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弘扬革命文化的探索

2024-05-23 19:43:15戴移龙
学苑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弘扬革命思政

戴移龙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福建 厦门 36110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把握革命文化的精神价值应当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革命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把革命文化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定内容。革命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刚健激越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的精神主轴,也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历史性存在的文化形态,革命文化依赖于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给予的宣传、唤醒。继承、弘扬革命文化是摆在高中思政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一、革命文化的涵义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文化。它起源于新文化运动,丰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0 年1 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就指出了革命文化的内涵。作为在中华革命大地上孕育出来的精神之花,革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革命文化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使之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彰显着我党价值目标的正义性,是我党执政合法性的文化基石。革命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革命思想、革命历史、革命文学、革命影视等。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弘扬革命文化可以作为新时代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切入点。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年轻一代的道德情操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弘扬革命文化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文明和人格素养。

一方面,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沉积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爱国、拼搏、奉献是其精神内核。革命文化是增加新时代青年的正能量、培育高尚道德情操的精神资源。人无信仰不立,在人们价值多元、生活日渐安逸的今天,弘扬革命文化,对消解道德滑坡、精神懈怠等困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在学生心田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优秀的革命文化,在思想上、情感上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融进革命文化,可以化刻板为灵动,更好地构建知识传授的载体,实现弘扬革命文化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统一。

(二)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文化承载着红色基因。金德楠认为红色基因概念的内涵主要是共产主义信仰。它是党的思想理论与革命实践的原始动因,指引着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革命征程,并从中锻造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色基因具象化为党的革命传统,其核心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习近平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在新时代,如何继承革命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是摆在高中思政教师面前一项重大课题。生长于和平年代的学生,对革命斗争没有体会,红色情感不浓。不同于生物基因的自然遗传,年轻一代的红色基因不会与生俱来,这需要学习、传承。高中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将革命文化记忆嵌入年轻一代心灵深处,有助于他们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扎实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我国深受复杂地缘政治的影响,居安思危,加强国防教育是学校重要的工作内容。2011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青少年学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202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着力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材”。国防理论、国防历史、爱国主义思想、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思政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生年龄普遍在18 岁以下,心智快速发展,正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有利时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弘扬国防革命文化,既不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可以有效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

三、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弘扬革命文化的策略

(一)将革命思想有效融入高中思政教学中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创造的革命思想,是革命文化的精华,是高中思想政治重点的教学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科学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革命道路、革命步骤、革命前途、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也包含丰富的革命思想,如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三个务必”思想、新时代强军思想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产,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重大贡献。

学生掌握革命思想的基本内容,才能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的思想基础。思政课应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启迪学生,以彻底的革命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革命文化自信。中国革命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系严密、内容精深。讲信仰的人自己要先有信仰。思政教师要潜心研读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议题式教学策略,将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为几个重要的议题,教师围绕议题设计情境材料,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辨析,促进学生理解、掌握中国革命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而有效弘扬革命文化。例如,在讲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时,设置了“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的议题,要求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中国革命的对象为什么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家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哪些改造措施,有何重大意义?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契合高中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弘扬了革命文化。

(二)将革命历史有机融入高中思政教学中

革命历史是革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党的革命历史记载着革命理论形成过程,凝聚着宝贵经验和智慧,为高中思政教学提供了宝贵资源,为学生思想成长提供有益的精神滋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据,真理更有说服力。思政教师善用革命历史,让抽象的政治理论变得鲜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生对革命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运动规律认识得越深刻,就越理解高中思政教材的观点,理想信念就越坚定。

通晓中国革命历史,是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思政教师要认真研读国内革命战争史、抗日战争史、抗美援朝史等,善于挖掘、整理典型革命史实,并将这些史实有机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之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红色信念,弘扬革命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拓展思政课内容,避免照本宣科,增强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例如,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教学中,教材设置了“王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犯了什么错误”的思考题。思政教师应知晓党史上的“左倾”错误,才能说明王明不顾中国国情,照搬苏联革命经验,给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进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外来文化要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三)将革命文学合理融入高中思政教学中

革命文学是革命文化的美学表达,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文化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革命文学在思想上、情感上、审美上都饱含着震撼灵魂的精神力量,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理性,也需要美感。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引用了不少的优秀革命文学作品。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学生阅读优秀革命文学作品,可以陶冶高尚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在崇高之美的熏陶下提升精神品格,增强对红色信念的认同感。

美文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思政教师要遵循德育“内塑”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学生赏析优秀革命文学,用感人的故事情节、革命格言感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将革命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于“润物无声”中弘扬革命文化。毛泽东革命诗词、长征散文《星火燎原全集》、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李峰的《决战朝鲜》等都是优秀革命文学作品,蕴含着宝贵的德育资源,值得思政教师阅读。此外,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把革命文学作为独立的单元,收录了优美的革命文学作品,思政教师要善用之,充分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作用。

例如,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人生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朗读毛泽东伦理散文《心之力》中的名言“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四)将革命影视适当引入高中思政教学中

革命影视是革命文化的艺术表达。将革命影视引入政治课堂是时代的要求。光影体验往往更能够触动人心,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升华情感,激发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和革命情怀,重新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开展学生革命影视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重大革命题材影视作品,体现国家意志,内容严谨、制作精美,可以作为高中思政教学的有益补充。

例如,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材明确要求“利用影视资源,如观看《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影片,深化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重大革命题材影视。思政教师对于革命影视,应有天然的亲近感,应有意识地观看相关作品,收集、整理可资教学的资源,可以尝试建立革命影视资源库。新媒体的发展为革命影视进入政治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以增强思政课堂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政教师可以关注革命影视微信公众号,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契合教学内容的革命影视片段,可以在课堂上在线播放;也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简介相关优秀革命影片,课后利用多种途径组织学生观看。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影视中优秀人物为榜样,感悟革命先辈高尚的情怀,感悟红色信仰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讲授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时,组织学生观看《弹道无痕》影片,会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实践证明,革命影视可以成为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有效载体。

四、结语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思政课是加强新时代青年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革命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弘扬革命文化是个系统工程,对思政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思政教师应自觉加强革命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思想境界,才能有效扛起弘扬革命文化的责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坚定革命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弘扬革命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