(10):221-223.
[7]贺能坤.教育在西藏稳定发展中的作用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2013(2):178-181.
[8]王颖颖,陈立鹏.民族团结教育20年[J].西藏教育,2014(4):3-5.
[9]马升昌.瞄准目标补齐短板加快推进西藏教育现代化:在2016年度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西藏教育,2016(1):9-18.
[10]譚玉林.对西藏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08(2):12-14.
[11]阴海燕,韩利君.西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与对策[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1-89.
[12]孟祥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西藏高校优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J].科学咨询,2019(8):27-28.
[13]褚佶,唐亚军.西藏教育“三包”政策效应研究[J].智富时代,2019(2):199.
[14]韩娜,宁朝阳.西藏红色资源融入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祖国,2019(7):292,294.
[15]杨洋.内地西藏班(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实践与探索:以W中学为例[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9.
[16]张艳.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