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琴
(福建南平政和星溪小学,福建 政和 353600)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语篇,还能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语言逻辑,从多个角度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自新课标推行以来,阅读不仅是学生锻炼语文能力的学习行为,更是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强化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为此教师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应开辟新的路径。首先按照文体的类别,面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划分阅读步骤,让学生懂得有序阅读文章;同时充分实践阅读策略,引领学生实现高效阅读;另外依托文本组织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阅读评价,以评价结果指向改进;最后不忘强调以读促写,促进全面发展。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阅读版块的设计与实施仍然存在一定困境:
第一,阅读内容具有局限性。很多教师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以教材中的语篇作为主要的阅读材料,使阅读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依靠大量的语篇阅读,由此便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量,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第二,阅读教学活动较枯燥。阅读活动的设计也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养成习惯的前提是学生需要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有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时,所设计的活动内容缺少趣味性,学生面对长长的语篇以及单一的活动难免会产生枯燥感,从而不利于其投入到语文阅读学习中。
第三,阅读评价缺乏科学性。阅读教学固然重要,而阅读评价更加重要。阅读评价结果指向阅读教学改进,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但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困境之一为评价缺乏科学性。部分教师对于阅读教学评价缺少系统化的设计,评价内容也具有单一性。
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引领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还需要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细致指导。在此,教师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意义。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能够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学生起初阅读的过程中还未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很多学生会一拿到语篇后即刻开始逐字逐句解读,导致阅读速度过慢,同时还容易出现看了后面忘记前面的情况,由此降低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而当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学生则会以技巧性的方式阅读语篇,能够迅速抓住语篇的关键信息,从而提升阅读效率,进而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其次,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阅读经验不够充足,多数语篇对于学生而言解读起来相对困难。而教师适时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顺利突破困境,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升认知。由此帮助学生树立在阅读版块的学习自信心,避免学生抵触阅读,促使学生保持阅读热情。
最后,促进写作教学的发展与优化。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具有紧密的关联。阅读是学生输入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学生输出的过程。阅读与写作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相当于引导学生将阅读中收获的知识与技巧应用于写作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新课标中提到,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喜爱阅读并且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感知阅读的乐趣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或者学生的喜好,为其推荐较为合适的且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读物,比如童话、寓言故事等。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教师需要逐步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使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比如通过参与阅读学习,学生能够通过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的作用;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而言,阅读不再是单纯的理解文意。新课标中指出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提升阅读质量,促进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技巧尤为重要。语文阅读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多种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义,联系上下文准确解析语句;还提出学生在阅读中要能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等更高阶的要求。由此能够看出对小学高学段的阅读指导教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阅读,以锻炼学生多项语文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多种文体的语篇,而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也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待提升,其语文经验也相对不足,教师的辅助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持续受益,同时也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文体,对学生进行专项性的阅读指导。
例如,对于写人类型的记叙文。教师引导学生在最初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首先感悟人物的外在形象,对语篇中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句进行精准捕捉与分析;其次,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中分析人物的特征;再从作者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出发,从细节处分析人物的行为特征;同时还要顾及人物的心理活动。由此,从细枝末节到立足整体,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人物入手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再例如:教材中还会出现绘景类的文章,通常以写景为出发点进行记叙。在此教师要求学生先了解文章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再分析所写景物的特点;随后分析景物的写作顺序,基于此从写作手法层面入手,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按照文体类别进行专项阅读指导,能够让学生锻炼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效率有所提升。
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解答阅读理解题目时更加高效且精准,应向学生传授相应的阅读题解答技巧。阅读题目的设计并不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为目的,其存在价值在于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可视化。为了让阅读题目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化,教师选择先引领学生学会按照答题步骤展开阅读,从而在按部就班答题中找到高效语篇阅读的具体方法。
例如,首先,教师向学生强调通读全文的意义。学生在通读全文过程中能够掌握语篇的大意。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快速浏览整篇文章,着重注意标题、开头段、结尾段以及各个段落的首句。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其次,教师要求学生浏览阅读题目,画出题目中的关键点,在文章中找到关键点出现在哪一个范围中。最后,学生需要带着对阅读题目细细品读课文,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将重点段落的大意总结出来。通过总结阅读答题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将此迁移到真正的语文语篇的学习中,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语文阅读效率的有效提升。
阅读方法的指导不能停留于理论讲解层面,而应深入到实践中,让学生能够真正应用阅读方法展开阅读,从而进一步实现高效阅读。教师在语文阅读指导中向学生讲解多种阅读技巧,同时还会在讲解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
例如,教师建议学生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做到监控理解进程。之所以这样建议的原因在于,很多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出现理解了后面内容而忘记前面内容的情况,导致其无法实现对文章进行整体性的理解,存在前后断层的现象,从而拖延学生的阅读进程,使阅读效率下降。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出现,教师建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时刻留意自己的思考轨迹,面向阅读内容保持一定思考,及时链接前面内容与后面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应用这一方法来提升阅读效率,教师在介绍完这种方法后引领学生在当下进行实践。比如教师会给学生一段语篇材料,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轨迹整理成文字。再例如,教师建议学生学会应用背景知识理解语篇。为了让学生对语篇的写作意图有更加深刻且准确的认知,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语篇前查找写作背景,在阅读中对照写作背景来理解文意,由此加速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为了充分落实该策略,教师同样给学生提供语篇,让学生依据语篇中的信息查找背景资料,随后借助资料分析具体语句。
阅读兴趣是学生保持阅读热情的必要条件之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教师进行阅读指导的一部分。而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师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活动极具吸引力,学生普遍愿意主动参与到不同形式的趣味活动中。课堂上开展趣味活动是教学灵活性的一种展现,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新鲜感与愉悦感,从而更加容易对活动中所带有的知识元素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组织趣味性的阅读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阅读版块“十万个为什么”这一书籍中,教师展开知识竞答活动。在参与活动前,学生需要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书籍中的部分内容,由此为参与有奖竞答做准备。教师为学生安排固定的阅读任务,学生运用教师所讲授的阅读经验展开阅读。学生对于阅读方法用得好则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进而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有奖竞答中,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整书阅读热情,使学生更加渴望从书中获取知识。再例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童话类语篇后,引导学生展开童话剧表演活动,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喜欢的童话人物进行扮演,由此将枯燥乏味的阅读行为转化成灵活有趣的体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评价是阅读指导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估。阅读评价能够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准确分析出学生的阅读能力达成现状,然后以评价结果为参考指导教师改进语文阅读教学。为此,教师需要重视阅读评价的作用,认识到阅读的意义,找到科学的评价方法,让评价结果指向教学与学习的改进。
例如:一般而言教师会以学生的阅读题目解答情况作为评价内容,通过判断学生答案正确与否给出相应的评价结果。现下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评价的要求,尝试让阅读评价内容更加多元化,创新评价形式,让评价向多元多维的方向发展。比如教师对《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阅读指导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时的表现,评价形式为小组成员互评。在这篇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多次结合课文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基于此教师考查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比如能否与同组成员相互探讨、能否提出独到见解、能否认真聆听他人的发言等;并且以学生集体得出的结论为依据,同时考查学生的互动表现与阅读成果,实现多元多维的阅读评价。教师所得出的评价结果能够直接用于阅读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及学生具体学习行为的优化。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语文教学版块。阅读是学生对语文知识输入的过程,而写作则是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应用与输出。两者在语文学科中无法分割开来。教师为了让阅读与写作相互发挥教育作用,则在阅读指导中强调以阅读促进写作,促使两者共同发展。
例如:教师在每一单元语篇教学完成后都会安排一次写作实践环节,以单元大的主题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单元内所学语文知识进行写作。教师还会特别要求学生应用本单元中所学习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让学生充分应用知识,锻炼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比如四下第八单元围绕童话故事整合语篇,单元末写作版块为“故事新编”,那么教师则要求学生带着对童话故事语篇特征的印象,模仿语篇中作者所应用到的写作手法创编童话故事,展开本单元的写作实践。由此,学生能够按照阅读思路来整理写作思路,使阅读与写作之间进行有效链接,从而使学生达到阅读实践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良好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应当积极设计读写环节,让阅读的作用在写作中得以发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获得有效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情制定明确的阅读指导方案,引导学生有技巧地展开阅读,进行高质量的语文阅读。为此,教师从阅读语篇的选择到阅读教学的规划,再到阅读教学的评价等多方面出发,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的具体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强化阅读实践能力,最终促进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