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刚
(山东省阳信县第五实验小学,山东 阳信 251810)
小学科学是一门探究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与学生的动手、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开展小组学习,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交流,同时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显示了学生的主体位置,会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指引其完成不同的知识探索,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学习的优势,解决学生在以往课堂学习中的思维弊端。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小学科学的教学意义,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基础,优化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无论是演示性实验还是实操性实验,教师应运用现有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正确认识科学、学习科学,形成科学认知,从而在实验过程中紧紧跟随教师思路进行探索,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科学素养培养的启蒙期,此阶段也是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关键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准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获得新知识、新体验,还能够让学生对科学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科学。
小学生天真烂漫,有较强的探索欲,对科学课程特别感兴趣,但是部分学生并不清楚科学学科学习的初衷和目标,他们的实验习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放在科学学科教学的首位,带领学生实践探究,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升学生严谨、坚持和协作的科学品质,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积极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较为常见,适当的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建立良好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从本质上看,合作学习与现代教育理念深度契合,是激发学生能动性、培育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关键途径。相较于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合作学习模式遵循“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民主教育”思想相契合。
小学生比较渴望与同学互动交流,在科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放开自我,积极参与课堂,增强主观能动性,共同成长,树立科学探索精神,同时提升科学教学质量。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设计课堂任务,学生以自主探究、相互协同的形式加以完成,这使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得到有效体现,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活跃度也会明显提高。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在科学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即教师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和推广合作学习模式,创新思路、教法、学法,以实现科学教学与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深度对接。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人才的育才观来看,运用合作式学习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最终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助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进而适应时代的需要。小学科学教师要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的优势和意义,将其灵活实施于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得最佳发展。
在组建小组时,教师首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以及学科兴趣。这样的综合考虑可以帮助教师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小组,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合理分配到各个小组中。例如,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但有潜力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可以促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受到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此外,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放在同一小组,可以实现互补,提高小组整体的实验操作能力。
明确的角色分工也是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要环节。在每个小组中,应当有学习小组长、实验操作员、书写记录员等不同的角色。学习小组长负责领导小组的学习进程,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实验操作员负责实验的具体操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书写记录员则负责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这些角色的明确分工有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在小组成立的初期,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角色的指定,以确保学生能够适应和理解自己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组内部的角色可以进行定期轮换,这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的小组角色中积累不同的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合理组建小组和明确成员分工是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基础,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探究科学知识和培养合作精神。
在组建了合作小组、明确了成员的分工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和目标。部分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没有留给学生小组讨论问题的时间,这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影响了学生的科学成绩。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分配合作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的学习空间和合适的探究机会,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易拉罐、塑料袋、水、油、醋、雾几种物体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物质有哪几种状态,并对以上物质的图片进行分类,并说出这些形态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能会产生碰撞。如某位学生认为醋是气态,因为它可以挥发,而小组内其他学生却不这么认为,学生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是最终讨论出一致的结果:易拉罐,塑料袋属于固体;水、油、醋属于液体;雾属于气体。教师对形态特点进行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态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液体容易流动;气体可以流动,可以变形。教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在合作学习体系运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引,即,要杜绝学生利用合作学习的机会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等相关问题的发生。以有效指引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了解科学知识。
例如,课堂中教师要在合作小组中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注意合作小组合力分配之后,选出组长一名,监督组员的学习成果。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合作学习的机会完成各学习小组相关学习成效的比拼。以此,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完成合作。如,在“吸铁石”或者是“浮力”等相关科学知识的探索中,各学习小组总结学习经验,获取实验报告,比拼学习成果。利用上述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出学生的激情。此外,当教师教学“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时可以让合作学习小组对比不同的动物。如,不同学习小组分担不同的动物,将其特点、外形特征描述出来,加以记录,直观呈现在班级内的同学面前。还可以结合“给身边的材料进行分类”的知识点,让不同学习小组派出参赛队员,将班级内罗列的不同材料进行分配。比拼速度和正确率,调动出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完成探究,在合作和相互帮助的氛围下主动参与。
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要求小组发表见解时通常会出现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的问题,这就使合作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成为了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应当教导学生遵守合作学习的相关规则,进行有序合作,学生要懂得倾听的价值,明白尊重他人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探索尺子的高音变化》试验时,需要各个小组实施试验并观察结果,最终得出尺子高音变化的结论,之后进行小组成员发言,当成员进行试验结果发言时,其余的学生应当通过倾听来表现出对发言人的尊重,即使有不赞同的地方,也不可任意打断他人的讲话。教师可以提倡争议的适度性,但是在争议时不能没有礼貌,即使一定要打断其他同学的讲话,也应当有礼貌地进行打断,对发言者而言,他也需要有礼貌地接受被打断发言的情况。教师应当将讨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者放映在投影白板上,各组学生在经过讨论之后选择研究重点,由组长安排确定,组内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先进行自我思考,然后成员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心得,组内成员各自表达见解,最终由组长进行整理归纳并派遣组内的一名学生作为代理人进行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各讨论完成之后,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全班讨论。在教师采取合作方式时,学生里面不论学习能力差距大小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但可以通过群体的影响力来展现个体的风采,而且还能因此创建温馨和谐的良好氛围。
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虽然受制于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提出的假设很多时候都有猜测的成分,但是教师仍然要鼓励小学生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并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研究问题、探索问题与分析问题。
以六年级上册《昼夜交替现象》的教学为例,教师在组织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更加关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进行。在正式开始《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购入一个地球仪,之后并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转动地球仪来探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课后活动相较于科学实验难度小,小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即可完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仅可以实现对这一部分科学知识的巩固,还可以在转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分析,联想到地球转动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并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来增加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通过组内、组间的合作探究,来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应用能力,实现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蚕的一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养蚕的科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小组成员可以随时沟通、相互学习养蚕的经验,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分享和展示养蚕成果时,小组成员能互相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并运用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讨论,进一步完善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这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也使学生深刻系统地了解了蚕的一生,并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在整个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能学会正确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过程和理解事物变化,有效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每一种获得知识的途径都不一样,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目前,“合作学习+成果共享”课程模式已被公认为新课认识中最好的知识获取模式。特别是科学课的专业特点,会使学生对合作认知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同时,合作认知可以促进更专业的知识生成,让学生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与分享模式来学习科学。良好的教学渠道和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成果共享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中相关食物链的常识时,展示了从草本植物麦草到高等动物狼等不同动物与植物在一起的图像。由食草动物小兔子到肉食动物小豹子等,让学生前后桌子自主构成认知学习工作组,每组画出最少两条食物链,凭借展台共享该工作组绘制的食物链,还会继续讲食物链的顺序。每组所呈现的内容不尽相同,因此丰富了食物链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协作共享中认识更多的知识的同时,着重把握食物链的基本概念和区别,为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能够推动学生认识到相关学习模式的优势。以合作为基调,促进学生有效完成知识的学习,会让学生有效完成情感交流。在合作学习的实践环节中加强学生的领悟,构建精彩化课堂,全面调动出学生的综合学习优势,会以此保障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论证学生的思维态度,会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让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性。借此,实现学生整体学习成果的优化和创新。